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_第1页
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_第2页
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_第3页
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_第4页
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语文教案汇总5篇

语文教案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P60—P62一则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鸟和青蛙头饰。

3、青蛙、小鸟和古井的贴图。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

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描述: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出示一口井),井里坐着一

只青蛙(贴上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贴上小鸟)

二、朗读感悟

师:接着发生什么事?咱们的书上写着呢!请小朋友快速翻

开课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

还可以加动作带表情。)

1、遇到喜欢的句子,你就把它划出来多读几遍。

2、请一组开火车轮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青蛙

和小鸟总共有几次对话。(一问一答算一次对话)

a.(课件出示三次对话)自己先练一练,再和同桌合作演一

演。

b.指名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不懂的用铅笔做个记

号。

c.学生评议

d.把刚才划得不懂的地方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

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提出来。(理解:无边无际、大话。引导学

生说出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3、师:真会提问题,那青蛙究竟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

大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a.师:拿出老师给大家发的纸,跟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

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成纸筒看到

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引导生说出:1.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

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开花板很小。2.平时看,天花板有多大,我

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

大。)

b.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

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c.所以青蛙才会那么自信地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4、那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指

名答。

a.师: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现在我

们就是小鸟了,看看我们都到进哪些地方?(出示课件)

b.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

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2.小鸟飞过许多地方,

看见了美丽的高山,看见了广阔的原野,看见了城市的高楼大

厦……3.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4.我要

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个“井底之蛙”。)

a.师小结:是呀!我们以后看问题和认识事物要全面,不

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5、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

的两种不同看法的原因?

6、小朋友同意谁的看法?

7、可青蛙还是认为自己是不会弄错的,我们怎样才能让青

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让生说出,青蛙只有跳出井外才能认

识到自己错了。)

a.师移动贴图,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它嘴里不停地说

话,它说些什么呢?(1.哇!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呢!2.

哇!天真大,原来真是我错了。小鸟,对不起!3.啊!山真高,

田野绿油油的,公路像一条条带子……我不跳出井,怎能知道这

么多,真是太谢谢你了,小鸟!)

8、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你喜欢怎么读?那么就按你喜欢

的方式来读吧!

a)展示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9、课文读得这么好,相信字会写得更好,自己读读,你觉

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吧!

b.先摆好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c.在剩下的字当中,请你先选一个来写,就像刚才一样,先

仔细观察觉,然后再写。

三、拓展延伸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看到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

写上几句话。

语文教案篇2

【教学意图】

《大卫科波菲尔》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评

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

作品。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这么伟大的一部作品,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思想倾

向以及写作背景、社会背景。

【教学设计】

1.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作品简介、精彩片段欣赏、最喜

欢或最讨厌的人物形象。

2.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业成果。

3.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写一段赏析文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2.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

析。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梳理探究、延伸拓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

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

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

家。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童年时他聪敏过人,酷爱读书,勤

勉好学,10岁时就已读过《汤姆·琼斯》(18世纪英国作家菲尔

丁的代表作)、《堂·吉珂德》(16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

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17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

《天方夜谭》(8世纪阿拉伯民间文学作品,又名一千零一夜)等

世界名著。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

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

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

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

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著名的作品有《雾都孤儿》(1838)、

《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

(1850)、《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和《远大前程》

(1861),等等。

狄更斯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

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

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作品简介

本书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

传体著作,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

间,分20个部分逐月发表。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

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

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

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

的其他作品。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

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三、梳理探究

1、作品的思想内容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三个基本的侧

面。首先,石碓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次,

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第三,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

索。而贯穿这三个方面的则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人性是狄更

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

内容,对社会的批判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

评价的结果。

2、作品的艺术魅力

艺术特点:①《大卫·科波菲尔》是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如腐朽落后的教

育制度和戏司法制度,贫福之间的尖锐矛盾和不平等,劳苦人民

(包括童工)的悲惨处境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

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等等。在这部

作品中,狄更斯提出了上述一系列问题,而且就某些问题明确表

达了他的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

②作品擅长对细节进行描写。比如最令我们感慨的是对大卫

第一次工作地点的描述。<<<、这里有一段对当时货栈的回忆描

写:“这家店铺在亨格福特街的最左边,那是一所又老又破的房

子,有个自用的小码头。码头所伸到的地方,涨潮的时候是一片

水,落潮的`时候是一片泥。那所房子,真正是耗子横行无忌的

地方。它那几个安着墙板的屋子,我敢说,都经过了一百年的尘

封烟熏,辩不出本来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朽烂了;

