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专家讲座_第1页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专家讲座_第2页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专家讲座_第3页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专家讲座_第4页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页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意义: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用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目标之一为制订疾病防制对策及办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当代医学院校毕业医生要学会利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页

内容:防制策略和办法。疾病监测。关系:制订预防策略和办法,需要以疾病监测提供信息为依据;而预防策略与办法是否正确必须依靠疾病监测来评价。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页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预防和控制疾病应考究策略和办法。策略是依据详细情况而制订指导全局工作方针。办法是开展工作详细伎俩。策略和办法关系:策略落实要靠一个个详细办法实现;而详细办法实施离不开宏观策略指导。不然政策落空或者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全球毁灭天花……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页一、结合实际情况

在宏观水平制订预防策略什么是疾病防制策略:是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疾病防制当前形势和既往工作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基础上,找出疾病防制工作中存在主要困难和障碍,确定疾病防制中优先领域及其近、中、远期步骤和方法。对疾病防制策略要求:切实可行、有效适应形势改变和发展,即时修订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页为何要修订疾病防制策略:1、社会发展、疾病谱改变和科学技术进步。2、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广泛地影响着个体生物行为和社会行为。4、生物和社会行为往往是疾病传输和流行决定原因,所以,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既影响个体对疾病易感性,也决定着疾病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6页举例:艾滋病流行主要是由行为原因造成,但不一样国家和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不一样,艾滋病流行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要针对不一样情况制订适合不一样国家和地域艾滋病防治策略。所以,对一个疾病流行预防与控制必须结合当地流行背景与流行特点制订对应策略。当代医学模式确实立为制订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了最正确思维方式和决议模式。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7页步骤:①搜集疾病流行病学资料(分布特点和自然史资料),利用“小区诊疗”确定危害最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原因。②在确定防病重点时,综合考虑特效防治方法和当地政府支持程度(政策支持、资源承受能为和全社会参加程度等)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8页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一)、全球卫生策略全球卫生策略概念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年以前及以后年代一项永久性目标,即1977年世界卫生大会经过了全球卫生策略——“年人人享受卫生保健”(healthforallbytheyear,HFA)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9页全球卫生策略确切含义①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②人们将利用更有效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痛苦,而且经过更加好路径进入成年、老年,最终安乐地死去;③在全体社会组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④全部个人和家庭,经过本身充分地参加,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⑤人们将知道自己有力量摆脱能够防止疾病,赢得健康,而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防止。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0页(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概念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方法和技术,并经过小区个人和家庭主动参加而到达普及,其费用也是小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标准精神能够负担一个基本卫生保健形式。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1页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内容: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经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险原因,促进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2、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采取主动有效办法,预防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3、基本治疗:以一级医院为中心,面向社会,经过设点、开设家庭病床、巡诊、转诊相结合,为小区提供及早有效医疗服务。4、康复:经过设置家庭病床或小区康复点,对丧失正常功效或残疾者,采取医学和社会综合办法,促使康复。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2页第二节慢性病预防办法慢性病预防工作可依据疾病自然史不一样阶段,采取不一样对应办法,来阻止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即疾病三级预防办法。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3页一、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一级预防概念

主要是疾病还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原因(或危险原因)所采取办法。又称病因预防,是预防疾病和毁灭疾病根本办法。一级预防内容: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4页

(一)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经过创造促进健康环境使人们防止或降低对致病因子暴露,改变机体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有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环境保护、监测: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5页

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经过对传输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影响健康危险原因,以到达促进健康目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到呼吸道感染等,与行为和生活方式亲密相关。还有艾滋病,在当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情况下,健康教育是惟一有效预防方法。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6页

2、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自我保健包含不吸烟、不饮酒、不性乱、远离毒品、注意合理营养和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降低精神担心等。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7页3、环境保护和监测环境保护是健康促进主要办法,意在确保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污染。防止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危害。保护环境应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以国家颁布标准如大气卫生标准、三废排放标准、饮水及饮食卫生标准、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为依据,监测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出国家标准,以期作为改进环境,保护人民不受致病因子危害根本确保。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8页

