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_第1页
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_第2页
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_第3页
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_第4页
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非法定传染病知识浅谈第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1)(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1、传染病:

⑴定义: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也称为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

(2)传染病基本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第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2)(3)分类:

①从国家法律规定的范畴来讲:法定与非法定;

②从病原体的角度来讲:细菌类的、病毒类的、寄生虫类的、朊毒体类的、衣原体类的、立克次体类的、螺旋体类的、真菌类的、支原体类的;③从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讲:呼吸道类的、消化道类的、接触类的、虫媒类的、动物源性类的、寄生虫类的、其他类的。第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3)2、法定传染病:

⑴定义:指的是各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内,对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甲、乙、丙类)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的传染病。(2)特征:具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性。(3)制定标准: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第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4)(4)分类:分为甲、乙、丙三类①甲类传染病(2种):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②乙类传染病(26种):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③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第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5)(5)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与修改历程:①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于1989年2月21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实施。【制定前的主要背景】:1988年1月上海市发生甲肝暴发大流行,使之建立和完善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机制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急需解决和完成的事情。②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2004年12月1日实施。【修订前的主要背景】:2002年11月~2003年3月“非典”在我国多个省份与城市大范围流行。暴露出之前《传染病防治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所以,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加了“医疗救治和保障措施”两个章节,同时,对有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把“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的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的方式进行管理。第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6)③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④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⑤2013年10月28日,将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法定传染病的增加或减少,经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并与公布。甲类传染病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经国务院。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增加或减少,要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即卫生部(卫计委)。第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7)3、非法定传染病:⑴定义:除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39中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2)特征:危害程度不是很严重,或是在我国还尚未流行或是无本地传染源,或是尚未发现的传染病。(3)分类:同前面“传染病”的分类。①从病原体的角度来讲:细菌类的、病毒类的、寄生虫类的、朊毒体类的、衣原体类的、立克次体类的、螺旋体类的、真菌类的、支原体类的;②从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讲:呼吸道类的、消化道类的、接触类的、虫媒类的、动物源性类的、寄生虫类的、其他类的。

第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8)(4)种类(76种):①病毒类(16):阿根廷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西尼罗热、带状疱疹、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病、基孔肯雅热、拉沙热、裂谷热、马尔堡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森林脑炎、水痘、腺病毒感染、新疆出血热、黄热病。②细菌类(11):肺炎链球菌感染、克雷伯杆菌肺炎、李斯特菌病、流感嗜血杆菌、军团病、空肠弯曲菌肠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鼠咬热、耶尔森菌“肠炎”、耶尔森菌“肺炎”、幽门螺杆菌感染。③朊毒体类(5):疯牛病、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克雅二氏病、库鲁病、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④螺旋体类(2):回归热、莱姆病。

第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9)⑤立克次体类(12):澳洲斑点热、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寇热(Q热)、埃立克体病、落矶山斑点热、南欧热、苏联传染性肾病肾炎、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恙虫病、鹦鹉热、战壕热。⑥蠕虫类(15):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囊虫病(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旋毛虫病、猪带绦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非洲锥虫病(昏睡病)、美洲锥虫病、蠕虫蚴移行症、圆孢子虫病。⑦原虫类(2):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⑧真菌类(4):隐球菌病、念珠菌病、曲霉病、着色霉菌病。⑨网络直报上的非法定传染病(9):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第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10)(二)非法定传染病与法定传染病的转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各类传染病的认识与发现也不断在提高,从而相应地对其危害程度的认识也不断在加强,由此,我国为进一步强化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管理与防控,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传染病的管理方式。

1、法定传染病之间管理方式的转换

①1996年2月,卫生部将结核病、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转换为乙类传染病;②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血吸虫病由丙类传染病调整转换为乙类传染病;③2013年10月28日,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11)

2、非法定传染病向法定传染病的转换

①2002年11月~2003年3月“非典”,2004年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按甲类传染病的方式管理。②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③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

④2013年10月28日,将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第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法定与非法定传染病(12)

(三)、部分非法定传染病在日常工作的管理

1、我国检疫的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

2、我国长期监测的传染病: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登革热、斑疹伤寒、回归热。

3、2014年开展的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如蛔虫、蛲虫、弓形虫等,将一些非法定传染病也放在一个较重的位置上进行管理。

4、网络直报上的9种非法定传染病。第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一)网络直报上的非法定传染病(9种)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第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

