【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

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靛变”一词在唐代

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牖》、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

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

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

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

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

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

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

《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

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

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

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斫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

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

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

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

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

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

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窕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选自孟鸿声《追寻隶书演变之踪》)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隶变是指汉字形态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过程,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隶变是从秦国开始的,这是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C.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D.隶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汉字背后蕴含着自觉的人文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在介绍“隶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一般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领起全文。

B.文章主体部分之所以从楚简谈起,意在说明文字的形变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C.第三段的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都说明了楚简的特点,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D.第四段通过事实论证说明“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线条圆转、依类象形,不容易辨识,其向隶书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俗体推动的结果。

B.秦王朝颁布“书同文”的政令,主要是统一了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却无法统一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

C.楚简文字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已经包含了篆、草、隶、楷、行等点画,这些点画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

D.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途径在于各诸侯国史官,正是他们各具人文特质的书写,导致了多种新形体出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与地域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它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方言以其相对的独立性、

长期的稳定性、唯一的地方性,书写着地方传奇,统一着地域文化。

方言体现了地域文化的部分核心价值,方言是同一地域人们的情感认同,是共同历史和文化生活的载体,

具有彻底的地方性。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方言会造成不同的文

化心态,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因素,成为区别不同文化区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张玉霞《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被划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和赣

方言。在各方言中,北方方言又称为“宫话”,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其次是吴

方言,主要通行于浙江、江苏、上海、江西、福建等地,使用人口约八千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建国以后,国家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基本国策,在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的同时,方言的使用人数在持续

减少,方言的话语权不断被削弱。但是,就全国来看,这种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发

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多,在农村及偏僻地区,方言使用者多;受教育程度高者,普通话使用较多,受

教育程度低者,方言使用较多;老年人多说方言,青少年及儿童多说普通话。

目前,我国大部分方言的消失趋势已逐渐明显,这不仅仅是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们对待方言

的态度导致了方言的使用率下降。例如有一些年轻人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荣,他们不了解甚至厌恶自

己的方言,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都很少使用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局限性。方言保护与推普工作可以并行不悖,应当鼓励人们说标准

的方言和标准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使人们普遍具备普通话运用能力,并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这是

坚持主体化原则。但推广普通话不是歧视方言,更不是消灭方言,只是消除方言隔阂。

(摘编自赵菲《论方言价值及其保护》)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

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2015年,教

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而在

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

节目;方言进校国,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

着方言的魅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一款智能翻译机逗乐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无论是四川话、东

北方言,还是吴侬软语,都被科大讯飞翻译机逐字逐句转换成汉语文本,再实时翻译成英文。

科大讯飞输入法业务部副总经理、“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

是方言识别的基础,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她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开发“方言版”语音识别,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独具中国特色的

“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还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编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新华网2019年8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的方言是地域文化部分核心价值一种重要体现,具有独立性稳定性、

地方性。

B.有八千万左右使用人口的吴方言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仅次于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73%的北方方

言。

C.我国汉语方言的使用人数在不断减少,方言的话语权不断被削弱,主要是由推广普通话造成的。

D.在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的绝对数量多于农村及偏僻地

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方的人会因使用不同的方言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心态,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因素因此成为

区别不同文化区的重要标准。

B.国家语委启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建立方言档案,其目的是做好方言的学术性抢救工作。

C.普通话与方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和谐共生,广大青少年应坚持主体化原则,具备一定的普通话运用

能力。

D.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发展方言识别技术,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方言的整理

和保护。

6.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保护方言的措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

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

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

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

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

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

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姚纳在赶车座

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

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调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

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

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

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

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

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谙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

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

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

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

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

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

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

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

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

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

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

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

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

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

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

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癖兹玛•跳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

T……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

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

有相似性。

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

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

C.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

难以措辞有关。

D.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

8.请以马车夫姚纳为例,谈谈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9.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自己的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

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迂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

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由。庭县多山畲洞狡,官稍侵之,辄弄兵暴

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

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

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徒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

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遂建赞然后送上必石梵二岸.凡数士尽得丕杯。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

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

酬有节,将抒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

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

弟聚观日:“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涧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

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强口: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宋派《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整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领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其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整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酷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

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

宴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

主、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

文后赞美性的评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

化,调御有术,使蛮糠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

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

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

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奸利,必牲犬以祭。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

红。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

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

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

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遥远的孤岛中。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

系。

15.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一句,

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

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今日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潮涌动。雄安新区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

