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太阳病篇(上)解读伤寒论_第1页
(25)-太阳病篇(上)解读伤寒论_第2页
(25)-太阳病篇(上)解读伤寒论_第3页
(25)-太阳病篇(上)解读伤寒论_第4页
(25)-太阳病篇(上)解读伤寒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学习要求掌握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治则治法;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概论一、太阳的生理特点太阳为诸阳主气,为阳经之长。《素问•••

热论》云:“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太阳足太阳膀胱经(腑)

手太阳小肠经(腑)

与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太阳主外。”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二、太阳病的病理特点概论风寒侵袭太阳正气向外抗邪正邪交争体表风寒束表营卫不和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太阳病,是指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由于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出现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因其病位在表,故又称太阳表证。太阳病的性质,即是风寒表证。三、太阳病的证候类型概论(一)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主证、兼证、禁忌证(二)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主证、兼证、禁忌证(三)表郁轻证——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五)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六)太阳病变证——坏病四、太阳病的治法概论太阳病为风寒表证,治宜辛温解表。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太阳伤寒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表郁轻证——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桂麻各半汤等。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学习要求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熟悉病发于阳与发于阴;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一、太阳病提纲【分析】【提要】【原文】太阳病的脉证提纲太阳病脉浮——主病在表,风寒外束肌表,卫气达表抗邪头项强痛头为诸阳之会项为太阳专位

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恶寒——风寒束表,卫阳被遏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二、太阳病分类(一)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分析】【提要】【原文】太阳中风证的提纲发热——风邪伤卫,卫气抗邪,两阳相并汗出——风性开泄,卫不外固,营不内守恶风(寒)——风寒束表,汗出肌疏脉(浮)缓——浮而迟缓,风寒束表,汗出营弱病机:风寒束表,卫强营弱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二、太阳病分类(二)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分析】【提要】【原文】太阳伤寒证的提纲或已发热——风寒束表,卫阳及时达表抗邪或未发热——风寒束表,卫阳暂未达表抗邪

感邪轻重体质强弱

必恶寒——寒邪客表,卫阳被遏。

体痛——寒性凝涩,外闭卫阳,内郁营阴,营卫滞涩不利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二、太阳病分类(二)太阳伤寒证【分析】

呕逆——寒邪束表犯胃,胃失和降脉阴阳俱紧—紧主寒,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据卫闭营郁病机的——当见“无汗”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鉴别辨证】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共同点不同点1、都有第1条的主要脉证2、都有风寒束表,营卫不和的病机太阳中风证——汗出,脉浮缓——卫强营弱——风寒表虚证太阳伤寒证——无汗,脉浮紧——卫闭营郁——风寒表实证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二、太阳病分类(三)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分析】【提要】【原文】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中风、伤寒——发热、恶风寒、口不渴——辛温解表温病——发热、微恶寒、口渴——辛凉解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提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论太阳中风证的脉证、病机、治法、方药及煎服法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鼻鸣风寒束表肺气不利干呕内迫肺胃胃失和降阳浮而阴弱----浮缓----卫阳浮盛,营阴内弱1.主要脉证发热——“阳浮者,热自发”,“卫强”,风寒束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汗出——“阴弱者,汗自出”,“营弱”,卫阳浮而不固,营阴弱而不守恶风、恶寒——风寒束表,卫外失职头痛——风寒束表,经气不利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芍药---酸苦微寒,益阴和营,散中有收和营中有调卫之功4.主方桂枝---辛温,温卫助阳,解肌祛风开中有合发汗中有敛汗之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风寒束表,卫强营弱3.治法2.病机生姜---辛温,助桂枝以调卫散寒甘草---调和药性,与桂枝辛甘化阳,与芍药酸甘化阴大枣---味甘,助芍药以益阴和营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②温覆微汗法:温覆能助卫阳以发汗;微汗则邪去而正不伤。5.煎服法与护理①药后啜粥法:借谷气充汗源,借热力助发汗。③获效停药法: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⑤药后忌口法:以防恋邪伤正。

