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防治》_第1页
《春季传染病防治》_第2页
《春季传染病防治》_第3页
《春季传染病防治》_第4页
《春季传染病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保周2010年4月23日精选ppt培训内容:第一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第二部分春季常见传染病第三部分托幼机构与学校传染病报告与管理2023/4/102精选ppt第一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2023/4/103精选ppt自古以来,传染病的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许多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肆虐人类千百年的天花已被消灭,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已宣布消除,结核病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在发现了抗结核药后,就再也不是可怕的瘟疫了。2023/4/104精选ppt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界未及领域的探索和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秩序与生态平衡,客观上为原有传染病的复苏和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2003年春的SARS的暴发流行,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的出现,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的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这些迹象表明,传染病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事实说明,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2023/4/105精选ppt当今世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已经不是某一城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国家的任务,而是一项全球性的共同行动。当前,国内外医学界都在努力研究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规律,集中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阻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我国卫生防病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使传染病的控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2023/4/106精选ppt一、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023/4/107精选ppt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皮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2023/4/108精选ppt传染病常见症状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等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2023/4/109精选ppt2023/4/1010精选ppt2023/4/1011精选ppt2023/4/1012精选ppt2023/4/1013精选ppt2023/4/1014精选ppt2023/4/1015精选ppt二、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因为其传染性,对广大群众造成危害,如2003年的非典;又因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所以发热是最常见症状

2023/4/1016精选ppt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2023/4/1017精选ppt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2023/4/1018精选ppt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能产生抗体,所以目前部分传染病可使用疫苗来预防。

2023/4/1019精选ppt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传播途径:

2023/4/1020精选ppt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日常生活接触:如通过手、用具、玩具等虫媒传播:蚊子(乙脑,疟疾)跳蚤等

3、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以上三个条件是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可。2023/4/1021精选ppt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传染过程是流行过程的基础。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断地在人群中发生、蔓延或终止的过程,表现为群体现象。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统称流行过程三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必须互相配合,若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流行也不会形成。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中一环节,其流行过程即告终止。2023/4/1022精选ppt(一)传染源传染源是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说,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⒈病人作为传染源: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病人的某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如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都增加了传播病原体的机会。2023/4/1023精选ppt传染病的病程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源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的数量和频率。潜伏期:是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①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的感染时间,以便追踪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③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⑤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023/4/1024精选ppt

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此期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病情逐渐好转,主要症状消失,免疫力开始出现,体内病原体被清除,一般不再传染。但有的传染病只是临床上痊愈,在恢复期仍可排出病原体。

2023/4/1025精选ppt

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按其所携带病原体的性质,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原虫或蠕虫)。人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感染量和人的免疫力。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的多少、携带时间长短、个人职业、个人卫生、社会活动范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2023/4/1026精选ppt⒊动物作为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造成人类感染的疾病称人畜共患病。按病原储存宿主性质可分四类: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引起传播。如钩断螺旋体②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动物偶然感染,如人型结核。2023/4/1027精选ppt(二)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以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流行特征:患者多为儿童;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节性高峰;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人口的比例有关。2.经水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流行特征:发病者无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别;病人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消毒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的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程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饮水卫生管理以及居民的卫生、生活习惯等。2023/4/1028精选ppt3.经接触传播:包括两类传播方式:

A.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和传染源不经外界因素参与而直接接触所引起的传播,如性病、艾滋病、某些被动物咬伤而引起的传染病和一些皮肤病。

B.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传染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手在间接接触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2023/4/1029精选ppt4.经食物传播:是指因为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食物在各种条件下被病原体污染所致。流行特征是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病史;5.经土壤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可以直接和间接方式污染土壤;其作用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及个人卫生习惯。2023/4/1030精选ppt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即虫媒传播,可分两种:

A.机械性传播:是节肢动物接触或吞食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它的体表和体内均不繁殖,当它们再次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食物、食器。

B.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繁殖,然后通过吸血活动将病原体传-递给易感体,引起感染。2023/4/1031精选ppt7.母婴传播:是指孕期和分娩期病原体可经胎盘血液使胎儿受到感染。8.血液、体液传播:输血、注射、文身等。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引起某种传染病的传播。

2023/4/1032精选ppt(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体称为易感者。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2023/4/1033精选ppt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新生儿的增加,生后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儿,体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

2.易感人口的迁入;

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升高;

4.免疫力自然消退;2023/4/1034精选ppt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1.预防接种;

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2023/4/1035精选ppt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但传染病能否发生以及流行程度,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气候、地理、动植物等,

2.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生产劳动条件、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医疗条件、文化、经济、人口移动、社会动荡、战争、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具有扩大传染病流行,制止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除的双重性。2023/4/1036精选ppt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是指在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和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