(二)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原因)或具备特异预防伎俩疾病所采取办法,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如①长久供给腆盐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②改进工艺流程,保护生产环境不受有害粉尘侵袭,以降低肺癌和尘肺发生;③经过孕妇保健咨询及禁止近亲婚配来预防先天性畸形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19页双向策略(twoprongedstrategy)开展一级预防常把对整个人群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重点预防结合起来。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populationstrategy)意在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危险原因暴露珠平,它是经过健康促进实现;后者称为高危策略(highriskstrategy)意在消除含有一些疾病危险原因人群特殊暴露,它是经过健康保护实现。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0页二、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觉、早诊疗、早治疗,是预防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办法。慢性病大多病因不明,做到早发觉、早诊疗并加以早治疗是可行。普查是早期、全方面发觉疾病最好方法。但普查工作不宜广泛应用,因为在短时期内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1页筛检是早期发觉疾病主要方法,要考虑疾病筛检标准。要到达“三早”做好二级预防就要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和有病早治好处,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开发适宜筛检方法及检测技术。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2页三、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降低疾病危害而采取办法。三级预防能够预防伤残和促进功效恢复,提升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办法。对症治疗能够改进症状、降低疾病不良反应,预防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等。康复治疗对己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经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争取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留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力。康复治疗办法包含功效康复和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3页第三节传染病预防办法一、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概念:指疫情出现之前,为预防传染病发生或流行而进行经常性工作传染病预防详细办法:经常性预防办法和预防接种。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4页

(一)、经常性预防办法1、卫生宣传教育:开展预防传染病卫生教育,提升人们防病知识,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虫等病媒昆虫以及其它动物危害。2、改进卫生条件:①改进饮用水卫生条件;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搞好无害化排放和处理工作;③建立健全医院及试验室规章制度,预防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④落实《食品卫生法》。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5页3、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是检疫(quarantine)一个为了预防传染病由国外传人和从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设置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等实施医学检验和必要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性办法称为国境卫生检疫。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6页(二)预防接种(vaccination)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特异性免疫力,以提升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发生与流行。1、预防接种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生物制品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其制剂分为以下四类: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7页

1)、灭活疫苗:经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制成。优点是因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留;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注射次数多,接种量大,接种后反应也较大。如霍乱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类毒素是将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使其失去致病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8页2)、减毒活疫苗:指用减毒或弱毒病原微生物制成。接种后近似自然免疫,除产生全身抗体外,还可产生局部分泌型抗体。优点是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因为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故必须冷冻保留,且保留期较短。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29页

3)、组分疫苗:这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粗抗原中分离提取某一个或几个含有免疫原性生物学活性物质,除去免疫无须需“杂质”,从而使疫苗更为纯净。如当前使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及百日咳组分疫苗,其免疫效果较普通菌苗为好。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0页4)、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使当前尚难以分离培养病原体保护性抗原成份大量表示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制出基因工程疫苗,预防对应疾病。当前已使用有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1页

(2)、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马上取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该类制剂注射人体后,能很快取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1)、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所取得含特异性抗体血清。惯用有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2)、免疫球蛋白:是用健康产妇胎盘与脐带血或健康人血制成。有普通球蛋白布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普通球蛋白主要用于麻彦二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2页

(3)、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一个免疫方法。其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优点,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在注射白喉或破伤风抗毒素同时也进行自喉或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使机体在快速取得保护同时也产生较持久免疫力。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3页

2、计划免疫(planningimmunity)

依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到达控制和毁灭对应传染病目标。(1)计划免疫内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主要内容是“四苗防六病”,即对7周岁及其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基础免疫,以及以后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取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免疫。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4页

(2)计划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指需要接种疫苗种类,以及接种先后次序与要求。免疫程序设计应依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本身生物学特征及其免疫效果、人群免疫应答能力和实施免疫预防详细条件来制订。当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如表9-1。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5页