④守方继服法:若病情无进退,应收方继复,并可缩短服药间隔时间。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提要】【原文】【分析】治疗:先刺风池、风府,疏通经络以泄外邪再与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病重药轻,药未胜病,经气郁滞,阳郁不宣论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当针药并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提要】论表证未解者宜汗忌下的原则【分析】

太阳病,外证未解——①单纯表证。②表里同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外证已解,即可下之。表里同病,先表后里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既有驱邪外出之功,又无辛燥助热之弊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提要】论太阳病汗下后表不解者仍当解表【分析】已经汗下之治,而外证未除者,因正气受挫,不可峻汗,宜桂枝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提要】论太阳病误下后应据表证存在与否决定治疗【分析】

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正气抗邪,邪未内陷,可与桂枝汤不上冲——正伤邪陷,不可再用桂枝汤【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提要】论伤寒汗后余邪复结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

伤寒发汗已解——表证已除,脉静身凉半日许复烦,脉浮数——再次出现表证——余邪复聚或复感外邪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已汗,宜缓不宜峻【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容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提要】论病常自汗出的病机及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

病常自汗出——“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卫分受邪,营卫失调治疗:桂枝汤“复发其汗”——汗出营卫和则病愈【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提要】论时发热自汗出的病机与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分析】

脏无他病——内脏无病,里气调和时发热自汗出——病在卫气,营卫不和

治疗: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未发热汗出前服药可病愈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柯韵伯所云:“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感冒桂枝汤是临床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尤其是体弱者反复感冒属表虚营卫失调,用本方随证施治,疗效确切。表寒重加羌活、防风;阳气虚者,加黄芪、附子;暑月受风寒而属阴暑者,加香薷、附片、砂仁、扁豆等。近年还用本方治疗空调病。

咳嗽本方加杏仁、桔梗、百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见表虚证者,疗效较好;加杏仁、川贝母、枳壳、沙参、玄参、桔梗、蝉蜕等,治疗喉源性咳嗽;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咳嗽。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汗证桂枝汤是治疗风寒袭表、表虚自汗证及杂病营卫不和自汗证的有效方剂。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煅龙牡;精神紧张即汗出为甚者,加五味子、酸枣仁;气虚易外感者合玉屏风散;阳虚畏寒者,加附子、细辛。

心律失常合生脉散治疗心律失常心悸有效。窦性心动过缓者加附子、细辛、红花;心动过速者加川芎、葛根、香附、丹参、柏子仁、石菖蒲;痰浊内盛加半夏、远志,胸痹心痛者加瓜蒌、薤白、郁金等。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痹证寒盛加肉桂、细辛、独活、寄生;湿盛者加薏仁、木瓜;偏热可合三妙散,加防己、忍冬藤、秦艽;痛甚加制川乌、制草乌等。

皮肤瘙痒症加鸡血藤、蝉蜕、防风、独活、羌活等,治疗老年顽固性皮肤瘙痒症、冬季皮肤瘙痒症。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多形红斑加当归、川芎、红花、羌活、防己、制川乌、吴茱萸等,治疗多形红斑。

冻疮加黄酒、麻黄、细辛、生黄芪、附子、丹参、红花等,水煎内服配合熏洗,治疗冻疮。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现代应用]

过敏性疾病本方加细辛、防风、黄芪、杏仁、苍耳子、蝉衣等,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本方随证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效果满意;加当归、黄芪、何首乌、蝉蜕,治疗妇女经期风疹块、妊娠期荨麻疹。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桂枝汤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许多作用呈双向性。对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多种发热动物模型皆有显著的解热效果,但又能使体温降低的动物加速恢复正常;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大鼠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双向调节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一)桂枝汤证[实验研究]

