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试题总结_第1页
黄帝内经试题总结_第2页
黄帝内经试题总结_第3页
黄帝内经试题总结_第4页
黄帝内经试题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七版内经复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内经》的主要内容形成于——,以后代有补充,将其汇编成书的时间可能在——。2.现存《内经》分为——、——两部分,每部各——篇,合计——篇。3.现在通行的《素问》是由——编次,由——、——等校正的校正本。4.现在通行的《灵枢》是——时期——校正家藏旧本而成。5.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称《灵枢》为——。6.《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7.《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有——、——、——。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8.《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歧伯C.王冰D.华佗E.以上都不是9.《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最可能是《》A.春秋战国B.秦代C西汉D.东汉E.晋唐10.《黄帝内轻》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针灸甲乙经》C.《汉书·艺文志》D.《伤寒杂病论》E.《太素》11.《素问》书名首见于《》A.《史记·扁鹊传》B.《针灸甲乙经》C.《汉书·艺文志》D.《伤寒杂病论》E.《中藏经》12.现在通行的《灵枢》是谁的校正本《》A.马莳B.史崧C.王冰D.杨上善E.全元起13.历代第一个《对素问》注释训解的是《》A.王冰B.王叔和C.全元起D.皇甫谧E.林亿14.现存《内经》共有多少篇《》A.72篇B.81篇C.144篇D.162篇E.172篇《二》多项选择题15.《灵枢》在古代又称为《》A.九卷B.针灸甲乙经C.玉枢D.针经·E.灵轴16.现在通行的《素问》是经过哪几位医家编次、校正的《》A.王叔和B.王冰C.林亿D.班固E.史崧17.建构《内经》的主要方法有《》A.格物致知B.直觉领悟C.揆度奇恒D.援物比类E.司外揣内18.内经》的经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A.皮部B.经筋C.经别D.络脉E.经《脉19.内经》包括哪些部分《》A.太素B.素问C.灵枢D.玉枢E.灵轴三、简答题20,《黄帝内经》书名的含义是什么?21.《索问》的含义是什么?22.《灵枢》的含义是什么?四、问答题23.谈谈《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缘由。24.《内经》理论的建构方法有哪些?25.《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6.《内经》理论体系有哪些学术特点?27.谈谈《内经》的学术价值。答案一、填空题1.战国时期西汉中后期2.素问灵枢81篇162篇3.王冰高保衡林亿4.甫宋史崧5.《九卷》6.养生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神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运气7.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地对待生命活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8.E。答案分析:《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黄帝仅是托名而已。9.c。答案分析:据考证,《内经》内容的形成约在战国时代,自秦汉以来代有充,将其汇编成书可能在西汉中后期。10.c。答案分析:《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它与《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鹘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共为“医经七家”。11.D。答案分析:《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12.B。答案分析:现在通行《灵枢》,是南宋史菘“校正家藏旧本”刊行流传至今。13.C。答案分析:第一个对《素问》注释训解的是南朝齐梁间人全元起,其注本在宋以后亡佚。14.D。答案分析:现存《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各81篇,合计162篇。《二》多项选择题15.AD。答案分析:《灵枢》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为“九卷”,《针灸甲乙经》中称为“针经”。16.BC。答案分析:现通行的《素问》是经唐代王冰编注,又经宋代林亿等校正后,刊行于世。17.BCDE。答案分析:建《《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等。18.ABCDE。答案分析:《内经》经络系统内容包括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19.BC。答案分析:《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三、简答题20.黄帝是托名,不是《内经》的作者。“内”与“外”相对而言;“经”是常道、规范的意思,《内轻》是现存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是医学的规范。21.《素问》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中马莳与张介宾的见解较符合情理,即黄帝和歧伯、伯高、少师等医家平素问答之书,是谓“素问”。22.《灵枢》书名可能系王冰所加,他把《道藏》中的《玉枢》《神枢》《灵轴》等名称加以改造而立名,其中蕴插着深刻的道家思想。张介宾认为指“神灵之枢要”。四、问答题23.1、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变革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这些均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巫术逐渐衰落,医学的发展成为时代的需要。2、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连年战争,又为解剖学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这些均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活动规律和掌揖防治疾病的手段创造了条件。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进。《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相关,是古代哲学将医疗经验上升为理论。4、古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古代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的发晨,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面且借鉴古代科学思想的影响,对医学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促进作用。·24.建构《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法很多,其中整体的方法、系统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可以认为是《内经》方法的最高层次。在这些哲学方法指导下,《内经》采用了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等独具特色的方法。所谓司外揣内,又称以表知里“,即通过事物的现象、征象来把握内在本质的方法。所谓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即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类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知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知识和理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现象的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所谓直觉领悟,属于非逻辑性的思维方法,是在对研究对象深刻感受的基础上,获得某种灵感,突然领悟到某种普通形式的客观规律。所谓揆度奇恒,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揣度、测度事物的正常《恒》和异常《奇》。25.1、养生学说:阐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突出《内经》未病先防的医学思想。2、阴阳五行学说:本属古代哲学范畴,是认识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被引进医学领域后已经赋予了医学的内涵。3、藏象学说:是《内经》通过人体内部所表现的征象来认识内部脏腑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以及这些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说。4、气血精神:是生命之根本,《内经》着重阐述其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5、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关系的学说。