它的地窑里,大个的灰耗子成群结队,吱吱地乱叫,哄哄地乱跑;

整个地方是一片肮脏,一片腐朽;这种种光景,在我心里,并非

像多年以前的事物那样,模糊渺茫,而是像就在目前一样,清晰

分明”>>>

③《大卫·科波菲尔》在结构上以大卫的故事为全书的主干,

随着主干故事的开展,陆续出现了以其他人物为中心而开展的故

事。这些故事都是由主干故事而来的延伸部分,但与主干关系密

切,在故事的逐渐铺展中,把当时的社会面貌一一展现出来,所

以在构思上,狄更斯还是费尽了心思。

④《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人物形象

的刻画。主人公大卫早年饱尝艰辛,倍受坎坷,但是他披荆斩棘,

顽强奋斗,终于功成名就,在事业上和家庭生活上都得到美满的

结局。大卫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心目中的仁爱、正直、

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另外,还有密考伯先生,是个附庸风

雅,但又生性乐观,不负责任,但又良心未泯的好人形象,狄克

先生的疯疯癫癫,格米治太太的怨天尤人,巴其斯先生的爱财如

命等等。至于佩格蒂兄妹和汉姆等人更是善良和淳朴等美好人性

的代言人。

⑤狄更斯也是一位善于驾驱语言的大家。这部小说的语言,

总的来说是明快流畅,同时又兼有多种语言风格:细腻的叙述,

娓娓动人;不同人物的对话,有活灵活现,真切自然,恰似各个

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描写自然景物丰富多变,有时是那样恬静平

和,有时又是那样磅礴雄伟……试举一例描写海上风暴的一段精

彩描写:

连我这外行的眼睛也看出,那条破船就要裂开了。我看见它

在中间裂开,桅上惟一的人的性命系于一发了。他依然紧抱住船

桅。他头上戴有一顶奇特的红便帽——不像水手的便帽,却有比

较鲜艳的颜色;因为分隔生死的几条下陷的板子转动了,漏水了,

他那预告死亡的丧钟响了,我们大家都见他摇摆那顶便帽。我当

时看见他那样做,我觉得我就要精神错乱了,因为他的动作使我

记起一个过去的亲爱的朋友。

海穆独自站在那里看海,后面是屏息的寂静,前面是那暴风,

等到有一个大退浪时他回顾了一下那些握着紧系他的身体的绳

子的人们,随着浪头冲进去,立即与海水搏斗起来,与高山一同

腾起,与深谷一同下降,消失在泡沫下面;终于又被拉到岸上来。

他们赶快把绳子收进来。

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绝没想

到这一点。他似乎匆匆忙忙地教他们把他放松一点——也许这是

我从他的胳臂的动作上推测出来的——然后像先前一样出发了。

这时他向破船前进,时而随高山上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

而没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浮向岸的方向,时而浮向船的方向。他

艰苦地勇敢地挣扎,距离算不了什么,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

挣扎可怕。他终于挨近那条破船。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迈进一

步,他就可以抱住它了。就在这时,一股绿色的高山一般的海水,

由船的那一面移向岸上,他似乎一下子跳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海里有一些旋转的木

片,仿佛不过打破一只桶子。每一个人的脸上现出惶恐的神色。

他们把他拖到我脚前——没有知觉——死了。他被抬进最近的房

子里;这时没有人拦阻我了,我留在他身旁,忙着用尽一切急救

的方法;不过他已经被那大浪头打死,他那宽厚的心也永远静止

了。

(选自董秋斯译《大卫·科波菲尔》,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4月第1版)

赏析:这个片断是小说的高潮,也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写出的惊险片断,

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渔民形象,他外表笨拙、羞怯,为人木讷、

憨厚,没有受过教育;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那高尚的灵魂和

那颗金子般的心。我们在阅读时可细加体味。

3、人物形象赏析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

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

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

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

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

的人物形象,每个任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

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

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通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丽……贝

西姨婆与摩德斯通小姐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

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

对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对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