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均有显著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防治作用。本方煎液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幽门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的发展,延缓和减轻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有保护胃黏膜,抗溃疡作用;能显著增加家兔心肌血流量,直接兴奋心脏,增强心肌功能。【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提要】论桂枝汤禁例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二)桂枝汤禁例【分析】1、太阳伤寒证,禁用桂枝汤。(16下)2、湿热内蕰者,禁用桂枝汤。(17)3、里热亢盛者,禁用桂枝汤。(19)【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提要】论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分析】

项背强几几——风寒束表,经输不利证候反汗出恶风——太阳中风证主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

病机:风寒束表,营弱卫强,经输不利治法:解肌祛风,升津舒经主方:桂枝加葛根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

【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感冒、落枕、颈椎病、头痛、眩晕、重症肌无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肩周炎、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及高血压、外感腹泻、荨麻疹等符合本方证病机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解热、解痉、缓解颈项背部痉挛紧张的作用。所含有效成分葛根黄酮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具有明显解痉及降压作用,还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并能轻微降血糖。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提要】论太阳中风兼喘的证治【分析】证候

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表邪未解,内迫于肺,肺气上逆

喘家作—素有喘息之人患太阳中风证,新感引发宿疾病机:风寒束表,营弱卫强,肺气上逆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主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心病等,亦有加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胃溃疡病见本方证病机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杏仁口服后,在下消化道分解后产生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所含蛋白质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厚朴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提要】论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的证治【分析】证候:(汗)漏不止——卫阳虚弱,肌表不固恶风——表邪未尽(汗出肌疏)小便难——汗漏伤津;阳虚不化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阳虚津伤,筋脉失于温煦濡养病机:表邪未尽,阳虚津亏治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主方:桂枝加附子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3.桂枝加附子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以及一切阳虚不摄而体液渗漏的病证,诸如汗漏、溢乳、崩漏、鼻衄、带下、二便泄漏不止等。还可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痛症如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过敏性鼻炎、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只要符合表阳虚弱,卫外不固之病机,均可加减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及消炎、镇痛的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4.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提要】论太阳病误下后胸满的两种证治

证候

胸满—胸阳不振,邪陷胸中可见部分表证脉促—阳虚不甚,阳郁不伸脉微恶寒—阳虚较甚病机:表邪未尽,胸阳损伤治法方药解肌祛风

通阳散邪—桂枝去芍药汤温经复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4.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两方多用于治疗各类心脏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证见胸闷、心悸、脉弱者。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5.桂枝新加汤证【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提要】论太阳中风兼气营不足身疼痛的证治证候身疼痛以方测证—当有轻微表证脉浮紧或浮缓—风寒束表,营卫滞涩—治当发汗解表脉沉迟—发汗太过,损伤营气筋脉失养脉道不充病机:表邪未尽,营气受损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养营主方:桂枝新加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三)桂枝汤证兼证5.桂枝新加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虚人感冒,虚证身疼痛,妇女产后或失血后身痛、发热,不安腿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见营气亏虚病机者。有无表证均可运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强心、抗休克、抗疲劳、增强神经系统活性、抗炎、抗过敏等功能。白芍具有提高免疫、抗炎、镇痛解痉等作用。生姜具有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等作用。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提要】论太阳伤寒证的证治【分析】本条应与第1、3条合参证候:发热—风寒束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恶风(寒),无汗—风寒束表,卫闭营郁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风寒侵袭太阳,经气运行不畅喘—风寒外束,肺气闭郁而上逆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方:麻黄汤煎服法与护理:1.先煎麻黄去上沫:《名医别录》“沫令人烦”2.温服:助辛温解表剂发汗3.复取微似汗:微汗邪去病解,大汗伤正邪反不除4.不须啜粥:因具较强的直接发汗作用5.余如桂枝法将息:获效停药法、守方继进法、药后忌口法等

