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_第1页
(15)-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_第2页
(15)-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_第3页
(15)-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_第4页
(15)-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杲元气理论在慢性肾衰竭、黄褐斑等疾病中的运用

李杲一、李杲元气的观点(一)(一)李杲对元气生理功能的阐发1.脾胃为元气之本“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先天后天一体论。“夫元气、谷气、营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升发是主要的,基本的;潜降是次要的,权宜的。

升发靠脾胃、胆(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

人体精气,升而复降,降而复升。“履端于始,序而不愆”(愆,音千)(二)李杲元气虚的病因⑴饮食不节

⑵劳役过度

⑶精神刺激(三)李杲元气虚的病机(1)饮食不节:“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脾病(2)劳疫过度:“形体劳疫则脾病”。

劳疫过度──→脾病──→胃病(3)精神刺激:“因喜怒忧怨,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承其土位,此所以病也。”七情所伤──→心火──→元气受损,火承土位

气虚发热的病机(1)气火失调《内外伤辨惑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火热上行独其面”。(2)升降失常“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升阳散火汤)。

二、李杲脾胃理论的临床运用(一)慢性肾衰竭(脾胃虚损、元气不足)此型肾功能衰竭辨证要点:周身倦怠、四肢不收,苔白厚或水滑、舌淡红体胖有齿痕有瘀斑,脉沉细而虚机理:脾胃虚损、元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呕恶,元气衰竭、真阳衰惫则周身浮肿等治疗:补中、益气、升阳、化浊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要点在升阳化浊)生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葛根、泽泻、土茯苓、炙甘草如病例1:(慢性肾衰竭)姓名:李某某、女74岁汉族病历号:1009410732012-02-09首诊、主诉周身倦怠年余伴纳呆食少,面色萎黄,苔薄白舌淡红有齿痕有瘀点,脉沉细弦滑,肌酐295umol/L,尿素11umol/L,尿蛋白2+,潜血1+。中医诊断:慢性肾衰;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脾胃虚损、元气不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醋柴胡10g当归15g赤芍12g白芍12g苍术10g炒白术10g生黄芪15g党参15g葛根10g升麻10g陈皮10g炙甘草10g(一)慢性肾衰竭(脾胃虚损、元气不足)如病例1:(慢性肾衰竭)姓名:李某某、女74岁汉族病历号:100941073至2012-12-06经近10个月治疗:周身倦怠诸症大减,苔薄白舌淡红有瘀点,脉细弦滑,肌酐自295umol/L降至119umol/L,尿素自11mmol/L降至7.8mmol/L,尿蛋白2+降至+-,潜血1+。处方:醋柴胡10g当归15g赤芍12g白芍12g苍术10g炒白术10g党参15g葛根10g升麻10g陈皮10g炙甘草10g黄芪30g黄芪逐渐由15g增至30g二、李杲元气理论的临床运用(二)习惯性便秘(脾胃虚损、清阳不升)此型便秘辨证要点:圊便不爽、数日一行,面色萎黄,苔白或水滑、舌淡红体胖有齿痕,脉虚弱机理:脾胃虚损、清阳不升,脾不升、胃不降,胃腑不降则大便不爽、数日一行。治疗:补中、益气、升阳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要点在升阳)生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葛根、白芷、炙甘草如病例2:(巨结肠症)姓名:杨某、女、年龄38、汉、病历号101182558主诉:圊便干结一周一行,伴面色萎黄,胃脘胀满,面生痤疮,苔薄舌淡红略赤有齿痕,脉沉细弦。中医诊断:便秘;西医诊断:巨结肠。辨证:脾胃虚损、虚热上炎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醋柴胡10克全当归15克赤白芍各12克炒白术12克生黄芪15克云茯苓10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白芷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三诊后痤疮已逾,去黄芩栀子。五诊后停药。二、李杲元气理论的临床运用(三)黄褐斑(脾胃虚损、清阳不升)此型黄褐斑辨证要点:面生褐斑,苔薄白或水滑、舌淡红体胖有齿痕,脉虚弱机理:面为诸阳之汇,脾胃虚损、清阳不升,气血不荣于面,浊阴不降于腑;聚而成斑。治疗:补中、益气、升阳、活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要点也在升阳)生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葛根、白芷、白芍、炙甘草如病例3:(黄褐斑)杨某、女、42岁、汉、门诊号:253664主诉:面生褐斑多年,伴腹胀时作,圊便不爽,苔薄舌暗红有齿痕,脉细略弱。诊断:黄褐斑。辨证:脾胃虚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