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

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

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

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

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

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

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

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朵拉

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

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

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

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

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

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摩德斯通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

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

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

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

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

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

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

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

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

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

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

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

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

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

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克拉拉与多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

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

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

二任丈夫摩德斯通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

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

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

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

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纯

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

够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

葛蒂。

多拉是幸福的。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

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艾妮斯的喜爱。不过多拉本人却令

人失望,她除了一个优点──漂亮,而且是在大卫眼中,以外是

一无是处,她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

何经验,她只是一个宠儿,一个玩具娃娃,她把家弄得鸡飞狗跳,

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不愿改正,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怎么会

博得那么多人的喜爱,除了善良和自知之明,她几乎没有可取之

处,但她也是不幸的,一棵小花过早的枯萎了。

艾妮斯是我最喜欢的人了,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

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

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

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

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

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

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

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艾妮斯

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

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

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

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

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

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

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

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他们的爱是建立

在磐石之上的。盲目的爱情是不长久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坚

不可摧的。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

蒂,大卫的老奶妈。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卫在

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

不至的关怀。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

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

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

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

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

井有条。

此外,博爱善良淳朴的裴果提先生,勤劳能干诚实的哈姆,

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被生活所迫流离失所但乐观开朗的米考

伯夫妇,善良朴实的特拉德,与贪婪冷酷的摩德斯通姐弟,阴险

狡诈、卑鄙无耻的小人希普,奸诈阴险的纨绔子弟斯蒂福形成了

一个鲜明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哈姆与斯蒂福的死截然

不同,斯蒂福的死是他奸险行为的报应,而哈姆是狄更斯博爱宽

容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4、小结:

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以一个很精深的思想和人生哲

学向我们勾勒一个金钱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

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黑暗和罪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

艰辛和辛酸。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来说,所以我们应该

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要再盲目的

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还原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四、阅读注意事项

1.张谷若翻译的版本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个版本,但全文

约有90万字,一千两百多页,买回家可以当枕头使用,所以建

议学生在空闲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先看看缩写本,或英汉互译的

简体本,这些在市场上都有卖的。

2.作品的中心故事是讲大卫如何面对挫折和教训,走上正

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但这一中心故事在全文中却只占二分之一

的篇幅,后半部都是在叙述大卫周围善良的人们的故事。所以在

阅读时,会感到后半部分过于分散,不易看个明白,希望多读几

遍。

3.在阅读时注意观察狄更斯作品的艺术特点,尤其是对人

物的深入刻画和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

4.由于这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小说,所以很多内容都是狄更

斯小时侯的真实反映,比如大卫和狄更斯都是同一天出生的,都

是在10多时就开始做童工,去挣辛苦钱,最终都成为小有名气

的作家。密考伯夫妇其实就是狄更斯那不善家计的父母的真实写

照,大卫和朵萝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中狄更斯婚姻的曲折反映。

所以这部作品对于理解狄更斯本人的生平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__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

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__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

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

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

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

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学习__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

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

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

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的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

言的基础知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

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__、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

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

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

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

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

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

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

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

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

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

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

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

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

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__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引导学生学习__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

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3.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

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体感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

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

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

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__,以顺

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

晰,故事完整。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__在记

“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

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

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

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

铮铁骨及高尚情操。__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

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明确】__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__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

景及原因。__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

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

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鞋侯单

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

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

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__第3~7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

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__着力描写的部分,以

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具

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

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

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

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

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

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

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

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

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

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

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

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

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

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

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

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

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

分最出彩之处。

第三部分即__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

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

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

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

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

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

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

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2.【提问】__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首先,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苏武留胡

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苏

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

物跃然纸上。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

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

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

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

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

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

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

旄尽落”等。苏武的语言也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

“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武岿

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

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其次,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

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

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

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

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

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3.【提问】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

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

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

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

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

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

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

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

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

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

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

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

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

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

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写出小女孩生前和奶奶在一起的情形,要合

情合理,培养联想能力;

2、要把故事写完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把__写完整、具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直接导入

解题:这是一次命题习作,题目从时间和人物上作了限定

二、阅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提炼出习作要求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

1、要求:想像,要根据课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范围: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奶奶十分关爱小女孩,给

她温暖,给她幸福;

三、指导学生再次重温原文

1、阅读原文,引发想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