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_第1页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_第2页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_第3页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_第4页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页针刺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

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页一、单式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法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灵枢·九针十二原》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页徐疾补法

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

后将针慢慢推进到深层,快速退针到皮下,(可重复施术)

出针时快速出针,疾按其穴。重在徐入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页徐疾泻法

将针快速透皮后,快速插入深层得气,

然后慢慢退针到皮下(可重复施术);

出针时慢慢出针,不按针孔

重在徐出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5页徐疾补泻法临床应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徐疾补法治疗虚寒证,徐疾泻法治疗实热证,注意事项徐疾只是相对而言,但操作时必须明确区分。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6页一、单式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法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难经·七十八难》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7页提插补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插轻提(慢提急按).下插时用力重,速度快;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8页提插泻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轻插重提(慢按急提)。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9页提插补泻法临床应用①

补法用于治疗各类虚寒证②泻法用于治疗各类实热证。注意事项①提插补泻法与提插法区分提插法要求上提下插幅度、频率一致,用力均匀;提插补泻法用力、频率都有显著区分,补法重插轻提,泻法重提轻插。②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区分徐疾补泻法以进针、出针速度为标准区分补泻,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时用力轻重为标准区分补泻。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0页一、单式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法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

——《针经指南》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1页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法

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重复操作.捻转泻法

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重复操作.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2页捻转补泻法

临床应用

①补虚泻实:用于虚证与实证。②守气,催气,行气。

注意事项

①注意针体还原。②捻转补泻应与捻转法区分。

捻转法要求捻转用力、角度、频率在往返过程中均匀一致。捻转补泻法在往返过程中,补法时左转用力重,泻法时右转用力重。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3页一、单式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法

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

——《针灸大成》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4页呼吸补法患者呼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呼气时行针;患者吸气时出针。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5页呼吸泻法患者吸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吸气时行针;患者呼气时出针。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6页呼吸补泻法临床应用呼吸补泻法是一个辅助补泻手法,必须配合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手法应用。注意事项

实施呼吸补泻法时最好是医生与病人同时进行呼吸调息,作深长而徐缓呼吸,方便掌握患者呼吸实施手法。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7页一、单式补泻手法开阖补泻法

泻必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灵枢·官能》“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大气皆出,故名曰泻。”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8页开阖补法出针后疾按针孔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19页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0页开阖补泻法应用和注意事项

开阖补泻法是一个辅助补泻手法,普通不单独应用,应配合捻转补泻或提插补泻法应用。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1页小结捻转原因徐疾补泻法针刺补泻手法在进针和出针过程中表达补泻方法在行针过程中表达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提插原因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2页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3页(一)烧山火法1.操作: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①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②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得气。③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刺次。(行九阳数)④再将针刺入中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⑤再将针刺入深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⑥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普通不过三度。⑦留针15至20分,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操作关键点: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数。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4页烧山火—关键点

分部实施复合补法天:提插/捻转补法1人:提插/捻转补法2地:提插/捻转补法3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5页2.临床应用

顽麻冷痹、虚寒性病证。如脾肾阳虚、沉寒痼结等所致寒湿痹证、瘫痪、痿证、中风脱证等。如膝关节寒痹,可在足三里穴烧山火。3.注意事项①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主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②普通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③押手要重,进针时用力切压。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6页④热感是在得气基础上产生,临床上以酸胀感轻易引出热感,麻胀感则难以引出热感。若施针3度仍无热感,放置浅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⑤热感不论在哪一层出现,都能够停顿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热感,无须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⑥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表情,及时发觉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⑦烧山火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组合而成复式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7页(二)透天凉法1.操作: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①进针时,医者轻用指切押手。②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吸气时,将针刺入深层得气。③得气后,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刺次。(行六阴数)④再将针提至中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次。⑤再将针提至浅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次。此为一度。普通不过三度。⑥手法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时将针迟缓拔出,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操作关键点:先深后浅,三退一进,轻插重提,行六阴数。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8页透天凉—关键点

分部实施复合泻法天:提插/捻转泻法3人:提插/捻转泻法2地:提插/捻转泻法1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29页3.临床应用

