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_第1页
教学设计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_第2页
教学设计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_第3页
教学设计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_第4页
教学设计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使命。2、教材内容:①特点: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使命,个人的理想和历史使命不是对立的关系,个人价值体现在个人理想与历史价值的统一。②重点:新的使命。③难点: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并不矛盾。3、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的历史使命,调整个人理想,做到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的统一,从而实现个人价值。②能力:培养辩证分析能力。③知识:新的使命,个人理想与社会使命的关系。2、教学方法①教法:运用事例说明观点。②学法:收集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一致的情形下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例,分析好两者的关系。3、教学模式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二、设计理念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新历史条件下有新的使命;然后再通过列举“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一致,个人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的事例,明确个人理想与有历史使命并不矛盾;最后,明确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三、过程设计【走进生活】情境一:我的使命是什么?2007年11月1日星期四晴我是XX中学的一名九年级学生,看到“嫦娥一号”奔向茫茫宇宙,奥运会也要在我国举行,内心十分激动。明年初中就要毕业了,我思考,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师:上面选自一位中学生的部分日记。请你说说这则日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生:这是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的一名初中生。师:假如你是这名学生,你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吗?生:我们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师:回顾上次课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使命。【明确观点】师: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复习旧知)生:略。(八年级学习的内容)师:在这个基本路线中,我党提出了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生: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生: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入体验】情境二:清华大学水利系学生的理想清华大学水利系的一批毕业生说“北京王府井不能筑水坝,上海的南京路也不能修水库。我们国家的水力资源在大西南,那里山清水秀,水力资源丰富,澜沧江畔大有作为,事业需要我们向大西南进军。”“师: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学生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到大西南的崇山峻岭。清华水利系这批毕业生之行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生:略。(思考、讨论)师:个人理想与社会历史使命并不矛盾,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两者的统一。【学会运用】情境三:帮“我”走出困境李老师任教的班级,班上一位学生向他倾诉了如下困惑:我的理想有很多,有些和社会的要求不一致,这该怎么办?承担使命会不会妨碍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李老师正在思考着如何回答……师:现在请你代李老师回答当个人理想与社会使命不一致时,应该怎么办?生:个人理想与社会使命不一致时,要求寻找它们的结合点,把个人理想融入历史使命之中。如个人的理想是致富,这时就要把它带入到国家富强的目标中,关键在于致富的途径、方法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师:承担使命会妨碍个人理想的实现吗?为什么?生:不会。因为:当我们把历史使命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个人理想就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师:是的,只有这样,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者是承担历史使命的过程,个人才不会产生困惑,从而感到幸福和满足。四:板书设计第二节感受使命二、新的时代新的使命1、21世纪中叶的使命2、个人理想要融入历史使命之中五、训练设计雷锋,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那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少年。杨利伟,中华民族飞天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上天,华夏儿女第一次听到了从太空传来的用汉语发出的问候,杨利伟一飞成名,成为当代青少年心中最喜爱的青年英雄人物之一。雷锋和杨利伟,分属于不同时代,但都是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青春偶像。从雷锋到杨利伟,时代在变,但是从他们身上传递出来的民族精神没有变,最吸引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内核没有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雷锋为国家建设发展甘做一颗“螺丝钉”,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青年为振兴中华甘愿奉献小我的历史使命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飞天、百年强国的梦想,他能成为当代青少年心中最喜的青年英雄人物证明了当代青少年以民族、国家腾飞为已任的时代责任感。(1)从雷锋到杨利伟,肯春偶像在变,精神内核不变。“精神内核”指什么?(2)怎样才能使个人理想具有永久的生命?附一、设计后反思该设计在于紧扣热点材料,引出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直接点题。优点在于时代感强,而通过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将来在实际中可能出现类似的困境进行了“预演”。清华大学水利系学生的行为,折射了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的关系。这一内容的关键在于选取有说服力的材料附二:教学资源链接1、清华大学水利系学生的理想:、《思想品德课趣味案例精选》3、《小龙人学习报》(德育版)4、百度:附三: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