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体内过程_第1页
毒物的体内过程_第2页
毒物的体内过程_第3页
毒物的体内过程_第4页
毒物的体内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毒物的体内过程第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目的要求掌握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来龙去脉掌握生物转化反应及意义熟悉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了解毒物动力学第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本章主要内容生物转运与转化概况吸收、分布与贮存、排泄代谢转化反应及意义第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生物转运——

吸收、分布与排泄生物转化——代谢变化第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DME过程机体对化学物进行一系列处置(disposition)的过程(ADME过程),统称为毒物动力学(毒动学,toxicokinetics)

吸收absorption:外源性化学毒物经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distribution:由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中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在组织细胞内经酶类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过程,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形成新的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排泄excretion:外源性化学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过程离开机体。第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运(biotransport)——吸收、分布与排泄指外源性化合物主要依据物理学规律,本身不发生化学结构改变,从接触部位吸收,转运进入血液、再转运至组织与脏器、最终转运到排泄器官离开机体的过程。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代谢变化指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变化过程,即外源性化合物在代谢器官由一系列酶介入,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的过程第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研究ADME过程的意义了解毒物在体内的过程为中毒机理提供线索提供接触生物学标志和中毒诊断指标第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一节

生物膜与毒物转运第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生物膜

(biomembrane)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经呼吸道、消化道或其他黏膜,还是皮肤吸收进入机体的毒物,都必须透过生物膜。所有生物膜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蛋白镶嵌结构。生物膜的多孔性(4nm~70nm)生物膜的功能隔离:包绕和分离内环境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第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膜组成脂质糖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离子通道等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功能隔离功能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第1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运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被动转运膜动转运(cytosis)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胞吐(exocytosis)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第1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膜动转运(cytosis)

第1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化学物由生物膜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终止是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膜转运的主要方式。第1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简单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毒物与生物膜不发生化学反应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过程毒理学意义:一般情况下:外源性化合物是通过简单扩散进行生物转运的。第1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影响单纯扩散的主要因素生物膜的浓度梯度差、厚度和面积、化合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是表示化学物脂溶性的一个参数(亲脂性/亲水性的比值),指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的浓度比值。脂/水分配系数=脂相中浓度/水相中浓度一般情况下,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和非解离的化学物容易以单纯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电离或离解状态和体液中的pH生物膜两侧体液的蛋白质浓度和与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第1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容易跨膜扩散有机酸:pka-pH=lg(非解离型HA/解离型A-)有机碱:pka-pH=lg(解离型BH+/非解离型B)第1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被动转运——滤过和水溶扩散毛细血管和肾小球的膜上具有较大的亲水性孔通道(4nm),可通过相对分子量小于白蛋白(60000)的分子,由于水压和渗透压而产生的水流可顺压差携带化学毒物穿过膜孔。甘油较难通过,葡萄糖几乎不能通过毒理学意义: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水、乙醇、尿素、乳酸等水溶性的小分子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和O2、CO2等气体分子可通过该方式跨膜转运第1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影响滤过转运的因素化学物分子量的大小4nm孔通道:〉200的分子70nm孔通道:〉60000分子第1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又称为载体扩散,不溶于脂质的化合物按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转,不需要消耗能量由于利用载体,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或选择性,但又不能逆浓度梯度,又属于扩散性质,也可称为促进扩散第1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外源性化学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特点:需要载体化学毒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需消耗能量载体对化学毒物具有特异的选择性转运量具有一定的极限,当化学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载体可呈饱和状态竞争抑制: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有需要同一转运系统时。第2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转运体(transporter)及其家族多种药物的抗性蛋白多种抗药性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核苷酸转运体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肽转运体第2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膜动转运(cytosistransport)颗粒或大分子的转运常伴有膜的运动,称为膜动转运。吞噬作用(胞饮、胞吞):固体颗粒物如大气中的烟、尘与细胞膜接触后改变膜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吞,将异物包入细胞内胞吐: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膜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第2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吞噬作用胞饮作用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第2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二节毒物的吸收(Absorption)第2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吸收(Ab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Theprocessbywhichtoxicantscrossbodymembranesandenterthebloodstreamiscalledabsorption第2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吸收的主要途径

