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1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2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3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4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根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呈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展现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加自学、争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观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宝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雄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绚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绚烂的青铜文明”。

二、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观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才智。

其次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索:

1、青铜制造业开头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兴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沟通

拓展一:展现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斗时期河南农夫发觉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展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叙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超群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心电视台《探究与发觉》栏名目像资料,呈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奇妙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奇妙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惊奇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奇妙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学问的根底上,进展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争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相互沟通,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其次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兴旺,我国奴隶制文明消失了辉煌绚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绚烂的青铜文明是广阔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观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熟悉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兴旺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根底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闻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绚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芒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争论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表达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绚烂的文明”。固然这又是建立在广阔奴隶极其凄惨的命运根底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反思完善)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进展的表现。

其次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兴旺,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争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分。

设计2: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学问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奇的栏目,进展复习稳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忙学生稳固学问,提升力量。

(1)请你选择(略)

(2)学问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完毕语

青铜的发觉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