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_第1页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_第2页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_第3页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_第4页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新第1页/共44页自身耐受与自身免疫Self-tolerance:

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只产生极微弱的免疫应答Autoimmunity:

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自身免疫效应T细胞的现象

Autoimmunedisease,AID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考点第2页/共44页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多数病因不清患者以女性居多有遗传倾向血液中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疾病的重叠现象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患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即病损局部可以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用相同抗原在某些试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疾病模型考点第3页/共44页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1.隐蔽抗原的释放:2.自身组织的改变3.共同抗原诱导4.遗传因素5.免疫调节失常考点:名词解释、填空,等第4页/共44页遗传因素:许多自身免疫病与MHC基因型有关

部分自身免疫病与HLA的相关性自身免疫病抗原相对危险值类风湿关节炎DR44.2

强直性脊柱炎B2763.1

系统性红斑狼疮DR35.8

桥本甲状腺炎DR53.2

毒性甲状腺肿DR33.0

多发性硬化症DR23.8考点填空题第5页/共44页自身免疫病一般按受累器官的范围分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指自身免疫应答反应特异地作用于某器官引起相应的损害,可检出特异性的自身抗体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指自身免疫应答反应非特异地出现在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和组织中,造成全身性病理改变,并可检出多种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考点第6页/共44页第7页/共44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理损伤是有自身抗体或(和)自身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所引起,其免疫损伤机制类似于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Ⅱ型超敏反应)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Ⅲ型超敏反应)自身反应性T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Ⅳ型超敏反应)第8页/共44页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由抗血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AH)、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二、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MG)、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某些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等三、细胞外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第9页/共44页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AH)的特点:1、体内出现了抗红细胞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2、红细胞寿命缩短。根据发病原因是否明确可分为1、原发性2、继发性第10页/共44页抗红细胞抗体根据其性质分为:1、温抗体:多为IgG,37℃与RBC结合,但不引起RBC凝集,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IgG,低温时与RBC结合并使其凝集,常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3、Donath-Laidsteiner抗体:IgG,低温(20℃以下)时与RBC和补体结合,但不能完成补体激活程序,温度升高至37℃,引起补体连锁激活导致溶血。选择、填空等第11页/共44页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较多。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无明显诱因,后者有明显诱因,或在一些原发病基础上发生血小板减少。选择题第12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第14页/共44页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疾病,好发女性,疾病呈渐进性,缓解与复发交替,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RA)本病特征以手脚小关节发病,向心对称性发展,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出现抗变性IgG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以上两种疾病发病机制属III型超敏反应。第15页/共44页第16页/共44页

第17页/共44页Ⅳ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组织细胞损伤致敏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的损伤:两种被自身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是:CD4+Th1细胞、CD8+CTL细胞:CD4+Th1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因子产生作用(直接杀伤、或间接作用);CD8+CTL细胞识别靶细胞表面靶抗原后,可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直接杀伤,或诱导靶细胞表面表达Fas,后者与CTL表面的FasL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常见疾病:Ⅰ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第18页/共44页自身抗体检测的重要性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每种自身免疫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病人血液中存在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疾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依据。第19页/共44页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考点一、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

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的性质主要是IgG,少数为IgM和IgA,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在未治疗的SLE患者中滴度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阳性,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混合结缔组织病等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第20页/共44页ANA也可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1、抗DNA抗体:又可分为单链(变性)和双链(天然)DNA抗体:①抗单链DNA(ssDNA)抗体:在多种疾病中及正常人血清中存在,无特异性,临床价值不大。②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SLE的活动相平行,并可作为治疗的估价。2、抗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采用ELISA检测,可以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出现,其中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0%以上,抗组蛋白抗体的滴度在服用异烟肼和SIE患者中最高。第21页/共44页3、抗非组蛋白抗体①抗ENA(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抗体:此组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活动度无明显关系。②抗着丝点抗体:抗原是染色体粒区的17KD、80KD和140Kd的蛋白。80%的CREST(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道功能障碍、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有此抗体。此抗体与雷诺现象、皮肤硬化相关。4、抗核仁抗体

第22页/共44页ANA检测方法(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总的ANA的筛选试验(IndirectedImmunofluorescence,IIF)以Hep-2(人喉癌上皮细胞株)细胞为抗原基质+待测血清+荧光抗人Ig,然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核型第23页/共44页第24页/共44页(二)常见核型:考点

