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_第1页
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_第2页
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_第3页
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_第4页
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银行学常规知识点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表现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并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改变。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中央银行是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3)、中央银行的性质表现在:(1)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它银行和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权力;(2)中央银行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来完成);(3)中央银行是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机关(通过监督管理金融业来体现);(4)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行(通过主持清算事宜和充当最后贷款人来体现)。中央银行的宗旨1)、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了中央银行的宗旨,学习中央银行的宗旨就是为了把握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初衷与目的。2)、一般来讲,中央银行的宗旨包括以下几点:(1)创造货币及信用流通工具,满足生产和流通的客观需要;(2)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4)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活动,稳定金融市场,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5)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监督管理一切涉外金融活动。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中央银行的业务特征,这些特征也是相对与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而言的,是发展变化的。2)、按照国际惯例,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中央银行不能一赢利为目的;(2)中央银行对其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3)中央银行不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4)中央银行的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5)中央银行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中央银行往往采取每样证券都买点的政策,美国政府发行的政府担保证券、各类商业证券尤其是住房贷款转化的私营企业债券已成为大多数亚洲国家中央银行追捧的对象,到底,外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国债券余额高达1.126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以上。有助于平衡美国不断膨胀的预算赤字并促使市场利率不断下降。)(6)中央银行既独立于政府又受政府的制约。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4)中央银行是监督管理金融业的银行。一元式中央银行与二元式中央银行:(1)一元式中央银行是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二元式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2)两者均属于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但前者具有权力集中,职能齐全,分支机构众多的特点,而后者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和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其监督管理,但在各自的辖区内,其操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谓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特征。一般说来,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微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措施,而非直接的控制措施。(4)货币政策是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使货币的供给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维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2)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对来自其他方面的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即通常所讲的逆经济风向而行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等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2)两者均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各政策目标;但在前一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容易,利率水平低,其适用于生产要素利用不足,潜在市场很大,货币容纳量弹性较大等情况,而后者则反之。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证劵失常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从而影响和调控社会货币信用量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的种类按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有价证劵的内容与等级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1)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买卖政府公债劵、国库券,外汇,这一业务更多在发达国家存在。(2)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除了买卖以上三种有价证券外,还要买卖政府担保证劵、地方政府债劵、银行承兑汇票等,这一业务更多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某一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2)两者都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但前者具有强制性,而后者则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其额度。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额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种类(1)一种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这一政策又包括两种,一是抑制性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用再贴现利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从而紧缩银根,减少时常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扶持性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以放宽贴现条件,降低再贴现成本,从而刺激资金需求,放松银根,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2)另一种是短期的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制定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的在贴现利率,以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存款货币机构借入资金的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市场的资金供求。再贴现政策的运行机制(1)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影响到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进而它们的筹资意愿和能力,从而调控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全社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2)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的规定,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向。(3)通过计划与分配再贴现的额度。(4)通过实行差别优惠再贴现利率。(5)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实现既调控资金流向又调控资金流量的货币政策目标。再贴现利率各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在贴现利率,可以等于、高于、或低于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有些国家还对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票据,规定了不同的再贴现利率。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具有如下特点。(1)再贴现利率是一种短期利率,因为中央银行提高的贷款以短期为主,申请再贴现的票据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期限也在一年以内。(2)再体现利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它不同于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的市场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确定的,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信贷政策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同时,也要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化。(3)再贴现利率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国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有多种利率,利率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而以其规定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为最低。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制定或调整商业银行更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的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存款准备金的内容(1)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2)规定可以充当存款准备金资产的内容;(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时间与金额。