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_第1页
第七章 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_第2页
第七章 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_第3页
第七章 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_第4页
第七章 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浙江师范大学刘彦顺在审美活动与其他活动的联系中,与科学活动的关系是最为清晰的,因为科学活动面对的是自然现象,研究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与奥秘。一、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一)科学活动追求的是纯客观的抽象结果,而审美活动则是体现为主客体自始至终统一与混融不可分的生活过程。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追求的是最终的对于客观对象的认知结果,尽管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理想、想象、展望甚至梦想都会参与其中,但是在最终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之中,却不允许出现任何科学家个性化的、主观化的人格色彩与因素,绝对忠实于客观世界是科学家的职责,所得到的只是对于客观规律的抽象认知,只是冷冰冰的绝对规律。科学家研究所得的客观规律,也总是用一套通行的、标准的数字,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恒量来表示它的特性。在我们接受科学规律的过程中,也就同样不会引起主观情感,更不会体验到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喜与忧。而在审美活动中,不存在孤立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而我们说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只是为了理论阐述的方便,才划分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在艺术家眼里,即使是同一个对象,也是随人而异,随主体的时空变化而异的,与科学家眼中的对象就有着质的差别。两个画家即使是在画“相同的”景色,即便是最大限度的力图避免主观性而追求客观性,也绝对不可能创作出完全相同的作品来。因为艺术家并不是靠照相机——也就是靠照相机所依据的物理、光学的成像原理去复写某一经验对象——一片有着小丘和高山、小溪和河流的景色。所以,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即使面对同一个对象,这一对象也是通过艺术家个人的、主观的气质所看到的世界的一角。从欣赏者来看,任何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审美活动,都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共同参与与融合而成的。众多欣赏者对于同一个审美客体的体验不同于对于科学规律与定理感受的同一性与标准性,即便是对于一部作品正确的理解,也同样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把一个欣赏者的感受完全复制到另外一个欣赏者心中。对于审美活动而言,感受与领略审美对象的过程是根本目的,而不是像科学活动那样只是强调最终的结果。(二)科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事物内在的真实与规律,形形色色的形式与外观是科学活动所要克服的,而形式却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目的与基本的存在方式。科学活动是一个抽象过程。在科学研究中,首先面对的是大量的可供观察的感性材料与对象,这些感性材料只是各种孤立事实的杂乱松散的聚集,可感的丰富的外观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恰恰是要被抛弃的。对于科学活动而言,世间的玫瑰花只有一种,而这个玫瑰花是在科学意义上存在的比如生长规律、喜好环境、花期长短等纯粹抽象的“玫瑰花”。一朵具体的玫瑰花有多少花掰,诗人、画家、与常人是不会去关注的。科学活动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时至今日,我们正在享用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健康、方便与丰富的物质产品,这都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活动是人类理性的骄傲。而审美活动却是一个持续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艺术家重新建立了与生活在感性面貌上相似,而在形式的完美上远远超过生活的第二个世界。在审美活动中,不是像科学活动那样依靠抽象的概念与公式来进行简化与概括,不是像科学活动那样去追究一个事物的物理、数学、生物上的性质或者原因,而是以形式的可感、完美与无限丰富作为自身唯一的目的。如果说对于科学活动而言,世界的感性面貌显得过于芜杂的话,那么对于审美活动而言确是恰恰相反,即总是嫌日常生活的感性面貌还远远不够丰富。什克洛夫斯基“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持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艺术是对事物的制作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制成之物在艺术之中并不重要。”列夫·托尔斯泰“我在房间里抹擦灰尘,抹了一圈之后走到沙发前,记不起我是否抹过沙发。由于这些动作是无意识的。我不能、而且也觉得不可能把这回忆起来。所以,如果我抹了灰,但又忘记了,也就是说作了无意识的行动,那么这就等于根本没有过这回事。如果那个有心人看见了,则可以恢复。如果没人看见,或是看见了也是无意识地,如果许多人一辈子的生活都是在无意识中渡过,那么这种生活如同没有过一样。”德国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卡西尔科学意味着抽象,而抽象总是使实在变得贫乏。事物的各种形式在用科学的概念来表述时趋向于越来越成为若干简单的公式。这些公式是令人惊讶地简单。在审美活动中由形式所形成的审美经验则是无可比拟地丰富。它孕育着在普通感觉经验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无限的可能性。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可能性成了现实性:它们被显露出来并且有了明确的形态。展示事物各个方面的这种不可穷尽性就是艺术的最大特权之一和最强的魅力之一。卡西尔“我们可能会一千次地遇见一个普通感觉经验的对象而却从未看见它的形式;如果要求我们描述的不是它的物理性质和效果而是它的纯粹形象化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就仍然会不知所措。正是艺术弥补了这个缺陷。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形式的王国中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三)从科学活动与审美活动给人类所带来的幸福来看,科学活动体现为结果,即科学规律与成果(产品)对人类生活的造福;而审美活动体现为过程,即审美快感是实现在这一活动过程本身的。科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一是向人类提供愈来愈舒适、安逸、丰裕的生活物品,满足人类在物质上的需求;二是满足人类自身体与生命在健康上的需要。所以,科学活动最终达成的科学规律以及相关产品才是其存在的目的与价值。从远古先民的穴居、饥寒无保到今天充满声光电的现代生活,人类正在享用着科学活动所带来的无限福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究科学活动当中存在的幸福感,即享用科学活动、技术活动、生产活动产品的一般民众,以及把科学活动作为职业或学习对象的专业人士以及受教育者。