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_第1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_第2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_第3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_第4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土地类型(第5章)第一页,共97页。自然地理学联系方式:;2013年2月第二页,共97页。土地与土地类型

学习目标:掌握土地和土地科学的概念;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土地单位和土地分级的基本内容。了解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结构。了解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页,共97页。重点:土地分级、分类的方法论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

第四页,共97页。第一节土地与土地科学一、土地的基本概念1、人类对土地的认识历程——三个阶段:⑴原始的土地概念——天下之地(大地、地面)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对其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有限,仅凭直观感觉把环境空间的上方称为“天”,下方称为“地”,即地面就是土地,最简单的土地概念。⑵古代的土地概念——有土之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对土地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我国古代学者管仲认为:“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把土地理解为能够生长植物和种植作物的地表,即土地等同于土壤。

第五页,共97页。(3)近几十年的土地概念——自然地理综合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们发现,种植农作物不仅与土壤打交道,还应考虑地貌部位,当地的水热条件,地下水深度和排水状况等其他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即必须考虑当地综合自然特点。从事建筑活动的人们发现,工程建筑不只限于考察地貌、地质基础和地基承载力,还要综合考虑小气候条件、排水状况、地表和地下水文特征及影响绿化的生态条件等因素构成的整体特征。从事旅游地规划设计的人们发现,旅游地并不是简单的由山(地貌)和水(水文)构成的,而是一种由地质、地貌、植被、动物和人文景观等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

第六页,共97页。2、土地概念表述上的差异:(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和近地面层,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环境综合体。(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2)土地应该被认为是土地表面在某一点的整个垂直剖面,从空间环境直至下伏的地层,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与其有关的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澳〕克里斯钦Christian,1963)。

第七页,共97页。(3)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赵松乔、陈传康,1980)。(4)土地是由其相应的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成分(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组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是地球表层历史发展的产物(林超,1980)。(5)土地位于陆地表层部分的统一体,人类活动的基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植物和水文等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石玉林,1978)。第八页,共97页。1、含义:⑴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概念;⑵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⑶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⑷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第九页,共97页。概念——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土地——是一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本质概括。非概念的理由:土地空间范围已隐含在自然地理综合体中,三度空间可略去;历史产物—是形成过程,不属于事物本身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资源—多用途也不属于事物本质的特征,属非概念部分。土地是一个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概念。是由各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土地=地质、地貌、气、水、土、动植物构成的综合体。总结出:第十页,共97页。土地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第十一页,共97页。第十二页,共97页。

上限下限澳大利亚:空中环境地质层中科院:植物顶冠层土壤母质层大多数人认为:植物冠层植物根系分布层第十三页,共97页。第十四页,共97页。第十五页,共97页。第十六页,共97页。第十七页,共97页。第十八页,共97页。第十九页,共97页。第二十页,共97页。英文原版教材摘选DynamicEarth,FifthEdition,P160第二十一页,共97页。土地与景观、环境、土壤有什么区别?第二十二页,共97页。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①景观(landscape/landschat)的定义古人视“景观、风景、土地、环境”为同义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第二十三页,共97页。②景观(landscape/landschat)的特性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景观具有明显形成特征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第二十四页,共97页。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是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第二十五页,共97页。土地与土壤的区别: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陆地上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则强调是在一定地域内包括土壤在内的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其本身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综合自然整体。第二十六页,共97页。土地有什么特征?第二十七页,共97页。(1)从土地的构成上看,它是由土壤、生物、岩石、水分、空气等要素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建立起土地系统的整体结构,并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信息交流而完成一定的整体功能,从而使土地系统具有整体特征。第二十八页,共97页。(2)从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看,土地系统具有开放性特征,它同外界有物质的、能量的交换,有相应的输出和输入过程,随着负熵流的不断输入,系统从原来的稳定状态而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状态,表现出动态特征,这种动态性导致土地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向复杂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第二十九页,共97页。(3)由于土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并对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有一负反馈机制,使得干扰不致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干扰超过所能忍受的阈值时,系统就崩溃瓦解。一般来说,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等级层次、结构有关,越是高级的土地系统,其结构越复杂,系统对外界环境干扰的抵抗能力也就越强,其稳定性就越好。