2023/4/1037精选ppt1.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因素或使其无害化,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保持饮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实施粪便、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2.开展健康教育:面向全社会,动员群众自觉的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公德,建立起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方法。2023/4/1038精选ppt3.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的方法来提高人体免疫水平的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程序是指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与要求,主要包括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以及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需要接种程序。2023/4/1039精选ppt我国现行儿童免疫程序表疫苗名称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初种第一次一月龄第二次二月龄第一次三月龄第二次第一次四月龄第三次第二次五月龄第三次六月龄第三次八月龄初种一岁半加强加强四岁复种七岁复种复种加强2023/4/1040精选ppt(二)控制性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防止疫情扩散,尽快平息疫情的措施。

1.疫情管理:对所发生的每一例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都应按规定及时报告、登记。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的主要来源,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报告种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

2.疫情控制

(1)消灭传染源:

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只要做到“五早”,才能控制传染病,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2023/4/1041精选ppt

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定期随访观察。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传染源有过接触且可能已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都应进行检疫。如甲类传染病应进行留验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实施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接受体检,测量体温,做病原学检测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对其接触者可实行预防接种。

动物传染源:检疫、屠宰、焚烧、掩埋、消毒等处理2023/4/1042精选ppt(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则是重点;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肠道排出,应对粪便、垃圾、污水进行处理,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性消毒是针对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是最常用的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当发生传染病时,采取被动免疫是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应急接种、锻炼身体等2023/4/1043精选ppt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

和寄生虫等生物。2023/4/1044精选ppt切断传播途径2023/4/1045精选ppt保护易感人群2023/4/1046精选ppt进入传染病房,穿好隔离服是为了更好的切断传播途径2023/4/1047精选ppt洗净食物,是一种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2023/4/1048精选ppt给公共设施消毒2023/4/1049精选ppt焚烧患有传染病的动物2023/4/1050精选ppt勤洗手可预防病菌传染给自己2023/4/1051精选ppt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材,增强免疫力2023/4/1052精选ppt及时的体检,也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个手段2023/4/1053精选ppt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2023/4/1054精选ppt五、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2004年开始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2023/4/1055精选ppt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2023/4/1056精选ppt

其中手足口病2008年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甲型H1N1流感2009年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39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种疫苗。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3/4/1057精选ppt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2023/4/1058精选ppt传染病分类按照主要传播途径可将传染病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甲型H1N1流感、麻疹、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多发于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戊肝、菌痢、伤寒、手足口病等。多发生在夏秋季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如鼠疫、布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等。2023/4/1059精选ppt六传染病报告管理2005年卫生部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6年5月19日卫生部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卫生部印发《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2023/4/1060精选ppt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6月12日卫生部印发了《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2006年8月22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23/4/1061精选ppt“权限”和“口令”由管理员分配公网网址:①中国网通5②中国联通http://13③中国电信

VPN网址:292023/4/1062精选ppt卫生行政部门职责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2023/4/1063精选pptCDC职责(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2023/4/1064精选ppt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7)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8)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2023/4/1065精选ppt医疗机构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CDC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2023/4/1066精选ppt采供血机构职责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CDC报告。2023/4/1067精选ppt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CDC、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3/4/1068精选ppt报告病种报告病种包括:

1、法定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2023/4/1069精选ppt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CDC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023/4/1070精选ppt报告时限(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023/4/1071精选ppt报告时限(3)县级CDC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2023/4/1072精选ppt

报告数据管理审核订正补报查重2023/4/1073精选ppt报告数据的审核(1)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2023/4/1074精选ppt报告数据的审核(2)县级CDC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2023/4/1075精选ppt报告数据的审核(3)

各级CDC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2023/4/1076精选ppt报告数据的审核(4)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CDC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2023/4/1077精选ppt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CDC报告。2023/4/1078精选ppt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2023/4/1079精选ppt补报和查重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查重

CDC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2023/4/1080精选ppt2023/4/1081精选ppt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精选ppt卫生行政部门职责: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2023/4/1083精选ppt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023/4/1084精选ppt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023/4/1085精选ppt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2023/4/1086精选ppt(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2023/4/1087精选ppt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2023/4/1088精选ppt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2023/4/1089精选ppt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2023/4/1090精选ppt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2023/4/1091精选ppt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2023/4/1092精选ppt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023/4/1093精选ppt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2023/4/1094精选ppt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3/4/1095精选ppt(二)食物中毒: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023/4/1096精选ppt(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2023/4/1097精选ppt(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2023/4/1098精选ppt(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4/1099精选ppt报告内容(一)事件信息(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2023/4/10100精选ppt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023/4/10101精选ppt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1、初次报告2、进程报告3、结案报告2023/4/10102精选ppt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2023/4/10103精选ppt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2023/4/10104精选ppt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2023/4/10105精选ppt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2023/4/10106精选ppt第二部分春季常见传染病2023/4/10107精选ppt春季常见传染病种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风疹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2023/4/10108精选ppt一、手足口病内容参照卫生部2010年4月21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虽然5-7月份为发病高峰,但往往在春季便开始呈现流行暴发趋势。2023/4/10109精选ppt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023/4/10110精选ppt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多由EV71感染引起,

