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艾滋资料_第1页
学校预防艾滋资料_第2页
学校预防艾滋资料_第3页
学校预防艾滋资料_第4页
学校预防艾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预防艾滋资料第1页/共64页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第2页/共64页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分期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艾滋病流行现况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第3页/共64页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英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AIDS的谐音。获得性是指该疾病为后天获得,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意思是指身体内的防护系统已遭破坏。综合症表示的是病后出现的各种病症。第4页/共64页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CDC《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世界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报道,最初病人均为男性同性恋者。1982年初,该疾病命名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综合症。1982年7月16日,世界上首次提出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艾滋病的设想。1982年9月24日,命名该疾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名最早为“爱滋病”,为避免歧义,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先驱郑锡文教授上书原卫生部,定中文名为“艾滋病”第5页/共64页

病原学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1983年首次分离出HIV-1型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型,直径90-130nm单链RNA1986年在西非分离出HIV-2,与HIV-1的核心蛋白有较强的交叉反应HIV-1有A、B、C、D、E、F、G、H、I、J和O11个亚型。第6页/共64页致病机理HIV侵入T4淋巴细胞复制释放HIVT4淋巴细胞死亡释放的HIV再次感染T4淋巴细胞最终免疫功能破坏机会感染第7页/共64页人体CD4+T淋巴细胞第8页/共64页HIV的抵抗力HIV相当脆弱,离开人体干燥数分钟后即死亡,在23~28℃室温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70%的酒精、1%的来苏儿、0.5%次氯酸钠、消毒大王均可速灭;不耐酸:PH=6时,病毒滴度大幅度下降;PH=3时,10分钟,病毒滴度下降4个对数;对热敏感,经过60℃3h或80℃30min即灭活。第9页/共64页HIV的特点遗传物质(RNA)整合到宿主细胞中,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不断发生变异,使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病毒;感染并破坏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4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丧失功能。HIV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第10页/共64页艾滋病病毒的

三条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第11页/共64页性接触传播指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者之间,通过性行为(包括阴道、肛门和口交),把HIV传给对方;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卖淫、嫖娼和性乱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第12页/共64页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制品;移植带有HIV的器官或骨髓等;使用带有HIV的针头和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第13页/共64页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可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传播概率:15%--60%,一般为30%左右。第14页/共64页各种传播途径的

传染概率传播方式传染概率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0.67%接受血液或血制品90%-100%医源性感染0.3%-0.5%经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5%-10%男性传给女性0.1%-0.2%女性传给男性0.03%-0.1%母婴传播30%第15页/共64页日常接触不传播第16页/共64页这样接触很安全第17页/共64页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2800次。第18页/共64页HIV-1感染的自然史及分期窗口期潜伏期发病期第19页/共64页一旦感染HIV病毒就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窗口期潜伏期(无症状期)发病期第20页/共64页窗口期定义:从病毒进入人体到第一个抗体的产生,再达到一定的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为“窗口期”,也称为“抗体阳转期”,即抗体由阴转阳的时期。窗口期的决定因素:初筛试剂质量和测试技术机体免疫反应病毒特性窗口期无法避免。第21页/共64页窗口期窗口期长短:一般是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窗口期意义:血液中检测不到HIV抗体;但有很强的传染性: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第22页/共64页第23页/共64页窗口期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HIV大量复制:病毒量可达10万~100万拷贝/ml血浆;CD4细胞急剧下降;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此期可以查到HIV和HIVAg,但检测不出HIV抗体,尤其是IgG抗体。第24页/共64页急性感染期常见症状、体征的发生频率发热96%肌痛54%肝脾肿大14%淋巴结肿大74%头痛32%鹅口疮12%咽喉炎70%腹泻32%神经系统症状12%皮疹70%恶心或呕吐27%

第25页/共64页无症状期:又称临床潜伏期从急性感染期进入此期,也可无明显的急性感染期而直接进入;特点: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高于600个/l