6、病因病机学说:主要探讨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原因及其致病特点、发病机理与传变途径、规律等。7、病证:包括疾病与证候,《内经》共介绍了180多种病证的病因、病机、病状和治法。8、诊法: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内经》论述切诊最详,望诊次之。9、论治:包括治则、治法、制方等。《内经》制定了论治的基本法则。10、运气学说:是古代的医学气象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天干、地支为演绎工具,推究气象变化及其与物候、人类疾病的关系。[26.1、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人类是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自然变化的某些法则与人的生理活动原理是一致的。人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在结构上相互沟通,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具体体现在五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形神一体。2、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地对待生命活动。《内经》借助古代阴阳学说观点解释人体生命活动中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生命活动中充满着辩证法。3、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概括事物变化的规律。《内经》的藏象学说,就是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即从“象”来把握“藏”的。27.1、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原理至今仍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这一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相通,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3、《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书中所阐述的理论体系可直接指导临床而且中还对热病、疟疾、咳嗽、风病、.痹病、痿病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方法作了专题讨论,许多内容和观点仍是今天临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内经》广泛吸收了古代天文学、历发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医学融合、渗透,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假说,对今天的科研有很大的启迪。5、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内经》以朴素的形态揭示证明了人体是一个具有多种多样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系统,针灸疗法的发明,是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独特的功效。6、《内经》的医学成就在世畀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其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不可低估。

第一单元保命全形一、填空题1.《素问·上古天真沦》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_____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而动作皆衰者。”2.《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故能——。”3.《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醉以人房,以——,以——,不知持满。”14.《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避之有时:——,真气从之。”[5.《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盛,——。”6.《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三八,——平均。”7.《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肾精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时指出:“肾者主——,受——而藏之,故——盛乃能泻。”8.《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有其年已老而有于者何也?吱伯曰:此其天寿过度,——,而——也。”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也,所以圣人春夏养一——,秋冬养——,以从其——一。”110.《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从之则——,是谓得道。”1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夫病巳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不亦晚乎。”12.《灵枢·天年》说:“以——为基,以——为楯。——者死,——者生也。”13.《灵枢·天年》说:“——巳和,已通,______已成,神气舍心,_______毕具,乃成为人。”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4;《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A.法于阴阳B.和于术数C.起居有节D.延年益寿E.食饮有节1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含义是指:《》A.思想安静乐观B.精神充沛不妄耗C.顺应四时D.面部安祥E.去世离俗16.《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A.藏象B.经络C.阴阳D.气血E.养生17.以下哪项是女子七岁的生命特征?《》A.肾气盛B.任脉通c.任脉虚D.肾气实E.肾气平1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A.肾气充盛B.太冲脉盛C.年龄二七D.脾胃强盛E.以上都不是19.《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A.精血B.男于的精液,女子的月经C.泛指先后天之精D.具有生殖作用的物质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20.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21.《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指:《》A.气虚B.肾精亏C.血亏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22.以下哪项不是女子七七的生命特征?《》A.任脉虚B.太冲脉衰少c.天癸竭D.地道不通E.胃气虚23.以下哪项是丈夫八岁的生命特征?《》A.天癸至B.肾气实c.肾气不充D.筋骨弱E.肾气不实24.《素问‘上古天真沦》认为男子“精气溢泻”属于哪一生理阶段?《》A.三八B.四八C.五八n.二八E.七八25.以下哪项是丈夫三八的生命特征?《》A.脾气盛B.天癸至C肾气平均D.肾气实E.精气溢泻26.以下哪项是丈夫五八的生命特征?《》A.阴明脉衰B.阳气衰竭于上C:面焦D.肾气衰E.精少27.《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七八,肝气衰”则;《》A.筋不能动B.发堕齿槁C.天数尽D.精少E.骨节懈堕28.以下哪项不是丈夫八八的生命特征?《》A.天癸竭B.肾藏衰c.形体皆极D.齿发去E.天数尽29.《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的含义是:《》A.膀胱气化B.水液代谢c.肾为水脏D.肾为阴藏E.主藏五藏六腑之精30.《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A.三阳脉盛B.肾气有余C;气机畅通D.天癸未竭E.肾气实3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的气候特点是:《》A.发陈B.蕃秀C.容平D.闭藏E.万物华实3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的生活作息时间是:《》A.夜卧早起B.早卧早起IC.早卧晚起D.晚卧晚起IE.以上均不是3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三月养生,人应持有的情绪是:《》A.生而勿杀,予而勿夺B.收敛神气C.若有私意D.若已有得E.若所爱在外34,《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三月养生,人应持有的情绪是:《》A.无外其志B.予而勿夺C.若已有得D.赏而勿罚E.若所爱在外3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秋三月养生,人应持有的情绪是:《》A.若有私意B.若已有得c.收敛神气D.若所爱在外E.生而勿杀3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三月养生,人应持有的情绪是:《》A.予而勿夺B.