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肖邦故园》【教
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执
教】
【年
级】高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体味其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全面深入赏析文本内容,感受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学生对文本的由表及里深入解读【教学设计】1、课堂引入波兰有这样一位音乐天才,6岁学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便登台演出,16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20岁就已经成为知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这个人的名字是“肖邦”。有这样一种音乐,它不仅为欧洲音乐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文化大放异彩;同时它又是斗争的武器,舒曼称其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有它的存在波兰就不会灭亡。这种音乐就是肖邦的音乐。有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村舍,孕育了肖邦以及他的音乐,这就是肖邦故园——热那佐瓦沃拉。2、检查预习情况(1)文章典型词语读音检查(2)文中重点词语解释3、简介肖邦了解人物及波兰当时的背景4、文章赏析以“故园”为中心展开,故园的历史、故园的现状、肖邦对故园的情感、故园周围的景色、故园对肖邦音乐的影响5个课题的研讨。(1)故园的历史探讨重点:肖邦故园的特点以及对表现肖邦精神的作用(2)故园的现状探讨重点:抓住两个“莫大”,赏析人们对肖邦故园这个象征波兰民族精华的小屋的敬意。(3)肖邦对故园的情感探讨重点:肖邦对故园“无限眷恋”的具体体现。从而体味肖邦对故园、对自己的祖国波兰的热爱,那个赤子之心。(4)故园周围的景色探讨重点:景色的特点以及与肖邦音乐的联系。突出朗读感受。(5)故园与肖邦音乐:包括文章第4自然段的直接陈述和故园环境对音乐的影响。5、走近肖邦,感受情怀以“肖邦,我想对你说”为话题片段写作6、课堂总结这篇文章的借助优美的笔调,变换的镜头,把历史、现状、形象具体和精神抽象的故园、肖邦的情感、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肖邦的音乐等巧妙地融于故园一身。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表达了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挚的热爱和拳拳的赤子之情。【板书设计】音乐肖邦故园环境历史现状音乐肖邦故园环境历史现状《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由高一(7)学生组成,其中有一部分学习水平较差,而有的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基础、认知、理解和赏析诸方面参差不齐。本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小组研讨主动参与、朗读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基础强化、分组探究、交流学习达到对文本的透彻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参与、课题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收获。《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效果分析我觉得这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字词注音、重要词语释义等掌握了基础知识,对肖邦的认识从结合背景出发更进了一层,尤其是分组探讨,学生积极活跃,主动参与意识强,从交流结果来看,对文本的赏析较为深入。学生谈对肖邦、肖邦故园对肖邦的影响及主动走上讲台阐述对肖邦的表白,都非常到位。良好的师生互动使课堂纵向深入,达到了预期效果。《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第一个专题“祖国土”第一个模块“江山多娇”。《肖邦故园》是肖邦的同胞雅—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深深的敬意创作的堪称精品的一个篇目。他选择肖邦故园作为文章切入点,以清新雅致的笔触、亲切平和的语调、深沉炽热的情感,描写了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挚的爱,彰显出肖邦彪炳千秋的文化人格,抒发了作者崇敬仰慕的真挚情怀。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一共有27个自然段,而且作者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而它们本身又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另外,情景交融,语言雅致亲切,抒情浪漫也是本文的显著特点。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近,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在作者笔下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而对肖邦故园的历史回顾作者则采用了一种抒情的笔调。四季美景的写作更富有抒情浪漫气息。《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赏析文本的主要内容,体味肖邦的故园情感。学生通过分组研讨、交流分享等方式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尤其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解读层层深入,赏析较为透彻。另外,整个课堂环节清晰,内容集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作用。
以“故园”为中心的五个课题的讨论,以“肖邦,我想对你说”的自由发言,既紧扣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在对五个课题的研究上耗时过多,以至于最后一个环节显得处理起来稍显仓促。老师的评点也不够及时到位。《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课标分析《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经典作品,文章内容大都在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佐瓦沃拉的自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故乡、与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表明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这篇美文重在品读赏析,要读出崇敬和向往,其中有关肖邦故居周围四季景色的描写非常适合朗诵,作者是将这些景物描写与对肖邦音乐的诠释对照起来结合起来写的,因此,在引导阅读时,不仅传达出这些景色的意境和韵味,还尽量的与肖邦的音乐相联系,体味艺术的感染力。《肖邦故园》预习学案1.基础知识马厩()耙()干草垛()灰烬()掳()掠通衢()大道庇()护厄()运烙()印雪橇()孑()立瓢()簌簌()婆()娑()狐裘()缱()绻()玲珑剔()透粉妆玉琢()命途多舛()茕茕()夙()愿2.词语解释荒诞不经:浮想联翩:命运多舛:缱绻:3.近义词辨析(1)消失•消逝•消释(2)质疑•置疑(3)厄运•噩运(4)细心•悉心4.肖邦介绍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考安徽粮储局申论公文写作高频考点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必考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2025国考白城市卫生监督岗位行测必刷题及答案
- 隧道盾构机施工工艺优化方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专项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WZH-15-125-生命科学试剂-MCE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定向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 建筑预应力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 供水厂及管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综合测试试卷(解析版)
- 2025至2030中国酒店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GB/T 20118-2025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
- 餐饮服务员工考核评估规定
- 医疗美容设备行业设备租赁市场分析方案
- 二十五项反措自查评汇总
- 中国Flash市场发展现状讲解
- 《晋祠》 教学课件
- (完整版)英语四线格(A4打印)
- 苏州大学医学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分表
- CAPP技术与实施课件
- 微生物学: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