级城市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协同并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

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在

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一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是为了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

得预期效果。

70年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聚精会神走好脚下的路,谋划未来的路。70年来,中国已经将当

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不仅有放眼

长远的规划,也有聚焦当前的目标,确保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既能仰望星空看长远,又能脚踏实地抓当前,

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延伸到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r*.士

A.大心效应日夜兼程未卜先知

B.心、效应日夜兼程未雨绸缪

班士

C.言心效能风雨兼程未卜先知

D.矢志效能风雨兼程未雨绸缪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

切配合

B.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同时也都会牵动其

他领域

C.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

切配合

D.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同时也会牵动其

他领域,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

远性。

B.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上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

性。

C.中国已经在当年的“一五”计划上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

性。

D.中国已经将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

远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这些贪官的贪婪.①。人活着有多种需求.②,这比有多少钱重要。古希腊哲学

家伊壁鸠鲁主张,当_,但要理智地追求,如果为了追求眼前的快乐而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那就是不理智,

就是愚昧。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大家觉得AlphAGo围棋下得这么厉害,但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厉害的。聂卫平不知道,柯洁不知道,谷

歌工程师也不知道。王维嘉博士却想到,会不会存在一种我们既无法感受也无法表达的知识呢?他开始研究,

在《暗知识:机器认知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一书中提出了暗知识的概念。所谓暗知识,就是今天机器发现

的知识,我们既没法感受也没法表达,它揭开了人类认识的盲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年初以来,在新冠疫情没有硝烟的战场,很多女性医护人员逆行一线,不懈奋战,或舍去秀发,或告别亲

友,直面未知与生死,守护世界。

而在你我身边,也有她们的身影,她们是抗疫的战士,是辛苦的教师,是母亲,是女儿,也是一个个独立率

性的个体,或手执画笔挥洒灵感,或坚守岗位维护正义,展现出女性独特、多样的英姿与风采。

请据此,给一位女士或一个女性群体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

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隶变”一词在唐代

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虢》、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

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

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

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

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装、楷、行点

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

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

《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

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

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

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

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

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

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

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

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

追寻衰变之踪,可以一窟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选自孟鸿声《追寻隶书演变之踪》)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隶变是指汉字形态由篆书向隶书转化过程,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隶变是从秦国开始,这是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C.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D.隶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汉字背后蕴含着自觉的人文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在介绍“隶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一般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领起全文。

B.文章主体部分之所以从楚简谈起,意在说明文字的形变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C.第三段的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都说明了楚简的特点,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D.第四段通过事实论证说明“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线条圆转、依类象形,不容易辨识,其向隶书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俗体推动的结果。

B.秦王朝颁布“书同文”的政令,主要是统一了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却无法统一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

C.楚简文字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已经包含了篆、草、隶、楷、行等点画,这些点画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

D.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途径在于各诸侯国史官,正是他们各具人文特质的书写,导致了多种新形体出现。

【答案】l.D2.C3.D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

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

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说法错误,原文为“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意思是隶变是现代汉字

“演变”过程的起点,而不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项,“隶变是从秦国开始的”说法错误,原文为“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从其后的“然而”可以

看出,这是一般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C项,“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于文无据,原文有“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只是说楚文具有融合、转化、演进的可能,而并没有说隶书“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以偏概全。事实论证和郭沫若的引言说明楚简的特点,而引裘锡圭之言意在说明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

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D项,“汉字形体演化始于各诸侯国史官”说法错误。原文为“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

物”,意思是说,各诸侯国史官各自的“人文特质”的书写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是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

产物,而不是说这就是汉字演化的正常途径。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

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

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

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

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

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与地域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它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方言以其相对的独立性、

长期的稳定性、唯一的地方性,书写着地方传奇,统一着地域文化。

方言体现了地域文化的部分核心价值,方言是同一地域人们的情感认同,是共同历史和文化生活的载体,

具有彻底的地方性。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方言会造成不同的文

化心态,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因素,成为区别不同文化区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张玉霞《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被划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和赣

方言。在各方言中,北方方言又称为“宫话”,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其次是吴

方言,主要通行于浙江、江苏、上海、江西、福建等地,使用人口约八千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建国以后,国家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基本国策,在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的同时,方言的使用人数在持续

减少,方言的话语权不断被削弱。但是,就全国来看,这种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发

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多,在农村及偏僻地区,方言使用者多;受教育程度高者,普通话使用较多,受