第一方面,对于广大的人们来说,他并不在意一个科学原理与规律所以产生的过程,也并不在意科学家在科学活动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与曲折,他甚至也不会在意一个产品、一个最简单的日用品设计与生产的过程,而只需关心享用这一科学研究的成果与产品。第二方面,对于专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与受科学教育者而言,研究与学习的过程只能在定律、专业符号、运算公式、实验方案里进行,只能在抽象、乏味、枯燥的体验里运转自己的思维。当然,求知本身是伴随着快感体验的,但是这种快感只是众多情绪体验中的一种而已,甚至只能算是一种极微不足道的体验;而最能够使得科学家与受科学教育者得到最大喜悦的莫过于科学研究成果的最终获得。而在审美活动中,不管是优美的、喜剧的、笑的艺术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快感,甚至是悲剧的、荒诞的、丑的艺术也会给人带来审美特有的快感。究其原因,就在于审美对象所呈现的形式因素。这是一种完全无负面体验的积极的快感体验,不同于在科学活动中,主体的情感既不能直接参与,而且主体的个性完全得不到体现,而在审美活动之中,审美主体不仅仅享用审美对象,而且快感的体现是存在于过程之中的。不管是较为明显的时间性艺术,比如文学、影视、音乐等,还是时间性不是很强的空间与视觉艺术,比如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审美活动的目的与存在的价值都不在于最终所求得的一个认知性结果。二、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的联系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往往是比翼齐飞、并驾齐驱,而且科学活动为审美活动提供了愈来愈多的强大支持。第一,对于实用产品的审美设计而言,科学技术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科学与技术因素的参与会使得人类生活环境、劳动过程趋向更加美化,而且会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美感新境界新经验的出现提供契机。对于其他艺术类型而言亦然。实用目的所能做到的就是为了安稳、舒适、方便,也就是发挥它最佳的功能机制,一把勺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品,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用途,还要各分大小,厚薄有度,轻重适宜,形态各异。而各种功能的发挥与开发就必须依赖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对于物质材料的把握以及生产工艺。实用产品除了满足使用的目的之外,还要满足审美的目的;如果物品对于人来说只是为了满足物质的使用需要的话,那么人类就会生活在一个丑陋、粗笨、糟杂、脏乱、粗俗不堪的环境中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类的情绪与感觉就不仅不会得到美好的涵养与滋润,反而会感受到压抑、干枯、单调,死气沉沉。而实用物品的美化就必须既依赖审美设计,又必须更依赖科学与技术。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审美活动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审美活动带来的物质保障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物质保障,二是在时间上的保障。第一方面,从直接的物质保障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创造出愈来愈丰富的物质生活产品,使得社会的物质总量增加。从个体来看,物质生活的丰裕会使得他有剩余的精力去追求更高的人性的实现,会使得他有可能去追求更为复杂与微妙的高级的精神需求。虽然物质生活的丰裕并不会直接导致审美活动的形成,但是作为一个生命的自然存在来说,首先必须得到满足的只能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一个个体满足了生存、温饱以及其他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后,就完全有必要投身于更广阔的人性实现空间,比如审美生活的实现,而且,物质生活的丰裕程度与审美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绝对不成正比的。从国家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最具核心的体现,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发达的程度,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可以为整个国家文化、教育、艺术事业建设投入巨大的资金,对全民的审美活动所需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国民的养成、艺术场馆的建设、民间艺术的开发与保存、自然生态环境美的保护等关系到一个国民国民审美活动质量高低的重大问题,都会发挥决定性的全局性的作用。第二方面,从审美活动所要的时间保障来看,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活动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直接导致生产力的飞跃,而生产力的发展会促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密,分工细密尽管会造成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片面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充分的分工会使得人类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愈来愈多的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在劳动与工作之外发展自己多方面的爱好与情趣,尤其是审美爱好与活动。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急剧地推进审美活动的普及化,把审美资源变成可以分享的公共财富。审美产品的普遍性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多阻碍,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审美活动所需要的产品与对象在制作的数量上与传播的方式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所有艺术产品都必须依赖物质材料才能够被广泛的生产、复制,那么如果音乐的演奏只能在音乐厅,如果油画的展出只能在美术馆与沙龙之中,如果雕塑的放置只能在博物馆之中,那么能欣赏到莫扎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民众就只能是极少数了,这在根本上影响了审美活动普遍性的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审美活动的普及化与公共化其一,从材料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品的复制与保存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对于文学作品的保存,可以说在根本上改变了文学存在的命运,使得文学从口头保存的不稳定性完全得以改观,从此文学创作才有可能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现实,文学传播也就从口头时代走向文字时代,真正的文学历史也就只能从这里开始。其二,从作为各种艺术物质载体材料的复制来看,在当今科学与技术条件下,已经具备了可以大量复制与生产的可能,而且已经实现。尤其是随着大机器生产、电子传播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把昔日聚于庙堂之上的、只是为特定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