2023/4/10111精选ppt(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

2023/4/10112精选ppt(一)流行概况

2008年安徽阜阳、2009年河南民权手足口病疫情经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关注,2008年列为丙类传染病,成为重点防控传染病之一。2023/4/10113精选ppt林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2009年概况全市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4957例。其中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83例,报告发病率为86.29/10万。占传染病发病例数的17.81%,占安阳市手足口病例总数的19.98%,发病例数居安阳市第一位。与2008年(23例)相比提高3705.42%。重症病例7例,占手足口病例总数的0.79%,占安阳市重症病例总数(21例)的33.33%。无死亡病例报告。2023/4/10114精选ppt2023/4/10115精选ppt2023/4/10116精选ppt2023/4/10117精选ppt林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分乡镇(街道)发病示意图2023/4/10118精选ppt林州市手足口病年龄性别分布年龄组男女合计构成累计构成0-2224465.21%5.21%1-756714216.08%21.29%2-24615440045.30%66.59%3-946515918.01%84.60%4-58369410.65%95.24%5-175222.49%97.73%6-1340.45%98.19%7-4370.79%98.98%8--110.11%99.09%9----0.00%99.09%≥107180.91%100.00%合计524359883100.00%

2023/4/10119精选ppt林州市手足口病职业分布职业

病例数

构成(%)散居儿童81692.42幼托儿童566.34学生80.91农民10.11工人10.11商业服务10.11合计4420100.002023/4/10120精选ppt2023/4/10121精选ppt林州市与安阳市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例种类病例数实验室诊断病例EV71(+)EV71(+)构成(%)CoxA16(+)其它肠道病毒(+)安阳市所有病例4421774355.84628安阳市重症病例2111872.7303安阳市死亡病例11110000林州市所有病例883462247.835192023/4/10122精选ppt林州市总体疫情特点全年除1月外均有发病,疫情增长迅速,以4、5、6、7、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88.34%。疫情范围非常广,所有乡镇街道均有发病。2岁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45.30%。5岁以下可以占到97.73%。职业分布上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2.42%,其次为幼托儿童。男多于女,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从全市范围看,优势毒株为EV71。重症病例分布占安阳市33.33%。重症病例均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要远远高于普通病例。2023/4/10123精选ppt(二)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以CVA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其它肠道病毒、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2023/4/10124精选ppt(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2023/4/10125精选ppt3.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2023/4/10126精选ppt3.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2023/4/10127精选ppt(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023/4/10128精选ppt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023/4/10129精选ppt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023/4/10130精选ppt(五)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32.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2023/4/10131精选ppt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2023/4/10132精选ppt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2023/4/10133精选ppt五、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2023/4/10134精选ppt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五)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2023/4/10135精选ppt(六)疾病监测(一)疫情报告

1.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如为重症病例,请在“重症患者”处选择“是”;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请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023/4/10136精选ppt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1周10例,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2023/4/10137精选ppt(七)预防控制1、现场调查处置(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重症或死亡时,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处置。

①聚集性病例调查:了解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以分析流行因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要对首发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附件2)。2023/4/10138精选ppt②重症或死亡病例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传播情况、病原检测结果,以分析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险因素,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附件3)。调查结束后,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将结果录入统一数据库,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③专题调查:根据当地手足口病疫情特点及流行特征,可开展专题调查,以了解当地的主要传播方式以及感染危险因素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专题调查的方案及其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专门设计。④医疗机构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23/4/10139精选ppt(2)传染源的管理。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2023/4/10140精选ppt(3)标本采集和检测。

(1)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标本,可以采集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脑脊液、血清等,死亡病例还可采集脑、肺、肠淋巴结等组织标本。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例病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2)医疗机构负责样本采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生物学标本的采集。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地的技术能力,对采集的标本开展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不具备技术条件时,及时送上级机构进行检测(附件1)。2023/4/10141精选ppt(4)消毒措施。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方法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附件4)。2023/4/10142精选ppt

(5)健康教育。与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使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2023/4/10143精选ppt2、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病例,避免医院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②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023/4/10144精选ppt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⑤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⑥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2023/4/10145精选ppt(2)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①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③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2023/4/10146精选ppt④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⑤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⑥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⑦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023/4/10147精选ppt(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②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2023/4/10148精选ppt