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当浮者,与麻黄汤。(37)【提要】论太阳病多日后的三种转归【分析】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病邪已去,正气尚未复常。“外已解”设胸满胁痛者—邪传少阳。“与小柴胡汤”脉当浮者—邪未内传,亦未外解。“与麻黄汤”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提要】论太阳伤寒证致衄的机理及预后【分析】1、太阳伤寒证服麻黄汤后邪不从汗解而从衄解。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病程较长,表郁不解,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出——服麻黄汤后病证减轻。正邪相争,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应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轻者:发烦目暝——阳气郁闭较轻,正气得药力相助祛邪外出重者:必衄——阳气郁闭较重,郁阳得辛温之鼓动,伤及阳络衄乃解——当见脉静身凉。“血汗同源”,邪不从汗解而随衄解机理:“阳气重故也”——外邪郁遏较重,阳气郁闭太甚2、太阳伤寒证未经服药可自衄而愈。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太阳伤寒证自衄者愈——未经服药,自行衄血,邪随衄解机理:寒闭阳郁较甚,邪无出路,冲逆鼻窍而为衄3、失汗致衄,衄后太阳伤寒证未除,仍可以麻黄汤发汗。伤寒脉浮紧——太阳伤寒证——当发汗不发汗,因致衄——邪郁不解,损伤阳络麻黄汤主之——衄后表仍不解,仍当以麻黄汤发汗(可佐凉血益阴之品)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原文】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提要】论病在表者必用汗法【分析】

脉浮,脉浮数——以脉代证,当见太阳伤寒证的表现可发汗,宜麻黄汤——“宜”,商量斟酌之意,必须脉证合参

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麻黄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运用主要用于:①感冒、流感见发热恶寒,全身痛楚,无汗,脉浮紧者。②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证属表寒者。③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水肿及其它某些水肿病证属阳水者。

④皮肤病,如银屑病、荨麻疹、痤疮、皮神经炎等。⑤其它如周围神经痛、过敏性鼻炎、关节炎、前列腺炎、中耳炎、痛经、闭经、结膜炎、心衰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汤具有显著的解热、促进汗腺分泌、镇咳、平喘、祛痰、扩张支气管、抗病毒、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二、太阳伤寒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汗法禁例【原文】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庢。(85)【原文】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87)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89)【原文】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二)汗法禁例【提要】论峻汗禁例及机理【分析】以上9条从不同角度阐述峻汗禁例及机理。阳加于阴,谓之汗,且血汗同源,气血互用,阴阳互根,峻汗必伤及气血阴阳,故虚人外感不可用。由于麻黄汤为辛温解表之剂,辛温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亦不可用。【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提要】论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1)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分析】项背强几几—

风寒客于太阳,经输不利无汗恶风—

太阳伤寒证(它证从略)主证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经输不利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主方:葛根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1)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汤证辨析】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无麻黄有麻黄项背强几几汗出(中风证)无汗(伤寒证)【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提要】论太阳伤寒兼阳明呕吐下利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2)太阳伤寒兼呕利证【分析】证候太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伤寒证(葛根汤)阳明病下利呕吐表邪内迫

于肠于胃阳明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2)太阳伤寒兼呕利证病机:风寒束表,内迫阳明治法:发汗解表,升阳止利或降逆止呕主方: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缺血性脑梗寒、血管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脑膜炎等,凡以恶寒、无汗、项背拘急不舒为主要症状,病机为风寒外束,太阳经腧不利者,均可应用。还可用于感冒、急支气管炎、慢性鼻炎、结膜炎、肠炎、胃肠型感冒、麻疹、水痘初起、以及某些过敏性皮肤病。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2)太阳伤寒兼呕利证【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汤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血栓形成,增强免疫机能、增加乳汁分泌、解热镇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减慢心率等作用。【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提要】论太阳伤寒兼里热烦躁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2、大青龙汤证【分析】证候: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太阳伤寒证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阳郁渐趋化热,热壅经气不利烦躁—阳郁化热,郁热扰心病机:风寒外束,阳热内郁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主方:大青龙汤服法与护理:

1、一服汗者,停后服:中病即止,防过剂伤正。

2、汗出多者,温粉粉之:固护肌表,防汗出太多。

3、过剂亡阳: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4、禁例:表里阳虚者禁用。“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2、大青龙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麻疹、肺炎、急性关节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肺气肿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汗腺闭塞症等证属表寒里热者。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2、大青龙汤证【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龙汤具有发汗、解热、抑菌、利尿、消肿、抗过敏、抗炎、止痛、平喘等作用。【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提要】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咳喘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3、小青龙汤证【分析】主证伤寒表不解,发热——太阳伤寒证仍在咳而微喘——外寒内饮,肺失宣降干呕不渴——饮停于胃,胃气上逆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3、小青龙汤证【分析】或然证

或渴——饮阻气机,津不上承或利——饮趋肠道,传导失职或噎——饮停不化,气机不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饮停下焦,气化不利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治法:外解风寒,内散水饮方药:小青龙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3、小青龙汤证【分析】小青龙汤证

不渴­——正局——里有寒饮,津液未伤或渴——变局——饮停气阻,津不上布前——不渴——寒饮内停后——口渴——阳复饮去,欲解之兆服药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3、小青龙汤证【汤证辨析】大青龙汤证

里热烦躁

水饮咳喘内清郁热(重在解表)内散水饮(重在蠲饮)小青龙汤证太阳伤寒证外解风寒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二、太阳伤寒证(三)麻黄汤证兼证3、小青龙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只要属于寒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均可酌情用之。诸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肺气肿、过敏性鼻炎、肺心病,胸膜炎、临床以恶寒、无汗、咳嗽气喘、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亦有用于风疹、肾炎、结膜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肠易激惹综合征等。【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平喘、解热抗炎、抗过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液阻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提要】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分析】1、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一般证候太阳病,得之八九日——病程较长,病久邪微,表郁不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表证仍在,邪势不甚不呕,清便欲自可——无少阳、阳明证——邪未内传,里气尚和证属:病久邪微,表郁不解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三种转归:(1)脉微缓者——脉呈调和而缓——邪微正复,抗邪外出之兆——为欲愈(2)脉微而恶寒者——表里阴阳俱虚——不可再用汗、吐、下法面色反有热色者(面赤)——太阳表邪不解,阳气拂郁不伸(3)身痒——“痒为泄风”,汗欲出风欲泄,表欲解而不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以一带三,包含了身痒,面赤,寒热如疟诸证病机:微邪郁表,怫郁不解治法:辛温轻剂,小发其汗主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无汗非桂枝所能解,邪微又非麻黄所能发)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风寒外感,日久不愈,表邪轻微者,以及年老、体弱、儿童因风寒引起的感冒,以微寒、微热、无汗为特点者。在杂病中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湿疹等,亦有报道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热、镇痛、抗过敏平喘等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大者,与桂枝汤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提要】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的转归及治疗服桂枝汤,大汗出——汗不得法大烦渴不解—邪已化热,内传阳明—白虎加人参汤(26)无烦渴—阳气浮盛于外,病仍在表—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

【分析】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病机:表郁不解,邪气已微治法:解表祛邪,微发其汗主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5/12麻黄汤2/9)若形似疟—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郁不解一日再发—较一日二三度发轻—邪气更微证候

【分析】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提要】论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表郁不解,邪势不甚以方测证——当有轻微的心烦、口渴等热郁轻证证候

【分析】病机:寒郁肌表,内兼微热治法:微发其汗,兼清里热主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1/4越婢汤1/8)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老年体弱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水肿、皮肤瘙痒症、臭汗症、空调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利尿、解热、降温、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提要】论胃中干证与太阳蓄水证及水逆证的证治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证候

【分析】消渴(71)烦渴(72)渴欲饮水(74)——水停气滞,气不化津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失职,水道不调,水蓄于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蓄水太多,饮水不受(蓄水重证)脉浮,发热(71)

