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材第
24~26页)
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
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
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铅笔,花片。
师: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
书:3)。想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3之后是4、5,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
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板
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数铅笔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给学生观察、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
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1.认识加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
多少支铅笔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摆法,关注学生有几种摆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摆法:
•先摆3个红色的花片,再摆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先摆2个黄色的花片,再摆3个红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
(学生也可能用别的颜色去摆,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3个红色的花片、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
5个花片,可以写成一个加法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
3+2=5
加号
师: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
读:3加2等于5。
2.看图画一画。
师: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同学们看,图中
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生1: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
生2: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除了可以用花片摆一摆帮助我们计算,我们还可以画自己喜
欢的图形帮助我们计算。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
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同学们试试
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算式读给大家听?老师帮你写在黑板上。
(给学生充足的机会锻炼,多鼓励表扬。)
设计意图:交流活动既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是体
会加法的意义的重要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摆一摆,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
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程度稍慢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
用花片摆一摆,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
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
的东西加起来。)
(3)师: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
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
师: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25页“说一说”插图)
(表示1朵花和4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表示1只大母鸡和4只
小鸡合起来,一共有5只鸡;表示1个篮球和4个足球合起来,一共有
5个球;表示先画了1个圆,又画了4个圆,一共有5个圆。)
师: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
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
感受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
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
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共有多少
3+2=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教材第27~29页)
1.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
法。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纸牌,花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几张纸牌,我闭上眼睛,你随便
拿走几张,我都能猜出来,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
找一两名学生抽纸牌。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
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鼓励。
师:其实很简单,上完这节课,你们就都和老师一样聪明了。
如果学生说知道,教师就说:“你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手里有几张纸牌自己知道,同学抽走后,老师
一看手里剩下几张纸牌,就能算出来了。
师:说得很对。老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下面大家一起来帮果园
里的两个小朋友解决一下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的问题,你就知道计算的
方法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
点,用猜纸牌张数做游戏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探索的愿望。
1.认识减法。
(1)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果园里,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
掉下来2个,这时候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
师: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还剩下多少。请你用花片摆一摆,告诉
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摆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的?你是怎
么摆花片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从图中的树上数了数,1、2、3,还剩下3个苹果。
•我是先摆出了5个花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花片。
•我是先把5个花片放在一起,然后拿走2个,还有3个。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吗?除了这种摆花片的方法,还有
其他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用画图的方法。
一边讲解,一边板演。
师:先画5个圆表示原有的5个苹果,掉了2个,就把2个圆画上
斜线表示去掉了2个。
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有3个,可以列算式:
5-2=3
减号
师:认识“-”吗?它叫作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5
减2等于3。
要求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减法,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出示课件。(教材第27页“还剩几块奶酪”情境图)
师:同学们,图中的小老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它在干什么?你从
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老鼠发现了5块奶酪,它非常想吃,所以很高兴。小老鼠马
上搬走了2块。
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还剩下几块奶酪?
师:是啊,老师也很想知道,还剩下几块奶酪呢?画图试试看,能写
出减法算式吗?
关注学生画图计算的过程,适时指导。
2.画一画,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7页最下面的习题,先画一画,再
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指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然后订正。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8页“试一试”的图意,然后说一说。
同时,让学生自己写出减法算式,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及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
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就是去掉、拿走的意思。
(3)师:你觉得“4-1=3”这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课件。
(教材第28页“说一说”插图)
学生可能会说:
•原来有4个桃子,被小猴子吃掉1个,还剩下3个桃子。
•原来停车场停着4辆汽车,后来开走了1辆,还剩下3辆汽车。
•大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在休息,飞走了1只,还剩下3只小鸟。
•画了4个三角形,用斜线画去了1个,还剩下3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
感受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去掉一部分是用减法计算,更深入地理解减法
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就
是从原来的大数中拿走一部分,要用减法算式计算。今后只要你细心
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减法的应用很广泛,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帮助
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还剩下多少
5-2=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教材第30~31页)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
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着?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
鱼。
•因为小猫还小,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
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
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
3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从小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
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
就是0+3=3。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在互相倾
听的过程中,学会有关0的加法。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
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可
能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
境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被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一条鱼也没有,就用
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
题)
设计意图: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提供数学信息。
1.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
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
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
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
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
鱼呢?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
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
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中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中2条鱼被
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一条鱼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
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
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单独的1个,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
列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
•4+1=5
•1+4=5
•5-1=4
•5-4=1
(以上算式都可以,回答多的学生要多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
3和2,又该怎么列式呢?
(以下几个算式的教学过程基本类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
类推能力,不用再一一详细讲解。)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
系呢?
