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B.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无关2.人体所需能量的70%是由下列一种物质提供的,这种物质是()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3.生物进化的研究表明,人类起源于(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古代的猴子 D.类人猿4.“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器官是()A.雌性激素 B.子宫 C.卵细胞 D.卵巢5.如图所示,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一特点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有利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6.在下列心脏结构图中,肺吸收的氧最先到达心脏的:()A.A B.B C.C D.D7.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8.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 D.保证气体顺畅通过9.我国黄土高原曾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了秃山,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C.常年干旱,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10.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请同学们加倍珍爱自己的眼睛。下图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③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它是()A.晶状体B.玻璃体C.睫状体D.视网膜1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

)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溶菌酶D.皮肤和粘膜1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止血,加速凝血B.携带样C.运输养料和废物D.吞噬病毒13.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14.某病人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经过医生检查,他的病变部位很可能在()A.肾小管B.肾小囊C.肾小球D.输尿管15.近几年,泸州市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赴西昌普格县等地支教。西昌普格县属于高原地区,老师们进入西昌普格县的一段时间,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A. B. C. D.16.“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小宝的妈妈一直给小宝吃钙片,但是检查发现小宝仍然缺钙。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医生建议给小宝补充()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C17.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8.如图为呼吸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对应丙图的A状态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对应丙图的B状态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对应丙图的A状态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对应丙图的B状态19.下列关于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认识不完全正确的是()A.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儿童缺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B.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人体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C.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缺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D.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缺铁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20.儿童食物中缺少了哪些物质会患佝偻病?(

)A.糖类和蛋白质B.维生素C和维生素AC.碘和铁D.钙和维生素D21.去年冬季至今年夏季,我省多市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为切实预防和减少学生溺水身亡事故的发生,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学校大力开展防溺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在抢救溺水者时,下列各项急救措施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B.发现溺水者无呼吸和心跳时,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C.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在胸骨下端D.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30:22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23.下列有关人体的血管中,都流动着静脉血的是A.主动脉、肺动脉 B.主动脉、肺静脉C.上、下腔静脉、肺动脉 D.上、下腔静脉、肺静脉24.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向甲、乙两试管内分别注入澄清透明的石灰水,再向甲试管的石灰水内通入空气,向乙试管的石灰水内吹入呼出气体,结果是()A.甲试管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B.乙试管变浑浊、甲试管不变浑浊C.甲、乙两试管都不变浑浊D.甲、乙两试管都变浑浊25.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A.角膜→虹膜→玻璃体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C.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D.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26.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肺结核病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年龄越小,对结核病的抵抗力越弱。请分析回答:(1)从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来看,肺结核病是______(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的特点。(2)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__________;而患者属于__________,应及时隔离治疗。(3)接种卡介苗是保护__________人群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注入人体内的疫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__________免疫,属于人体第__________道防线。27.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手碰到钉子后立即缩回的反应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2)如图的反射弧中,神冲动传导的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_____。(3)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_____(选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4)碰到钉子会慼觉到疼痛,那么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_____。〔5)若图中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完好。再用钉刺手指,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缩手反射,_____(选填“有”或“没有”)疼痛感。2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______是最直接的供能物质,该类物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在图乙的[_____]______中被吸收,随着血液流动首先进入图甲中的[_____]______,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保证血液在图甲中的流动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叫做______。(2)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会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尿素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图丙中⑤⑥⑧所示结构里的液体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A.水、蛋白质、无机盐B.水、无机盐、尿素C.蛋白质、无机盐、尿素D.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3)图丁为肺泡及其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逐渐扩张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需要依次穿过肺泡壁和_____壁;当血液由[M]流[N]后,血液由含氧少的_______血变为含氧丰富的_____血。(4)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______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29.下列为大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含量的百分比,分析表中数据,你能读出那些信息?(至少答出两点)气体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在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______30.镉是工业生产的污染物,经口鼻或皮肤进入体内,易在体内蓄积对人体的心、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其中肾脏是染镉后最主要的受害器官。为了探讨姜黄素对染镉大鼠肾脏损伤地改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组别血镉含量(μg/L)尿镉含量(μg/L)未染镉组0.0500.001染镉组1.3410.023姜黄素处理后的染镉组0.7010.016(1)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后,镉进入人体血液内,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肾动脉→_______→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_______。(2)根据研究和上表中的数据分析,镉主要蓄积在肾组织,经______滤过后,残留的大部分游离镉被重吸收,损害肾小管,表现为尿蛋白含量升高,尿中镉含量_____。(3)实验结果发现:与染镉组相比,经姜黄素处理的肾脏组尿镉含量和血镉含量明显_______;因此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__。(4)上图是小鼠肾单位的结构图,镉会随水和其他小分子滤过到[④]_______(填名称)中;之后在[____](填序号)肾小管中把对小鼠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5)如果鼠的肾脏受到镉损伤就会影响其健康,严重的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此时小鼠肾脏将不能完成的功能是(_____)A.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B.调节水、无机盐的平衡和排出代谢废物C.维持正常的激素水平D.体内有机物的分解3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最后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国人群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达标检出率为10%-20%左右,生长迟缓检出率为35%,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据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维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营养专家指出,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最为重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是有益的,但盲目补充,单一补充某一种也是不科学的,最好在医生的疹断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______问题引起的慢性疾病在增多。(2)引起中国居民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提出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建议。你作为中国人群中的一员应当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下食谱:主食米饭、馒头副食牛肉、鱼饮料牛奶、白开水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建议增加的食物是________。(填序号)A.蔬菜B.鸡蛋C.豆腐D.羊肉

