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同剂量_第1页
中药不同剂量_第2页
中药不同剂量_第3页
中药不同剂量_第4页
中药不同剂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量用法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降糖迅速.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萆薢、土茯苓: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薏米:30g以上治关节痛。

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

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代赭石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大黄

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鸦胆子缓下1.5-3克,攻下5-9克.

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汉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

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合欢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红花

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0.9~1.5

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黄精:小剂量10~20g补五脏,大剂量30~40g有镇静作用。

黄连、龙胆草

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

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

决明子

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120克效果最好)。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胖大海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30

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苏木

量小和血,量大破血芍药---赤芍

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芍药---白芍6~30

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

--

上海--姜春华桑白皮

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20克有利尿及轻泻作用;水蛭

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石菖蒲1.5~3

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4.5~7.5

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3g治疗冠心病;

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

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山楂

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三棱

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生地

大剂量--类风湿--

上海--姜春华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山茱萸

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威灵仙:新病10~15g,久病30~100g。五味子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12

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胃溃疡剧痛豨莶草6~9

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9~15

g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玄参

9~12

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18~30

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30~90

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小蓟

大剂量--降血压--

上海--姜春华夏枯草

常用剂量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薏苡仁

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洋金花

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克,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郁金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枳壳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炙甘草

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枳实

常用量为5~10g行气开胸化痰,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以升阳举陷;知母

大剂量--控制血糖--

上海--姜春华泽泻

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