(二)简介九种疾病1、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特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俗称“软瘫”。第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3)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⑴脊髓灰质炎;⑵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⑶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⑷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⑸神经根炎;⑹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⑺单神经炎;⑻神经丛炎;⑼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⑽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⑾急性多发性肌炎;⑿肉毒中毒;⒀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⒁短暂性肢体麻痹。第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4)几种常见病例:

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第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5)【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第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6)【监测内容】:1)AFP病例报告,2)主动监测,3)病例调查,4)AFP病例随访,5)AFP病例的专家诊断,6)实验室监测,7)疫情处理,8)AFP监测评价指标及资料分析,

(由地市和省级疾控中心完成)9)资料管理与信息反馈(由地市和省级疾控中心完成)10)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第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7)2、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是继SARS流行之后,卫生部为了更好地及时发现和处理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表现类似、具有一定传染性的肺炎而提出的一个名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明原因肺炎”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但作为筛选SARS、人禽流感等具有一定特殊临床表现和一定传染性的一类肺炎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对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早防范还是很有意义的。第二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8)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⑴发热(腋温≥38℃);⑵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⑶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⑷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成进行性加重。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有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3)报告方法:各科室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请本科及本院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报疾控中心。

4)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9)【防治措施】:

1)SARS的预防:对相应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临床提高警惕,及时发现病例,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和早治疗”。个人要加强防护意识。接触可疑的患者应做好呼吸道防护,例如保持房间通风、戴口罩等。

2)禽流感的预防:目前重在禽类流感的防治。对于可疑的禽类死亡要早报告,做好隔离工作。对家禽应进行免疫。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并进行禽类的捕杀。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勿食病死鸡。有条件时可以接种禽流感疫苗,目前人禽流感疫苗正在研究中,市场上尚无临床可用的禽流感疫苗。如果必须接触病禽或患禽流感的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房间通风、戴好口罩和洗手等。

3)SARS和禽流感的治疗:一方面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另一方面是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度过病程的极期,使患者获得康复的机会。另外要加强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0)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截至2011年底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病例多发生于4~10月份,以青壮年居多。主要侵染人末尾血中性粒细胞,以发热伴白血球、血小板减少以及多内脏器官功能侵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发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蜱叮咬流传。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1)【流行病学】:本病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因疫源地分布差异,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调查发现该病存在人传人的聚集性疫情,说明急性期病人血液具有传染性。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产、生活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1)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每年4-10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4)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最近研究表明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2)【防治措施】:

1)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隔离、消毒、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

2)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地应当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3)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

4)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使公众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5)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传播媒介的密度。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3)4、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茵性尿道炎(英文缩写NGU)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在临床上出现尿道炎的表现,但较淋病为轻,尿道分泌物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量较少,常需用手挤压尿道才能溢出。由于其潜伏期1-3周、常在淋病治愈时出现,而又被称为“淋病后尿道炎”。女性可有尿道炎,但症状不明显,而有宫颈炎的表现。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中国病例亦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性接触传染的一种尿道炎,但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女性还有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的炎症。病原体多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嗜血短杆菌、真菌、滴虫、疱疹病毒、念球菌,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占80%以上。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4)【疾病分类】:尿道炎可分为两类,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是指淋病双球菌致成的尿道炎,也秒为特异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指的是淋病双球菌以外的其它微生物所致的尿道炎,也称为非特异性尿道炎。这类尿道炎中,已知其病原体的,则称为真菌性尿道炎和滴虫性尿道炎等,而不再包括在非淋菌性或非特异性尿道炎之内。目前,通常被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体(占40%-50%)、支原体(占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体的尿道炎。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5)【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毒)者。

2)传播途径:⑴性接触传播:女性或是男性与携带病原体的患者进行性接触后,就会引起感染发生炎症。与患上非淋性尿道炎患者性接触也是会引起感染,有的女性过早进行性生活,性生活没带避孕套等,这些情况都是会容易引起感染而发生非淋性尿道炎的。⑵间接感染:病菌可以通过用具,衣物等可以间接感染,特别是儿童,抵抗力比较差,很容易就会被感染。消毒不严格的妇产科检查也是会称为传染的工具,如果检查过患有淋性尿道炎后,其消毒不彻底,病菌就会通过这些检查器械感染受检查的女性。