若有私意,若已有得c.无外其志D.收敛神气E.若所爱在外3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是:《》A.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生养长,秋冬顾其收藏之气即养收养藏‘B.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c.春夏阳盛于外而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养其内虚之阴。D.春夏顺其阳气,秋冬顺其阴气。E.春夏阳盛,故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热以抑其盛阳。3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违背四时,阴阳即是“逆其根”,其损害是:《》A.肺气焦满B.心气内洞C.阴阳亏虚D.伐其本,坏其真正.未央绝灭3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体现了:《》A.末病先防的思想B.有病早治的思想C.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思想D.善治者治皮毛的思想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天年》认为人在哪一阶段呈现“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A.十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E.五十岁41.据《灵枢·天年》人体五十岁,哪个脏气始衰?A.心B.肝C.脾D.肺E.肾《二》多项选择4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养生的法则和方法是:《》A.法于阴阳B.和于术数C.食饮有节D.起居有常‘E.服食补品43.《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和于术数”是指:()A.导引B.吐纳C.按跷D.节饮食E.慎起居44.《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违反养生的不良做法有:()A.以酒为浆B.以妄为常C.醉以人房D.使气得泄E.形体不蔽45,《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与女子月经按时来潮的相关因素有:《》A.二七十四岁B.天癸至C.任脉通D.太冲脉盛E.肝气条达46,《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男子“七八”的生理变化是:《》A.天癸竭,精少B.筋不能动C.齿发去D,行步不正E.法鬓斑白4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是;《》A.使志若伏若匿B.若有私意C.若已有得D,使志无怒E.无外其志4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有:《》A.使志无怒B.若所爱在外C.收敛神气D.予而勿夺E.无外其志4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有:《》A,生而勿杀B.予而勿夺C.使志无怒D。无外其志E.赏而勿罚50,《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有:《》A.使志安宁B.以缓秋刑c.无外其志D.使志无怒E.若有私意51.《素问·四气谓神大论》提出四季作息按养生要求宜:《》A.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B.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C.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D.冬季,晚卧晚起,无扰乎阳。E.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5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其总的含义是《》A.春养生气B.夏养长气C.秋养收气D.冬养藏气E.长夏养脾气53.据《灵枢·天年》人体寿命长久与下面哪几项有关;《》A.五藏坚固B.血脉和调c.肌肉解利D,皮肤致密E.气以度行54.据《灵枢,天年》人体年三十则:《》A.五臧大定B.血气始盛c.肌肉坚固D.好步E.脾气虚55.据《灵枢·天年》所述人中寿而尽的原因有:《》A.喘息暴疾B.五藏不坚C.薄脉少血D.失神E.数中风寒三、简答题56.《内经》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57.试述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各个阶段的生理表现。58.肾气与五脏六腑精气的关系如何?59.如何适应四时变化来保养人之神气?60.何谓“治未病”?有何临床意义?6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四、问答题62.何谓养生学说?其内容和特点有哪些?63.《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什么强调“形与神俱”?64。《素问·上古天真论》如何阐述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实践有何意义?65.如何理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意义?66.如何理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的意义?67.如何理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的意义?68.如何理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的意义?69.“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指导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百岁半百2.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形与神俱3.以妄为常欲竭其精耗散其真4.虚邪贼风恬淡虚无5.肾气齿更发长6.肾气7.水五藏六府之精五藏8.气脉常通肾气有余9.根本阳阴根10.终始灾害生苛疾不起11.未病渴而穿井斗而铸锥12.母父失神得神13.血气荣卫五藏魂魄二、选择题《一》单顷选择14.D。答案分析;延年益寿是养生的目的,而不是养生的原则。15.A。答案分析:恬淡是安静淡泊的意思,虚无是心无杂念和妄想。16.E。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沦述了养生的法则。17.A。答案分析:女子七岁属生长发育初期,肾气渐盛,其余答案均为其它阶段或非女子特征。18.A。答案分析;首先要肾气充盛,然后才能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19.E。答案分析: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20.D。答案分析: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过程直接相关,且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殖及性功能。21.E。答察分析:据原文“五七,阳明脉衰”,阳明脉为多气多血之经,发为血之余,故阳明脉衰,则发始堕。22.E。答案分析:女子七七的生命特征为: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23.E.。答案分析:丈夫八岁的生命特征为:肾气实,发长齿更。24.D。答案分析:男子二八的生命特征为: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25.C。答案分析:丈夫三八的生命特征是: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26.D。答案分析:丈夫五八的生命特征为;肾气衰,发堕齿槁。27.A。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28.E.答案分析:丈夫八八的生命特征为;天癸竭,肾藏衰,形体皆极,齿发去。“天数尽”不是其特征。29.E。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30.B.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31.A。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32.A。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3.A。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34.E.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35.C.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收敛神气,使秋气平。”36.B。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若有私意,若已有得。”37.A。答案分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38.D.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39.A。答案分析: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巳病防变两方面内容。40.A。答案分析:《灵枢·天年》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巳通,其气在下,故好走。”41.B。