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1_第1页
《民法》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1_第2页
《民法》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1_第3页
《民法》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1_第4页
《民法》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民法概述

(1)(多选题)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平等、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D.公平原则

【参考答案】ABD。中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

原则,公平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故本题答案

ABDo

(2)(多选题)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

关系的法律。

A.财产

B.人身

C.政治

D.法律

【参考答案】AB。《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故本题答案选AB。

(3)(多选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哪些可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

B.工会

C.法人

D.公民

【参考答案】ABCD。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公民和法人等。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以答案选择ABCD。

《民法通则》对社团法人资格的规定有哪些?基层工会申请取得工会法人资格应具备以下条

件: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成立;②有健全的组织机

构和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主席或主持工作的副主席;③有自己的工作场所,能正常开展

工会各项工作;④工会经费来源稳定,有独立的账户和独立支配、使用的工会经费;⑤能依

法承担民事责任。由上可见,基层企业工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就能

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具有国家所确认的民事权利能力和

民事行为能力。

(4)(单选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

A.某市人民政府罢免该市某局副局长职务

B.李某因非法印刷商标被罚款

C.甲乙两村因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纠纷

D.专利局对某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

【参考答案】C。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B、D选项中的关系为非平等主体间的行政关系,均非民法调整的

对象。C项中表述的为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为民法调整的对象。故本题答案选C。

(5)(多选题)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与某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某行政机关

B.故意打碎他人贵重花瓶的某中学生

C.与某市场商贩发生合同纠纷的某商人

D.英国留学生违背交通规则开车撞人行为

【参考答案】ABC。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

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判断一个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在于,是

否有民事法律规范对这一部分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发生在平等的公民之

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A项,虽然一方主体是行政机关,但其从事的购销行为并

未利用职权,属于民事法律关系。B项,某中学生故意打碎他人贵重花瓶触犯了我国的《侵

权责任法》,属于民事法律关系;C项,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此C项属

于民事法律关系;D项,英国留学生构成轻微的违法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

刑事犯罪,因此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故本题答案选ABC。

(6)(单选题)李某购买了一部摩托车后被王某砸坏,得到王某5000元的赔偿,修好后李

某以9000元的价格将摩托车卖给了刘某,在买卖过程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李某

B.汽车

C.王某

D.汽车转让行为

【参考答案】D。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

利益价值,就可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给付行为,选D。

(7)(单选题)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B.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B。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包

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此,选项B不全面。

(8)(判断题)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考查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的法律。特别要强调的是平等主体

(9)(多选题)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10岁学生的画

B.服务行为

C.某人的情书

D.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答案】ABCD。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民事法

律关系的客体按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故本题选ABCD。

(10)(单选题)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

A.主体、内容、客体

B.物、精神利益、行为

C.公民、法人、合伙

D.权利、义务、责任

【参考答案】A。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所有的民事法律关

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本题答案为A。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民事主体1

(1)(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均有民事行为能力

B.16周岁的高中生继承了父母遗留的数千万财产,因此他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14周岁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参考答案】C。《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

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

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

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故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定有民事权利能力,有民事权利能

力的人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

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

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B选项错误。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判断题)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进行与

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

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

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故本题判断错误。

(3)(单选题)王某,17岁,高中毕业到外地工厂打工为生,从民事行为能力分类来讲,

王某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附属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考答案】A。《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

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本题选

A。

(4)(多选题)可以成为民事主体的有()。

A.公民

B.企业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国家

【参考答案】ABCD。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

或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

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则是特殊的民事主体。本题选ABCD。

(5)(单选题)我国民法规定,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

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甲于1998年2月4日出生,2014年4月1日接

受侨居国外的舅舅赠与的50万元,靠此款项完全可以支付衣食住行及学费,甲()。

A.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考答案】B。甲所接受的其舅舅赠与的款项并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收人,故不属于题干所

表述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10

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甲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答案

选Bo

(6)(多选题)下列民事主体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创办了网店,并依靠网店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17周岁的甲

B.在中学生漫画创作比赛中获得1000元奖金的13周岁的乙

C.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丙

D.在读小学的8周岁的丁

【参考答案】BC。A项中,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项中,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C

项中,乙、丙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答案选BC。

(7)(判断题)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先于民事权利能力产生。()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

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故本题判断错误。

(8)(多选题)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的资格。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

A.精神病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未满10周岁的人

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参考答案】CD。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是无民

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有他的法

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故本题答案选CD。

(9)(单选题)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大要素,按照我国的法律,下列关于民事主

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B.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C.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

