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支撑体系课程标准指导课标解析第一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国内外地理课程比较公开课_第1页
基本支撑体系课程标准指导课标解析第一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国内外地理课程比较公开课_第2页
基本支撑体系课程标准指导课标解析第一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国内外地理课程比较公开课_第3页
基本支撑体系课程标准指导课标解析第一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国内外地理课程比较公开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地理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设置的历史回顾1、清朝时期我国中小学校开设地理课,始于清末。19世纪下半叶,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少数教会办的近代学校。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地理”或“地学”。一些新式书院和清政府办的少数学堂开设“舆地”课。这时的课程内容均由学校自定。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这些章程规定蒙学堂(4年)和小学堂(6年)各学年均开舆设地课,中学堂(4年)开设中外“舆地”。这几个章程均未及实施。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这是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这些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均设地理,并规定了“地理要义”和各学科“程度”,“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再讲“中国和外国地理之大要”。中学(5年)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文学。从此,地理课正式列为中小学课程,并有了统一要求。表2-71904年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章程1909年,清政府颁布《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文科和实科,课程均为12门,分主科和通习两类。文科的地理为主科,一、二年级授中国地理,三、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2、民国时期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小学制由9年改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初小未设地理课,高小设史地课。高小一、二学年授“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学年授“外国地理之要略”。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取消文史分科。19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一、二、三学年授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第四学年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其后变化较大的是1922年新学制的实行,新学制仿效美国,实行六三三制。中学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采用学分制。初中必修科目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高中地理为选修科,作为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次年出台的《小学地理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规定了小学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容较全面的课程纲要。1929年则将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并制定了《高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教育部对上述课程标准做出较大修订后,以正式课程标准公布。表2-81932年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课程标准1936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课程标准又作了两次修订,为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防和国防建设”的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和内容。1948年,按照减少科目教学时数、简化和调整课程内容的精神,初中地理由每周12节减少为10节,高中由12节减少为8节,高中自然地理不再单独开设。3、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1951年,开始编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并改称教学大纲。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建国后制订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大纲草案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和各洲地理;初中三个年级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外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1957年按照指示,小学、初中地理课时均减少一半,高中地理取消。1963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因“文化大革命”而未实施。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学校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地理在五、六年级开设。20世纪80年代初,中小学学制恢复到12学制,高中、小学地理课相继开设。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标志着中小学地理教育在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曲折道路后得到恢复和发展。1988年,国家教委规定小学设社会课,不再单独开设地理课。1990年国家教委对1986年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作了修订,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有些内容改为选修,高中增设了选修课,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大纲。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了新的高中课程计划。计划规定高中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一年级必修课,讲述系统地理;二、三年级为限定性选修,讲述人文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同时颁布了《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稿)》,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该大纲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用。表2-9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概况一览表注:括号内为学时数。二、1993年起实行的初中地理课程框架结构1、初一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框架结构初一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先讲述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打下基础,并初步学会阅读和运用政区图与地形图。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介绍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并介绍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地理的分区,按地理位置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全球共分为12个地区,每一地区只重点讲述一两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使学生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图2-1初中一年级世界地理的知识结构(图中打*号的为选讲课文)2、初二中国地理的框架结构初中二年级中国地理教材,采用中国地理总论一-中国区域地理一-中国在世界中,即“总一分一总”的知识结构。中国地理总论介绍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内容。中国区域地理,首先介绍中国地理区域和划分,然后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几大块讲述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建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最后讲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并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的重要责任。中国地理总论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