(routesofabsorption)胃肠消化道吸收

(absorptionfromdigestivetract)呼吸道皮肤次要药物治疗还有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在毒理学实验中还有腹腔注射等染毒方式。第2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消化系统吸收经消化道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外源化学物。但主要在小肠。吸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滤过、胞饮或吞噬和主动转运第2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消化系统大体解剖图第2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胃组织学结构HE染色40倍HE染色400倍第2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小肠结构小肠绒毛第3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影响因素1.酸碱度血浆与胃肠道间的pH值差别决定一个弱电解质是进入血浆还是从血浆排入胃肠。在酸性环境下,脂溶性大的则易吸收,弱碱性化学物质在胃内易解离不易吸收,在偏碱性的肠道中,碱吸收好,酸吸收差。第3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溶解度固体毒物在溶液状态下才被吸收。所以毒物的水溶性越高,它的潜在危害性就越大。3.胃肠道内容物胃肠道的内容物能促进或阻止毒物的吸收。胃内充满饲料、蛋白质和黏液蛋白可减少毒物的吸收。小肠内含有的各种酶系,能使与毒物结合的蛋白分解,从而促进毒物的吸收。第3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肠内菌丛的影响肠内菌丛具有相当强的代谢酶活性。例如菌丛代谢酶可使芳香族硝基化学物转化成致癌性芳香胺、使苏铁苷(cycasin,甲基氧化偶氮甲醇的葡萄糖醛苷)分解转化成致癌物甲基氧化偶氮甲醇。肠内微生物特别影响着外源化学物的再吸收。例如从胆汁排入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型外源化学物代谢产物,由于脂/水分配系数低,在小肠上段基本不被吸收,但被微生物解离后就被再吸收入血液。第3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呼吸道吸收肺泡的生理结构特点不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简单扩散气体、蒸汽与气溶胶经肺吸收的影响因素不同第3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呼吸道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是重要的途径。

从鼻咽不至肺泡各部由于结构不同,对毒物的吸收不同;愈入深部,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量就愈大,肺泡表面积甚大,又布满毛细血管,故通过肺泡的吸收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吸收量增加易溶于水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在上呼吸道吸收,水溶液性较差的气体如二氧化氮、光气等则可深入肺泡,并主要通过肺泡吸收。第3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呼吸系统示意图第3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呼吸道分布示意图第3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微细结构肺泡肺-血屏障第3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气态毒物经肺吸收的影响因素气态毒物的浓度:即毒物在吸入空气中的分压(或张力)气态毒物在血液中的溶解度第3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partitioncoefficient)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中的浓度之比。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即溶解度越高,表示该气体越容易被吸收。例如乙醇的血/气分配系数为1300,乙醚为15,二硫化碳为5,乙烯为0.4,说明乙醇远比乙醚、二硫化碳和乙烯易被吸收。

第4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肺泡的通气量和血流量通气/血流比值:肺泡的通气量和血流量的比值脂/水分配系数气体在呼吸道内的吸收速度与其溶解度有关吸收速度与溶解度成正比脂水分配系数大者吸收速度相对较高第4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气溶胶毒物经肺吸收的影响因素粒子大小:气溶胶的直径>10um:多数被阻留在上呼吸道<0.1um由于其布朗运动而随呼气呼出0.5~2um吸入肺泡<5um可吸入颗粒水溶性:溶解度大的易于在上呼吸道吸收,溶解度低的易于到达肺泡吸收在毒理学中,有意义的颗粒直径为0.1~10μm第4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皮肤吸收穿透阶段:外源性化合物透过皮肤表皮,即角质层的过程吸收阶段:由角质层进入乳头层和真皮,并被血液吸收吸收方式:简单扩散第4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皮肤组织学结构示意图(1)第4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皮肤组织学结构示意图(2)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生成新表皮细胞乳头层:输送养分、含水分、弹性蛋白网状层:含水分、弹性蛋白、胶原蛋白、提供张力第4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环境污染物的皮肤吸收环境污染物表皮毛囊、汗腺、皮脂腺