第三十页,共97页。

土地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质量的动态性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7、土地的社会性第三十一页,共97页。二、土地科学概念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第三十二页,共97页。属性:土地科学是以土地为研究客体的一系列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研究内容:①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土地评价。③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④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⑤土地管理,包括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⑥土地关系等。第三十三页,共97页。1.土地类型研究研究自然综合体发生、发展以及组合的地域差异,并据差异进行类型划分。目的:摸清土地的数量、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性,为合理利用、保护和改造土地提供科学依据—自然属性方面。2.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分等)评价土地质量优劣,不同利用目的,评价内容不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第三十四页,共97页。土地适宜性评价:从农林牧业生产对土地要求出发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利用的适宜程度,分等划级。土地潜力评价:光、热、水、土搭配——评价潜在生产能力。土地经济评价:从土地“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角度评定土地质量等级。3.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为制定土地政策、用地调整、指导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服务。

第三十五页,共97页。4.我国土地研究动态首先,介绍苏联景观学理论、苏联伊萨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区域的土地类型研究和大比例尺的制图工作。大规模深入开展是在1978年以后,在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上,正式把土地资源研究列为国家重点项目。1979年,又把编制1/100万土地类型图、1/100万土地资源图、1/100万土地利用图列为国家重点课题。全国省、县已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城市用地、农用地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等研究。第三十六页,共97页。第三十七页,共97页。第三十八页,共97页。土地类型学研究土地系统及其形成、特征、演化和分布规律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土地利用学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生产水平、空间配置及其影响因素土地规划管理学探索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各种用地的合理配置,以及土地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土地信息学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表达、应用和传播

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行政学、地籍学第三十九页,共97页。LandScienceLandEconomicsLandManagementLandInstitutionLandLawLandUsePlanningLandRegistryAdministrationLandEngineeringLandResourcesLandInformation土地科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经营学土地制度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政管理学土地工程学土地资源学土地信息学第四十页,共97页。各分支学科间相互关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规划、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第四十一页,共97页。三、土地科学的发展历程1、土地科学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

上溯到约2500年前,我国《周礼》一书对土地的记载与研究。欧洲一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也开始了有关研究。特点:零星的、不系统的、以描述性为主的分析调查阶段。第四十二页,共97页。(2)第二阶段二十世纪30至40年代。对土地的研究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为主。(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是现代土地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特征:把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对待,建立土地分类、分级、评价与规划利用、管理等理论体系。第四十三页,共97页。2、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是前苏联土地类型学或景观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景观思想指导下,前苏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土地分类、分级、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德国:德国对景观学的研究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早期景观学研究的代表人物S·帕萨格,提出景观单元等级系统。对近现代景观学有重要影响的是CarlTroll,他将生态学思想引进土地研究之中。第四十四页,共97页。英国:英国除进行本国土地研究,还成立国外发展部土地资源处,专门负责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英国土地研究工作是以区域研究开始的,其中,米彻尔编制的10级的土地、土壤和生态单位的分类等级系统表,是关于土地分类最详细的等级系统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非常重视,明确提出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提出土地研究中的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三级系统,把工作范围扩展到了环境生态的调查研究上。加拿大:加拿大把土地分类定名为生态土地分类,并确立了一个七级生态土地单位系统:生态带—生态省—生态区域—主态区—生态段—生态立地—生态元素。第四十五页,共97页。3、土地科学研究展望①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水土保持研究、荒漠化土地的防治研究、盐碱化治理研究等方面,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②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土地管理效益评价等几方面。传统评价指标只重社会经济产值和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这一评价指标内容也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第四十六页,共97页。③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将成为今后的重点研究对象。④土地利用规模研究对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土地经营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化的途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集成“3S”的土地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报模型。第四十七页,共97页。什么是土地?如何理解土地的概念?简述土地科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第四十八页,共97页。第二节土地分级(土地单位界定)一、土地分级的概念

土地类型是对若干土地个体(土地单位)属性的抽象概括,而其前提是明确土地个体(土地单位)这一分类对象

根据土地个体(土地单位)的规模大小和内部复杂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土地个体(土地单位),称为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单位的划分和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土地单位。第四十九页,共97页。二、土地单位系列----土地分级系统土地分级研究一般采用三级系统,即划分出三个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等级系统

国家低级单位中级单位高级单位原苏联相限区地方澳大利亚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英国土地要素土地片土地系统中国地块地段地方第五十页,共97页。20世纪40年代来,国内外研究名称、等级不一,但较多人认为三级。我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前苏联:在景观下划分-----地方、限区、相澳大利亚:

------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

第五十一页,共97页。三级分级系统①相(地块、立地):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是土地分级的最小单位。②限区(地段、土地单元):相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中级土地分级单位。③地方(土地系统):限区有规律的组合而成的高级土地分级单位第五十二页,共97页。1.相(地块)相是土地地段最低级的单位,即自然地理综合体最基本的单元。Б.Б.波雷诺夫称之为“单元景观”,В.Н.苏卡切夫称为“生物地理群落”,Л.С.贝尔格采用“相”这一概念。А.Г.伊萨钦科也作了如下表述:最简单的地理综合体(他称为“相”)应当认为是地域的这样的地段:在它的范围内所有组成成分都具有一致的性质,即它们都是它自己的最细小的分类单位。第五十三页,共97页。相的性质:相是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位,是土地分级的下限;相是不能再分的自然综合体;相是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地段。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最弱。第五十四页,共97页。定义: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单位。又称表成地形、单元景观、小景观、表成相、生物地理群落、立地、土地元素、土地型、地块等。第五十五页,共97页。地貌的最小基本单位岩性、土质、土壤、植被的最小单位水文和气候的最小单位各组成成分的分布区与相的关系第五十六页,共97页。例如:一条干沟的横剖面可分出沟底相和沟坡相;一个小丘的剖面可分出丘顶相、丘坡相和丘麓相。方法:地貌面考虑同一地貌面的其他组成成分的一致性。第五十七页,共97页。1案例1:地貌面23456781河谷相2河漫滩相3阶坡相4阶面相25山麓相6谷坡相7山坡相8山顶相第五十八页,共97页。1谷底相2谷坡相21平坦谷地地下水位高粘壤土湿生:田螺缓坡地下水位低沙壤土旱作第五十九页,共97页。12233丘顶相丘坡相丘麓相剥蚀、残积幼年土壤干旱生植物过渡坡积较干中生植物停积、淤积冲积土湿湿生植物第六十页,共97页。什么是相?相的有哪些基本特征?怎样划分相?第六十一页,共97页。2.限区(地段)限区是相有规律地组合成的中级土地分级单位,它通常相当于一个初级(中等)地貌形态单元,是外貌最清楚(天然界线)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其范围内,物质迁移特点(水的运动、固体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等)具有一致性。一条冲沟,假若忽略其内部的土种、植被群丛、人类活动等的差别,则它就是至少由两个沟坡相和一个沟底相所组成的冲沟限区;一个阶地是至少由一个阶面相和一个阶坡相所组成的阶地限区,等等。上述的冲沟和阶地都相当于初级地貌形态。第六十二页,共97页。丘陵限区是由一个丘顶相、两个丘坡相和两个坡麓相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冲沟限区是由一个沟底相、两个沟坡相组成;一个阶地限区是由阶面相和阶坡相等相互联系的相组成。第六十三页,共97页。限区(土地单元)的基本特征:(1)限区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相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其级别比相高,内部结构比相复杂。(2)限区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联系,所表现的整体综合自然特征是相对一致的。它具有一个初级地貌形态、一个小气候组合、一个相同的潜水条件。一个土壤变种组合、一个植被群丛组合等。(3)在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等具有共同的方向。(4)每一个限区都有清晰的外部形态,如一个阶地、一个冲沟,一个丘陵等,这种初级地貌形态是野外划分限区的主要标志。第六十四页,共97页。简单限区典型限区,如一个小丘,一个冲沟复杂限区限区之上叠加了一个或几个限区,如阶地上发展了冲沟环节相和限区的过渡形态,或刚刚形成的地貌形态,或相发展过程中内部分化不明显第六十五页,共97页。3.地方地方是限区有规律地组合成的高级土地单位,相当于特别复杂的中等地貌形态,组成它的地貌形态在一定方向上经常重复出现。第六十六页,共97页。