D.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

【参考答案】C。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故A项表述正确。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法人

和其他组织。我国《民法通则》虽未设非法人组织的条文,但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却

有涉及,如《合同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著作权法》等。故B项表述

正确。《民法通则》中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都作了规定,在民事主

体制度中,它们都是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特殊情况。故C项表述错误。民事主体间的法律

地位是平等的。故D项表述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民事主体2

(1)(多选题)法人是指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是法人的有()。

A.甲大学政法学院

B.乙行政机关办公室

C.丙有限责任公司

D.丁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CD。根据《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

体法人。故本题答案选CD。

(2)(单选题)金某十六岁,对于其监护人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只能由其父母任监护人

B.只能由一个监护人对其进行监护

C.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直接请求法院裁决

D.金某监护人的设定,适用关于未成人监护的规定

【参考答案】D。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

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

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

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

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故本题答案选D。

(3)(单选题)下列有关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所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D.民事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参考答案】B。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故

D项正确。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简言之,民事行为能力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提供了现实性。故C项公民

有民事权利能力不必然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

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

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

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故A项正确。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一

个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本题应选B项。

(4)(单选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年满16周岁

B.出生

C.年满10周岁

D.年满18周岁

【参考答案】B。《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

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5)(单选题)尚某在一起海难事故中生死不明,两年后其父母请求法院宣告尚某死亡,

但其妻害怕分割尚某财产,不同意宣告死亡,法院正确的做法是()。

A.应该宣告尚某死亡

B.不应该宣告尚某死亡

C.法院以尚某父母拒绝交纳诉讼费为由,不予受理

D.法院以尚某下落不明不满4年为由,驳回尚某父母的请求

【参考答案】B。宣告死亡,一般情形下需要自然人下落不明满4年,意外事故需要满两年

即可。海难为意外事故,因此时间条件满足。宣告死亡,其利害关系人申请有顺序:配偶一

一父母子女一一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一其他权利义务人。此题中配偶不同意,父

母同意,配偶顺序在父母之前,因此法院不应该宣告尚某死亡。故本题答案选B。

(6)(判断题)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有民事行为能力一定

有民事权利能力。()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

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而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有关,所以''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民

事行为能力,但有民事行为能力一定有民事权利能力”。

(7)(多选题)《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类型有()。

A.工业企业法人

B.企业法人

C.社团法人

D.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参考答案】BD。《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

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类型有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本题

答案为BD„

(8)(单选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的条件之一是公民下落不明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参考答案】B。《民法通则》第20条第1款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

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故选B。

(9)(单选题)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但不久丙就遇车祸身亡,丙去世1年后,

乙得知甲依然在世,乙去法院申请撤销甲的死亡,此时甲与乙的婚姻关系()。

A.自行恢复

B.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并未自行恢复

【参考答案】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

见》第37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

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

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故本题

选Do

(10)(多选题)下列关于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B.申请人只宣告失踪的,即便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也应当只宣告失踪

C.同一顺序的申请人有的申请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的,若满足宣告死亡相关条件

者,应当宣告死亡

D.同一顺序的申请人有的申请宣告失踪,有的申请宣告死亡的,应当宣告死亡

【参考答案】ABCD。《民通意见》第29条规定:“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须程序。公

民下落不明,符合申请宣告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可以不经申请宣告失踪而直接申请宣告

死亡。但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应当宣告失踪;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

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则应当宣告死亡。”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D

项说法也是正确的。本题选ABCD。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代理

(1)(多选题)下列不属于民法上的指定代理有()。

A.未成年人王某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为其指定其已经与其母亲离婚并且分居的父亲为其监

护人

B.在一次诉讼中,人民法院为没有诉讼能力也没有法定代理人的林某指定其单位同事为其诉

讼代理人

C.人民法院为在一次车祸中失去父母的8岁男孩指定其外祖父为其监护人

D.因失去妻子而患有精神病的张某,所在单位指定其父亲为其监护人

【参考答案】ACD。根据人民法院或者行政主管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为指定代理。指定

代理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对法定代理人有

争议或者法定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能代理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指定代理。A、C、D项属于法

定代理的范畴。

(2)(单选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

A.父母

B.成年子女

C.监护人

D.其他近亲属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

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

A.由代理人承担责任

B.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C.由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单独承担责任

D.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员负连带责任

【参考答案】D。〈民法通则》第67条规定,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

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故本题答案选D。

(4)(单选题)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追认后,该代理关系()。

A.自追认后有效

B.自始有效

C.自始无效

D.在相对人同意后有效

【参考答案】B。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是典型的效力待定合同。如果被代理人事后追认,

