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练习_第1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练习_第2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练习_第3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1.以下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比冬季长,是因为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花开时节,满园飘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C.水受热,水分子运动加快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2.一个氨气〔〕分子中的原子核数目与电子数分别是〔〕A.2,20B.4,17C.3,22D.4,103.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4.以下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到达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洁水中B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C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D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5.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序号事实解释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6.以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现象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D.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7.以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A.氢元素B.氢原子C.氧元素D.氧原子8.以下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0.以下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一氧化碳使人中毒一氧化碳分子有毒C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颜色不同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DNaOH溶液能够导电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11.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填空:两个氧原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说出以下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O2:;Fe2+:。〔3〕等质量的①O2;②CO2;③CO;④SO2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填序号)。〔4〕如以下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可能是氧化物的是。〔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经略去〕。那么:甲的化学式为;乙转化成丙的文字表达式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12.如图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在试管a中参加约1/3容积的水和几片碎瓷片。将长玻璃导管c一端插入洁净的试管b中,导管c末端距离试管b底部2cm~3cm。把试管b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d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a中的水,加热至试管b里有蒸馏水生成。答复以下问题:〔1〕烧杯d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加热a试管时,常参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要使用很长的一段玻璃导管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制取蒸馏水与水电解过程的不同。【答案】1.A【解析】A.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比冬季长,是因为温度高原子的间隔大而温度降低原子的间隔减小,但原子的体积不会改变;B.花开时节,满园飘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正确;C.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那么分子运动加快,故水受热,水分子运动加快,正确;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正确;2.D【解析】一个氨气分子中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所以1个氨气分子共有4个原子核;分子的电子数就是原子所带的电子数,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个氮原子有7个电子,1个氢原子有1个电子,3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所以1个氨气分子中10个电子。3.B【解析】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正确,B、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即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应选B4.A【解析】A、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洁水中,结果整杯水都变红,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故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错误,C、要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这种方法不行,原因是银粉不会与稀盐酸反响,错误,D、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复燃,那么证明收集满,应选A5.D【解析】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是因为CO2分子很小,正确,C、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错误,应选D6.B【解析】A.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正确;B.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故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固体转化为气体,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D.热胀冷缩是随着温度的改变,分子间的间隔改变,故正确.应选B.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根本性质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再分分析.7.B【解析】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分子构成,我们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结合图中模型可知,图中右侧“○〞表示氢原子;故答案为B。8.B【解析】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应选项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大,应选项解释错误;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中带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应选项解释正确;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应选项解释正确。9.C【解析】A.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错误;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正确;D.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故错误。10.A【解析】A、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因为原子〔而不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应选项解释错误;B、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一氧化碳分子有毒,应选项解释正确;C、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应选项解释正确;D、NaOH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应选项解释正确;应选A。11.〔1〕2O;H2;〔2〕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3〕③①②④。〔4〕A;C;〔5〕H2O2;水氢气+氧气;分子构成不同。【解析】〔1〕两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2O;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氢分子可以表示为H2;故填:2O;H2;〔2〕O2中的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3〕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64,因为这几种气体的质量相同,所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少,反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个数越多,所以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就是相同质量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CO<O2<CO2<SO2;等质量的①O2;②CO2;③CO;④SO2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O>O2>CO2>SO2;故答案为:③①②④。〔4〕A示意图是表示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D示意图是都含有两种不同构成的分子,可判断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C、示意图中是一种化合物分子,所以为纯洁物,假设分子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那么这种物质是氧化物;故答案是:A;C;〔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那么都含有氧元素,丙是单质,故丙是氧气;甲和乙都能生成氧气,且甲能转化生成乙,故甲可能是过氧化氢,乙是水,带入框图,推断合理;即: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故答案为:H2O2;水氢气+氧气;分子构成不同。12.〔1〕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2〕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