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1页
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2页
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3页
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4页
宋明理学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在是1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背景:儒学的危机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现在是2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背景:儒学的危机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世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现在是3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它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儒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三教合一图现在是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

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儒学信仰出现危机,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2、过程:三教在彼此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期,随着政治的逐渐稳定,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3、结果:在“三教合一”的氛围下,一场以容纳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理学在宋代兴起。一、背景:儒学的危机现在是5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1、理学的含义:二、宋明理学现在是6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宋明理学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2、基本流派:二、宋明理学现在是7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阅读材料,概括主要观点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世界本原是理,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二、宋明理学现在是8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具体说:接触……,体验……,明“理”。格物致知二、宋明理学现在是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现在是10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材料四: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二、宋明理学现在是11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现在是12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小结一下:现在是13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程朱理学的地位现在是1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尽管在宋代程朱理学曾被斥为“伪学”,但是教育和考试的大权仍在理学家手里。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许多学生成了理学的传播者;考试只取赞扬理学的人。再就是理学家们还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他们的道德标准强化了封建秩序,适用于小农经济的社会,于是统治者对理学的限制逐渐松弛下来。最终它从民间书院的讲习进入了官方教育与选拔系统,渐渐进入权力中心。现在是15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钱穆现在是16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现在是17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3.陆王心学之陆九渊: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方法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二、宋明理学现在是18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4.陆王心学之王阳明:现在是1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破除外在的敌人、障碍和困难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破除自己心中的不法、不良、不妥、贪婪的欲望和冲动才是最困难的。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现在是20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材料三:良知即天理。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材料五:“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良知即天理方法论:“致良知”,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现在是21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小结一下: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主要思想有:1)提出“心即理”之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2)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3)求“理”应“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1、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就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王守仁的“心学”(阳明心学)现在是22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现在是23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现在是2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现在是25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是26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消极: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塑造后世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影响现在是27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现在是28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二十四孝故事现在是2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天,杨时同游酢一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现在是30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现在是31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现在是32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心”;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现在是33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现在是3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现在是35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现在是36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课堂检测现在是37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2、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B.规格C.人格D.格子3、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D.明朝初期现在是38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4、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现在是3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5、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现在是40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6、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现在是41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六7、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