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宗县2023年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广宗县2023年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广宗县2023年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广宗县2023年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广宗县2023年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分布广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到雨水形成的B.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被污染C.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3.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B.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C.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组成人体消化的器官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A.口腔 B.食道 C.小肠 D.大肠5.下列反射中哪一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A.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B.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C.谈论酸梅也引起唾液分泌 D.吃到酸梅分泌唾液6.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7.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B.图b→c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过程受到了影响8.尿毒症患者治疗时要对血液进行透析,过滤掉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而正常人体内对血液进行过滤的器官是()A.心脏 B.脾脏 C.肝脏 D.肾脏9.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A.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B.未成年人C.老年人 D.体弱多病者10.如图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A.肝脏 B.肺 C.肾脏 D.小肠1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神经元 B.神经 C.脑 D.脊髓1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下列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征的是()A.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 B.身高迅速增长C.心肺功能显著增强 D.出现第一性征,并迅速发育1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B.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C.细菌和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都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4.生物的学名一般采用双名法命名,这是由瑞典著名的博物学家林奈提出的,每个生物的学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是()A.种名、属名 B.界名、种名 C.属名、种名 D.科名、属名15.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肾小管 B.肾小球C.肾脏 D.肾小囊16.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的是()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利于接受声音刺激C.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17.烤鸭是人人喜爱的佳肴,小境最喜欢将薄饼包裹鸭肉、甜面酱、黄瓜段和葱丝一起食用,吃完满口生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薄饼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 B.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鸭肉中脂肪的分解C.黄瓜中的维生素可不经消化直接吸收 D.烤鸭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18.放线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约70%的抗生素由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下列不属于放线菌结构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19.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A.胃、口腔、小肠 B.口腔、胃、小肠C.胃、小肠、口腔 D.口腔、小肠、胃20.狂犬病是一种传染病。被猫、狗抓咬后,需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从免疫和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的疫苗和采取的措施分别为A.抗体,保护易感人群B.抗体,控制传染源C.抗原,保护易感人群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21.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了下列假设。其中不恰当的是()A.“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B.“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D.“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2.血液透析是为肾衰竭的人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它相当于肾脏的生理活动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C.肾单位形成尿液 D.汗腺排汗23.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图中X、Y、Z代表营养物质,a、b、c、d表示消化道部位)。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代表蛋白质,在a部位开始消化B.Y代表脂肪,在c部位彻底消化C.b表示胃,此部位对X没有消化作用D.c表示小肠,在此部位Z被消化为氨基酸24.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小脑 B.脑干 C.脊髓 D.大脑皮层25.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物质才能被吸收。A.麦芽糖 B.葡萄糖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26.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27.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28.下列措施,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符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B.植树造林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D.发展生态农业29.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病症是()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30.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什么制剂加以治疗()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 D.肾上腺激素31.我国政府启动实施的“食盐加碘”全民营养工程,是在食盐中加入“碘”,以预防A.佝偻病 B.夜盲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坏血病32.“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B.免疫对人体有益,人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C.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D.计划免疫能保护儿童健康,是特异性免疫3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对生物圈不会产生影响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3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黑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35.青春期开始年龄一般()A.男比女早两年B.男比女晚两年C.男女同步无差异D.因个体不同而无规律36.如图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a是__________,在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a进入血液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2)图1中b代表的气体是______,该气体进入血液后由_______运输,最终到达人体的_____。(3)图1中b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过程在图2中是指______段,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______状态。(4)完成A生理过程后,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A.由含氧多的血液变为含氧少的血液B.血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C.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由含营养物质少的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多的血液(5)若e是肾小囊,那么f是______(填结构名称)健康人体内f流出的液体与e内液体相比不含________;医生在化验某人取自f流出的液体时,发现含有许多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此判定此人肾脏的__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病变。37.如图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据图回答:(1)图中②表示人体内的________。当①侵入人体后,会刺激②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________,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2)为防止疾病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________。(3)当人感染疾病时,可自行购买使用的药物是________(非处方药或处方药)。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手指按压的是________(桡动脉或肱动脉)。38.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胰、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

(2)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室,其原因是动脉与心室之间有_______。(3)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_____过程,图中的[___]模拟的结构是膈,[10]模拟的结构是____。[8]模拟的结构是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____、______、____。(4)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____感觉(填“有”或“无”),_____(填“能”或“不能”)缩手.

