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安岳县联考生物七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四川省安岳县联考生物七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四川省安岳县联考生物七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四川省安岳县联考生物七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四川省安岳县联考生物七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与性激素有关B.鼓膜传递声波并产生神经冲动C.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D.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3.正常情况下,原尿中能够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水4.废弃的塑料制品成为土壤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它们都是有毒物质B.它们因不能自然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C.它们减少土地的使用面积D.它们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5.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为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发挥调节生理活动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属于A.自动调节 B.激素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调节6.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 B.肝脏 C.小肠 D.胰腺7.左下图表示四种不同动物,右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动物分类时所绘制的分类图。下列有关动物代号A~B与图中①~④联系中,错误的是()A.A——① B.B——② C.C——③ D.D——④8.每年5~7月是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休渔期,休渔的目的是为了()A.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物数量不变 D.恢复已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9.耳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A.外耳道 B.耳蜗 C.鼓膜 D.听小骨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是()A.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B.海豚顶球表演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D.草履虫游向食物11.小敏同学最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应多吃一些富含哪种维生素的食物?()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12.我国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A.贫血 B.骨质疏松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厌食13.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A.肺 B.心脏 C.血液 D.组织细胞14.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每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初中生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B、O和AB四种类型15.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变量是病菌的毒性强弱B.乙组绵羊患炭疽是因为体内没有产生抗强毒病菌的物质C.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甲组绵羊不患炭疽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作用于炭疽杆菌的物质,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16.下列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直接有关的是()A.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B.睾丸和卵巢 C.精子和卵子 D.前列腺和子宫17.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等哺乳动物)()A.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B.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免疫起了作用D.甲组绵羊开始注射的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杀菌作用18.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小肠很长,约有5~7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D.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19.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的功能的是()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杀菌20.关于人类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C.人类是由神创造出来的D.人类起源于“露西少女”2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猕猴 B.森林古猿 C.长臂猿 D.黑猩猩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珙桐,又叫鸽子树,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B.银杉,裸子植物,有植物中“大熊猫”的美称C.白鳍豚,生活在长江里,是鱼中最原始的一类D.大鲵,最大的两栖动物,根据其叫声又称“娃娃鱼”23.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B.“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C.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24.“无偿献血,利国利民”,曾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义务献血.验血时,医生说他是“万能输血者”,则曾老师的血型应是()A.O型 B.AB型 C.A型 D.B型25.“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B.妈妈为小明准备的早餐是炸鸡、方便面和鸡蛋C.小红比较挑食,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D.发芽的马铃薯去芽煮熟后可以再吃26.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27.某成年演员身高只有80厘米,其原因是()A.胰岛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28.人体血液循环中,肺循环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A.左心室、右心室 B.右心室、左心室C.右心房、左心房 D.左心房、右心房29.家鸽具有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的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身体散热过快 B.飞行时消耗的能量大C.食物中营养少 D.消化系统发达3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 B.应激性 C.适应性 D.反射31.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D.糖类32.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A. B. C. D.33.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3组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微克/100mL血液):激素名称

小狗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生长激素

6

5.8

0.1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狗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乙狗切除的是甲状腺C.丙狗切除的是(脑)垂体 D.手术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34.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下列几种排泄途径不合理的是A.肾脏形成的尿液 B.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C.人体排出的粪便 D.皮肤上汗液的挥发3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A.自立行走B.语言文字交流C.使用工具D.大脑发育程度36.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④]内流的液体是____,比血液少了_____和_______。主要是经过了[③]的____作用。,(2)[④]骂我的液体流经[⑤]时,经[⑤]的____作用,形成尿液。37.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请据图回答:(“[]”中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甲中声波引起振动刺激了[_____]_____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感觉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最终产生了听觉。(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某同学经常近距离看手机打游戏,造成图乙中[_____]_____的曲度过大,从而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_____镜加以矫正。(3)某人手碰到仙人掌刺,很快缩了回来,请用图丙中数字和箭头表示出这一反射的反射弧:_____;这类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_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4)运动员准确的动作是在图丁中[_____]_____的协调下完成的。38.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如图乙。请分析回答:图甲图乙(1)阅读上表可知,吸入气体中_______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2)观察图甲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________。(3)分析图乙得出,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由此分析,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39.分析题。资料一:2012年3月31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来临,它将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资料二: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资料三:“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并释放出_____气体。(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低碳生活”,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___。40.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A组B组注射溶液类别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剂量10mg/kg10mg/kg血红蛋白含量第一次(g/L)5350第二次(g/L)4740第三次(g/L)3529(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_____含量有何影响?(2)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3)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A、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A正确;B、鼓膜能够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不能产生神经冲动。B错误;C、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D、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尿道排出尿液。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青春期变化、听觉的形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中等题,属于理解层次。2、B【解析】A、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小脑与维持人体的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C、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所在的位置,生命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D错误;故选B。神经系统【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A【解析】