表皮角质层,阻止MW>300

连接角质层,阻止水溶性物质

基底膜血液第4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经皮肤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理化性质: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易被吸收进入血液皮肤血流速度和出汗状况皮肤的完整性人体不同部位表皮的厚度不同、角质层厚度不同,外源性化合物的穿透速度有别: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第4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其他途径经眼吸收:局部作用先于全身作用经静脉、腹腔、皮下和肌肉注射第4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吸收途径的毒理意义不同的吸收途径会影响化学物进入血中的速度和浓度以及毒效应。由于肺泡呼吸膜比皮肤和消化道粘膜薄,所以吸收效率最高。消化道粘膜的吸收效率大于皮肤。肺泡呼吸膜>消化道粘膜>皮肤第4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三节毒物的分布第5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布(distribution)

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血液循环中的外源化学物按浓度梯度从血液向组织液分布。第5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布情况受组织局部的血流量、游离型化学物的浓度梯度、从毛细血管向实质细胞的转运速度、外源化学物与组织的结合点和亲合程度的影响。特点: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属不均匀分布第5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毒物被吸收后在各组织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组织血流量大者,转移的较迅速。血流量大的器官就有可能含有较多的转移毒物脂肪和骨骼中最小肾上腺和甲状腺,虽然血流总体积小,但对其相对组织重量而言,血流量较大,因而这些器官也有较高的毒物浓度。总血液量在肝、肾、肌肉、脑和皮肤等组织器官中最大,脂肪和骨骼中最小肾上腺和甲状腺,虽然血流总体积小,但对其相对组织重量而言,血流量较大,因而这些器官也有较高的毒物浓度。总血液量在肝、肾、肌肉、脑和皮肤等组织器官中最大,第5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血液游离态蛋白结合态毒物消化道胆肝代谢肾\肠\乳排泄靶器官游离结合组织贮留毒性图2毒物在体内分布模式图显示毒物在体内转移、分布和排泄的情况。

第5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方式

血流中直接与血细胞或血浆成分发生反应而呈毒性作用经酶催化作用、生物转化作后,毒性减低或增加而影响对靶器官或组织的毒性作用暂以相对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某些组织或器官中,与血液中的毒物保持动态平衡,第5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体内的屏障1.中枢神经系统的通透性“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循环血液与神经系统之间脂肪组织厚度增加的结果,而且毛细血管细胞彼此连接。它能将一般的水溶性毒物阻止在大脑之外。2.胎盘的通透性“血胎屏障”3.乳腺的通透性有些毒物在乳腺组织内的分布量比其他组织少。毒物分布到乳腺后可经乳汁排泄。第5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其他屏障血—睾屏障血——胸腺屏障血——房水第5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蓄积(贮存)毒性物质与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成分结合的很紧密时,该物质在这些器官或组织中保留一段时间,即为蓄积。保留毒物器官或组织被称为储留库(storagepool)。毒物的储留趋势依赖与其化学性质。毒物在组织内蓄积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可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可逐渐积累,暂不显示毒性作用。。第5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体内主要的贮存库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清蛋白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第5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贮存库的毒理学意义(双重)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在靶器官中化学毒物的量可能成为一种游离型化学毒物的来源,具有潜在的危害第6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四节排

(Execration)第6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排

泄(execration)

指吸收的毒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有机体消除的过程。毒物经过转化和排泄,可使有机体内部毒物的浓度降低。

第6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排泄的主要途径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经肝脏随胆汁从粪便排出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其他:经乳腺、肺汗腺及消化腺排出。有些金属离子可随毛发脱落而排除。第6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主要排泄机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第6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影响因素

A.当毒物经过肾小球时,不解离的、非极性的和脂溶性的可被动地重吸收,结果使毒物的排出量减少,已解离和水溶性的毒物,则不被重新吸收,随尿液排出。B.肾小管内尿液的pH影响毒物的排出速率。肾小管尿液