答案分析:《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姑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二》多项选择题42.ABCD。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3.ABC。答案分析:术数是指养生的法术,如导引、按跷、吐纳等,节饮食、慎起居为养生应注意的事项,不属术数。44.ABC。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违反养生的不良做法时说: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45.ABCD。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46.AB。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八则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47.ABC。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论述冬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时说: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巳有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48.AB。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论述夏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时说:“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49.ABE。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论神大论》在论述春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时说:“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50.ABC。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论述秋三月保养神气的方法时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也。”51.ABCE。答案分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论述四季作息时曰: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52.ABCD。答案分析:根据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人体四时也应顺应春夏秋冬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而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53,ABCDE。答案分析:《灵枢·天年》在论述人体寿命时说:’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故能长久。”54.ACD。答案分析;《灵枢·天年》曰;“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55.ABCE。答案分析《灵枢·天年》在论述人中寿而尽时说:“其五藏皆不坚,使道不长,……喘息暴疾,,,…·薄脉少血,……数中风寒,血气虚,……故中寿而尽也。”三、简答题56.答:有七个方面:一是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和特点,调养身心。二是和于术数,施行合宜的养生术,如导引、按跷,吐纳、咽津等调神健身的方法。三是食饮有节,讲究和五味忌偏嗜、适寒温、节饥饱等。四是起居有常,生活作息和工作要有规律。五是不妄作劳,无论身心劳作,还是房室之事,均应适度。六是要“虚邪赋风,避之有时”。七是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形神俱健,身体健康而长寿。57.答:《素问·上古天真论》根据男女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论述了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发育期:女子一七至二七,男子一八至二八,为肾气逐渐充盛,天癸成熟,表现出齿更发长,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阴阳和合,具备了生育能力。2、壮盛期:女子三七至四七,男于三八至四八,为肾气充盛,表现为真牙生,发长极,筋骨坚,肌肉壮,生殖机能旺盛。3、衰老期:女子五七至七七,男于五八至八八,为肾气逐渐衰弱,天癸衰竭,表现为面憔发白,发堕齿槁,筋骨懈堕,男子精少,女子形坏而月经停闭,丧失了生育能力。总之,在整个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与生殖过程中,肾气起决定性的作用。58,答:肾气与五脏六腑精气是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故原文说:‘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说明在生理上,肾为主藏精气之脏,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依靠五脏六腑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的供养,才能使肾气充沛,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在病理上,五脏六腑之机能衰退,化生精气减少,影响肾气的充足。从而说明人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为补先天以促后天,养后天以滋先天的治法提供了理论基础。59.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四季气候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调养人体的神气。1、春天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因为春天阳气生发,应当在精神情志上保养生气,促进阳气的发生,做到生者勿杀,给予的勿夺,奖赏的勿罚,达到精神情志舒畅2、夏天应“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因为夏天阳气旺盛,万物生长茂盛,人体应顺应阳气旺盛的特点,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充盛,使阳气宣泄于外,好像所爱在外一样.达到健康目的。3、秋天应“收敛神气,无外其志。”因为秋天气候渐凉,阳气开始收敛,故在养生中应当收敛神气而不外露,才能避免外邪的侵袭,保持形神健康。4、冬天应:“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因为冬天阳气闭藏,人体应使神志内藏而不外露,进而保持神气内藏而旺盛,不致招受外邪发病。60.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以“渴而穿井”和“斗而铸锥”作比喻,提出“治未病”的法则,即当疾病未发生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即“末病先防”的思想。“治未病”的法则,反映了《内经》的预防保健思想。如张仲景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天士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的理论,均是对此原则的发挥。61.答:全篇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顺应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摄精神情志,生活起居,养生防病,亦即四气调神。四、问答题62.答: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种学说。其内容包括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外邪的侵袭,调摄精神,节制房事,调节饮食起居,适当锻炼身体,以及劳逸结合等方面。《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建立在天人相应思想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顾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四时阴阳的变化,若“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2、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提出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积精全神”和喜怒”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3、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各种养生方法都以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因此,顺自然,调情志,养精神,保正气,是《内经》养生学说的主要特点。63.答;1、形体是生命的载体,神是生命之灵,对人的生命体而言,二者缺一不可。2、二者相辅相成,不可须臾分离,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能活,无形则神无以附。3、二者荣枯与共,形壮则神旺《形为精所生,积精可以全神》,神旺则形壮《神能驭气,炼气可以健体》。64.