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_第1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_第2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_第3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_第4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生理学把信息从感受器沿传入通路传向中枢神经的活动过程称为感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位置平衡觉。到目前为止感觉产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探讨感觉的机能从传导通路和有关功能特点。感觉冲动沿特定神经纤维束的行走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现在是2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

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换能作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现在是3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什么是传导路?

是指大脑皮质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现在是4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什么是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路径。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产生传导冲动。感觉传导通路一现在是5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一、感觉传导路感觉传导路又称上行传导路。即从外周感受器到大脑皮质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随脊神经或脑神经连于感受器,中枢突进入中枢与第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内,其纤维多交叉到对侧上行至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均在丘脑,它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投射到大脑。现在是6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感觉传导路(感觉投射系统)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外侧部,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传导路径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内侧部,先上行后交叉)1.特异性投射系统现在是7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特异性传导系统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现在是8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特异性传导系统请同学们归纳感觉传导通路的特征现在是9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一)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路:

1、躯体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

肌肉⊙×内侧丘系

肌腱<⊙

关节脊N节薄束薄束核

楔束楔束核

丘脑皮质束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旁小叶后部现在是10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11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2、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反射性通路)

关节⊙胸核

肌肉<

肌腱脊N节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下脚)

<小脑旧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上脚)现在是12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1、躯干、四肢的痛、温、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路:

躯干周围突

⊙中枢突

四肢<⊙

的皮肤经脊N

脊N节

经后根入脊髓后角

固有核

×痛、温觉纤维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中

⊙上部

粗略触觉纤维组丘脑腹后经内囊枕部中央旁小叶

成脊髓丘脑前束外侧核后部

现在是13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14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2、躯干、四肢的精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为触觉小体,传导路与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路相同。现在是15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的周围突⊙中枢突

<⊙

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入脑桥三叉N感

觉核

(脑桥核、

脊束核)

×或不×三叉丘系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下部

上升丘脑腹后经内囊枕部

内侧核

现在是16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三)视觉传导路:

视锥C周围突中枢突视N视交叉(视网

<⊙<⊙

视杆C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网膜颞侧纤维不

膜鼻侧纤维交叉)视辐射

<⊙<距状裂周围

交叉外侧膝状体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18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

(四)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周围突中枢突部分交叉至对

⊙<⊙

毛细胞螺旋N节蜗N蜗N核部分不交叉

侧外侧系上升经内囊枕部

<⊙<颞横回

在同侧外侧丘内侧状体听辐射

系上升

现在是19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20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什么是特异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束(第一级:脊N节或有关脑N感觉节→第二级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N核)→第三级丘脑感觉接替核(视、听觉更多接替)→皮层特定感觉区。特点点对点关系,引起特定感觉,能激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现在是21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什么是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感觉传入在脑干网状结构的侧支,经多次突触换元,经丘脑髓板内核群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特点①非点对点,而到皮层广泛区域,不引起特定感觉②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③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现在是22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现在是23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点①多次更N换元②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①三次更换N元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现在是24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的分布S1:中央后回(3-1-2区)S2:在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43区)

现在是25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

⑵第二感觉区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③投射特点:Ⅰ.双侧性投射;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现在是26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

分子层:少量细胞、有顶树突外颗粒层:多小锥体细胞,少量星状细胞外锥体细胞层:多中等锥体细胞内颗粒层:小星状细胞为主感觉皮层最厚内锥体细胞层:大锥体细胞为主运动皮层最厚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锥体细胞、颗粒细胞现在是27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外侧面体表感觉区=3-1-2区(第一感觉区)+岛叶(第二感觉区)本体感觉区=4区(又是运动区)内脏感觉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听觉区=41区+42区视觉区=17区(一)感觉皮层结构特点:N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感觉柱:①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②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③细胞柱N元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现在是28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感觉区的柱状结构大脑皮层感觉区皮层细胞纵向柱状排列构成的基本功能单位,称感觉柱(sensorycolumn)。直经约0.2-0.5mm。传入冲动先入第4层→第2层→第3、5、6层细胞层传出,第3层水平纤维能抑制相邻细胞柱,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一个柱对同一感受野,同一类型感觉起反应。现在是29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30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31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32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感觉区感觉投射的特点(1)躯体感觉呈对侧性投射,但头面部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2)总体空间投影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是正立的;(3)投射区域面积的大小与感觉的精细度有关,感觉精细灵敏的部位投射的面积越大。现在是33页\一共有35页\编辑于星期五四、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一).躯体感觉:⑴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触、压、痛、温觉)和深感觉(本体感觉=运动觉+位置觉等)。⑵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⑶感觉的强度取决于:①感觉N冲动传入的频率;②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③参与反应的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触压觉:指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