酸性时,弱酸性物质不能解离,易被重新吸收。碱性时,酸性物质易解离而排出第6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经过肝脏同胆汁排出外源性化合物由肝实质细胞进入胆汁而排泄进入小肠后的两条去路1)直接排出体外毒物:首先浓集于肝脏,经生物转化,然后以葡萄糖醛苷、硫酸盐、甘氨酸盐或谷胱甘肽等结合型随胆汁进入肠道。2)肝肠循环:指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经门静脉回到肝凡是能参与肝肠循环的物质,其生物半衰期较长。第6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经呼吸道随呼出气体排出排泄速度与血气分配系数成反比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排泄越慢与吸收速度相反第6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图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6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运的毒理学意义吸收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量分布器官组织中毒物的量毒物不均匀分布,浓集点就是靶器官蓄积作用对急性中毒有保护作用,但又是慢性中毒的一个重要条件排泄第6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第7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化又称代谢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但肝外组织也有一定代谢能力,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肤等。第7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代谢解毒:外源化学物经生物学化使其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生物转化的结果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产生致畸、致癌效应的过程生物转化的结果第7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化

食品污染物毒性降低毒性增强生物转化生物有效剂量第7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化反应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阶段:Ⅰ相反应(phaseIbiotransformation)指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团,如-OH、-NH2、-SH、-COOH等,水溶性增高并成为适合于Ⅱ相反应的底物。第二阶段:Ⅱ相反应,结合反应大多数Ⅱ相反应可导致外源性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加速排泄第7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化的类型

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生物转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极性增高,毒性变化随尿排出肝、肺胃、肠和皮肤总体上,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使外源化学物的水溶性增加,不易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容易排泄到尿和胆汁中。

第7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物转化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

环氧化物水化酶(epoxidehydrase,EH)N-乙酰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第7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氧化1.微粒体酶系氧化氧化反应可被肝脏或其他组织中的微粒体氧化酶系(加单氧酶、混合功能氧化酶)所催化。该酶系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及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等。细胞色素P-450的专一性不强,凡有一定脂溶性的外来物质都能通过不同类型反应被其氧化,形成多种代谢物。主要的氧化反应有羟化、脱烷基、氧化、脱硫、脱氨、环氧化等反应方式。第7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氧化反应O2H2ONADPH2NADPRH(毒物)ROH(氧化产物)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定位:内质网的微粒体第7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表与生物转化有关的几种氧化酶类

第7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P-450P-450是细胞色素P-450的简称(也简称为CYP),是位于微粒体膜(滑面内质网)上的一组酶。它的名字来源于与CO结合后在450nm处有吸收峰。P-450在动物界的分布非常广泛,种类非常多。P-450是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每一种对底物专一性都有特征性谱,第8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Ⅰ相反应第8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脂肪族羟化O八甲磷N-羟甲基八甲磷第82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芳香族化合物的羟化西维因1-羟基-1-萘-N-甲基氨基甲酸酯1-萘-N-羟基氨基甲酸酯苯环氧化酚分子重排(非酶促反应)第83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胺类化合物的N-羟化芳香族羟化苯胺对氨基酚邻氨基酚N-羟化N-羟基苯胺或第84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胺类化合物的N-氧化O三甲胺三甲氨氧化物含磷化合物的P-氧化第85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苯并(a)芘(BaP)的代谢活化和解毒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在体内有50多种代谢产物,经I相酶P-450催化发生芳香环上的环氧化,形成多种环氧苯并(a)芘,第86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还原还原作用主要是在肝微粒体及胞浆中进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可分别被硝基化合物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还原成胺类偶氮还原酶使偶氮化合物还原成苯肼衍生物及苯胺衍生物H2OH2O2H2H2H硝基苯苯胺偶氮苯苯胺苯肼2H2H第87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还原作用第88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HCl如,在抗DDT的家蝇体内,经DDT-脱氯化氢酶和谷胱甘肽的参与下变为无毒的DDE。脱卤作用:某些卤化杀虫剂、麻醉剂和其他含卤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脱卤转化。DDTDDE第89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水解绝大多数化合物的水解均需要酶的参加。化学物质的水解只限于酯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水解。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酯酶,可将酯类水解成酸类和醇类。酯类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不同的组织或不同内的种属所含酯酶相差很大。第90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水解作用第91页,共9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结合Ⅱ相反应(phaseⅡbiotransformation)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conjugation)结合反应是进入机体的毒物在代谢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