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基于总量和结构信用控制的目的,通过有关法规对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业务进行直接干涉的活动与政策规定等。直接信用控制的内容:(1)信贷规模分配与调控;(2)规定流动性比率;(3)最高与最低利率限制;(4)特种存款;(5)业务范围的规定与调整。间接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证劵市场信用控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一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中央银行只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它所能控制或直接影响的只是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只是中央银行的一个控制变量,并不是宏观经济目标本身。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地决定或控制宏观经济目标,而只能借助于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间接地影响宏观经济目标。第二,货币政策目标亦即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它只能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并不能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纵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找出短期的、数量化、能用于日常管理和操纵的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介或桥梁,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并借助于这些中介指标实现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1)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耗费的时间;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某一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所耗费的时间。(2)前者由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构成;而后者由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构成,其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1)现场检查即由稽核人员通过亲临现场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金,物资财产和文字资料进行检查,分析,鉴别,直接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查访,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非现场检查是对被稽核单位按要求报送的有关经营活动的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对金融机构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的一种检查监督形式。(2)两者均为中央银行直接监管的形式,但前者具有对具体的监管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及时发现某些隐蔽性问题的特点,而后者则具有全面,连续性监控的特性,也可对有效地确定现场检查的范围提供帮助,增加其针对性。集中监管体制与分业监管体制:(1)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的体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又称为"多元化"监管体制。(2)两者是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来划分的,前者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而后者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职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均衡。稳定物价:指中央银行想尽千方百计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或剧烈的波动。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注意:(1)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不是指某一类或某一种商品的物价;(2)在短期内而不是指中期或长期;(3)不是不发生波动而是不发生显著或剧烈的波动。充分就业:指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衡量是否充分就业的标准,一般是劳动力的就业程度,即以失业率的大小来度量。失业率=社会失业人数/愿意就业的劳动力。准确衡量和计算失业率的困难(1)因为社会上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与社会失业的人数很难准确统计,标准很难确定(如关于文盲的标准,就是变化的,近年来我国劳动人事部就出台了结构性文盲的定义与标准);(2)世界各国对失业率的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有的为3%、有的为4%、有的为5%,没有一个同意的衡量标准。造成失业的原因一般来分析,造成失业的原因有:(1)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2)结构性原因造成的失业;(3)摩擦性失业;(4)自愿性失业。其中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直接相关的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如企业生产开工不足、设备、资源利用不足等),中央银行要实现充分就业的货币政策目标,就应尽力消除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对劳动力的长期需求不足或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失业,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利用,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劳动力的增加;(2)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3)投入产出比率的提高;(4)社会积累的增加;(5)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其广泛运用。国际收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对其它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而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对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逆差。国际收支均衡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均衡,是否需要调节性交易加以补充。(自主性交易是指:出于自主性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劳务的输出与输入、无报酬的转让、收益的转移、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减等;调节性交易是指:为调节调节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差额而进行的交易如分期付款、国际间的商业信用、动用外汇储备等)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及其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经常帐户的失衡;单方面转移收支的变动;资本流动的变化;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减等。(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利率的波动;物价的波动;汇率的变化;国民收入的变化;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等。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1)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收支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货币收入大于对外的货币支出)当国际收支顺差,国内流通中因收购外汇而投放的本币就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当国际收支顺差,就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如果出口是靠财政补贴刺激的,出口越多、财政补贴越多,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增加;当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商品出口多,国内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就会减少,国内市场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总之,顺差特别是过大了,就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2)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同学们自己分析)“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三种形式货币菲利普斯曲线通菲利普斯曲线通菲利普斯曲线工货货资膨膨变胀胀化率率率000失业率失业率经济增长ABC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英国1861年——1957年近10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中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来说,在失业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应当扩张信用,降低市场利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而增加就业,但是,随着信用规模的扩大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又会导致物价的上涨,甚至产生通货膨胀;同理,在物价上涨时,中央银行紧缩信用,又会增加失业。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1)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操作指标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2)两者都是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前者主要包括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内容;而后者则包括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贴现率与再贴现率:(1)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即为贴现率,它是票据贴现者获得资金的价格。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购进资产——票据的价格,也是商业银行获得临时可用资金的价格。(2)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又称市场贴现率,它取决于短期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再贴现率的高低这两个因素。在大多数国家,再贴现率是一种基准利率,其他各种利率依据再贴现率的变动而调整,如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将会使贴现率上升。现金准备与证券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