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1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3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1.熟悉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依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预备

1.布置同学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老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宏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展现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熟悉〕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有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著名的试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试验。

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诞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相互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状况,留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确实、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沟通。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沟通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同学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次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相互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沟通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小组沟通。

〔三〕集体汇报沟通,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化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擅长思索的〕科学家。

a.同学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索后却发觉了疑点。所以说他擅长思索。

老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洁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索过程,可以与同学们商量,也可以请老师帮助。〔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留意“假如……那么”“……但是”“假如……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规律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同学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老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试验来证明,并且要面对很多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英勇〕的科学家。

a.同学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讽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旧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非常英勇。

b.老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同学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急的,这更表达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宏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有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老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终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当敬重学问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试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同学默读勾画〕

4.沟通。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留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举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B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留意正音:着地违反确实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沟通

1.提出自读要求,同学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沟通自读状况。

3.全班沟通。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舞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宏大成就,的确值得人们仰慕〕伽利略是怎样思索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稳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留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