(5)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_______,由结构[]_______分泌的;由于图中的结构[22]______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39.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长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发现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质量问题。这次疫苗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资料二:2018年8月13日、14日,云南省相继发生两次5.0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保护水源,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这种免疫过程属于____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2)构成传染病在灾区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__。(3)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春季温度上升,微生物繁殖较快,病毒病菌传播的较快,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风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唾液或飞沫等传播的。材料二:市卫生局目前正有针对性地开展四项预防措施: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③建议大家注意御寒保暖,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注射,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材料三:如图A〜D四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示意图,人体能够依靠自身免疫系统进行自身健康的防御和保护。(1)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致病病毒为该传染病的_____,它们不具备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组成。(2)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判断,患者的唾液或飞沫属于_____。(3)材料一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填数字)。(4)材料三的图示中,_____(填字母)能够抵御流感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措施,图中_______(填字母)即属于该免疫类型。(5)某同学注射了流行性感冒疫苗却无法预防手足口病,原因是_____。(6)疫苗可使人体产生抗体,下图为某同学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______。A.B.C.D.(7)某同学为预防H7N9禽流感自行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0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__药。

参考答案1、A【解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是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④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而不是“肺泡分布广泛”。所以,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故选A【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熟悉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2、D【解析】

(1)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罪魁祸首是煤、石油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2)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被污染。(3)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4)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详解】A.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等,会生成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后导致形成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A正确。B.近年来农药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B正确。C.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C正确。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能引起地球表面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得地球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加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3、D【解析】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详解】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等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4、C【解析】

人的小肠细长,盘曲在腹腔内,长5~6m。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壁,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朝向肠腔的一侧。由于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内表面积比原来增大了近600倍。估计一个成年人小肠的内表面积约为200m3。内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另外,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在消化系统中,因为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所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5、C【解析】“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B不符合题意;“谈论酸梅也引起唾液分泌”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C符合题意;吃到酸梅就分泌唾液梅止是非条件反射人与动物都有,D不符合题意。6、B【解析】试题分析: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正确;B、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体表有角质层是线形动物的特征,B错误;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C正确;D、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各动物的特征,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7、D【解析】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A错误;

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错误;

图c→d时,肺容积减少,表示呼气过程,此时气体出肺,胸廓减少,C错误;

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当人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表示的吸气过程受到了影响,D正确。

点睛: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8、D【解析】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主要场所。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肾脏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通过肾脏的过滤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毒症患者治疗时要对血液进行透析,过滤掉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而正常人体内对血液进行过滤的器官是肾脏。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9、A【解析】

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详解】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健康、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10、A【解析】

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详解】肺、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肺,血液中氧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小肠是人体重要的吸收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血液流经肝脏,肝细胞利用氧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这样从肝脏流出的血液与流入肝脏的血液相比,氧、葡萄糖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尿素的含量增加;因此A项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11、A【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A正确;B、C、D错误。【点睛】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关键。12、D【解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此答题。【详解】AC、青春期的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C不符合题意;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B不符合题意;D、人的第一性征在没有出生以前就形成了,不是进入青春期出现的,D符合题意。【点睛】熟练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征,是做这题的关键。13、C【解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详解】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故A正确;每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故B正确;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14、C【解析】

双名法是由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详解】根据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种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学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故选C。【点睛】考查双名法。15、C【解析】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2)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详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尿在肾中形成,故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故选C。【点睛】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16、B【解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4)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详解】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体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A正确;

B、耳内耳中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能够接受声音刺激,与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没有关系,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B错误;

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体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体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D正确。

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和耳的结构、小肠和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等知识。17、B【解析】

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先是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进一步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维生素不经消化就可以被吸收。据此解答。【详解】A.薄饼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正确。B.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进一步被肠液、胰液变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鸭肉中脂肪的分解,错误。C.维生素是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吸收的有机物。因此,黄瓜中的维生素可不经消化直接吸收,正确。D.小肠的面积大,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因此,烤鸭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18、D【解析】

放线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详解】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最大特点是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简单,明确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B【解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故选:B。【点睛】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20、C【解析】