“地方应该合理地解释为在地貌剖面上具有明显独特性的彼此共轭的限区综合体”(伊萨钦科)“地方是一定限区型的有规律的结合”(宋采夫)“土地系统是在地理上和地貌上有相互关系的土地单元的集合,在这个系统中,地貌、土壤、植被重复出现”(澳大利亚)第六十七页,共97页。“地方是一定地段的有规律的结合,是各个限区有规律地彼此交替重复出现或复域分布的地域,或者是面积较大的限区因遭受切割而复杂化的地域。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因岩性和地貌组合特点的变化,使这一地域中各限区具有自己的特征”(林超,1983)第六十八页,共97页。地方特征:最复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限区,因此其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复区的特点,相当于特别复杂的初级地貌形态单元组合,在其范围内无统一的物质迁移方向。复域性:同一类型限区组合又在一个地域范围内重复出现,与地方相应的土壤和植被是土壤种和植物群丛的复域。地方的空间划分,起主导作用的是地貌形态和新构造运动,它们决定着限区组合的特点,使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格局。第六十九页,共97页。一个沙丘带具有沙丘和沙丘间凹地两种限区的重复分布,便可划分为地方。一个遭受多级切割的阶地或黄土梁地,也可视为一个地方第七十页,共97页。三、土地分级单位的相互关系土地级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气候土壤水性质相同变种群丛限区初级地貌形态(简单、复杂)小气候组合排水和潜水条件相同变种组合群丛组合地方初级地貌形态组合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复区复区第七十一页,共97页。A、差异性:各级土地单位在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以及内部复杂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除了相这一级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一致以外,随着级别提高,土地单位内部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差异性逐渐明显。第七十二页,共97页。B、联系:土地分级单位是土地组合的结果。这种由简单的单位组合为较复杂的单位,进而组合为更复杂的单位的基本根据是土地单位之间密切的地域联系,各不同土地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互连接才能进行组合。相是最小的土地单位,通过相组合成限区,限区又组合为地方。地方是土地分级的最高单位,倘若把综合自然特征较为一致的土地地方作进一步组合,还可得出一个更为高级的个体单位——自然地理区,即狭义的景观。第七十三页,共97页。土地类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土地单位的确定和分级;二是对各级土地单位的类型作划分研究,即土地分类研究;三是对各类土地进行土地质量的分等研究,即土地评价第七十四页,共97页。土地分级是指对土地的个体研究,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划分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都是一个个面积完整的连片的个体。土地分类则是采用分类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土地单位按其特征进行类型的划分,是按“型”归类,而不是按土地单位分级。同一类型可不在同一地区,互不相连。土地分等也是一种分类研究,但它是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按土地质量分等评价。第七十五页,共97页。一、土地分类的概念1、概念:

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的类型进行划分与归类。由于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自然区或行政区)土地个体单位的数目很多,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逐个研究其个体特征,只按它们质的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概括,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这是土地分类研究所采用的类型系统研究法。第七十六页,共97页。土地分类系统很多,如:(1)从土地的实际利用和管理角度对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其中农用地续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类。第七十七页,共97页。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113水浇地114旱地115菜地12园地121果园122桑园123茶园124橡胶园125其他园地13林地131有林地132灌木林地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135迹地136苗圃14天然草地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15其他农用地151畜禽饲养地152设施农业用地153农村道路154坑塘水面155养殖水面156农田水利用地157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建设用地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203农村居民点204独立工矿用地205盐田206特殊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261铁路用地262公路用地263民用机场264港口码头用地265管道运输用地27水利设施用地271水库水面272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12盐碱地313沼泽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岩石砾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32其他土地321河流水面322湖泊水面323苇地324滩涂325冰川及永久积雪第七十八页,共97页。(2)从土地自然地理属性的角度进行的分类第七十九页,共97页。⑴顺序法:

按种、属、科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分类系统。

优点:简单明了,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缺点:工作量太大,短时间难完成,划分标志不明显。第八十页,共97页。⑵两列指标网格法:主要用于相的分类,有时用于限区分类。具体做法:画出纵横坐标纵坐标——地貌,自上而下列出,从高到低的地貌类型

横坐标——土、植类型,从左到右,由湿生到旱生植被纵横两列交叉构成一个网格——土地分类系统优点:便于分析土地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划分标志清楚。缺点:机械、不便阅读。第八十一页,共97页。第八十二页,共97页。⑶路线考察法在研究区域内选择几条代表性路线,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绘制若干表示土地个体单位的土地综合剖面图,用以分析这些土地单位的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单位间的空间组合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几个综合剖面加以对比,从而分类,然后从线推面——获得整个研究区的土地分类系统。优点:简便易行缺点:不够精确,且要求分类者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野外工作能力。第八十三页,共97页。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第八十四页,共97页。⑴确定分类对象:确定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主要取决于研究任务所涉及范围大小、制图比例尺对象相限区地方调整范围<500Km2500~1万Km2

>1万Km2

制图比例尺>1:1万1:1万~1:20万1:20万~1:100万⑵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对象确定后——依据、指标——客观反映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