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拙也是技巧_第1页
藏拙也是技巧_第2页
藏拙也是技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拙”也是技巧徐柏森清末京剧界有三大怪杰:一是瘸子孟鸿春。因他自幼患了软骨病,腿短身长,头大脚小,行动很不方便,走路一瘸一拐。但他并未被天生的缺陷吓倒,而是立志克服困难,用不大匀称的肢体苦学苦练, 最终一举成为京剧界独树一帜的名丑。二是瞎子双阔亭。他自小学艺,后因重病双目失明,也是在痛苦中找到支撑自己的力量,不但不灰心,反而更加勤奋地练唱。平时他在台下走路必须拄拐棍,还要人搀扶,可一上台踩着锣鼓点儿,就会变得判若两人,应对自如,成为名噪一时、功底深厚的须生。三是哑巴王益芬。他先天聋哑,不能学戏,可平时看其父授徒排戏,心里就暗暗模仿,虽无人教他功夫,他却默默记在心里,并起早贪黑自练。后来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大家,师兄弟们个个愿意陪他练,并提供机会让他上台演出,最终也成为传奇式的武花脸。腿瘸、失明、聋哑都是严重的生理缺陷,不是一般的“拙”,也不是什么小缺点,可在过去的戏班里就出了这等能藏大拙的人才,不能不说是当时演艺界所造就的怪杰了。可对比一下今人如何?特别是今日的演艺界,怕是大大少了这种藏大拙的努力。众所周知,周信芳倒嗓后利用声音沙哑自成一派,吵哑这“拙”转化成唱法上的绝活和优势; 程砚秋也是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 顺其自然,不刻意仿效前人,因而更具个性特色。这两个实例也是把“拙”巧妙地掩藏起来,同时又把它转化成独具一格的功夫, 这难道不是艺术家苦心经营的一种技巧吗?当今舞台演出的影响,远远不能与影视相比。而影视戏剧的播映又将演员的表演打了折扣。方式迅速更替的结果,让人们看到、听到的多是莫名其妙的假象,有无真功夫好像无所谓了。纵观天天播出的各类电视剧,演员大多松垮起来,听任摄制技术去摆布,错误地以为自身的“拙”可以在最佳拍摄过程中得到弥补,故而这种藏拙意识大大蜕化,以至暴露出本不应表现在公众面前的“拙”。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好演员,在表演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角色时,未能注意处理好年青时的几场戏,加上摄影师错误地运用了近镜头,结果把那脸上的皱纹和盘托出,叫人看了极不舒服;一位近日颇有影响的青年演员,本不会武功却在电视剧中扮演一个技压群雄的武林高手,虽有拍摄技术补救,但其不注意基本功架,完全是自然形态的做派,看起来也就稀松了;一位很会表演的南方籍演员,普通话一般,却偏偏在一部京味语境十足的电视剧中,长侃大段台词;一位年轻自负的女演员,频频在电视剧中露面,而且都是主要角色,可看来看去却仍是换了服装和台词的她本人,因为那硬挤出来的表情总是一成不变,让人老觉雷同。诸如此类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剧本好坏是一方面,整体展现(包括摄制、表导演等等)又是一个方面,对于诉诸视听艺术的戏剧而言,真正的好作品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当前粗制滥造的影视戏剧,不能满足群众欣赏艺术的要求。文化消费成了浪费精力、消磨时间的代名词。这根本原因是和浮躁情绪有关,急功近利者应该回过头来想一想了。胆子大,不怕丑也许是一股闯劲儿,但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那还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呢?当然,人无完人,缺陷和不足总是有的,如果能把它转化成有利因素,不是与人于己都有好处嘛。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本文提到的“藏拙”,就成了一门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特殊技巧了。“藏拙”不仅仅是前人的财富,更希望从舞台方式到影视方式的转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