教育程度低者,方言使用较多;老年人多说方言,青少年及儿童多说普通话。

目前,我国大部分方言的消失趋势已逐渐明显,这不仅仅是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们对待方言

的态度导致了方言的使用率下降。例如有一些年轻人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荣,他们不了解甚至厌恶自

己的方言,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都很少使用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局限性。方言保护与推普工作可以并行不悖,应当鼓励人们说标准

的方言和标准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使人们普遍具备普通话运用能力,并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这是

坚持主体化原则。但推广普通话不是歧视方言,更不是消灭方言,只是消除方言隔阂。

(摘编自赵菲《论方言价值及其保护》)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

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2015年,教

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而在

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

节目;方言进校国,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

着方言的魅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一款智能翻译机逗乐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无论是四川话、东

北方言,还是吴侬软语,都被科大讯飞翻译机逐字逐句转换成汉语文本,再实时翻译成英文。

科大讯飞输入法业务部副总经理、“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

是方言识别的基础,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她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开发“方言版”语音识别,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独具中国特色的

“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还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编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新华网2019年8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的方言是地域文化部分核心价值一种重要体现,具有独立性稳定性、

地方性。

B.有八千万左右使用人口的吴方言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仅次于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73%的北方方

言。

C.我国汉语方言的使用人数在不断减少,方言的话语权不断被削弱,主要是由推广普通话造成的。

D.在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的绝对数量多于农村及偏僻地

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方的人会因使用不同的方言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心态,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因素因此成为

区别不同文化区的重要标准。

B.国家语委启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建立方言档案,其目的是做好方言的学术性抢救工作。

C.普通话与方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和谐共生,广大青少年应坚持主体化原则,具备一定的普通话运用

能力。

D.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发展方言识别技术,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方言的整理

和保护。

6.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保护方言的措施。

【答案】4.A5.B

6.①国家政府层面:将方言的保护工作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如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实施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②民间层面:多举办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如汉语方言大赛,在电视、广播中推

出方言节日,方言进校园,利用互联网建立方言社群等。③企业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保护乡音,发展语音

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

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73%的北方方言”错误,由材料二“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可知其范围扩大。

C项,“主要是由推广普通话造成的”理解错误,材料二原文为“这不仅仅是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更多的是人

们对待方言的态度导致了方言的使用率下降”,主要原因分析错误。

D项,“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的绝对数量多于农村及偏僻地区”错误,材料原文为“在经济

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通话使用者多,在农村及偏僻地区,方言使用者多”,据原文推不出绝对数量多。

故选A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

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其目的是做好方言的学术性抢救工作”错,由材料三“为了加强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国家

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可知目的是“加强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故选B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

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

答。

材料一、二说的是方言的地位、价值等,保护方言的措施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三“为了

加强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2015年,教育部和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由此可概

括出从国家政府层面,将方言的保护工作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材料三“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

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国,让孩子们不忘

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据此概括从民间

层面,多举办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材料四”《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等内容,据此概括企业

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保护乡音。答题时注意筛选全面,多角度答题。

【点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

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

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

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

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

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

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姚纳在赶车座

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

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调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

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椀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

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

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

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

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谙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

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

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

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

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

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

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

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

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

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

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

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

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

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

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

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婢兹玛•跳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

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

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

有相似性。

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

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

C.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

难以措辞有关。

D.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

8.请以马车夫姚纳为例,谈谈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9.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自己的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7.D8.(1)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他试探性的、断断续续的语言表现他急于宣泄的丧

子之痛,以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他孤寂痛苦的内心世界。(2)侧面描写。以乘客、年轻车夫的冷漠麻木,还有和

马的对话都侧面烘托了他的孤苦无助。(3)环境烘托。以阴冷的雪最来烘托他悲苦无告的命运。

9.(1)人物形象上,形象地写出了姚纳与瘦马相依为命、同病相怜的情景。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向自己的瘦马

倾诉,表现了姚纳的孤苦无助。(2)主旨上,以马的有情反衬人心的凉薄。(3)在表达效果上,含蓄隽水,引发读

者对姚纳命运的猜测、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

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雪景描写有渲染环境、暗示主旨的作用,但是没有推动情节发展。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塑造的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直接描写就是描写这

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表现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就是通过作者的议论,或者借

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来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塑造姚纳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

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

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这些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得写出这位老人生活贫苦,儿子

去世给他遭成了巨大的打击;“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

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

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