无权代理则转变为有权代理,代理行为应自始有效,并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故本题答

案选B。

(5)(单选题)乙经常到外地出差,甲委托乙外出到某地时代买一台录像机。乙到该地后

发现当地所在的录像机并不便宜,而电视机比较便宜。乙知道甲还没有电视机,于是就为甲

购买了一台电视机。乙回来后向甲作了说明,甲未表示反对,将电视机收下,并与乙结算了

货款。第二天,甲发现电视机质量不太好,就找乙要求乙自己处理电视机,而乙不同意。

该案例中,乙为甲代买电视机的行为是()。

A.委托代理

B.有权代理

C.无权代理

D.指定代理

【参考答案】Co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

本题中甲只是委托乙买一台录像机,并没有委托乙买电视机,所以乙为甲代买电视机的行为

是无权代理。故本题答案为C。

(6)(单选题)对于无权代理的民事行为,如果未经追认,则由()承担责任。

A.第三人

B.行为人和第三人

C.被代理人

D.行为人

【参考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

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

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D。

(7)(多选题)根据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

A.无权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委托代理

【参考答案】BCD。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三类:法定代理、委托代

理和指定代理。故本题答案BCD。

(8)(单选题)某公司业务员李某因严重违纪被F公司开除后,为报复该公司,李某用盖

有F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与M公司订立一份购销合同,M公司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F

公司所在地,F公司拒收引起纠纷。以下正确的是()。

A.李某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B.李某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

C.李某行为为有权代理,合同无效

D.李某行为为滥用代理权,合同无效

【参考答案】B。《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

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本题中,“李某用盖有F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与M公司订立一份购销合同,M公司并不知情”

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选项B正确。

(9)(判断题)委托代理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考查民事代理。民事代理根据代理权的获取方式可以分为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委托代理的代理权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无民

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代理被称为法定代理。《民法通则》第14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法定代

理和指定代理是代理的三种基本形式,考生需要明确三者概念和适用范围的区别。

(10)(单选题)委托代理中,代理人取得代理权的依据是()。

A.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B.被代理人授权

C.代理人的同意

D.公证机关的公证

【参考答案】B。《民法通则》第64条规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

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

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权。故本题选B。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物权

(1)(单选题)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且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典

型、最完全的物权。所有权包括()。

A.占有、生产、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B.占有、使用、经营、处分四项权能

C.购买、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D.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参考答案】Do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典型

的物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故本题答案选D。

(2)(单选题)甲让乙给自己加工一块玉石原料,约定好加工费和取玉期限,但乙加工好

玉石,等到期满后,甲迟迟不来取玉,乙便变卖了玉石,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加工费,请问,

乙行使的是()。

A.所有权

B.留置权

C.抵押权

D.担保权

【参考答案】Bo《物权法》230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

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故本题答案选B。

(3)(多选题)物权具有的特点是()。

A.排他性

B.独占性

C.优先力

D.追及力

【参考答案】ABCD。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

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一方面,物权具有排除他人侵害、干

涉、妨碍的性质;另一方面,同一物不能有内容互不相容的两个物权。物权具有优先力:同

一标的物上既有物权,也有债权时,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同一标的物上有数个物权

时,依物权效力的强弱,具有较强效力的物权或者排斥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的存在,或者先

于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得到实现。物权具有追及力,即物权的标的物不论辗转归于何人之手,

都不能妨碍物权的行使,物权人可以向任何占有其物的人主张其权利。故本题答案为ABCD。

(4)(单选题)某餐厅租用别人的房屋进行经营,它依法享有对租用房屋的占有、使用、

收益的权利,但是它没有处分房屋的权利,也就是说该餐厅拥有的是房屋的()。

A.自物权

B.所有权

C.用益物权

D.担保物权

【参考答案】Co物权分为所有权和他物权(又称定限物权)。他物权又分为担保物权和用

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故

本题答案选C。

(5)(多选题)关于物权与债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请求性

B.物权是对世权,债权是对人权

C.同一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物权总是优先于债权

D.物权可因债权的实现而取得,债权可因物权受侵害而发生

【参考答案】ABD。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债权是按

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物权与债

权的区别表现在: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物权

为对世权,债权为对人权。故AB项正确。物权具有优先性,是指物权与债权在因同一标的

物而有关联时,不论各自的种类为何,也不问各自成立的时间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

权的效力。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不排除特殊情况,C项表述“总是”错误。物权可因债