实热病证,由实热痰火所致中风闭证、癫狂、痈肿、热痹等。如膝关节热痹,在阳陵泉施透天凉法。癫狂,在内关、丰隆施透天凉法。4.注意事项①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主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②普通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③押手宜轻,或不用押手。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0页④凉感是在得气在基础上产生,临床上以麻感轻易引出凉感,但触电感不行,若施针3度仍无凉感,必要时可将针留置深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⑤凉感不论在哪一层出现,都能够停顿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凉感,无须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⑥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表情,及时发觉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⑦透天凉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泻法组合而成复式手法。视频1视频2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1页

三.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有促进针感通经过节、趋达病所作用,是通经接气催气手法,适合用于经络气血阻滞,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2页

(一)青龙摆尾1.原文:“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2.操作: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小于45º角),促使针感传导扩散,手法结束后,缓出针,疾按针孔。3.应用: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或9倍数。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3页

(二)白虎摇头

1.原文:“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2.操作:进针至深层,得气后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进至左上方(进圆);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左上方摇退至右下方(退方)。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4页3.应用:

本法行气泻实,化痰降火。治疗实证、热证。如癫狂,取内关、丰隆本法必须在深层得气后施术,摇动针身时用力均匀自然。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5页比较

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如扶船舵

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退方进圆都有摇摆动作青龙摆尾白虎摇头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6页

(三)苍龟探穴法1.原文:“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2.操作:直刺进针得气后,从深层一次退至浅层皮下,按上、下、左、右次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分浅、中、深三层迟缓搜寻针感,依上法反复行针,以获取最正确刺激量。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7页

3.应用:

行气为主兼能补虚。可用于痛症、瘫痪以及经气不足而针感迟钝者。如:梨状肌结合症,可在局部施术;中风偏瘫,可在肩髎、环跳等穴施术。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操作。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8页

(四)赤凤迎源法1.原文:“赤风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人部),上下左右(提插捻转),四面飞旋。”2.操作: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待针下得气,针体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捻转提插,一捻一放,促使针感扩散传导.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39页3.应用:

①行气通经。用于痛、痹、痿、瘫。如肩周炎,取健侧条口穴或上巨虚,施赤凤迎源法,并配合患部运动(互动针法)。②本法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浅中深三层都必须得气,重在中层施术,四面飞旋时动作要自然协调。视频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0页一.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1.刺激强度:

①针具:长短,粗细

②进针:针刺角度与方向、深浅、指力

③行针:提插与捻转力度、幅度、频率

第三节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1页刺激强度普通分为强刺激,弱刺激与中等刺激。强刺激②感应:强烈,可传导扩散。③应用:体质壮实、耐受程度很好者;急性疼痛与痉挛等病症;四肢穴位。①手法:大幅度、快频率捻转提插,可配合飞法等。弱刺激①手法:小幅度、慢频率捻转提插。②感应:轻微,得气为度。③应用:体虚、耐受程度差、轻易晕针者,或初诊、情绪担心者,或主要脏器所在处。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2页③应用:普通病人和病证。

①手法:捻转提插幅度、频率适中。

中等刺激②感应:中等。

从上可见,刺激强度应以病人反应状态为主作为衡量标准,反应状态包含得气感应与耐受程度。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3页2.针刺刺激量与机体效应在普通情况下:刺激弱、频率慢、时间短-----弱兴奋效应刺激弱、频率慢、时间长-----弱抑制效应刺激强、频率快、时间短-----强兴奋效应刺激强、频率快、时间长-----强抑制效应针刺刺激量产生机体效应,是由刺激强度、频率、累积时间三个原因迭加。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4页二.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一)二者是两类不一样概念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对虚、实病证而设两类不一样手法,即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刺激强度是指针刺刺激组成刺激量(剂量)。

(二)二者有一定联络

针刺补泻手法本身又包含有刺激量大小。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5页三.平补平泻(一)陈会《神应经》平补平泻:陈会平补平泻,指“先泻其邪气,后补真气”“先泻后补”法,属于补泻兼施,祛邪扶正之法。

(二)杨继洲《针灸大成》平补平泻:杨继洲“平补平泻”,实为小补小泻。“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而已。”如当前单式提插补泻法。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6页(三)当前临床之平补平泻手法:当前平补平泻手法,即针刺得气后均匀地捻转提插,提插捻转幅度,力度,频率均匀适中,与介于强、弱刺激之间中等刺激相类似。

针刺补泻手法专家讲座第4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