答:1、人的生育、成熟、衰老的过程就是肾气由盛到衰的过程,如女子七岁至二七,男于八岁至二八,肾气由实渐盛,则为生长发育期,其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至,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而能有于:女子三七至四七,男子三八至四八,肾气平均,则为壮盛期,真牙生发长极,筋骨坚肌肉壮;女子五七至七七,男于五八至八八,肾气衰则为衰老期,发堕齿槁,筋骨懈堕,天癸竭,形坏无子。2、根据以上理论,在临床对一些先天不足《如“五虚”》、发育迟缓,《如“五迟”》、发育缺陷《如“五软”》等生长发育方面的病症,可从补肾人手。而对于一些如阳痿、遗精、不育及某些妇科病等生殖功能方面的病症,则亦可考虑从肾论治。65.答:1、总体要求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春季“生”“发”的特点。2、生活起居应夜卧早起,舒展形体,使气血流畅,从冬季的蛰伏状态中活跃起来。3、心理活动应以宽容放松、好生乐施的心情使志意畅达,精神焕发,以有利于人体生发之气的渐旺与肝气的条达。66.答:1、总体要求人们顺应夏季长”的特点。2、生活起居应夜卧早起,可以充分接受昼阳而不厌倦夏季日照时间长,因为阳光与温度正适应夏季“长”的需要。3、心理活动要注章保持乐观向外,不要发怒面折损阳气的旺盛之势,使精神饱满,意念向外,这样可以适应夏季阳气旺盛而向外疏泄的特点,而有利于阳气的旺盛生长与心功能的健全。67.答:1、总体要求人们顺应秋季“平”“收”的特点。2、生活起居应早睡,可以避免秋天夜晚阴气的侵袭,早起可以承受自昼的阳气。3、心理情绪上要保持安宁,避免受到秋天一派肃杀景象对心理的不良影响,精神收敛,使符合秋天阴阳之气处于平衡的特点。这样做可使肺主清肃的功能在秋季达到完备、正常。68.答:1、总体要求人们顺应冬季“藏”的特点。2、起居应早卧晚起可以避免阴寒的侵袭,承受阳光的温煦,避寒就温,不要出汗,不要使阳气经常耗散。3、心理上应保持一种藏而不露的精神状态,好像私下里有所获得,有所意念,使符合冬季闭藏生机潜伏的特点,这样可使肾主藏精的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69.答;历代注家对其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以马莳、高世试的注释更符合原意,即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是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是养阴。以此说为指导,则顺时养生,具体作法正如本篇“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所要求。用药大法则可如李时珍说:“春月宜加辛温之药,簿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第二单元阴阳应象一、填空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治病——。’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积阳为天,——,阴静一-一一,阳生阴长,-一—一一,阳化气,——。’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一.此——,病之逆从也。”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浊阴出——;清阳发一—一一,浊阴走——;清阳实——,浊阴归——。’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味出—,阳气出——。’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薄为——;气厚者——,薄为——。味厚则——,薄则一一一一;气薄则——,厚则——。’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少火之——;壮火一一一一,气食——;壮火——,少火一—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药物气味的功用中,辛甘—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药物气味的功用中,酸苦—为阴。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胜则——。阳胜则—,阴胜则—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重寒则——,重热则——。”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热胜则——,燥胜则—一一,寒胜则,湿胜则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以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伤——,寒暑伤——;暴怒伤—,暴喜伤—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冬伤于寒,春必—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秋伤于湿,冬生—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春伤于风,夏生—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者,万物之上下也。”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血气之—也。”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也。”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也。”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万物之—也。”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在内—也;阳在外—也”。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以情胜情治法时说:”喜伤心,——胜喜”;“思伤脾,——胜思”:”怒伤肝,——胜怒”;”恐伤肾,——胜恐”:”忧伤肺,——胜忧。”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起居衰也;年五十,——,——矣;年六十,——,——,——,——,涕泣俱出矣。”26.《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降已而升,升者谓一——。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故高下相召,——,而变作矣。”27.《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升降息,则—故非出人,则元以——;非升降,则无以一一o是以升降出入,——。’28.《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制则生化,外列盛衰,一一-,生化大病。”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9."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道'之含义是:()A.道路B.本原C.道理D.规律E.导向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病性D.病位E.阴阳3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阳化气,阴成形D.阴静阳躁E.水为阴,火为阳3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哪一方面?()A.对立B.互根C.互制D.转化E.交感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说明()A.阴阳互根B.阴阳消长C.阴阳对立统一D.阴阳的升降E.阴阳的相互转化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飨泄",其机理是:()A.胃气虚衰不能腐熟水谷B.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谷C.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D.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E.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土3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其膜胀的病机是:()A.肺气不肃降B.脾气虚不升清£.胃气虚不能降浊D.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E.阴阳之逆行3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是以自然界云雨的形成,来说明()A.阴阳互根B.阴阳消长C.阴阳对立D.阴阳统一E.天地的阴阳属性3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清阳出上窍"中的"清阳"是指()卫阳之气B.饮食化生的精气C.呼吸之气D.发挥上窍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E.以上都不是3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走五脏"中的"浊阴"是指()A.饮食物的糟柏和尿液B.水谷之精气C.藏于五脏的精血津液D.阴液E.痰饮等病理产物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中的"清阳"是指:()A.卫气B.精气C.正气D.脏腑之气E.呼吸之清气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归六府"中的"浊阴"是指:()A.糟粕B.尿液、C.阴液D.津液E.汗液4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气味辛甘,其性能是:()A.因表发散B.发散而属阳C.宣通肺气D.