;潜伏期意义:外表看与正常人一样,但携带有HIV,通过一定途径可传染他人;可检测到HIV抗体。第26页/共64页无症状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为2-15年,平均8-10年;受血途径感染者较短,平均2年(数月至5年);性途径感染者较长,平均8年(6-10年)。第27页/共64页在一个人的血液中如果发现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即测试结果为HIV阳性,就表明这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果检测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即测试结果为HIV阴性,HIV阴性表示被检查者有两种可能:没有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处于窗口期:已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体内还没产生足够量的HIV抗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从外貌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第28页/共64页前NBA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1991年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至今已携带艾滋病病毒20多年。濮存昕与感染者子亮想当电影明星的胡泽涛与章子怡能看出来他们是HIV感染者吗?第29页/共64页发病期未经治疗者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我国6省市482例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示:性接触传播者自然病程约为8年,进展至AIDS期后存活时间12个月;经血感染和静脉注毒者的无症状期为6年,AIDS症状期约8-10个月。第30页/共64页发病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乏力,夜间盗汗;继之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第31页/共64页发病期HIV感染者一旦进入发病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很快死亡。第32页/共64页诊断流行病学史:首先应考虑是否为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性乱者、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或多次接受输血者以及父亲或母亲患艾滋病的儿童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液HIV抗体检测是最基本的诊断依据。第33页/共64页诊断标准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认为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三至六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摄氏度。

2、近期内(三至六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天达三至五次)一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

4、卡波氏肉瘤。

5、明显的真菌或其它机会性感染。

6、CD4+计数低于200。第34页/共64页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的HIV抗体,根据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程序的不同分为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两类。第35页/共64页抗体检测程序---筛查试验---重复检测---确认试验第36页/共64页HIV初筛常用

试验方法抗体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标或硒标快速法明胶颗粒凝聚试验(PA)尿试剂(ELISA)P24抗原检测(ELISA)抗体抗原联合检测(ELISA)第37页/共64页艾滋病的自愿咨询检测

(信息保密,流程详见医院大厅)如有任何疑问,或需安排验血服务,请致电艾滋热线:57501487-6038;或到星火医院全科4门诊咨询咨询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三下午第38页/共64页治疗抗病毒治疗;对因免疫机能下降而引起的各种机会感染的治疗;支持疗法。第39页/共64页现在的治疗目标

病毒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将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免疫学目标:维持免疫功能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或部分免疫重建终极目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第40页/共64页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第41页/共64页中国艾滋病流行势疫情逐年加重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第42页/共64页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1988年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

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他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

第43页/共64页第二阶段扩散期1989-1993年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

HI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云南)

1989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44页/共64页第三阶段增长期1994-现在

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发现HIV/AIDS

已在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AIDS

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HIV/AIDS

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

1995年1998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45页/共64页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截至2013年底,现存活HIV/AIDS

43.7万例(其中,HIV26.3万例,AIDS17.4万例);报告死亡13.6万例。2013年,新发现HIV6.34万例,AIDS2.66万例,既往HIV本年转化为AIDS1.57万例。第46页/共64页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全国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人群流行严重;HIV/AIDS人数增幅放缓,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不同人群中新发感染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艾滋病发病人数明显上升,全死因死亡人数增加;经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增加明显;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男男性行为人群、青年学生、50岁以上老年人、低档暗娼。第47页/共64页第48页/共64页第49页/共64页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害第50页/共64页艾滋病流行

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造成年轻劳动力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大量消耗。某些非洲国家,与艾滋病相关的医疗费用占了国家卫生预算的1/2至2/3。

第51页/共64页艾滋病流行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大贫富差距。造成大批致孤儿童。

孤儿不仅失去亲人的关爱和照顾,其基本的居住、饮食、健康和教育的权利受到严重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流行

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第52页/共64页第53页/共64页第54页/共64页艾滋病对我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增加。青壮年死亡留下孤儿和老人,增加了社会负担。影响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恐慌。第55页/共64页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危害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目前深受艾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