学生应该能看出加法算式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结果得数没变;
至于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生可能看不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
加法算式可以倒回去变成减法算式,减法算式也可以倒回去变成加法
算式,没必要告诉学生专业的术语,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设计意图:借助拨珠算数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
并从中体会数的分与合和加减法计算的密切联系,渗透加法交换律与
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3.试一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套圈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
目,你看这个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课件)你们猜一猜,他可
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2个……)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
式吗?
(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时,该怎么列式呢?
(0+4=4或4+0=4,4-4=0或4-0=4)
设计意图:通过对套圈游戏多种可能性的猜测,进一步体会加减
法的互逆关系,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5
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减法,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
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也就是说,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
是0。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3-1=2
2-1=1
1-1=02-2=03-3=0
1+4=54+1=5
5-1=45-4=1
练习一。(教材第32~33页)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卡片。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好好
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
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
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
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哟。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
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
物体如果画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画掉
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看看
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
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
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
学习6~10的加减法的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
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
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
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0+0=0、1-1=0、2-2=0、3-3=0、4-4=0、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出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
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类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教材
第33页第9题的解答做准备,降低解题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自信心。
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知道了可以通过摆花片、画图形等
方法解决问题,还以得数为准对我们学过的计算进行了梳理,很有条
理,老师真高兴!相信有了刚才的总结归纳,我们再解决教材“练习一”
的习题就轻而易举了,但别骄傲,只有细心才能都做对。
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方法
3+2=5
5-3=20+0=00+1=10+2=20+3=34+0=40+5=5
1-1=01-0=11+1=21+2=31+3=41+4=5
2-2=02-1=13-1=24-1=32+2=42+3=5
3-3=03-2=14-2=25-2=35-1=45-0=5
4-4=04-3=15-3=2
5-5=05-4=1
猜数游戏(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棋子,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
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
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
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
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
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
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里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里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
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
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
决问题做准备。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
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里有几颗棋子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画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
颗,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你有哪些
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0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0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
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
个苹果。
生2:原来有6只小猫在一起玩,后来有4只小猫跑走了,现在还
剩2只小猫。
设计意图:在猜数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
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一个算式代表一次猜数的过
程。分棋子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会6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
逆关系。
师:同学们,大家能把前面学习的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
到“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
法真棒,如果能巧妙地加以运用,相信你能解决很多的问题,继续努力
吧!
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4+2=66-3=3
0123456
6
6543210
背土豆(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6~37页)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棋子,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
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
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这里面
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
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
准备工作。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
师:这也是老师想问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
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
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
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
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
数一数还剩6颗棋子,所以7-1=6。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
数一数还剩6个圆,所以7-1=6。
……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1个也没有了,就是
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
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
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
土豆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
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还剩5个鸡
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
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
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大家能把前面学习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得数
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中,希望今后大家能巧妙地加以运用,
解决更多的问题!
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5+2=77-1=6
01234567
7
76543210
跳绳(8、9的加减法)。(教材第38~40页)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件,花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
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
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有关的照片。(课件出
示)
师: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
•有2个小朋友在摇绳,有6个小朋友在排队跳绳。
•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有5个小朋友穿裤子。
•有4个女同学,有4个男同学。
•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有7个小朋友没有戴帽子。
……
设计意图:跳绳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之一,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
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
•有2个小朋友在摇绳,有6个小朋友在排队跳绳,列式为6+2=8
或2+6=8。
•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有5个小朋友穿裤子,列式为3+5=8或
5+3=8。
•有4个男同学和4个女同学,列式为4+4=8。
•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有7个小朋友没有戴帽子,列式为1+7=8
或7+1=8。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
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师:谁来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师:正在跳绳的有几人?8-2=6
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
•正在摇绳的有几人?8-6=2
•有几个穿裤子的小朋友?8-3=5
•有几个穿裙子的小朋友?8-5=3
•有几个男同学?8-4=4
……
2.分一分,填一填。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8页看“分
一分,填一填”,自己动手用花片代替桃子,帮小猴子把8个桃子分一
分,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录分的过程,并填在表格里。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
学生。
师:现在我们把9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记录在教材第
39页的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
学生;最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习8和9的加减法。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8”还可以表示什么?
•可以是3顶帽子与5顶帽子,合起来就是8顶帽子。
•可以是3只小绵羊与5只小山羊,合起来就是8只小羊。
……
4.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教材第39页“试一试”第1小题)
师:图中有9个方格,如果我们只涂其中1格,可以用算式1+8=9
或9-1=8表示。如果我们涂其中的2格呢?谁会列式?