⑶母婴传染:产妇如果患上非淋性尿道炎,在分娩时宝宝通过产道也是会引起感染。接待生产的医生双手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在胎膜完整的情况下,胎儿也是会有被感染的可能。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眼部,阴部和咽喉等都是被其感染,有的还会引起肺炎。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多发生于青年性旺盛期,25岁以下占60%。女性病人可能为男性的4倍。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6)【防治措施】:

1)预防的关键是杜绝不洁性交。此外,公共浴堂的卫生也很重要,不提倡洗盆塘,衣服要单独存放。

2)淋病加大了本病发病的机会,故患淋病后要积极治疗,彻底治愈。淋病治愈后要化验检查是否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

3)配偶一方患病后,另一方要作化验检查,发现患病后要积极治疗。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7)5、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英文缩写,HPV)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阴及肛门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通过间接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由HPV6型、HPV11型等引起。由于引起尖锐湿疣的某些HPV亚型与生殖器癌如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因此格外需要重视。选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证推荐的美国UK优克shiyou1,才可安全、快速、彻底根治。第三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8)【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感染带毒者。

2)传播途径:⑴直接性接触传染: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患有尖锐湿疣的病人性交,尖锐湿疣在性关系比较混乱的人群中很容易发生。⑵母婴传染:患有尖锐湿疣的孕妇,发生母婴垂直传播⑶间接传播:部分尖锐湿疣病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通过间接的途径,最常见者为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巾、浴盆等。⑷烟雾传染:一些研究发现在用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时产生的烟雾中有HPV存在,这提示含HPV的烟雾可能成为HPV并引起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⑸自体接种传染:在临床上发现患有外生殖器或肛门尖锐湿疣的患者,因其手常接触尖锐湿疣后在手部或通过手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粘膜而引起尖锐湿疣。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最常发生于20~40岁年龄组。也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19)

4)发生的危险因素:

⑴性行为:性伴数及过早性交是造成发生HPV感染的因素;⑵免疫抑制:HPV感染和与HPV有关的癌似乎是慢性免疫功能抑制的晚期并发症。肾异体移植者中患CA的危险性增加;⑶HIV感染:HIV阳性发生HPV感染及HPV相关肿瘤的机率增加。⑷年龄,妊娠:在妇科涂片中检测HPV高峰流行率的年龄为20-40岁,随着年龄增加,流行率稳步下降;妊娠期间的HPV检出率高,产后HPV检出率下降。⑸吸烟喝酒都是诱发尖锐湿疣发病的高危因素: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为吸烟和饮酒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酒精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增强性欲及卖淫行为,使性伴增多,同时,酒后避孕套的使用减少,暴力性性行为增多,生殖器损伤的机会和程度增加,增加了尖锐湿疣发病。

⑹尖锐湿疣的发病也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恶性肿瘤,红斑狼疮,肾移植,化疗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者等尖锐湿疣发病机率成倍增加,且疣体也大。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0)【防治措施】:本病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是最好方法,发现治疗患者及其性伴;进行卫生宣教和性行为的控制;阴茎套具有预防HPV感染的作用。

1)洁身自爱、避免婚外性行为。

2)提倡使用避孕套。

3)有了尖锐湿疣应及时治疗,性伴或配偶应同时去医院检查。

4)患者的内裤、浴巾等应单独使用,并应注意消毒。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1)6、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波及胸膜,或经血液、淋巴道途径传染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多见于较大儿童,原发灶往往不能被发现,多在肺内病灶同侧。一般起病缓慢,肺内同时可有或无明显的结核病源,因机体反应性不同,临床可出现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两种状况。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2)【流行病学】:

1)传染源:排菌的病人和动物(主要是牛)。排菌的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①婴幼儿、青春后期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人群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原因发病率较高。③患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以及过度疲劳、妊娠等易诱发结核。④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尤其好发结核病。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3)【防治措施】:

1)在预防上首先要切断传染途径,尽量减少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安排工作与休息,不要过于疲劳。

3)饮食要富于营养,忌食辛辣、动火生痰之品,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

4)平时应保持精神舒畅,心情愉快,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4)7、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英文缩写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5)【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⑴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国外报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⑵国外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硬蜱属的某些种(如肩突硬蜱、篦子硬蜱等)。中国曾在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中国的储存宿主、媒介种类及其分布尚需做进一步调查。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6)

2)传播途径:⑴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⑵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7)

3)人群易感性: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4)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根据国外研究,该病与莱姆病的地区分布相似,中国莱姆病流行区亦应关注此病。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不同国家的报道略有差异,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第四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8)【防治措施】: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1)做好公众预防的指导和健康教育

