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_第1页
2015-2016学年度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_第2页
2015-2016学年度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_第3页
2015-2016学年度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_第4页
2015-2016学年度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表格式)

特别说明: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简易方程

二、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三、因数和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五、分数加法和减法

六、圆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整理与复习

1

课题方程的意义课时数课时总数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

理解。

重、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2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

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

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

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3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

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o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V或“其

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4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课时数课时总数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

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

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5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2、指名口答。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20+30=50

5+x>9y-16=54

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

二、教学新授

(-)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

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3第一幅图(黑板上画卜

(1)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徐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

(3)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徐码;②左右两边都

加上同样重的联码,比如a。

(4)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板书:50+10=50+1050+a=50+a)

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

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

6

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

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1)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

样变化的吗?

(2)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

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

(3)校对。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

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口里填数。

(1)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

(2)交流,说说根据。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吗?

生:X+10=50

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7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

减去10,左边只剩下xo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

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

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

齐。

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

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

不相等呢?

7、学生检验:

40+10=50

x=40是正确的。

(四)完成“练一练”

1、第1题:解方程。

(1)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2)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

2、第2题:看图填空。

(1)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

(2)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

(3)交流。

三、巩固练习

8

“练习一”第3题: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

线。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2、4、5题。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②课时数课时总数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

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第2个性质解方程。

9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指名口答。

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

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

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探索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

意思。(黑板上简易画出)

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

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

应的等式。

4、交流。

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

7、追问:都能除以0吗?

(除数不能为0)

10

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

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9、完成“试一试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交流:

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

么?

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6、请检验一下。

(三)完成“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1、指名板演。

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7题: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看图说说图意。

11

(2)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

2、“练习一”第9题:在。里填“>v”或“=

(1)学生独立填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第6、8、10、12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课题课时数课时总数

题(1)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

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

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12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

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

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

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教学例7

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

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卜

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设为x千克,

再列方程解答。

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5、完成书上的填空。

13

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

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

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二)完成“练一练

(1)读题,读懂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

(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2题。

(1)读题,说说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

些收获?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

进行列式。

14

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2)课时数课时总数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

学握列方程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

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可以相互转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认真审题的解题习惯。

重、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15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56x+15=30x+9=23

x-98=1005x-6=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

么办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1.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

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

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

16

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

验)

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

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

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

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

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

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专项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17

放养的鲍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

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作业

补充习题

18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课题课时数课时总数

题练习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

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重、难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9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讲解作业完成情况。

一、处理“练习二”9——15题。

1、“练习二”第9题。

(1)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

(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

(3)交流,指导纠错。

2、“练习二”第10题。

(1)仔细观察图,提取信息。

(2)找出相关等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3、“练习二”第11题。

(1)齐读题目并快速审题。

(2)先设小明原来有邮票x枚。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4)学会检验。

4、“练习二”第12题

(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

位同学说一说)

(3)明确容量与单价应该分开计算。

20

(4)集体核对。

5、“练习二”第13题

(1)读题。

(2)明确未知量应该有2个,所以应该分开考虑身高和体

重问题,不能一同思考,否则易混淆。

(3)找出条件中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等量关系。

(4)分开列出各自方程并解答。

6、“练习二”第14题

(1)仔细观察残损的发票。

(2)明确残缺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3)根据留下的数据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出方程并解答。

7、“练习二”第15题

(1)齐读题目。

(2)明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

(3)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

(4)根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列出方程并解

答。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

21

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课时数课时总数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

讲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标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

系列方程的习惯。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

重、难点

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2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颐和园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与

和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9

(1)读题,让学生说出获得的信息。

(2)画线段图。

根据学生获得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

(3)提问

题目中要求我们求什么?(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

大约各有多少公顷)要求的未知项有两个,根据题目中的已知

信息设哪一个未知项是X呢?(设陆地面积为X)为什么?(因

为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

可知水面面积为3x公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4)明确相等关系

请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这道题在数量间有什么样的相等

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板书。

23

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5)列出方程

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可列出方程。

X+3x=290或(290-x)+3=x或(290-x)+x=3

(6)解方程

请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并进行比较,得出用哪个方程解比

较容易。

教师分别请三个同学板书解答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水面面

积为3x公顷。x+3x=290,这样解方程比较容易。师肯定这种

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7)检验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方法。