(2+7=9或9-2=7)
师:涂其中的3格呢?4格呢?……一直涂下去,用我们学过的列算
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后组织交流。
(2)出示课件。(教材第39页“试一试”第3小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做习题,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举
一反三,由扶到放,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学习、自主探究,
最终掌握学习的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能够自己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研究8
和9的加减法,并且完成了记录过程,很了不起。今后大家要继续努力,
争取更好。
8和9的加减法
012345678
8
876543210
0123456789
9
9876543210
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教材第41~42页)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口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
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
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
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生:图中前面有3只小企鹅,后面有5只,一共有多少只?列式为
3+5=8。
师: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再看到情境图或是看图列式类的题目,就
要像这样说说我们知道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重点
练一练,看谁说得最好、学得最快。(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看图是要明白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为今后应用题的教学打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
材第41页第二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企鹅,只看到了2只,其余的跑到冰山后面去了,
我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几只。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生:8-2=6
师:我们还可以用8个图形或物体代替这8只企鹅,把看到的2只
用虚线圈起来,虚线的圈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这样的图画既简单明了,
又容易看懂。这样,我们就可以列式为8-2=6。(边讲解边板书)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像刚才一样先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知道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最下
面左图)
点名说一说,说不完整的要适时指导。
(一共有9只小鸡,只看到了3只,草丛后面有几只?9-3=6)
师:同学们,再看这幅图,谁想说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教材第41
页最下面右图)
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只要意思对的就要加以鼓励和表扬。
(一共有9只小鸭子,只看到了5只,草丛后面有几只?9-5=4)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练习说一说,既
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又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
于安排后面的教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看懂图意,回家后从我们的教材中
选一两幅图,把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说给爸爸妈妈
听。
可爱的企鹅
5+3=83+5=8
8-2=6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教材第43~44页)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
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
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和机会练习说一说)
生:有9只小鸡看到了盘子里的食物去吃食,这时候另一边也跑
来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生:9+1=1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儿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
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幅图)
生1:这些小鸡没有都在一个盘子里吃食,而是分在两个盘子里吃
食。
生2:有8只小鸡在吃左边盘子里的食物,有2只小鸡在吃右边盘
子里的食物。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知道一共有几只小鸡。
•有10只小鸡,左边有8只,我想知道右边有几只小鸡。
•有10只小鸡,右边有2只,我想知道左边有几只小鸡。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
是怎么想的。
学生写算式后交流汇报,可能会说:
•用8个黄色的花片表示左边的小鸡,2个红色的花片表示右边
的小鸡,一共就有10个花片,即一共有10只小鸡,列式为8+2=10。
•用我们的10个手指表示10只小鸡,左边有8个,右边就有2个,
列式为10-8=2。
还可以画10个三角形表示10只小鸡,右边有2个,左边就有8
个,列式为10-2=8。
2.10的组成。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
然后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结果。(教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演示操作,并板书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主动性,相比教师枯燥单一地讲解,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的加减法计算,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用
我们的10个手指帮忙,数手指也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今后的学习中还
会涉及,课下要多练习。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012345678910
10
109876543210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45~47页)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
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件,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
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
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
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
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1.连加。
师:看!汽车到了“三家店”站,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生1:车上有2人。
生2:有3人从前门上车。
生3:有2人从后门上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
来了,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
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
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计算的时候,我们
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
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
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
减法,即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再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
到最后的结果。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
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
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
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来1人就要加1,所以先算加
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5=5,所以车上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
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
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为加减混合运算。计
算时,先算前面的加(或减)法,再算后面的加(或减)法,按从左往右、
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
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
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
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
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
8-1-4=3
9+1-5=5
9-5+1=5
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你有哪
些收获,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
或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录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既有收获,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
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
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
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
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
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
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
们船里有几人。这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
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
点名让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此类问题有疑问的学生
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谁能给大家讲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加,用连
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
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系统
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
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
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交流结果。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
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物体被
分成两份或三份,就表示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
哟!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
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
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
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
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
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
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
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即按什么
分类整理。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完整,应该说我们
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
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
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
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
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
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部股份管理办法
- 军人劳教管理办法
- 军校证书管理办法
- 农户储粮管理办法
- 农村墓地管理办法
- 农村渠道管理办法
- 农民种地管理办法
- 农药药品管理办法
- 冰块使用管理办法
- 冷库使用管理办法
- 2025年化妆品配方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麻将馆创业计划书
- 燃气间管理制度
- 关联速度之绳杆连接、接触点模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型(原卷版)
- 二级妇幼保健院建设规划与配置标准指南
- 2025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 DB1301T540-2024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书写规范
- T-GXDSL 027-2024 全阻燃耐超低温组合式板材技术规范
-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5-2029年):锁定瓶颈深挖潜精耕细作创新高
- 肉鸭饲养流程
- 酒店智能化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