2)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3)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

4)媒介与宿主动物的控制

5)做好病人的管理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29)8、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英文缩写,HSVⅡ)侵犯生殖器部位皮肤和黏膜引起的炎症性、复发性的性传播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在我国亦为常见性传播病之一。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30)【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发作期、恢复期患者,以及不显症状的所谓健康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损处的水疱疱液、唾液及粪便中存在的病毒进行传播。⑴性接触传播:本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通过被污染物品的间接传染较少;⑵母婴传播:患生殖器疱疹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经过产道可将病毒直接传染给新生儿,或怀孕过程中患病,当机体抵抗力低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⑶外界因素诱导:某些因素如情绪激动、发热、月经来潮、性行为等,使潜伏于神经节内的病毒活化后沿周围神经下行至表皮细胞引起局部病损。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男或女均以2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比率分别是38%(男)和52%(女)。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网络自报中的非法定传染病(31)【防治措施】:预防生殖器疱疹的传播应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三方面入手。提高易感人群保护性免疫力的方法是疫苗的使用,据目前资料,找到高效预防HSV感染的疫苗已为期不远了。

1)避免婚外不洁性生活,防止婚外感染。

2)夫妻一方有病者要注意性生活的安全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发作期间忌性生活,非发作期宜少过性生活并使用安全套。

3)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工作过于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4)生殖器疱疹患者注意饮食调理,忌饮酒和少吃辛辣有刺激的食物。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世界上六种神秘病毒

据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发表文章《几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法定传染病)。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国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一)埃博拉病毒【简介】: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病原学】:

1、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2、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3、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4、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4)【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5)【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6)【病理特点】: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预防控制措施

】:

1、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

2、密切接触者管理;

3、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

4、流行病学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信息、诊断与转归等,具体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完成调查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第五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7)(二)拉沙热病毒【简介】:拉沙热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拉沙热经由气雾或直接接触染病的啮齿类动物排泄物而受感染,也可以直接经由病人在发热期传播。人类感染病毒后可以没有病征,但亦可能病况严重,导致死亡。潜伏期7~l0

天,本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8)【病原学】: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拉沙病毒为多形性的两节段RNA

病毒,有包膜,对脂溶剂和去垢剂敏感。【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多乳头鼠是拉沙热的天然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2、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多乳头鼠尿中排泄大量有感染性的病毒污染物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为最常见的方式。通过气溶胶传播也有可能。

3、人群易感性:

居住在西部非洲农村或中心城市多乳头鼠密度高地区的人群为易感人群,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患病者多。

4、流行特征:

拉沙热病毒感染大多分布在非洲西部的国家,如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等,全年均可发病。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9)【临床表现】:潜伏期7~l0天,本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2~4周进入恢复期。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0)【诊断原则】:由于拉沙热缺乏特异性表现,故诊断困难。

1、有发热化脓性咽炎和蛋白尿的病人患拉沙热的可能性约80%。

2、分离到拉沙病毒,抗拉沙病毒抗体4倍增高IgM抗体阳性,IgG抗体滴度在1:512以上等,其中的任何一条阳性可确诊。【治疗原则】:

1、拉沙热患者早期用利巴韦林,疗程10

天,取得疗效。用富含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浆治疗有很好效果,但得到高滴度中和抗体的血浆较困难。

2、支持疗法包括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等。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1)【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目前(截至2011年)还没有疫苗可预防拉沙热。前往拉沙热流行地区的旅客要主要注意是防鼠、灭鼠,做好个人防护,以减少受感染的风险及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⑴避免在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出没作息。⑵切勿接触病鼠。⑶不要接触发高热的病人。⑷归来后如有发烧,应尽早求诊,并告知曾前往拉沙热流行区,以方便医生排除感染拉沙热的可能性。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2)2、控制措施另外,对病死者、病者和密切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如下:⑴死亡多在第7-14病日,病死率可达30%-50%。本病传染性极强,应采取严密隔离。⑵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⑶排泄物及污染物须经严格消毒。⑷隔离时间3-4周。尿中排病毒时间较长,应连续作尿病毒检查。⑸实验室检查标本有传染性,应注意安全操作。⑹血白细胞计数时,应加醋酸(20mg/L,PH2.9)。检查白细胞分类涂片以戊二醛固定,加热至60℃,可将病毒灭活。检查血中电解质等耐热物质,先加热后再检查。⑺预防本病,主要消灭野鼠,国际检疫时,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预后】:死亡多发生在病程1~2