3、预防接种注意事项是指接种者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或可能会影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一个状态。(1)、接种路径与剂量:路径有口服、气雾、注射(包含皮下、皮内、肌内)和划痕等。不一样疫苗接种路径、接种对象年纪及接种剂量有所不一样。(2)、疫苗禁忌证:①免疫缺点、恶性肿瘤及应用放射治疗或代谢药品等而造成免疫功效受抑制者。②接种对象正患伴有发烧和显著全身不适急性病,应推迟接种。③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过敏反应、虚脱、休克及惊厥等,不应接种。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如癫痫、婴儿痉孪等,不应接种含百日咳抗原疫苗。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6页(3)预防接种反应:疫苗等生物制品对机体是一个异物,经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预防接种反应种类:1)、普通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征引发,普通不会造成生理和功效障碍。接种后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异常反应:是极少数人在接种后发生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络、程度比较严重需要诊治综合征。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7页

(4)冷链(coldchain):冷链是确保生物制品质量主要办法之一。所谓“冷链”就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发出,经冷藏保留并逐层冷藏运输到基层卫生机构,直到进行接种,全部过程都按疫苗保冷要求妥善冷藏,以保持疫苗合理效价不受损害。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8页

4、扩大免疫计划

(expandedprogramonimmunization,EPI)1974年WHO提出扩大免疫计划要求各组员国发展与坚持免疫方法和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结合,防治天花、自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病等传染病。EPI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停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使每一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取得免疫接种机会;二是要求不停扩大免疫接种疫苗种类。我国在1980年正式参加了WHOEPI活动。1989年和1991年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WHO联合审评,确认我国按期实现了普及儿童免疫目标。《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1995年毁灭野毒株引发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毁灭新生儿破伤风。“九五”计划期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到达90%;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城镇到达90%,农村到达60%;并逐步推广了风疹、腮腺炎等安全有效疫苗预防接种。年,我国己向世界宣告毁灭了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39页二、传染病控制与管理定义:指发生传染病或疫情后所采取办法。目标: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强度与范围,使发病率降低到最低水平,预防疫情蔓延。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0页

(一)、对传染病病人办法应做到早发觉、早诊疗、早汇报、早隔离、早治疗。1、早发觉、早诊疗:早期发觉传染病病人关键是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防病知识和提升识别传染病能力。依据传染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试验室诊疗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早期诊疗。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1页

2、传染病汇报:传染病汇报是疫情管理基础,是控制传染病主要办法,也是国家法定制度。(1)汇报种类:1989年国家颁布《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法定汇报病种分甲、乙、丙三类,共计35种(即三类35种)。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国务院能够依据情况,增加或降低甲类传染病病种,并给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能够依据情况,增加或降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种,并给予公布。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2页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现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3页

(2)汇报人及汇报时限:法定汇报人: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汇报时限:①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汇报,并及时报出传染病汇报卡;②发觉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汇报卡;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4页③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觉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汇报卡。④发觉传染病暴发、流行,应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汇报疫情。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汇报后,应于6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汇报。⑤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并发出订正汇报。病人死亡、治愈、形成病原携带者或有后遗症时要做转归汇报。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5页

3、早期隔离:及早将传染病病人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扩散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传染病最长传染期并参考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而定。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必须住院隔离治疗。如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私自脱离隔离治疗,必要时可由公安部门帮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6页乙类传染病病人,依据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按相关要求和防治方案严格管理,直至治愈;对那些传染源作用不大病人,如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人可无须隔离。丙类传染病中瘤型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验证实痊愈才可恢复工作和学习;其它传染病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即可工作、学习。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应尽快明确诊疗。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7页(二)对病原携带者办法登记管理: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依据携带者类型、携带病原种类及其工作性质进行管理。卫生教育:加强卫生教育,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道德风尚;定时随访:经2~3次病原检验阴性时可解除管理。对一些特殊职业病原携带者如饮食服务行业、托幼机构及服务行业人员患有肠道传染病时,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进行治疗。若治疗无效,不得再从事上述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病原携带者禁止作为献血员。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8页(三)对接触者办法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感染者。接触者应接收检疫,检疫期限应自最终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对不一样传染病接触者应采取不一样方法。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49页1、应急接种:对于那些潜伏期长传染病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接触者应急接种。2、医学观察:是对一些较严重传染病接触者每日需测量体温,并注意早期症状出现。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3、留验: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需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4、药品预防:对一些有特效药品防治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品预防。但要预防滥用药品预防,以免造成病原体耐药性。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0页