权的实现而取得;债权则可因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和侵权行为等而发生。D选项正

确。本题答案选ABD。

(6)(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担保物权包括()。

A.祇押权

B.质押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

D.留置权

【参考答案】ABD。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三种类型,选项ABD正确。土地承

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选项C错误。

(7)(单选题)下列关于物权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A.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无需他人意思的介入

B.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同一物上不能有内容互不相容的两个物权

C.物权是相对权,相对于权利人,其他任何人均是物权的义务主体

D.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留置权都属于物权

【参考答案】C。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属于绝对权。答案C错误。

(8)(判断题)物权的权利主体只有一个,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

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的权利主体特定,可以是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而义务主体不

特定。故本题说法错误。

(9)(单选题)下列各项是对我国《物权法》中关于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的表述,错误的

一项是()。

A.后成立物权优于先成立物权

B.法定物权优于约定物权

C.占有物权优于非占有物权

D.登记物权优于未登记物权

【参考答案】A。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以物权成立时间的先后确定物权效力的差异。

从一般原则上讲,先成立的物权的效力要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即先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强,

后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弱。故A项说法错误,当选。

(10)(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A.所有权

B.抵押权

C.留置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参考答案】D。《物权法》第117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根据此规定,用益物权是指依法对他人所有物进行占

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A项为物权中的所有权,B、C两项为物权中的担保物权。所以本题选择D项。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物权

(1)(多选题)某地政府建设共有产权房,低收入居民只需少量出资即可取得部分产权,

低收入居民甲购得共有产权房一套。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如果政府转让其共有产权份额,甲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B.如果甲转让其共有产权份额,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C.若政府与甲的产权共有方式没有约定,则房屋产权属于按份共有

D.若政府与甲的产权共有方式没有约定,则房屋产权属于共同共有

【参考答案】ABC。《物权法》第103条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

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按份共有。第

101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

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为ABC三项。

(2)(单选题)农民李某在自家承包的地里发现一件珍贵文物,这件文物的所有权是()。

A.李某

B.李某所在的村子

C.国家

D.李某有一半所有权

E.应在市场上流通

【参考答案】C。《文物保护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

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

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

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依据题干信息,农民李某所发现的珍贵文物的所有权在不能证明

归其所有时归国家,故本题答案选C。

(3)(单选题)王某在餐厅吃饭时丢失手机一部,餐厅人员捡到后交给公安部门。王某未

在规定期限内去认领,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寄售商店出售。孙某从该商店买了手机后送给

女朋友林某作为生日礼物,手机在林某第二天乘公交车时被偷去,小偷以100元的价格卖给

郑某。该手机的所有权属于()。

A.王某

B.孙某

C.林某

D.郑某

【参考答案】Co遗失物的原所有权消灭,孙某以善意取得手机所有权,后孙某赠与女友林

某,林某获得手机的所有权。手机被盗窃后,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原则(郑某交易手机的

价格明显是恶意的),因此所有权仍为林某所有。故本题答案选C。

(4)(单选题)王某将位于闹市区的一套自有商品房卖与张某,张某()取得房屋的

所有权。

A.自房屋交付张某时起

B.自该房屋交易经过公证时起

C.自该房屋交易经过有关部门登记时起

D.自双方签订买卖合同时起

【参考答案】C。〈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

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题目中的商品房作为不动

产,其所有权的转移应自登记时起发生。故本题答案选C。

(5)(单选题)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中的()。

A.原始取得

B.善意取得

C.继承取得

D.恶意取得

【参考答案】A。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财产所有

权第一次产生或者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为根据,而直接取得所有权的行为。原始取

得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动生产、收益、孳息、添附、无主财产、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失散

的饲养动物、发现隐藏物、埋藏物、先占、善意取得、没收、征收、税收、征用。故本题答

案选A。

(6)(单选题)甲在家打扫卫生时,将一件旧大衣当垃圾扔掉,未发现妻子藏在口袋中的

5000元钱。大衣被乙捡回。甲妻发现后,与甲一同找到乙索要5000元,乙拒不返还。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抛弃行为使其对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消灭

B.乙依据先占原则取得该5000元钱的所有权

C.该5000元钱为埋藏物,乙为发现人,应取得所有权

D.乙应将5000元返还给甲

【参考答案】D。抛弃必须是财产所有人主动放弃其对动产的所有权。本题中甲只有抛弃旧

大衣的意思而没有抛弃5000元钱的意思,所以对于该5000元钱不成立抛弃,乙也就不能主

张先占而取得所有权。故a、B项错误。该5000元钱为隐藏物而非埋藏物,《物权法》第

114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

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

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乙应将该5000元钱返还给甲。故

C项错误,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7)(单选题)在所有权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