参考答案1、D【解析】

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详解】工厂中排放的废气进入到空气后,会在当地或附近造成酸雨,A正确;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B正确;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酸死湖,威胁人们的健康,C正确;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酸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A【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详解】A、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因此能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需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符合题意。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C、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非常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3、A【解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符合题意。【点睛】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4、D【解析】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据此解答。【详解】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故选:D。【点睛】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5、B【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A【解析】

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图片表示心脏结构图,其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详解】根据口诀“上房下室,心尖在左”可知,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因此肺吸收的氧最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肺循环的途径。7、C【解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详解】口腔只能消化淀粉,可将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和脂肪均不能在口腔内消化,A不符合题意;食道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B不符合题意;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在胃中蛋白质被初步消化为多肽,但胃不能消化脂肪,C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有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够把淀粉和麦芽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将蛋白质和多肽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8、A【解析】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上可知,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如有毒气体等。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呼吸道的作用。9、B【解析】A、北方寒流的侵袭不是导致黄土高原变成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故错误.B、黄土高原因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才变成荒山秃岭的,故正确.C、黄土高原没有出现长年旱灾,赤地千里的现象,故错误.D、黄土高原变成荒山秃岭的原因是植被过度的开垦,不是地壳运动,故错误.故选:B.10、A【解析】眼球就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③晶状体。11、A【解析】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详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蛋白质叫抗体,起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而吞噬细胞、溶菌酶以及皮肤和粘膜是人生来就有的,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点睛】关键知道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12、C【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还可以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3、A【解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A、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A正确。B、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佩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或老花眼,B错误。C、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而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后方的是远视眼或老花眼,C错误。D、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14、C【解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的尿检化验单上显示尿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肾小球。【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15、C【解析】

红细胞是运输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低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根据图中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结合红细胞的功能进行解答。【详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在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适应后趋于稳定。可见C正确。

故选:C。【点睛】该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红细胞的功能。16、C【解析】

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详解】幼年缺钙会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维生素对人体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会得相应的缺乏症,如缺维生素D会患骨质疏松、佝偻病等,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食物营养中含有钙,但由于身体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患骨质疏松。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据此可知,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医生建议给小宝补充维生素D。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维生素D的作用。17、C【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图示①为鼓膜,②为听小骨,③为耳蜗,④为咽鼓管,据此解答。【详解】①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A不符合题意。

