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十大国关系北师大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十大国关系北师大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十大国关系北师大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十大国关系北师大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十大国关系北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专题十大国关系【热点新闻】热点一2023年7月30日,俄罗斯电视台新闻频道网站发表对俄总统普京的专访。普京表示,美国驻俄罗斯外交机构工作人员应裁减755人,以使俄、美在对方国的外交机构人数对等。此举被认为是俄罗斯针对美国加强对俄制裁的回应。在俄罗斯方面要求“大幅裁减”美驻俄外交人员后,两国本已紧张的关系再度恶化。舆论普遍认为,俄美对抗近期难以缓和,但不会出现剧烈冲突。热点二2023年8月13日,英国脱离欧盟事务部发表声明说,本周将会公布首批意见书,英国政府将于本周二正式表态,对脱欧之后和欧盟建立一个临时关税同盟持开放态度。报道中说,即将公布的文件将就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和欧盟的关税安排提出两个意在长远的备选方案,以确保英国于2023年初正式脱离欧盟后双方之间的商品贸易尽可能不受阻碍。【知识整合】线索一中日关系阶段特征具体史实隋唐时期友好(1)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以中国隋唐制度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2)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先后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明朝敌对冲突明朝后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进行抗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赴福建、广东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近代敌对(1)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2)1900年,日本伙同其他欧美国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4)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主要罪恶:不断扩大侵华,侵占中国领土;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现代对抗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友好与摩擦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中日关系曲折前行。线索二中美关系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840~1937年敌对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巴黎和会1919年,美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准备了条件。1939~1945年合作原因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1945~1972年敌对原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史实(1)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3)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4)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1979年中美关系改善原因(1)由于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下风。(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史实(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3)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至今友好与摩擦史实合作交流中有冲突,合作中有摩擦,对话和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摩擦(1)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3)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4)允许达赖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等。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线索三中俄关系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古代侵略与反抗沙俄侵略我国的黑龙江地区,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签署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近代侵略中国(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1865年,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1871年,直接派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3)19世纪末,俄国随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帮助中国(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苏俄引进马克思主义。(2)以苏俄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立中国共产党。(3)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持国民大革命。(4)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现代友好与矛盾冲突并存,以友好交往为主(1)1949年10月3日,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一五”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大型项目。(3)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4)2001年,俄罗斯与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共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线索四美俄关系阶段特征主要表现一战前勾结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战期间敌对俄国在爆发十月革命后,宣布退出一战;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一战后干涉苏俄内政。二战期间共同抗击法西斯(1)1942年,美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2)1945年,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召开雅尔塔会议,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创造了条件。二战后对立、争霸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行“冷战”,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至今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走向正常化;但因乌克兰问题,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线索五法德关系两国对峙(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国,加深两国仇怨。(2)19世纪末,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法德两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国发展缓慢,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法国力图报复,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法国加入三国协约,双方加强军备竞赛。(3)一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都损失惨重。(4)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作为战胜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实现了法国的部分愿望,同时两国仇恨进一步加深。(5)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6)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1940年法国沦陷,1944年法国光复。两国和解(1)二战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共同加入北约。(2)后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两国开始走向了联合,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最初成员国,经济上建立伙伴关系,20世纪90年代,这一组织发展成为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拓展提升】1.谈谈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会造成哪些恶劣的影响?日本青少年不能正确了解和认识历史;助长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和右翼势力;给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造成情感伤害;破坏与邻国的关系,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2.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贸易增长的原因。美方: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放弃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受阻,在苏美贸易中不占优势,所以有必要加强中美贸易。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积极进口美国商品;自身实力也逐步增长,对美国出口增加。3.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综合实力;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各国的历史传统;地缘政治。4.列举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具体史实,并归纳其影响。具体史实: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美苏争霸(20世纪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