【参考答案】C。处分权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终处理的权利,即决

定财产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命运的权利。包括资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

利。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的核心,是财产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故本题答案选C。

(8)(单选题)2013年李某因盖房挖地基,发现一瓦罐,内有100块银元和一块棉布,布

面上留有:“家庭备用金,特埋此,章大可,1948年8月15日”字样,章立柱为章大可的

孙子,这100块银元应该归()所有。

A.归李某所有

B.章立柱

C.由李某和章立柱共有

D.上缴国家

【参考答案】B。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人,参

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而《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只有当遗失

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才归国家所有。同时本题中瓦罐内的银元是

章大可所埋,属于有主物,章立柱是章大可的孙子,属于财产的权利人。故选B。

(9)(单选题)下列可以作为抵押财产的是()。

A.甲村的土地所有权

B.乙个人合法拥有的房屋

C.丙大学的教学楼

D.丁企业被查封的产房

【参考答案】B。《物权法》第184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权;(2)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3)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

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

监管的财产;(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A、C、D三项都是不可抵押

财产。故本题选B。

(10)(单选题)关于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业主共有

B.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除外

C.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D.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属于业主共有

【参考答案】D。法律常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的是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

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物权法》

第74条第3款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

有,因此A项正确。该法第73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

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

的除外。所以B、C两项正确。《物权法》第74条前两款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

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

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因此,D项错误,本题应该选择D

项。

《民法》考点特训题库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

(1)(单选题)刘某承包苹果园,收获季节突然病故。好友鲁某因联系不上刘某家人,便

主动为刘某办理后事和照看果园,获益5万元。其中,办理后事花费1万元、摘卖苹果雇工

赛以及其他必要赛用共5000元,鲁某认为自己应得劳务费5000元。关于鲁某的行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5万元属于不当得利

B.应向刘某家人给付3.5万元

C.应向刘某家人给付4万元

D.应向刘某家人给付3万元

【参考答案】B。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

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本题中,鲁

某在没有法定和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刘某的利益受损,主动为刘某办理后事并对其

苹果园进行管理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而非不当得利。选项A错误。鲁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

理,有权要求受益人即刘某的家人偿付其因管理行为而支付的必要费用。该必要费用包括:

鲁某办理刘某后事花费1万元、摘卖苹果雇工费以及其他必要费用5000元,共1.5万元,

不包括鲁某要求的劳务费。因此,鲁某应从获益的5万元中扣除1.5万的必要费用,向刘某

家人给付3.5万元。选项CD错误,选项B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甲没有将自行车上锁就放在楼道内,邻居乙知道是甲的自行车,为防丢失,

代为上锁。此案中乙的行为构成()。

A.无因管理

B.不当得利

C.共同侵权

D.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A。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

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不当得利

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共

同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造成损害,加害人应当

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系的行为,亦称“非法行为"。本题中邻居乙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甲的自行车上锁,因

此乙的行为形成无因管理。故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根据无因管理之债的构成要件,下列事实中,不构成无因管理之债的是

()O

A.未受委托,雇人为邻居的危险房屋加固,以免遭台风袭击而损毁

B.受委托,雇人为他人照看病人

C.抢救溺水儿童

D.饲养他人失散的动物并寻找其主人

【参考答案】Bo没有约定或者法定义务,管理他人事务,为无因管理。B项受他人委托,

履行义务,不属于无因管理,故本题答案为B。

(4)(单选题)一名女子捡到一部新款苹果手机,后经机主与该女子多次协商后无果。拾

金不昧是传统美德,捡手机不还在民法上属于()。如果手机价值较大拒绝归还,捡

手机的人构成()。

A.敲诈勒索抢劫

B.敲诈勒索不当得利

C.不当得利诈骗

D.不当得利侵占

【参考答案】D。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

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

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故本题答

案选D„

(5)(多选题)保洁员小玲在单位洗手间发现一条项链,以为是别人丢弃不值钱的小工艺

品,便拿给女儿玩。公安接到报案后排查,小玲主动交出项链。对该事实在法律上的认定,

判断错误的是()。

A.重大误解,小玲可以主张撤销

B.不当得利,小玲应当返还给失主

C.无因管理,小玲可以向失主主张管理费用

D.非法侵占,小玲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CD。《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

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被撤

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本题中小玲误以为项链是别人丢弃不值钱的小工艺品,属

于重大误解,她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