疫苗本身就是病毒,因此,从免疫的角度,属于抗原,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预防被咬伤的人患狂犬病,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感染该病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详解】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因此,在免疫的角度上看,疫苗属于抗原,被咬伤的人更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属于易感人群。故选C。【点睛】考查传染病及其预防,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21、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假设,可以从对照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方面来切入。【详解】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所要探究的因素是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变量是酸雨。根据设想“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如“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是该实验提出的问题,不是假设,A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22、B【解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肾衰竭的人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图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点睛】掌握肾小球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3、C【解析】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是这样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即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分析图示中的曲线可知:X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z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y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详解】A、淀粉是在消化道中第一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所以x应该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错误。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所以y是蛋白质,不是脂肪,错误。C、食道之后是胃,胃只能对y蛋白质有初步消化的作用,对x和z都没有消化的作用,正确。D、z是脂肪的消化曲线,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路线。24、C【解析】

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同时还受到大脑的控制。【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错误。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B错误。C.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D错误。故选C。【点睛】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的关键。25、C【解析】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26、D【解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本题解题关键。27、B【解析】试题分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血液结构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说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肺静脉。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28、C【解析】

“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详解】退耕还林,保护森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有利于净化空气粉尘,故B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故C符合题意;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分析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新理念。29、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据此解答。【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A不符合题意;B、C、D、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成人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的内容比较琐碎,要认真比较记忆。30、A【解析】考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解答: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即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故选A31、C【解析】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所以国家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故选C。【点睛】关键点: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大脖子病。32、B【解析】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就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以后再有麻疹病毒侵入人体,该抗体就会与此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人体就不会患病了,A正确;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B错误;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C正确;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33、A【解析】

此题考查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知识,注意灵活答题。【详解】试题分析: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符合题意.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好好保护,不符合题意.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D、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考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34、C【解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C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属于基础题。35、B【解析】试题分析: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体迅速生长,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青春期生长突增在起止的早晚、突增幅度和突增侧重的部位上都显示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突增开始的年龄女孩约为9-11岁,男孩约为11-13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考点:此题是关于青春期知识的选择题36、氨基酸胃液、肠液、胰液吸收氧气红细胞组织细胞AB收缩C肾小管葡萄糖肾小球【解析】

(1)图1表示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是吸收;过程A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从箭头方向看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c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e是肾小囊,里面的液体d是原尿、f是肾小管。(2)图2中AB段肺内气压小于1,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因此AB段表示吸气过程;BC段肺内气压大于1,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BC段表示呼气。【详解】(1)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吸收。(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该气体进入血液后由红细胞运输,最终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图1中b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过程在图2中AB段所示,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增大。(4)A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过程A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选C。(5)若e是肾小囊,那么f是肾小管;健康人体内f流出的液体与e内液体相比不含葡萄糖。某医生在化验某人取自f流出的液体时,发现含有许多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蛋白质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因此蛋白质随尿排出。因此,若e是肾小囊,那么f是肾小管,健康人体内f流出的液体与e内液体相比不含葡萄糖;医生在化验某人取自f流出的液体时,发现含有许多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此判定此人肾脏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关键是将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的知识弄清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应在平时加强综合题的训练,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37、淋巴细胞(或免疫细胞)抗体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者)非处方药桡动脉【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图中②是淋巴细胞,①是病原体,③是抗体。【详解】(1)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图中②代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①则表示病原体。

(2)通过注射疫苗也能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点睛】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8、7左心室动脉瓣吸气11胸廓温暖湿润清洁有不能胆汁19肝脏小肠【解析】

如图所示,图甲中:1是主动脉、2是右心房、3是右心室、4是肺动脉、5是肺静脉、6是左心房、7是左心室。图乙中:8模拟气管、9模拟肺、10模拟胸廓、11模拟膈肌。图丙中:12白质、13灰质、14传出神经纤维、15效应器、16神经中枢、17传入神经纤维、18感受器。图丁中:19是肝脏、20是胆囊、21是胰腺、22是小肠。【详解】(1)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因此,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7]左心室。(2)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因此,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室,其原因是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吸气过程,图中的[11]模拟的结构是膈,[10]模拟的结构是胸廓。[8]模拟的结构是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4)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有感觉,不能缩手。(5)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