(四)对受感染动物办法对有经济价值且又不是患烈性传染病动物,可给予隔离治疗。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和患危害严重传染病如患狂犬病、疯牛病和炭疽病等家畜,应予杀死,禁止剥皮食肉,尸体要彻底焚化或深埋。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1页(五)对疫源地办法对疫源地主要应采取消毒办法。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方法杀灭或消除外环境中病原体。普通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1、预防性消毒: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场所和物品所进行消毒。如空气、饮水及乳品消毒。2、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存在场所进行消毒。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2页(1)随时消毒(currentdisinfection):指对现有传染源疫源地、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因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普通指导家眷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普通对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疾病,应进行终未消毒。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3页(六)传染病暴发、流行紧急办法①限制或停顿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它人群聚集活动;②停工、停业、停课;③暂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④封闭被传染源病原体污染公共饮用水源等。如为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能够宣告划定疫区。经省、市、自治区政府决定,能够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疫区造成中止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应由国务院决定。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4页第四节疾病监测疾病监视(surveillanceddisease)又称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主要组成部分。在制订和执行疾病防制策略与办法同时,必须进行疾病监测并定时地将监测资料加以科学分析以资对策和办法不停地进行评价,不停地加以修改,使疾病防制办法愈加完善,从而提升疾病防制水平。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5页一、疾病监测定义和种类疾病监测是指长久、连续、系统地搜集疾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原因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方便及时采取干预办法并评价其效果。1、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五种疾病列为国际监测传染病。我国依据详细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共要求了6种国际监测传染病。伴随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为预防艾滋病传输和蔓延,我国卫生部已把该病列为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6页2、非传染病:伴随疾病谱改变,近年有些国家已把监测范围扩大到非传染病,包含出生缺点、职业病、流产、吸烟与健康,还包含营养监测、婴儿死亡率监测、小区和学校健康教育情况监测、围产期监测以及食品卫生、环境、水质和医学气象监测等等,范围极广,监测内容依据监测目标而异。3、我国部分地域已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出生缺点等非传染病开展了监测。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7页

二、疾病监测几个概念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surveillance)。依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搜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要求搜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activesurveillance)。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8页

2、常规汇报与哨点监测:常规汇报指国家和地方常规汇报系统。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工作,如我国法定传染病汇报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防止。依据一些疾病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监测哨点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监测,这种监测系统为哨点监测。如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59页

3、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实际病例即确诊病人。疾病与健康往往没有一个严格界限,按照某个临床诊疗标准确定病例,必定会发生一定百分比漏诊和误诊。在大规模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可操作性强临床诊疗标准来观察疾病动态分布,这么确定病例称为监测病例。我国法定传染病上报病例中有很多属于监测病例。如艾滋病诊疗标准为病人血清检测HIV阳性,发烧38℃两个月以上。但发烧不足38℃或不到两个月者也可能为病人,而仍汇报为HIV感染者。在疾病监测中应逐步提升监测病例中实际病例百分比,而且应该能预计这一百分比大小和改变。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60页

4、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监测得到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直接指标。个别情况下,监测直接指标不易取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予确诊常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间接指标。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61页

5、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静态人群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元人口迁出和迁人人群。假如有频繁迁出、迁入,则称为动态人群。计算疾病频率指标时,静态人群采取平均人口数作分母,动态人群采取人时数作分母。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第62页三、疾病监测内容和方法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疾病控制源于健康与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