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第1页/共27页痉症的辩证要点
及针灸取穴第2页/共27页痉症第3页/共27页一、概念痉症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第4页/共27页二、临床表现肢体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痉病的证候特征。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发病多数较急,也有慢性久病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轻微项背强几几,或仅限于某一脏一腑、一经一络出现一定范围的拘挛、强急。邪壅经络,以发热胸闷,腹胀便秘为主;温热致痉以喷射性呕吐,自汗,口渴喜饮,两目上视,昏厥,谵语,牙关紧急为主;阴血亏虚是因禀赋素虚或失血失液、病后而发,伴神疲,气短,自汗等症。第5页/共27页三、辨证要点辩外感、内伤致痉辩虚实寒热辨病位与脏腑第6页/共27页三、辨证要点(一)辨外感与内伤致痉1、外感所致者,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虽无恶寒,但必有发热、肢体疼痛等表证。2、内伤所致者则无表证。第7页/共27页外感发痉内感发痉病因伴随症状发病病程病症辩证分型外泄诱发发热、恶寒急短实证热甚发痉素体虚弱无表症缓长虚证血不养筋第8页/共27页辨证要点(二)辨别虚实1、痉病有寒热虚实,一般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大,外邪壅滞经络、热盛发痉、瘀血内阻属实证;2、产后失血、汗吐下后、久病体虚属虚证,手足蠕动而无力;第9页/共27页辨证要点(三)辨别寒热1、外感风温、暑热、湿热,阳明胃热等属热证,见身热、烦渴、舌红脉数等症;2、风寒、风湿致痉,阳衰寒燥属寒证,见畏寒、舌淡脉紧等症。第10页/共27页辨证要点(四)辨病位与脏腑1、痉症的发生与肝、心二脏及阳明胃府密切相关;2、肝: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手足躁动、头痛壮烈;3、心;表现为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神昏谵语、四肢厥冷;4、胃府(阳明):表现为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壮热口渴、腹满便结。第11页/共27页四、分型辨证要点
(一)邪壅经络证辨证要点: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二)肝经热盛证辨证要点:高热头痛,口噤齿介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第12页/共27页分型辨证要点
(三)阳明热盛证辨证要点: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四)心营热盛证辨证要点: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第13页/共27页分型辨证要点
(五)痰浊阻滞证辨证要点: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六)阴血亏虚证辨证要点: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第14页/共27页四、痉症的针灸取穴第15页/共27页(一)痉症的治疗大法
祛邪扶正,急则舒筋解痉—治其标;
缓则扶正益损—治其本。
第16页/共27页具体治法:
外邪致痉—宜祛风、散寒、
除湿,清热。
内伤致痉—宜滋阴养血。
虚实夹杂—宜泄热存阴,益气化第17页/共27页(一)针灸取穴痉机分型较多,大多急重。取常见且针灸治之有效者,辨为下列二型:1、热甚发痉2、
血不养筋第18页/共27页针灸取穴1、热甚发痉(1).治则;泄热止痉。(2).取穴处方:大椎、委中、少商、阳陵泉、颊车。
第19页/共27页针灸取穴3.方义:大椎属督脉,又为三阳之会。督脉为病,“实则脊强”(《灵枢·经脉》),故刺此穴,既可止搐镇痉,又能清泄阳热;少商,手太阳之井,为古人推崇之治痉要穴之一,《肘后歌》云:“刚柔二痉最乖张,口噤眼合面红妆,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委中系“血郄”,刺之可清血中之热,又为膀胱经之合穴,故对角弓反张有效;阳陵泉乃筋会.用其缓解筋脉之拘挛;颊车属局部取穴,治口噤不开。第20页/共27页针灸取穴4.治法:大椎、阳陵泉、颊车俱用泻法留针。其中,大椎宜适当深刺(应避免过深误伤脊髓),先使针体成60度角向下,以气至法导出循督脉窜行之针感,施泻法1分钟~2分钟,继而提针至皮下,分别略偏向左和右深刺,复以气至法导出针感向左、右上肢放射,各施泻法1分钟~2分钟,留针期间可反复间断运针。少商、委中均以三棱针刺血。第21页/共27页5.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五处、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脊强反折,瘈疭癫疾头痛。”
《神应经·鼻口门》:“口噤: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神灸经纶·卷三》:“五痉脊强:身柱、大椎、陶道。”第22页/共27页针灸取穴(二)血不养筋1.治则:培元养血,濡润筋脉。2.取穴:命门、肝俞、脾俞、风府、后溪。
第23页/共27页针灸取穴3.方义:命门属督脉之要穴,能培元补肾,通利腰脊,为本方主穴。肝俞、脾俞为肝、脾两脏经气输注之处,肝藏血主筋,脾统血而又为生化之源,用此两穴可养血润筋,亦系治本之法。后溪为八脉交会穴而通于督脉,针之以遏痉止搐;风府更可消虚风内动之侯,用此两穴,乃治标之举。第24页/共27页针灸取穴4.治法:命门、肝俞、脾俞用补法,风府、后溪宜取泻法。肝、脾俞留针时间3分钟~5分钟,余三穴留针至痉停搐止,其间可间断持续运针。第25页/共27页针灸取穴5.古方辑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命门……瘈疭里急,腰腹相引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针灸资生经·第四》:“肾俞、中膂俞、长强,主寒热痉反折”,“肝俞,主筋寒热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门安装工程合同
- 劳务分包合同标准格式2篇
- 居民供暖供气合同范本
- 二手挖机出售协议案例3篇
- 学徒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利润分成合作协议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管理3篇
- 小型超市合作协议合同范本共3篇
- 学生宿舍后勤服务招标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签订地点法律规定
- 2024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 财务指标简易操作计算器-小白版
- 刻字机快速使用指南
- 电路 (第四版) 全套教学课件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 砖砌隔油池施工方案
- 2022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限公司招聘23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GA/T 1999.2-2022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方法第2部分:基于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
- 地基钎探记录表
- 中班科学《筷子提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