②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B不符合题意;

③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

④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D不符合题意。【点睛】熟知耳各部分的功能不同,要明确感受器主要在内耳中,听觉感受器在内耳的耳蜗内。18、C【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可得,甲图表示呼气过程,乙图表示吸气过程,A状态中胸廓向下向内运动,为呼气过程,B状态为吸气过程。【详解】甲图膈肌向上运动,胸廓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A错误。乙图膈肌向下,肺内容积扩大,演示吸气,膈肌收缩,B错误。甲图演示呼气,膈肌向上运动,膈肌舒张,对应丙图的A状态,C正确。乙图演示吸气过程,D错误。【点睛】模拟膈肌、胸廓、肋间肌的运动模式图中,注重其变化情况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9、D【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详解】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儿童缺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A正确。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人体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B正确。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缺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C正确。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人体缺铁易患贫血,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0、D【解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详解】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佝偻病患者可能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故D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佝偻病的病因,注意理解和掌握。21、D【解析】

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详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A正确;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B正确;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1/3处,C正确;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所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D错误。【点睛】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能用于救助他人。22、D【解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本题解题关键。23、C【解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A、主动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B、主动脉和肺静脉都流动脉血,故B不符合题意;C、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肺动脉中流静脉血,故C符合题意;D、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问题。24、B【解析】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此原理来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详解】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过低,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因此甲试管不会变浑浊,乙试管内通入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B。【点睛】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并知道呼出气体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5、D【解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详解】A.虹膜是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中央有一个小圆孔,称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内部,应将虹膜替换为瞳孔,故A错误。B.巩膜是眼球壁外膜的后端部分,白色不透明,光线是由眼球壁外膜的前端部分角膜进入眼内的,故B错误。C.角膜位于眼球壁外膜的前端部分,光线最先经过此处,故C错误。D.根据视觉形成的过程可知,光线进入眼内的主要途径为: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视觉的形成是解题关键。26、细菌性流行性病原体传染源易感特异性三【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主要包括真菌、寄生虫、病毒、细菌等。(3)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人体中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中的一、二道防线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为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主要包括真菌、寄生虫、病毒、细菌等。因此,从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来看,肺结核病是细菌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肺结核病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而患者属于传染源,应及时隔离治疗。(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这些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就是按时接种卡介苗,其原理是:注入体内的疫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就是人们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的特点,人体的三道防线。27、反射效应器非条件大脑皮层不会有【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通常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碰到钉子后立即缩回的反应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如图的反射弧中,神冲动传导的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4)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碰到钉子会慼觉到疼痛,那么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5)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后,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不能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是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的类型和反射弧的概念结构。28、糖类③小肠A右心房房室瓣B收缩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功能【解析】

(1)图甲中的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图乙中的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小肠,④是大肠;图丙中的⑤是入球小动脉,⑥是肾小囊、⑦是肾小管、⑧收集管;图丁中M是肺小动脉,N是肺小静脉,ad代表二氧化碳,bc代表氧气。(2)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要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3)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4)心脏的结构和功能:(5)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1)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三大类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③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并进入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下腔静脉→A右心房。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能够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2)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尿液、原尿和血浆都有的成分是水、尿素和无机盐。所以正常情况下,图丙中⑤入球小动脉(含血液)、⑥肾小囊(含原尿)、⑧收集管(含尿液)所示结构里的液体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3)图丁为肺泡及其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所以当肺泡逐渐扩张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需要依次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当血液由[M肺小动脉]流[N]肺小静脉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4)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以及呼吸方面的知识点。29、1、氮气前后含量不变,说明氮气不参与人体呼吸作用;2、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少;3、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且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线粒体;4、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增多。综合以上,说明人体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体各项生命活动。【解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详解】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大气中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由此可知:①氮气前后含量不变,说明氮气不参与人体呼吸作用。②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少。③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且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