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_第1页
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_第2页
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_第3页
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_第4页
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产资源的学习课件第1页/共42页第七章矿产资源7.1矿产资源及其特性7.2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7.3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7.4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2页/共42页定义: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泛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7.1矿产资源及其特性

第3页/共42页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燃料)矿产三大类。金属矿产:经过冶炼、加工可以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矿产。分为:

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钢铁基本原料金属矿产);铜、铅、锌、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钼、铌、铂、钯、铈等稀有金属矿产;铀、镭、钍等放射性金属矿产;锗、镓、铊、硒、碲等分散金属矿产;能源(燃料)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核燃料铀等;矿产资源的类型第4页/共42页非金属矿产:经过加工可以提取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可应用的矿产。分为:菱镁矿、滑石等冶金辅助矿产;钾盐、硫、磷等化工矿产;高岭石、膨润土、蒙脱石等非金属材料矿产;各种石料、石灰岩、石膏、石棉等建筑材料矿产;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玛瑙等宝玉石矿产;

地下水(热)资源等。第5页/共42页1.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的富集是在地壳中经过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过程生成的。现代人类利用和开采矿产资源往往在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时间内可以把一个大矿采挖一空。所以矿产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不可再生、不可更新的。2.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全世界(除中国外)19种矿产,其3/4的产量都集中分布在5个以下的国家或地区。3.矿产资源的数量与产量的不确定性;

矿产资源绝大多数隐伏在地面以下,储量只能根据地质条件间接的加以推测,其数量误差往往较大,就是钻探、物探等勘探方法,也很难把不规则的负责矿体搞清楚。4.矿产资源的共生与伴生性。

有的矿产是由若干种平均含量相当的元素或矿种组成,称为共生;多数情况下是以某一元素或矿种为主,另有若干种相对含量较少的矿种或元素组合在一起,称为伴生。如: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的成分十分复杂,已发现其中含有有用元素20多种,各种矿物百余种,其中可以综合利用的稀有、稀土矿物30余种。

矿产资源的特性第6页/共42页7.2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0余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中国现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近1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根据王安建等同志的观点(王安建、王高尚,2002),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受地质规律控制。液态和气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积盆地内,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中,煤则兼有之。具体分布与特点如下:

第7页/共42页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探明可采剩余石油储量(包含加拿大油砂和委内瑞拉奥里尼科重油,不包括页岩油)为1.69万亿桶,比2012年底略增6亿桶。其中西亚北非地区储量为8085亿桶,比上年略降两亿桶,占全球47.9%;南美和中美洲地区为3296亿桶,增加10亿桶,占全球19.5%;北美地区2296亿桶,略降3亿桶,占全球13.6%;欧洲及欧亚地区为1478亿桶,增加4亿桶,占全球8.8%;非洲地区1303亿桶,略降3亿桶,占全球份额为7.7%;亚太地区为421亿桶,与上年持平,占全球份额仅为2.5%。此外,2013世界石油储采比(石油储量/石油产量)为53.3年,与2012年基本持平。第8页/共42页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人口不足世界3%、仅占全球陆地面积4.21%的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为92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65%,是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石油储量总和的近两倍、亚太地区的15倍和西欧地区的37倍。尽管前苏联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也分布着相当数量的石油,但其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中东地区的1/7至1/11。全球现有石油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其不均衡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是地球演化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第9页/共42页天然气方面,到2013年底,全球已探明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85.7万亿立方米,比2012年底增加0.4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54.8年,比2009年略减少近1年。点评:世界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近10年来石油探明储量年均增速为2.5%,增量主要来自伊拉克、伊朗、安哥拉等国。2013年,墨西哥、埃及、加拿大纽芬兰岛、挪威等也纷纷宣布新的商业油气发现。从特点来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常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地区。除常规石油资源外,全球还蕴藏着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有美国的页岩油、加拿大的油砂和委内瑞拉的超重油等。未来世界新增石油资源将主要来自北美、非洲以及拉美等储量相对丰富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受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成本上升、产油国政策风险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第10页/共42页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地区分布相对均衡一些。前苏联占世界总量的37.75%,中东地区与之相当,接近世界总量的35%,居第二。亚太地区、西欧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储量变化在5.2至11.1万亿立方米之间,不足世界总量的28%。全球煤炭资源空间分布较为普遍。截至2012年年底,世界煤炭资源剩余可采储量为8690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还可供全球开采109年。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前苏联地区和北美洲储量相近,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9.7%、26.1%和23.4%。西欧地区分布12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4%;非洲和南美洲较少,中东地区几乎没有煤炭。