③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④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⑤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2023/4/10149精选ppt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诀: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最好加上:不串门,不聚堆2023/4/10150精选ppt二、肺结核我们说到肺结核,很多人都会觉得那很遥远,远到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远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肺结核过去在民间被称为“肺痨”,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肺结核早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这个病似乎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2023/4/10151精选ppt(一)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资本主义国家把中国说成“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死于肺结核咯血2023/4/10152精选ppt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2023/4/10153精选ppt(二)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这种简单的传播途径使许多人都容易被结核病患者传染。2023/4/10154精选ppt(三)、病人的发现主要症状2023/4/10155精选ppt其它症状2023/4/10156精选ppt其它症状:疲乏体重减轻消瘦2023/4/10157精选ppt85.8%的活动性病人和93.3%的涂阳病人

有症状2023/4/10158精选ppt(四)、病人的筛选可疑肺结核症状:(1)咳嗽、咳痰>二周(2)咯血或血痰(3)发热、胸痛>二周(4)其他:乏力、盗汗、闭经、食欲减退、人消瘦、结节性红斑等2023/4/10159精选ppt病人筛选方法1、问诊2、X线检查3、实验室检查痰结核菌检查4、PPD.Test.2023/4/10160精选ppt(五)、肺结核的病原学诊断意义:确立诊断、培养阳性是诊断肺结核金标准涂片阳性是发现传染源的依据制订化疗方案的依据判断化疗疗效的主要指标2023/4/10161精选ppt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

痰内查到结核菌的病人是治疗的重点。化疗是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价廉,准确性较高。定期做痰结核菌检查观察细菌改变,是考核化疗效果的最好指标。如应用化疗后细菌减少或消失,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标志,反之则表示化疗未发挥作用甚至治疗失败,需要改变药物以增强疗效。因此,病人应遵守医生规定按时送合格的痰标本检查。2023/4/10162精选ppt肺结核X线表现的特点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病灶范围:可局限也可很广泛X线影像可呈多形态表现易形成空洞,有引流起支气管相通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呈球形病灶时直径多在3cm以内,周围有卫星灶可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与粘连病变吸收缓慢2023/4/10163精选ppt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发现胸内隐匿部位病变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肿瘤,发现纵隔肿大淋巴结早期发现肺内粟粒阴影对诊断有困难的肺内块影,孤立结节空洞和浸润阴影的鉴别诊断可检出少量胸腔积液,包裹积液,叶间积液和其他胸膜疾病发现肺大疱结核性支扩和浓密病灶内的空洞2023/4/10164精选ppt结核菌素皮试试验的意义

阴性反应:1、未感染结核菌;2、已感染过结核菌:变态反应前期;3、免疫功能受干扰;免疫功能损害;4、结素质量及技术上原因,5、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及各种危重病人可无反应或仅有弱阳性。一般阳性反应:1、受过结核菌感染;2、接种过BCG;3、非结核分枝杆菌交叉反应;4、三岁内未接种过BCG儿童表示有活动性结核病。2023/4/10165精选ppt结核菌素皮试试验的意义

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受到浓厚感染,机体处于超敏状态,故发病机会多,儿童则具有诊断意义。成人不一定表示体内就存在活动性结核病,但对肺部存在的病变有助于诊断。接种过卡介苗儿童再感染判断:以前后二次结素皮试的净增值>=16mm,为结核再感染。避免由复强作用,结素交叉变态反应及阅读误差。2023/4/10166精选ppt结核病分类1原发性结核病原发结核病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2023/4/10167精选ppt3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结核球及干酪性肺炎等。4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2023/4/10168精选ppt5其他肺外结核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2023/4/10169精选ppt检查和诊断1.检查机构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门诊)--大部分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来的卫生防疫站)2023/4/10170精选ppt2.检查项目2023/4/10171精选pptPPD试验2023/4/10172精选ppt48-72H后看结果2023/4/10173精选ppt诊断涂阳病人涂阴病人未查痰病人结核性胸膜炎其它肺外结核肺结核病人2023/4/10174精选ppt(六)治疗和管理1.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2023/4/10175精选ppt2.管理对确诊为肺结核并纳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全程督导管理,每个病人确定一名督导医生(社区/村级-乡镇/街道级-县/区级-市级)负责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并免费提供相关健康咨询和营养指导等2023/4/10176精选ppt2023/4/10177精选ppt2023/4/10178精选ppt3.疗效

90%以上的新发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

前提:正规治疗,即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管理,全程不间断地完成6-8个月的疗程2023/4/10179精选ppt(七)预防控制(1)传染性1.传染源:痰涂片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人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脑膜结核、淋巴结核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2023/4/10180精选ppt(1)传染性2.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1)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2)排菌量的多少(3)咳嗽的频度(4)房间的通风情况(5)接触者的密切程度(6)接触者的抵抗力2023/4/10181精选ppt(1)传染性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