周,病死率为30%~50%。第五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3)(三)马尔堡病毒【简介】:马尔堡病毒(Marburgvirus),亦译作马尔、马堡病毒,是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马尔堡病毒和依波拉病毒有关,亦是同样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但病毒终极来源不明。马尔堡病毒可以透过体液,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吐物传播。对于这种具高度传染能力,而同时致命的疾病,目前没有任何疫苗或医治的方法。马尔堡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被称为马尔堡出血热。由于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绿猴并主要在非洲流行,因此马尔堡出血热又被称为青猴病和非洲出血热。这种疾病最容易感染儿童,在非洲,有75%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者大多为与受感染儿童接触密切的亲属和医护人员。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4)【病原学】:

1、马尔堡病毒结构为典型的丝状病毒,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形似丝线,直径通常一样,通常感染力最强时长度约为790nm。病毒物质由7种已知蛋白质组成。马尔堡病毒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几乎一样,但两者的抗原反应不一。换言之,两者在引致感染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不同。

2、本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培养,其中包括Vero细胞、VeroE6细胞和Hela细胞等。只发现一种血清型。

3、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56℃30分钟不能完全灭活,但60℃1小时感染性丧失。在室温及4℃存放35天其感染性基本不变,-70℃可以长期保存。一定剂量的紫外线、γ射线、脂溶剂、β-丙内酯、次氯酸、酚类等均可灭活。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5)【流行病学】:

1、传染源: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和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先由被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绿猴)将病毒传染给人,然后再由病人传染给其他健康人。马尔堡病毒的传染性极强,症状越重的患者传染性越强,潜伏期患者的传染性弱。人不是病毒自然循环中的一部分,只是偶然被感染。本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储存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⑴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通过体液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⑵在非洲疫区,因葬礼时接触病人尸体,曾多次发生本病暴发。部分非洲地区的殓葬风俗应该是导致疾病传播的原因之一。⑶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⑷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医源性传播。⑸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报道,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尔堡病毒。⑹通过含本病毒的气溶胶感染实验动物也有报道。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6)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最容易感染儿童,在非洲,有75%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者大多为与受感染儿童接触密切的亲属和医护人员。

4、流行情况:近年来较大的一次流行发生在1998年至2000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马尔堡病毒造成了149人感染,123人死亡。

2004年10月起,马尔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爆发,至2005年7月才平息,超过300人病发身亡。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数字,2005年内,病症个案以每天3%速度增加。这次爆发的发病死亡率维持高达99%,首五个月更高达100%。

2012年10月,乌干达出现马尔堡出血热,导致5人死亡。第六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7)【临床表现】:马尔堡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9天,病人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疲乏、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咽痛、咳嗽、胸痛。最初的症状很像流感,随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全身皮疹,最后出现口鼻出血、尿血、阴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有大约1/4的患者死亡。第六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8)【治疗原则】:

1、一般支持治疗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2、液体疗法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4、对症和并发症治疗第六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19)【防治措施】:

1、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强对非人灵长类动物和患者的管理,尽可能避免与他们的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⑴做好与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接触的消毒隔离,避免直接接触体液。⑵做好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措施,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⑶感染者注意性安全。

3、保护易感人群: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思;⑵目前疫苗还未研制出来。第六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0)(四)西尼罗河病毒【简介】: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简称,WN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鸟类、人类和马、牛等哺乳动物。鸟类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人主要通过带毒蚊虫叮咬而感染。人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多数没有症状,约20%可主要表现为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性脑炎。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在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引起流行。我国尚未发现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也未分离到西尼罗病毒,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同样面临着该病输入的威胁。第六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1)【病原学】:

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西尼罗病毒有3种结构蛋白,核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prM/M)。西尼罗病毒可分为2个基因型,近几年西尼罗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导致疾病的西尼罗病毒分离株主要为I型。西尼罗病毒最初在1937年乌干达的西尼罗地区Omogo镇的发热病人血液中成功分离,因此得名。病毒对热、紫外线、化学试剂如乙醚等敏感,加热至56℃

30

分钟即可灭活。第六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2)【流行病学】:

1、传染源:鸟类是西尼罗病毒的储存宿主。但近年来发现西尼罗病毒可经病人器官移植和母婴垂直传播导致受体和婴儿感染。

2、传播途径:⑴人类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感染西尼罗病毒。吸血节肢动物如蚊虫、沙蝇、蠓、壁虱等是西尼罗病毒的传播媒介,库蚊、伊蚊、按蚊等蚊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美洲大陆的尖音库蚊是美洲主要的传播媒介。⑵近年报道有心脏、肾脏和肝脏等器官移植也可传播西尼罗病毒,因此怀疑西尼罗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制品以及器官移植的方式传播。

3、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人类对该病毒普遍易感。野外作业者如农民、森林工人、园林工作者、建筑工人或旅行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部分体弱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感染病毒后容易引起西尼罗脑炎。第六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3)4.