发汗E.补益中焦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A.人体的正气B.水谷之精气C.药食之气D.药物的四气E.天地之精气4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之品的性能是:()A.宣散B.通C.发泄D.发热E.泄泻4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E.相火与君火之别4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A.散气B.生气C.耗津D.耗血E.耗精46.《素问·阴阳应象太论》的内容,"少火"能够:()A.食气B.生气C.生津D.化血E.化精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A.阴气B.精气C.阳气D.卫气E.正气4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升降关系E.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4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股体动摇震颤是由于:()A.风邪为胜B.寒邪为胜C.热邪为胜D.燥邪为胜E.湿邪为胜5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疮疡痈肿是由于:()A.风邪为胜B.寒邪为胜C.热邪为胜D.燥邪为胜E.湿邪为胜5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体浮肿是由于:()A.风邪为胜B.寒邪为胜C.热邪为胜D.燥邪为胜E.湿邪为胜5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大便濡泻是由于:()A.风邪为胜B.寒邪为胜C.热邪为胜D.燥邪为胜E.湿邪为胜5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夏伤于暑,秋必:()A.温病B.飨泄C.截疟D.咳嗽E.痿厥5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A.温病B.飨泄C.截疟D.咳嗽E.痿厥5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A.风B.热c.湿D.燥E.寒5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A,风B.热C.湿D.燥E.寒5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胜喜者为:()A.恐B.忧C.思D.喜E.怒5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忧伤肺,胜忧者为:()A.思B.恐C.怒D.喜E.忧59.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七损八益"的含义是:()A.古代的房中术B.指男女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C.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D.人体阴阳消长规律,阴损则阳益,阳损则阴盛E.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女子二七月事下血气损,男子二八精气溢泻6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二者"是指:()A.气血B.脏腑C.阴阳D.表里E.虚实61.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气自半,起居衰"的年龄是:()A.年三十B.年四十C.年五十D.年六十E.年七十6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经文中"之"是指:()A.阴阳五行B.脏腑气血C.养生规律D.呼吸精气E.七损八益6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圣人为无为之事。"经文中"无为"可理解为:()A.无所不为B.无所作为C.顺乎自然D.修身养性E.独立守神6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的"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针刺法,即为:()A.毛刺法B.斜刺法C.缪刺法D.直刺法E.分刺法65.《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运动性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6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经文中的"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一阳D.一元E.气{二}多项选择题6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的哲学意义是:()A.万物之纲纪B.变化之父母C.生杀之本始D.神明之府E.天地之道6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体清阳之气在人体内分布的趋向是:()A.出上窍B.发腠理|C.实四肢D.布上焦E.走经脉69.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下列哪些原文论述了精与气之间的转化:()A.精归化B.化生精C.精食气D.气归精E.精化为气7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阴阳偏胜病机的论述是:()A.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B.阳胜则热,阴胜则寒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E.重热则寒,重寒则热7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阴阳的转化时指出:()A.重阴必阳,重阳必阴B.重寒则热,重热则寒C.寒极生热,热极生寒D.阴为之主,阳予之正E.阳化气,阴成形7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关于阴阳的相互作用的原文是:()A.阳生阴长,阳杀阴藏B.阴在内,阳之守也C.阳在外,阴之使也D.阳化气,阴成形E.阴静阳躁7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气发病的症状是:()A.风胜则动B.热胜则肿C.燥胜则干D.寒胜则厥E.湿胜则濡泻7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的含义是:()A.阴阳的互根关系B.阴阳的转化关系C.阴阳的互制关系D.阴阳的消长关系E.阴阳的互用关系7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偏胜的症状是:()A.身热B.喘粗为之俯仰C.汗不出而热D.齿干以烦冤E.腹满7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偏盛的症状是:()A.身寒B.汗出C.身常清D.数慄而寒E.烦冤7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针刺治则是:()A.从阴引阳B.从阳引阴c.以左治右D.以右治左E.热者疾之7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从阴引阳"的针刺原则,适用于下列哪些方法?()A.取阴经的穴位,治阳经的病B.取下部的穴位,治上部的病C.取四肢的穴位,治内脏的病D.取右部的穴位,治左部之病E.取背部的穴位,治五脏的病7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从阳引阴"的针刺原则,适用于下列哪些方法?()A.取阳经的穴位,治阴经的病B.取上部的穴位,治下部的病C.取四肢的穴位,治内脏的病:D.取右部的穴位,治左部的病E.取背部的穴位,治五脏的病8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在诊断中的应用是:()A.审清浊而知部分B.视喘息、听音声而知病所苦C.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D.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E.观太过与不及之理三、简答题8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82.阴阳基本概念有何重要意义?83.根据”阳化气,阴成形”一语,如何理解人体生理病理?84如何理解”阳生阴长,阳杀阴藏”?85.”阴静阳躁”一语在疾病诊断的运用上有何意义?86.如何理解”寒极生热,热极生寒”?8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如何对药食气味进行阴阳分类的?8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辛甘为阳,酸苦为阴。这种阴阳分类的理由何在?89.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90”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的含义是什么?91.五气致病的特点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92.如何理解”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四、问答题93.如何理解”治病必求其本”?9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体阴阳清浊升降出人的生理表现是什么?这一理论对后世治疗学有何重要意义?9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段经文的意义何在?96.