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树之歌》教学设计《树之歌》教学设计1
学问与力量目标
1、利用汉之星平台熟悉“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爱惜自然的美妙情感。
教学重点
熟悉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爱惜自然的美妙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沟通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途、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沟通。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熟悉这些树木好伴侣。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依据同学的朗读状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其次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殊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同学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同学认读,提示同学“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留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稳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稳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看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留意语言表达完好。
〔3〕沟通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非常高大;榕树粗大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形状各不相同。
2、学习其次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形状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分!请自读其次句,说说你的发觉。
〔2〕指名朗读,沟通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赐予同学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改变,鼓舞同学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伴侣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形状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熟悉几种特殊宝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同学观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形状。
〔3〕同学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沟通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舞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来,指导背诵
〔1〕同学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同学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关心记忆
四、稳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状况。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同学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大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爱温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同学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终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终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精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需留意每一行之间的精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生字词,会写“喜”字。
2.用喜爱的方法识字,精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同学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诗的肉汤。
2.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感受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策略:在情境中朗读感悟诗歌内容
五、教学预备:课件、识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课件图片导入课题;
1.师播放各种类型杨树的图片,一一介绍.。
2.板书课题,猜“之”的字义
二、读题质疑,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的?〔生提问〕
2.指名轮番读
3.学习生字
小老师带读。全齐读。开火车读词。男女生协作度。
4.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学习第一小节
1.问:课文的哪个小节写到了大叶杨是怎么唱歌的呢?
2.哪个词写到杨树唱歌的声音?
3.学习拟声词:比方:打铃时〔叮铃铃〕打雷时〔轰隆隆〕
4.体会刮风、下雨、没有风雨来帮助时,杨树声音的不同,指名读出不同
4.师生协作读,生做动作,
5.教学“喜‘字
6.齐读。
学习其次小节
1.熟悉最终“扩折号”
2.同学们默读,动笔划出杨树唱歌给谁听?
指名汇报。【相对应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3.理解“聊家常”体会朗读:捉迷藏、聊家常、度时间〕
4.师生合作读
5.大叶杨唱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时,它会唱什么内容?发挥想象力,一起说一说。
“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6.齐读二小节
7.小结:这节课我们听到了大叶杨的歌声,我们还了解到大叶杨始终无私的悄悄付出着,关心着我们,那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大叶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树之歌》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连续积累许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秀丽奇妙,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一班级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把握了许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同学学习本课生字有肯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消失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同学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简单激发同学的奇怪 心和学习爱好,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学问调动同学的学习热忱,并把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熟悉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熟悉“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会熟悉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关心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相互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认真观看P18,发觉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留意事项,老师边范写边讲解
〔3〕同学练习,老师巡察指导。
《树之歌》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打算。二班级语文课本杨树之歌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同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识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歌声,特别悦耳,有小伴侣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特别奇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同学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闭上眼睛听,绽开想像,出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起来,想方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沟通,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沟通识字中遇到的不熟悉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同学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相互读课文,到达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爱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爱好的词句与四周的同学商量一下。
2.同学汇报,老师指导同学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依据同学读书状况,老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然。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爱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长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爱把唱歌……”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伴侣,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伴侣,你能说一说自己熟识的树吗?
①小组沟通自己曾观看过的,比较熟识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沟通;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同学依据提示要求,自同学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其次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熟悉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同学自读,边读第一句,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比。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状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同学自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掌、壮”还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纳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同学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句,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嘉奖一颗星。
〔3〕练读第2—4句
①用学习第1句的方法,分别学习2句、3句、4句等,同学自由读第2—4句,边读边圈画诞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前批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科护理实践技能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免疫学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综合评估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海西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驻马店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大唐电力呼和浩特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百色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张掖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南平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经销商加盟合同模板
- 英语四级核心词690个附高频词汇表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形考任务1-4附参考答案
- (高清版)JTG 6310-2022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标准
- 详细的电机分类讲解课件
- 一级学科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课件
- 7-3审计报告附注(小企业会计准则)
- 党史专题讲座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41776-2022法庭科学弹药鉴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