方法一:72.5+72.5x3=290

方法二:217.5-72.5=3

(8)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

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24

2、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x2.4-陆地面积=2.1

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

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

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

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

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1、2、3题

25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

课题课时数课时总数

问题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

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方法的多样化。

26

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X相

遇时间=路程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

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

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x相遇时间:(95+85)x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x3+85

x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

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

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

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

是多少?

27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

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

(3)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x3+3x=540(95+x)*3=540

285+3x=146395+x=540+3

3x=540-28595+x=180

3x=255x=180-95

x=255+3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

(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8

2、P16第4题

1.5x-x=14x-8x5=200.2x2+0.4x=5

3、P16练习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5、6、8题

课题讲解练习三(1)课时数课时总数

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在作业中错在什么地方

并纠正学生作业时不规范、遗漏步骤的毛病。

重、难点通过讲解,加深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把握。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29

一、处理“练习三”1——8题

1、"练习三''第1题

2x+3x=603.6x-2.8x=12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与例题9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

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2、“练习三”第2题

(1)仔细观察图。

(2)根据文字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小红的年龄为x岁,可方便解答。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3、“练习三”第3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四年级的人数为x人。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4、“练习三”第4题

(1)规范解答步骤。

(2)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

5、“练习三”第5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0

(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6、“练习三”第6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7、“练习三”第7题

(1)观察表。

(2)找出数量关系。

(3)明确未知数。

8、“练习三”第8题

(1)详细讲解等式性质1、2在方程中的作用。

(2)规范解题步骤。

(3)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余下的练习题。

31

课题讲解练习三(2)课时数课时总数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

学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

趣。

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32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

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

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33

2、“练习三”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练习三”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x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3)解方程。

(4)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X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34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

问题吗?

课题整理与练习(1)课时数课时总数

、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

学1

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重、难点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35

一、基础概念讲解

1、什么叫等式?

(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的式子)

2、区分等式与不等式

1.5+2.3=3.816-9=735+52>7923—8

3、什么叫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等式与方程的联系

5、区分等式与方程

5x=045+32=773.2-0.2x=2+316+9=20+5

5+92>79

6、等式的性质1是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

式)

76+x=105x-8.6=14.8

7、什么叫方程的解?

36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8、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9、等式的性质2是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

果仍然是等式)

21x=2.1x+2.6=31.2

10、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1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12、小军有邮票55张,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

5张,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先写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答)

小明的邮票x3-5=小军的邮票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

3x-5=55

3x=55+5

37

X=60+3

X=20

答:小明有邮票20张。

二、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布置课后作业:整理与练习第4、5、6、7题

课题整理与练习(2)课时数课时总数

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

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标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38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复习了一遍,那

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整理与复习的习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

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订正。

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

(1)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

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

(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

(1)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

相等关系说一说。

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x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

桥的长度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X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

39

桥的长度

(2)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

(1)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

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

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

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10、11、12题

40

课题整理与练习(3)课时数课时总数

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41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练习与应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2。

(2)长方形周长9mo

LEQ------------------

I

Xm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x2=9

(x+1.5)x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

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

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

42

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

到的问题。

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

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

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

(1)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

什么关系?

(2)学生列方程解答。

(3)全班交流后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1)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

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

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2)交流分割方法。

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

应用。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

示?

43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

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

验。

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

程求n的值吗?

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

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

方程求n的值。

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

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

生想的数。

(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

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

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44

四、总结延伸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数课时总数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

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重、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45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

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

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

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

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

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

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

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

46

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

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中的线段升降变化,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

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

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

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

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

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

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

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

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

同);

47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

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

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

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

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

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

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

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