结合《阴阳应象大论》理解精气阴阳之间的转化及其临床指导意义?9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这句经文的原义是什么?后世对此是如何发挥的?9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疲症;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段经文说明了什么?9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对此如何理解?100.举例说明”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中的阴阳理论。101.你对”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和“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是如何理解的?102.你对阴阳的可分性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一、填空题1.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必求于本2.积阴为地阳躁阳杀阴藏阴成形3.飨泄嗔胀阴阳反作4.上窍下窍腠理五藏四支六府5.下窍上窍6.为阴阴之阳为阳阳之阴泄通发泄发热7气衰气壮食气少火散气生气8.发散9.涌泄i0.阳病阴病热寒11.热寒12.动肿干浮濡泻13.生长收藏寒暑燥湿风喜怒悲忧恐14.气形阴阳15.温病16.咳嗽17.飨泄18.天地19.男女20道路21.征兆22.能始23.阳之守阴之使24.恐怒悲思喜25.阴气自半体重耳目不聪明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26.天地气流于地气腾于天升降相因27.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生长壮老己生长化收藏无器不有28.承乃制害则败乱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9.D。答案分析: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道即法则、规律。30.E。答案分析:吴昆注曰:”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乎阴阳,则阴阳为病之本可知。”31.D。答案分析:阴性柔而主静,阳性刚而主躁动。余皆非阴阳的性质。32.B。答案分析: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从正反两方面描述了阴阳的互根性。33.E。答案分析:以寒热互变之例,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34.C。答案分析:清阳本应上升,清阳衰于下而不能上升则易生泄泻o35.D。答案分析:浊阴本应下降,浊阴不能下降而滞于上,气机受阻则易生瞋胀。36.A。答案分析:天气的云来源于地气的水,地气的水产生于天气的云,通过云雨互变的自然现象,说明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关系。37.D。答案分析:这里清阳指人体吸人自然之气和饮食水谷之气化生的精微物质,出于头面官窍发挥作用。38.C。答案分析:浊阴指精血津液,趋向五脏贮藏而濡养之。39.A。答案分析:这里清阳指发散于肌肤、脏腑间隙起温养作用的卫气。40.A。答案分析:这里浊阴指归于六腑的浑浊的糟柏。413。答案分析:辛甘之品有发散、温热作用,属阳,故辛甘发散为阳。42.C。答案分析:气是相对味而言,药物饮食之气,因其无形而升散,故为阳,药物饮食之昧,因其有质而沉降,故属阴。43.D。答案分析:气厚为阳中之阳,有助阳发热作用,如附子之类。44.A。答案分析: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的作用,少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的作用,后世发挥认为壮火即病理之火,少火即生理之火。45.A。答案分析:药物饮食的纯阳作用消蚀耗散人体的元气。463。答案分析:药物饮食的温和作用补养人体的元气。47.E。答案分析:壮火指病理之邪气,是相对人体正气而言。483。答案分析:人体阴阳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当其中任何一方偏盛,便会使相对的另一方受克伐而削弱,使平衡状态遭到破坏。49.A。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动即为肢体动摇震颤之义。50.Co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热胜则肿。”指火热内郁,营气窒滞肉理,聚为疮殇痛肿。51.B。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胜则浮。”浮为浮肿之义。52.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湿胜则濡泻。”53.C。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夏伤于暑,秋必截疟。”54.A。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55.B。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56.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燥生金。”57.A。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恐胜喜。”58.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忧伤肺,喜胜忧。”59.A。答案分析:”七损八益”的含义是遵照房中术中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使人体精气充足;用房中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则会损耗精气,过早衰老。60.C。答案分析:二者,指阴阳o张介宾注释:”帝以阴阳为病俱能死,故问调和二者之道。”61.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621。答案分析:”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指知七损八益之道,阴阳二者可调,故身体强健。不知七损八益之道,则阴阳难调,故易衰老。63.C。答案分析:无为,道家语,《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顺乎自然之意。64.C。答案分析:缪刺法即为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的针刺手法。65.D。答案分析:此句说明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宇宙之大可用阴阳分属,极细微的东西也可分阴阳o66.Co答案分析:一,指阴阳之要道归于一,太极一气所生。吴昆注释:”言阴阳之道始于一,推之则十百千万不可胜数,然其要则本于一阴一阳也。”(二)多项选择题67.ABCD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68.ABC。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膜理,……清阳实四肢。”69.CDE。答案分析:《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气归精,……精食气,……精化为气,气伤于味。”70.AB。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偏胜病机时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71.ABC。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转化时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寒热分阴阳,则寒为阴,热为阳,故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也是对阴阳转化的描述,重有极之意。72.ABCD。答案分析:前四个答案均以阴阳的功能描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关系,E为阴阳自身的性质。73.ABC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六气发病时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74.AE。答案分析:阴气居于内,为阳气的主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的役使。原文描述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可分离(互根)的关系o75.ABCD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阳偏胜时曰:”阳胜则身热,膜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76.ABC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阴偏胜时曰:”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慷而寒,寒则厥,厥则腹i满,死,能夏不能冬。”77.ABC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针刺治疗原则时曰:”故善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68.ABC。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膜理,……清阳实四肢。”69.CDE。答案分析:《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气归精,……精食气,……精化为气,气伤于味。”