第11页/共42页201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全球范围内的铁资源分布进行了详尽调查,据其报告,截至2012年底,世界铁矿石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储量为1700亿吨。分国别看,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储量分别为350亿吨、290亿吨、250亿吨和23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0.6%、17.1%、14.7%和13.5%,四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65.9%;另外,印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美国、加拿大和瑞典铁矿资源也较为丰富。

由于品位不同,世界铁元素的分布情况与铁矿石基础储量的分布情况并不一致。若按铁元素的储量计,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三者的铁元素储量分别为170亿吨、160亿吨和14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1.3%、20.0%和17.5%,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58.8%。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铁矿石品位低,铁元素的储量不突出。第12页/共42页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2001年世界铝土矿资源量约为550-750亿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33%)、非洲(27%)、亚洲(17%)、大洋洲(13%)和其他地区(10%)。从国家看,几内亚、澳大利亚两国的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一半,南美的巴西、牙买加、圭亚那、苏里南约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此外,据近年的

报道,越南也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估计储量在80亿吨左右第13页/共42页全球铜矿床分布较普遍,但主要集中在南美和北美的东环太平洋成矿带上。在全球剩余的3.39亿吨铜储量中,南美占37.5%、北美占23.3%,亚太和东欧-前苏联分别占15.6%和11.5%。其他地区资源储量有限。世界主要产金国有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矿产资源不但空间分布和数量分布极不均衡,而且其品质和开发的技术经济条件差别也很大。这种不均衡性和差别性构成了地区间资源利用战略的取向和资源贸易的基础。第14页/共42页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煤、铁、铜、铝、铅、锌等支柱性矿产都有较多的查明资源储量。煤、稀土、钨、锡、钼、锑、钛、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

第15页/共42页2)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金刚石、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3)优劣矿并存。既有品质优良的矿石,又有低品位、组分复杂的矿石。钨、锡、稀土、钼、锑、滑石、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品质较高,而铁、锰、铝、铜、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

第16页/共42页4)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查明资源储量结构中,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5)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石油、天然气、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很大。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第17页/共42页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简况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第18页/共42页

1、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3%和95%左右。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8种。第19页/共42页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吨。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到1996年底止,探明储量的矿区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第20页/共42页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石油资源量为800亿吨左右,得到证实的储量极为有限。截至2004年底,探明原油储量40亿吨据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中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9位,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85亿吨

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大约为220亿桶,居世界第12位。然而,美国石油产量却呈连年减少趋势。除一些客观原因外,美国刻意保护本国石油资源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第21页/共42页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一半)。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21位。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第22页/共42页2、金属矿产: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钛、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第23页/共42页3、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莹石、宝石、玉石、玛瑙、颜料矿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叶岩、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角闪岩、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第24页/共42页我国典型矿产资源消费现状与趋势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但是,我国大部分资源的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更低。如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31%,不足美国人均消费量的1/18和日本的1/11;我国虽然是世界钢第一消费大国,但是,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88%,不足日本1/5;作为世界铝第二大消费国,我国人均消费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67%,不足美国人均消费的13%;作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人均铜消费量仅为世界的59%,不足美国人均消费量的14%。

正是因为人口巨大,虽然人均消费不高,总消费量依然可观。下面重点对石油(含天然气)、铁、铜、钾盐等资源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第25页/共42页1.石油和天然气

解放初期,我国石油产量只有约12万吨。经过三年的恢复期和七年的艰苦奋战,我国石油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1960年开展了大庆石油会战。大庆会战的胜利,实现了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自给,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断。此后,又相继拿下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的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产油大国,并一直保持在1亿吨以上的产量水平。

第26页/共42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也迅速增长,而且消费的增长超过了原油产量和储量的增长。1993年,我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每年石油进口量逐步增加。2004年的统计显示,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74503亿吨,位居世界第六位;原油表观消费量2.9亿吨,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8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2.99亿吨,原油进口1.27亿吨,比上年增长3.5%。(冯世良,2006)。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未来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继续增大,2020年石油缺口将在2.2亿吨—3.2亿吨,天然气缺口将为500亿—700亿立方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第27页/共42页2.铁矿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储量不足。截至2003年底,全国探明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为576.62亿吨,基础储量为212.38亿吨,储量为115.84亿吨。我国铁矿采选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近2.7亿吨能力的生产体系。2004年铁矿石产量3.1亿吨,钢产量2.97亿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消费量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铁矿石消费量3.64亿吨,2004年铁矿石消费量为5.19亿吨。可见,我国铁矿石不能满足钢铁工业需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2003年进口富铁矿石达14813万吨,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首位。2004年铁矿石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799亿吨。