原尿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其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是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形成尿的过程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要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详解】葡萄糖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形成尿的时候被全部重吸收,A正确;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B错误;无机盐有一部分没有被重吸收,C错误;大部分水被重新吸收,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4、B【解析】废弃的塑料制品难于降解,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等。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白色垃圾“,因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废弃的塑料制品成为土壤污染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们都是有毒物质,故A错误;塑料制品成为土壤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难降解,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故B正确;D、塑料制品不能分解,故D错误。故选B。5、B【解析】

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即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详解】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激素,肾上腺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激素调节。【点睛】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6、C【解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详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D【解析】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详解】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A鱼类属于脊柱动物,用鳃呼吸,B家鸽属于鸟类,脊柱动物,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D大熊猫属于脊柱动物中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无脊椎动物是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无脊柱动物,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综上分析可知,图中A——①,B、D——②,C——③。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分类。8、B【解析】我国千百万人以渔业为主,但是由于人们长期过度捕捞和对水资源的污染,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为合理开发和保护鱼类资源,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设休渔期等措施。9、C【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如图:

【详解】A、外耳道的功能是传导声波,A不符合题意。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在声波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B不符合题意。

C、鼓膜的功能是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C符合题意。

D、听小骨的功能是传导振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耳的结构及各结构。10、D【解析】试题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海豚顶球表演”、“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因此都属于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游向食物”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1、C【解析】维生素A缺乏症为夜盲症、干眼症等。维生素B1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炎、脚气病,但不会引发坏血病。维生素C可维持肌肉和血管的正常作用,缺乏时会引发坏血病,小敏同学的牙龈出血其实是坏血病的一种表现症状。维生素D缺乏症为佝偻病和骨软化症。12、C【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会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减少、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C。【点睛】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大脖子病。13、D【解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详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D正确。【点睛】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14、A【解析】

我国提倡义务献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分析解答。【详解】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初中生还不是成年人,A错误,B正确;

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D正确。【点睛】献血以及输血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15、A【解析】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名称形成时间形成因素特点器官包括的防线举例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决定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皮肤、黏膜等第一、二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胸腺、淋巴结、脾脏第三道防线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详解】A、实验变量是脱毒病菌的有无,错误;B、乙组绵羊患炭疽是因为体内没有产生抗强毒病菌的物质,正确;C、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D、甲组绵羊不患炭疽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作用于炭疽杆菌的物质,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正确。【点睛】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6、A【解析】性激素是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的激素,男性的性激素是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女性的性激素是雌性激素,有卵巢分泌,精子和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前列腺是男性的生殖器,主要是分泌前列腺液,这是构成精液的重要成分,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产所。故选A。17、D【解析】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甲组注射了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故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原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点睛: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18、D【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是: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与消化有关。故选D。19、D【解析】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详解】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不能杀菌。D正确。【点睛】关键点: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20、B【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21、B【解析】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为森林古猿。【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正确。【点睛】掌握人类起源。22、C【解析】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水生哺乳类。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23、B【解析】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健康的度过,据此答题。【详解】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A正确;青春期少年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自行处理问题,B错误;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C正确;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D正确。【点睛】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做法,健康度过青春期。24、A【解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要少而慢,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所以被称为“万能输血者”的血型是O型。【点睛】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原则是输同型血。25、A【解析】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详解】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故A正确;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只吃炸鸡、方便面和鸡蛋,营养结构简单,不利于身体健康,故B、C错误;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26、D【解析】“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BC不符合题意;“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27、C【解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详解】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人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不符合题意;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符合题意;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表现出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躯体过胖、相对肌肉量减少、能量减少、生活品质下降,但个子并不矮小,不符合题意。【点睛】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症是考试的重点。28、D【解析】

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详解】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所以,肺循环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左心房和右心房。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熟记血液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29、B【解析】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身体呈流线型;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详解】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因为飞行时消耗的能量很大,所以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食物。故选B。【点睛】掌握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30、D【解析】

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胃部疼痛人会表现出难受的样子,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就是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应、应激性、适应性都不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的概念。31、D【解析】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32、B【解析】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详解】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A错误;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B正确;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C错误;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3、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激素的作用,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此外还涉及探究实验的知识,思考、分析解答。【详解】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乙组切除的是甲状腺。丙组的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因此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可见D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理解掌握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4、C【解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详解】A.、肾脏形成的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B、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C、人体排出的粪便,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符合题意。D、皮肤上汗液的挥发,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排泄的途径是本题解题关键。35、C【解析】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工具。【详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A不符合题意;类人猿没有语言能力;人类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B不符合题意;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制造工具,因此它们都能使用工具,C符合题意;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但不是根本区别,D不符合题意。【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和类人猿的区别。36、原尿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滤过重吸收【解析】观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②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管。(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像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经重吸收作用送回血液,剩下的像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因此④的名称是肾小囊,其内的液体叫原尿,比血液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主要通过③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2)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37、6;耳蜗4晶状体;凹透1→2→5→6→7简单;2;小脑;【解析】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如果长期用眼不当,眼球的前后径会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含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详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图甲中声波引起振动刺激了6耳蜗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感觉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最终产生了听觉。(2)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某同学经常近距离看手机打游戏,造成图乙中[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从而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3)某人手碰到仙人掌刺,很快缩了回来,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6传出神经→7效应器,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完成。(4)小脑使运动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