70.AB。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偏胜病机时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71.ABC。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转化时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寒热分阴阳,则寒为阴,热为阳,故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也是对阴阳转化的描述,重有极之意。72.ABCD。答案分析:前四个答案均以阴阳的功能描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关系,E为阴阳自身的性质。73.ABC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六气发病时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74.AE。答案分析:阴气居于内,为阳气的主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的役使。原文描述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可分离(互根)的关系o75.ABCDE。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阳偏胜时曰:”阳胜则身热,膜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76.ABC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阴偏胜时曰:”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慷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77.ABC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针刺治疗原则时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78.AB。答案分析:从阴引阳是指针刺属阴部位的穴位来治疗属阳部位的病变,AB符合,CE属从阳引阴,D为以右治左。79.ABE。答案分析:从阳引阴是指针刺属阳部位的穴位来治疗属阴部位的病变,ABE符合。80.ABCD。答案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在诊断中的应用时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三、简答题81.阴阳的基本概念,《内经》认为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阴和阳是事物对立统一两方面的概括,这两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82.阴阳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内经》对阴阳基本概念的论述,指出世界是物质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新生和消亡。其变化的根本,就在于事物本身相互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运动的结果。这就反映出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这一观念为《内经》理论体系正确的哲学观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原文还将阴阳的理论与医疗实践结合起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同样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从而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观点,对《内经》诊治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83.①化气与成形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化气,由固态、液态而为气态,运动趋势向外向上,故属阳;成形,由气态、液态而为固态,运动趋势向内向下,故属阴。②生理上,由于气属阳,所以人体之气称谓阳气;形属阴,人体之精血津液称谓阴精。③病理上,阳热内盛则化气太过,可表现为口渴少津;若阴寒内盛则津液代谢失于宣化,成形太过而为痰为水。84.①指事物在一年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正常发展规律;②反映出阴阳的互根规律:即阳生则阴长,阳杀(减弱)则阴藏,如:气旺(阳生)则精血得长(阴长),泻火(阳杀)则能保津(阴藏)。85.阴阳是八纲辨证内容之一,又是八纲辨证总纲。如望诊,病人沉静寡言者则属阴,活泼好动者则属阳,是谓”阴静阳躁”。86.①这是以寒热互变为例,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极,是转化的条件。②以四时为例:春夏属阳,气候温热,夏至一阴生-气候由热变寒,为”热极生寒气秋冬属阴,气候寒凉,冬至一阳生,气候由寒变热,为”寒极生热”。87.①根据气与昧的形质不同分阴阳一一-“阳为气,阴为昧”。②根据气味的不同厚薄再分阴阳一一”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③根据昧的不同作用趋势分阴阳-一一”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88.这是根据五味的不同作用趋势而分类的:辛主行散,向上向外;甘乃中央之昧,而灌溉四旁,故辛甘为阳。酸主收敛,苦主泄下,向下向内,故酸苦为阴。89.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身热,滕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热,无汗而喘;甚则阳极阴竭,出现齿干、烦冤、腹满症状,预后不良。由于阳胜喜寒恶热,故”能冬不能夏”。阴偏胜出现身体恶寒,汗出,身体战栗;甚则阴极阳衰,出现四肢厥冷,腹胀满而预后不良。由于阴偏胜喜热恶寒,故”能夏不能冬”。90.这里的”重”有二个含义:一作重复、重叠解。马前注:”阴胜虽寒,而寒之又寒,是重寒也,寒久则热生,如今冬感于寒,是重寒也,而至春为温,至夏为热,非重寒则热乎?阳胜虽热,而热之又热,是重热也,热久则寒生,如今病热极者而反生寒栗之类。”二作极解。张介宾注:”此即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之义。”91.五气致病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对临床指导意义:五气致病的论述,不仅强调了病因辨证的要点,而且丰富了”六气为病”的病机学说,如后世将动摇不定、振颤等症状视为风之象;将津液干汩的证候,认为是内燥所生等,皆由本文引申而来。刘完素补充病机十九条的”诸涩枯泪,干劲敛揭,皆属于燥”一条,其理论根据之一,就是本文”燥胜则干”的观点,从而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可据因辨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见濡泻之证,可知是因湿所致,治以健脾利湿。92.①喜怒概五志,寒暑概六淫。②五志由内而发,故先伤五脏气机;六淫从外而入,故先伤在外形体。四、问答题93.本者,即阴阳。张志聪注:”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产生,根源于人体内部阴阳的变化。”阴平阳秘”为其生理;阴阳失调则为病理。从而确定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因此,治病求本就是要找出阴阳虚实盛衰之变化所在,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然后加以纠正,使阴阳恢复平衡协调,乃为治本之法。9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体阴阳清浊升降出人的生理表现是”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和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的观点,为后世中医治疗学中的多种治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治疗耳目失聪的益气升提法,治疗表证的宣肺发散法,治疗手足厥逆的温阳法,治疗肠胃积滞的攻下法,治疗水肿的利水逐水法等,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理论对后世医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5.①《内经》作者为说明”阴阳应象”之理,特举出云雨变化这一自然现象,盖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升降的规律均可体现于此:A.云属阳,雨属阴,二者是对立的。B.云的出现是由雨水升腾而成,而雨水则由天空中的云凝聚下降而成,因此二者是互根的。C.天空中的云下降为雨水,必然使天空中的云减少;地面上的雨水上升为云,而使雨水减少,因此二者是互为消长的。D.雨水上升为云,云下降为雨水,这又是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升降规律的体现。②这段经文也反映出自然界与人体有共同的运动规律,离不开阴阳升降出人之理。96.原文指出:”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昧,化生精,气生形。”该文讨论了精与气之间的生化过程及其转化关系:①供给形体发育成长的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②形体得到饮食五昧的滋养才能产生气化;③有了气化功能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