第28页/共42页预计2020年我国钢产量为2.5亿吨,其中废钢产钢量为0.63亿吨,据此预测2020年我国铁矿石(品位35%)需求量为5.34亿吨。我国铁矿石也难以满足需求,2020年需要进口铁矿石(品位65%)1.58亿吨;钢缺口3000万吨。第29页/共42页3.铜矿

铜矿可供储量和矿产铜可供能力有增加潜力,但由于需求旺盛,铜矿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截止2003年底,我国查明铜矿资源储量6708.73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302.98万吨(含储量1786.62万吨)。2003年我国矿山产铜58.24万吨,废铜(杂产铜)28.85万吨,合计87.09万吨。年度缺口372.91万吨,国内原料生产的铜占消费量的比例从1992年的56.7%下降到2003年的18.93%。1992-2003我国铜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14.79%,特别是1999年以后消费量激增。2003年消费量460万吨(包括进口铜材和废铜),约占世界铜消费量的30%。已经超过美国(227万吨)、日本(121万吨)和德国(11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我国精炼铜产量比上年增长12.24%。但国内原料生产的铜供应严重不足,矛盾日趋扩大。第30页/共42页

我国进口铜矿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贸易逆差也在逐渐加大,2003年为74.91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贸易逆差总和的91.25%,在金属矿产品中已成为仅次于钢铁产品的第二大贸易逆差产品。预测2020年我国铜的需求量为445万吨,国内矿产铜只能保障16%。另2020年时,国内废铜产铜将达到77万吨,可使国内铜的保障程度提高到33%,仍缺口近300万吨。第31页/共42页4.钾盐

目前,我国的钾盐矿在青海的察尔汗、新疆已有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外,四川、云南等有些产地也开始小规模利用。但是,我国钾盐资源主要产地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钾盐消费量为749.66万吨。其中国内生产KCl

115万吨,进口KCl

667.31万吨,出口KCl

32.65万吨,对外依存度为85%。我国钾盐资源潜力有限,可供储量难以增长。经评价分析,到2020年钾肥累计需求量为23620万吨,累计需求钾盐可供储量77498.62万吨,可供储量对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小于30%。第32页/共42页7.3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引起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矿区塌陷是破坏地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塌陷占地面积占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的比例很大,据测算,约达39%左右。塌陷主要由地下开采造成的,而我国矿山开采中,以地下开采为主,大约占矿业企业的70%以上。从地理分布看,几乎遍布南北各省,尤以湘、粤、鄂、桂、赣诸省居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业造成的地面塌陷灾害已达500-600万亩,其中损坏耕地130万亩,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倒塌、损坏房屋3800万m2。塌陷灾害造成耕地绝产和半绝产,损失格外巨大。塌陷区的土地赔偿、村镇搬迁等费用,成为矿山生产的沉重负担。采矿塌陷不仅破坏了耕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破坏了地表地下水系,形成大面积低洼区或沼泽地;对公路、铁路、桥梁、堤坝等基础设施也构成威胁。第33页/共42页2.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大量的土地。全国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a,破环土地157万ha且每年仍以4万ha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耕率仅为10%,比发达国家低50多个百分点)。矿业废弃地迅猛扩增,大量耕地被侵占,破坏耕地面积26.3万ha。仅国有煤矿矸石山1500余座,历年堆积量达30亿t,占地超过5000ha。各类尾矿累计约25亿t,并以每年3亿t的递增,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对土地、水资源、大气、动植物等造成了严重污染与危害。露天采矿场占地面积约占矿山破坏土地面积的27%左右。尤其是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建材矿山的开采中,露天开采是占主要的。郑州小关煤矿,矿山开采境界内80%是耕地,矿山占地使相当于4500个农业人口无地可种。露天开采不仅侵占大面积良田,而且对开采区生态环境的人为改变是相当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稳定的土壤和植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更令人堪忧的是,西部一些矿区露天开采形成的排土场与尾矿场甚至成了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第34页/共42页3.矿产资源开发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

全国因采矿而破坏的森林面积已达106万ha。据调查,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最多的四个省区依次为黑龙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ha,森林覆盖率仅为13.9%,在200多个国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136位。矿山开发占用、破坏林地不容忽视。4.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的破坏及潜在威胁

对地表景观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开发活动对自然景观、地貌、地形、地质遗迹、土地及地表植被的破坏,废弃物、粉尘等对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的污染和侵蚀。有些矿区位于名胜古迹之下,如大同、太原地区的煤矿,地下的开采塌陷直接或间接威胁着名胜古迹。

第35页/共42页(5)“三废”污染

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

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矸石一项约有30亿t,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煤尘、SO2、CO、H2S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

第36页/共42页废液污染。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t,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矸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第37页/共42页

气体污染。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