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强化_第1页
高考论语强化_第2页
高考论语强化_第3页
高考论语强化_第4页
高考论语强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论语强化第一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答案(4分)(1)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以民为本的思想。施行“彻”制,减轻赋税。第二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1)后人说“咬得菜羹香,寻出孔颜乐”,用一个成语概括“孔颜乐”的核心内涵(1分)(2)孔子为什么对颜回大加赞赏呢?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3分)第三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答案(1)安贫乐道(2)A.安贫乐道,人难企及;B.用行舍藏,境界极高;C.品学兼优,堪称典范;D.必有此师,方赏此贤。第四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3分)第五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恪守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相和相应的。(只要能分析指出“孔子治学态度、教学思想和他的政治倾向是一致的”即可,语言组织不必过分拘泥。)第六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4、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23.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原则。(1分)24.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第七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3.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原则。(1分)24、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1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第八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第24题。(4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24.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4分)答: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答案】(1)追求利欲无可厚非,但这必须坚守“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2分);孔子的这一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人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生活,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是,为了得到利欲而不顾廉耻,就会酿成大错。(2分)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第十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三)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和博学多闻。(2)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以孔子其他弟子为例亦可)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君子之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之风》)孔子对颜回的赞美精神可以体现在“不改其乐”四个字上。请结合以上两章论语谈谈“不改其乐”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4.“不改其乐”也就是“贫而不移”的精神,它反映了儒家思想的超功利性。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使人认识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从而避免社会过度的功利化、物质化。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24.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25.俞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结合孔子的理想作简要分析。(2分)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4.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25.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3.(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2分)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4分)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3.(1)犯上作乱(2分)(2)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4分,其中联系实际2分)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4分)2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孔子评论子路那句话的理解。(4分)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孔子是说“像子路那样侍奉人时还是很刚强的样子,恐怕不能善终”。这句话多少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也是想提醒子路平时可和乐些,不必一本正经。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4分)2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19.23)(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1)登堂入室(2)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所以如果根据外表评价就看不到内涵丰富的孔子。而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4.(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3分)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1分)(2)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3分)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24.(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一心求仕,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认为,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体现了一种坚定、执著和知难而进的人生态度。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的政治理想确实难以实现,因而孔子的周游列国,四处奔走往往无功而返,无济于事,但这不应该成为被讥讽和批评的理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是人性光辉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即使时光再流逝一万年,这种言行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精神即使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4.(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4分)24.(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2分)(2)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2分)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19.23)(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4.(1)登堂入室(2)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所以如果根据外表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