脉浮数(72)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有表里证(74)表邪未尽,表证仍在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分析】病机:膀胱气化失职,水蓄下焦,表邪未解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临床应用】1.《金匮》用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邪内郁之发黄证。2.《博文类纂》加生姜、大枣,治风湿疫气。3.《济生方》加车前子,名加味五苓散,治暑湿泄泻注下,或烦,或小便不利。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临床应用】4.吴又可《温疫论补注》用本方去桂枝,以陈皮易白术,名四苓汤,治温疫之邪传胃而渴者。

5.吴鞠通用本方去桂枝,加黄芩、芍药、广皮、厚朴、木香等,名四苓合芩芍汤,治自利不爽之湿热挟滞。

6.刘河间《伤寒三书••

宣明论方》用本方加三石(石膏、滑石、寒水石)、甘草,名桂苓甘露散,治湿郁兼热,证见小便赤涩,大便急汤,烦热而渴等。

7.本方与平胃散合方,名胃苓汤,治湿盛的大便泄泻;加苍术、附子,名苍附五苓散,治阳虚寒湿的腰膝冷痛,腿酸踝肿等证;去桂枝,加肉桂、人参,名春泽汤,治老人正气虚衰,少气懒言,心悸息短,晨起面目胞肿。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临床应用】五苓散通阳化气,渗湿利水的作用显著,是治疗水湿内停证的常用而有效方剂。本方加麻黄、黄芪、防己或合五皮饮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合小半夏汤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前期顽固性呕吐,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加黄芪、党参,治产后尿潴留;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颅内高压综合征;加石决明、陈皮、菊花、苍术,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等。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临床应用】现代多用此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美尼尔氏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腹水、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前列腺肥大、小儿秋季腹泻、创伤性关节腔积液、产后尿潴留等病证符合本方证病机者。实验研究表明,五苓散对尿液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脱水状态的机体呈现抗利尿作用,对水肿状态的机体则呈现利尿作用;在起利尿作用时,按仲景原有用量比例用药,利尿作用最强。本方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浆心钠素,故推测心钠素可能是本方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方的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利尿、降压作用,且不造成电解质紊乱。本方预防给药及治疗给药均能抑制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本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肝功能、修复组织损伤。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附:茯苓甘草汤证【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127)【提要】论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鉴别要点【分析】而渴—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五苓散证73条伤寒汗出不渴—水停中焦,津液尚能敷布—茯苓甘草汤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附:茯苓甘草汤证【分析】小便利,心下悸——水停中焦

127条以饮水多

小便少,苦里急——水停下焦证名五苓散证茯苓甘草汤证病机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胃阳不足,水停中焦症状1、口渴2、小便不利3、少腹里急1、口不渴2、小便利3、心下悸治法(温阳)化气利水(温阳)和胃散水方药茯苓、桂枝—温阳化气行水猪苓、泽泻、白术生姜、甘草,温胃散水部位水蓄下焦水蓄中焦【汤证辨析】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附:茯苓甘草汤证【临床应用】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细菌性痢疾、功能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水肿等疾病证属阳虚水停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明显延缓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病理过程,减轻肺血管构型重建的严重程度,降低肺动脉高压。本方对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因其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故即使长期用药也不会产生菌群失调副作用。本方的小白鼠利尿作用实验显示,在投药2小时后有类似速尿样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理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密切相关。本方能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部乙酰胆碱酯酶含量,降低一氧化氮含量,从而改善胃部液体排空延迟。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五、太阳蓄血证(一)桃核承气汤证【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提要】论太阳蓄血轻证的证治【分析】

成因:“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与瘀血结于下焦。证候:如狂——瘀热互结,上扰神明,心神不安少腹急结——瘀热互结,蓄阻下焦,气血不通小便自利——邪结下焦血分,膀胱气化如常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五、太阳蓄血证(一)桃核承气汤证【分析】病机:瘀热初结,蓄阻下焦(热重瘀轻,病势轻浅)治法:“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先表后里“外解已”,蓄血未除者——活血化瘀。通下里热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甘草)服法:“先食温服”——病在下焦,使药力下行迅速病在胸膈以上,当先进食而后服药,使药力下行缓慢病在心腹以下,当先服药而后进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