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称“圣人”。春秋时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先是西周宋国贵族,至其曾祖孔防叔始迁鲁国。父叔梁纥曾为鲁国诹邑之邑宰。孔丘小时贫贱,长大后曾为管理仓库和牲畜的小吏。15岁时,孔子立志于学。三十多岁时,已通晓“六艺”,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实行有教无类。一生弟子多达三千,有七十二贤士。35岁离鲁适齐,约两年后返鲁。51岁出仕,前后为官约四年。55岁时,开始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先后至卫、陈、曹等国,68岁回到鲁国,73岁卒于鲁。
思想:
孔子本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但他的仕鲁和周游列国,均已失败告终。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的核心是“仁”,他一生汲汲于从政行道,都没能达到目的,退而从事文献整理和著述。为传播和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创立的儒学思想形成了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是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精神形态的表现。孔子思想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二、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四、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五、品德:“温、良、恭、俭、让”以仁为本以礼治国
作为人师,孔子是循循善诱的,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利用这样一个气氛非常和谐愉快、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志向,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一开始他就谈自己,然后才转入问志,使人感到他与学生关系是平等的。孔子问志时,他约六十多岁,子路约五十一岁,曾皙比子路略小一点,冉有约三十一岁,公西华约十八。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文中出现“由也为之中“由”是子路自称。古时晚辈对长辈讲话,自称名而不用代词“我”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曾皙:名点,字皙。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背景填空: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填空:孔子,名丘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语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论语》是一部语录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大学_》《_中庸_》《_孟子_》合称为“四书”。原文朗读翻译与赏析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之以(用)饥馑;由也(句中语气词)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子路轻率急忙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修明礼乐,只好来等待君子了。”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治理国家),愿学焉(语气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名作动),愿为小相焉(语气词)。”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干不同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表修饰)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
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回答问题子路(仲由)志:性格:子路(仲由)志:性格: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志:性格:侧重强国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志:性格:侧重强国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志:性格: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志:性格: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志:性格:侧重富民冉有(求)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冉有(求)志:性格:公西华(赤)志:性格: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公西华(赤)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志向虽各有侧重,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志:性格:曾皙(点)志:性格: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志:性格:春游图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洒脱高雅淡泊名利志:性格:春游图曾皙(点)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2.孔子是怎样评志的?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赞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赞惜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为何“哂”子路?为何“哂”子路?子路说话不懂得礼让,委婉批评
“其言不礼”: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态度不够谦虚。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在乎的是“礼”。《礼记·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躁”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孔子为什么“哂由”呢?孔子为何与点呢?【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孔子说“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只赞同曾皙的想法?曾皙的想法和其他三个人有什么不同?为何“与”曾点?三还是在讲﹁治国﹂二不想做官,逍遥生活一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用之则行,去之则藏”,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与点”呢?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yuè)”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
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
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
灵魂的自由。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
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
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
心灵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孔子形象: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循循善诱、热情鼓励。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总结与回顾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与,通“欤”,语气词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至于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至于或者如二、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至于或者或者如二、一词多义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道,是非标准(礼仪)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道,是非标准(礼仪)正、才方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词,用、做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词,用、做介词,用以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结交。(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者)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和、跟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和、跟到、在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你尔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戴……帽子三、词类的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戴……帽子吹风,乘凉三、词类的活用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的国家,大的国家(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的国家,大的国家(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巨野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城区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5篇
- 工厂考试题目模板及答案
- 高新十一初考试题及答案
- 业务谈判框架工具集
- 2025年公寓宿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养护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淮南联合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肝脏体检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人事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
- 前列腺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 HGT4134-2022 工业聚乙二醇PEG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短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2695-2023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木棉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大飞机C919:追梦五十载,“破茧化蝶”
- 某培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YY/T 1617-2018血袋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