流行特征

(1)发病季节特点:热带地区全年均有发病,温带地区发病主要在夏秋季节。美国1999-2002年的资料显示,病例出现于每年7-12月,多集中在8-9月。(2)地理分布:近几十年来,西尼罗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并在北美开始出现大面积流行。我国目前尚未发现西尼罗病毒脑炎病例,没有分离到西尼罗病毒,也不了解人群中西尼罗病毒的既往感染情况。近年来,国际人员和物资流动加快,感染者、带毒畜禽和媒介蚊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因此面临着西尼罗病毒输入和流行的威胁。第六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4)【临床表现】:人类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多数(约80%)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近20%)可出现相关症状,通常表现为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性脑炎,极少数病例还可表现为严重的胰腺炎、肝炎、心肌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症。西尼罗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实验室检查】:

1、血清标本中检测西尼罗病毒IgM抗体(ELISA法)阳性;

2、双份血清或脑脊液标本中西尼罗病毒特异性IgG抗体(ELISA或HI法筛检和中和试验法确证)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

3、从组织、血液、脑脊液、其他体液标本中分离到西尼罗病毒或PCR检测到西尼罗病毒核酸。第六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5)【治疗原则】:目前无针对西尼罗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轻症患者呈自限性经过,但脑炎患者需积极治疗,常用措施如下。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注意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吸氧,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

⑴降温

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⑵惊厥或抽搐

脑水肿或脑疝所致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可用甘露醇快速静滴;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⑶脑水肿而无抽搐

甘露醇用量同上述。速尿、高渗葡萄糖可辅助脱水治疗。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脑水肿,可短期应用。

⑷呼吸衰竭

常规氧疗;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时机械通气治疗。第六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6)【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

1、开展旅游卫生知识宣教;

2、加强国境检疫,预防疫情输入。(二)控制措施。一旦发现西尼罗病例报告,要及时分析传染来源,降低蚊媒密度,控制疫情传播。

1、病例的管理。对病人进行防蚊隔离,并开展对症和支持治疗。

2、及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病人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查明可疑的感染地点、寻找传染来源,开展病例搜索。

3、发生疫情的地点要立即开展蚊媒应急监测和控制。

4、教育疫区的群众加强个人防护。在黄昏和拂晓前后蚊虫活跃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第七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7)(五)登革热病毒

【简介】: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能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感染登革热病毒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第七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8)【病原体】:⑴登革病毒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与乙型脑炎病毒(B组虫媒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⑵抵抗力: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洗涤剂、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甲醛)可以灭活。第七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29)【临床特征】: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临床表现】:⑴急性起病,发热(24h~36h内达39℃~40℃,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三痛症状”)及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⑵皮疹;⑶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⑷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颅内出血;⑸肝肿大,胸腹腔积液。⑹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第七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0)【实验室检查】:⑴白细胞计数减少。⑵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

/L)。⑶血液浓缩,如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⑷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⑸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⑹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度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滴度超过1:1280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⑺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PCR定量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第七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1)【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⑴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d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②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100米范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⑵临床表现⑶实验室检测【治疗原则】: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第七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2)【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传染期】:⑴患者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⑵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传播途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①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②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人群易感性】: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第七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3)【流行特征】:⑴流行形式。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我国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

⑵季节性。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消长有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⑶地区性。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紧邻东南亚地区,传入并引起流行或形成地方性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⑷输入性。凡伊蚊的自然分布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且自然条件(如气温、雨量等)合适时,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引起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中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市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第七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4)【防治措施】:⑴控制传染源

①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②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③加强国境卫生检疫。⑵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①改善卫生环境,消除孳生地和幼虫;②喷洒杀蚊剂杀灭成蚊。⑶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第七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简介世界上六种最致命的病毒(35)①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②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③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④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⑤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⑥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⑦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