周边型(或核膜型、核周型)是抗dsDNA或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sDNA+组蛋白,DNP)的形态学反应。高滴度周边型核荧光多见于SLE,特别是活动期SLE,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很少见周边型,因此周边型对SLE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

均质型:抗DNP或抗组蛋白抗体,也可是多种自身抗体高度密集的形态表现。高滴度均质型主要见于活动期SLE,低滴度均质型可见于RA、慢性肝病、药物性狼疮等。第25页/共44页颗粒型(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核膜存在,多与抗核糖体抗体核蛋白颗粒抗体(抗RNP)有关,多见于MCTD。核仁型:仅核仁染色。与4~6sRNA抗体有关,在硬皮病中出现最高,偶见于雷诺现象,偶见于SLE着丝点型:处于分裂时相的Hep-2细胞为底物可出现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的区别是前者核膜消失。仅见于硬皮病(尤其是CREST综合症阳性率可达80%)第26页/共44页胞浆型:细胞胞浆荧光染色阳性。又可分类线粒体型(胞浆粗颗粒型)、核糖体型(胞浆细颗粒型或均质型,有时可见核仁阳性)、Jo—1型(核、浆颗粒型)、细颗粒型(PL—7、PL—12),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第27页/共44页

第28页/共44页

第29页/共44页未经治疗的SLE和MCTD患者几乎95%以上都有抗核抗体,而且滴度较高,一般在1:100以上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第30页/共44页(三)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SLE的特征性标志抗体,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抗dsDNA抗体与细胞核的反应位点位于DNA(外围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检测方法是用马疫锥虫或绿蝇短膜虫作为抗原基质急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他检测方法:放免分析法(Farr法)、滴金免疫测定法、ELISA、免疫酶染色法(BES)第31页/共44页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抗体ENA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ENA抗原可用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从细胞核中提取。属非组蛋白核蛋白,主要包括Sm、RNP、SSA、SSB、Jo-1、Scl-70抗原考点1.抗Sm抗体

是SLE的血清标记抗体,仅在SLE患者中能检测到,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只在1/3患者中出现.第32页/共44页2.抗核核糖核蛋白(nRNP)抗体高滴度的抗nRNP抗体,尤其是抗U170000RNP抗体阳性对诊断MCTD有重要意义。3.抗SSA(Ro)和SSB(La)抗体对干燥综合症(sjoergrensyndrome,SS)诊断有意义,尤其是SSB抗体具有特异性第33页/共44页4.抗SCL-70抗体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rogressivesystemicsclerosis,PPS)患者中检出,故该抗体是PPS的特征抗体5.抗Jo-1抗体多见于多发性肌炎(PM)(45%)和糖尿病(DM)(5%),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为阴性,对诊断PM具有特异性6.抗rRNP抗体(抗核糖体抗体)

在10%的SLE中出现,具有此抗体时中枢NS病变率高。靶抗原为胞浆抗原,是核糖体大亚基上磷酸蛋白。

nRNP:核核糖核蛋白抗原(n:nuclear)

rRNP:胞浆核糖体核糖核蛋白(r:ribosome)第34页/共44页检测抗ENA抗体的最常用方法是免疫印迹技术(IBT)和斑点酶免疫(dot-ELISA)技术免疫印迹技术(Immunoblotting,IBT)检测ENA抗体的原理和流程ENA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各种抗原多肽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固定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即可通过酶联免疫反应与相应的蛋白多肽结合,在硝酸纤维膜上呈现特异性显色条带,参照各种已知阳性血清在膜上留下的显色区带的位置特征及显色区带对应的蛋白多肽抗原的分子特征,即可检测和识别多种自身抗体。第35页/共44页

动物胸腺提取ENASDS

电转移至硝酸纤微膜加标本加酶标抗体

判断结果第36页/共44页第37页/共44页

第38页/共44页方法特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易于操作、长期保存从靶抗原蛋白多肽水平上检测和识别自身抗体一次可完成七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第39页/共44页国际上抗核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特异性抗原基因转染Hep-2细胞以过度表达特定抗原,增强相应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是IFANA最新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开展以基因工程原理制备重组核抗原为基质建立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第40页/共44页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