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获奖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获奖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获奖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获奖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再由实验现象,学生分析、讨论各自变化的特征,最终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以此来判断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本课题有一系列的实验,难度较高的由教师演示,较易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变化的化学基本观念。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中主要通过四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实验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较容易完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这两者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二)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具体的化学概念,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一定要特别重视实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等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及其基本特征,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关系,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五、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实验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并以此为依据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再用蜡烛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物理变化?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用具: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蜡烛(学生自带)。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熟知的事物举例)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实验一:水的沸腾。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实验二: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研碎,观察变化。(指导学生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方面观察实验现象,指出观察重点,记录实验结果。)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先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教师点评:实验一中水受热沸腾,试管口有大量水雾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二中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出问题:实验一、二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吗?这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或温度等)。(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能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细心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点评: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再观察两个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作好记录。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取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先由学生描述现象:教师点评: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都生成蓝色沉淀。(为什么要用两支试管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思考。提示:胆矾研碎前后还是同一种物质,研碎是物理变化)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取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塞上橡皮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先由学生描述现象:教师点评: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减少,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提出问题:实验三、四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吗?这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物质的种类、颜色等发生了变化。(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点评:实验三和实验四中,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实验三中,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沉淀,这种蓝色的沉淀是氢氧化铜,是新的物质;另外,还生成了硫酸钠,也是新的物质,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板书: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四中,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作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氯化钙和水,变化中也生成了其他物质,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板书: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板书: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学生回答:区别就是变化时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练习:练习与应用相关习题。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阅读教材第二段:(提示阅读重点: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板书: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和产生气体、沉淀、变色、发光、放热等现象。问:能不能根据发光、变色、放热等现象确定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学生回答:教师举例:电灯通电后会发光、放热,发生的是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电灯发光、放热是电流作用的结果,构成灯的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判断物质变化要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到的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实验: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点燃蜡烛时发生的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实验后学生回答:(现象:蜡烛刚开始点燃的时候很亮,但慢慢地又变暗了,隔了一段时间又重新亮了起来)(解释:原因就在于刚刚点燃蜡烛的时候,蜡烛芯上的石蜡会先熔化,然后气化,我们能看到火焰,而且比较亮。但要注意,这时下面的石蜡没有熔化,更没有气化。所以,等到烛芯上的石蜡燃烧完以后,气化的石蜡减少了,光线便暗了下来。隔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又使石蜡熔化,再慢慢气化,那些气化的气体在烛芯上燃烧,我们又能观察到蜡烛变亮了。)教师点评: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发生物理变化;气化后的石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补充板书: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和产生气体、沉淀、变色、发光、放热等现象。(3)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课后作业: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矿石粉碎C.钢丝弯曲D.红磷燃烧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轮胎爆炸D.制取蒸馏水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生锈 B.酒精挥发C.蜡烛燃烧D.水通电分解4.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瓷碗破碎D.木材燃烧5.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关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A.生成新的物质B.有放热,发光现象C.有气泡冒出D.有沉淀生成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加热使石蜡熔化B.用木材制家具C.用粮食酿酒D.用玉石雕刻印章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C.花生米霉变了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9.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等现象。10.点燃蜡烛实验中,发生了下列变化:(1)用火柴点燃蜡烛棉芯,棉芯燃烧,放出热量;(2)棉芯根部蜡熔化,蜡液流淌;(3)石蜡受热汽化;(4)汽化后石蜡燃烧,发光、放热;(5)熄灭蜡烛,蜡凝固成固体。以上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参考答案:1.D2.B3.B4.C5.D6.A7.C8.A9.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10.(1)(4)(2)(3)(5)七、板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和毒性等。3.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和产生气体、沉淀、变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