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世界的大帝国》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课程标准: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习目标:从学习中认识到古代大帝国之所以兴起重要的条件是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而古代大帝国产生后又继续扩大自己的疆域,彼此邻接起来,加强了地区间的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从而形成文化交流互鉴。在各个区域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现代的人类文明。【教学目标】从古代大帝国的兴衰中认识到,任何一种文明,不论产生于哪个国家、那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而生,与各个国家、民族进步如影随形,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地区性大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并对相关区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2.教学难点:文化的交流互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性帝国兴衰更替过程中的暴力冲突的推动。战争与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进步。【学情分析】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新版教材新增内容,初中历史课程中有相对较为独立的模块讲了文明的冲撞与交流,突出以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崛起为例,不太系统和连贯。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较为陌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主线,从一而终的串起细节性知识,让学生构筑起整体的认知,把握住古代世界大帝国崛起是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影响,而其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进步。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切入,预设情境,让学生自然的从已有知识联想到更深一步的教学探讨,从而达成最后的知识升华。【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情境创设,史料解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及资源准备【第一环节】导入:扑克牌中四张老K,方块K罗马大帝凯撒,手持战斧,古罗马帝国权利的象征;红桃K后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国皇帝,在位时政府大半个欧洲,在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杰出建树,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梅花K——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促进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并与其它文明的交流融合。这三位王者都是古代大帝国当中有赫赫威望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文明交流扩产过程中古代大帝国的兴衰。猜测讨论扑克牌中老K的原型及其事迹引起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营造探究氛围。【第二环节】<一>古代文明的扩展【合作探究】结合材料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这句话的含义。农耕文明具有哪些优势?这些优势怎样使其具备了扩张潜能?<材料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农耕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农耕地区人口的增长,使个农业中心必然不断向周围扩散。这种扩散构成了一个绵亘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偏南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在这个农耕世界以北是宜于游牧和半游牧的地区。随着游牧和半游牧的不断扩展,也形成了一个自东而西横亘于亚欧大陆偏北的游牧世界。<材料三>“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教师解读:农耕文明的优势为什么能推动文明区域的扩大(1)发达的社会分工——劳动力的剩余,是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进而产生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作工作。也有了规避农业生产损失的需求,于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研究劳动生产工具的改进,金属开采和冶炼,河渠开凿,土木建筑,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而这种规模的社会活动不再是个体所能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农耕地去的阶级分化较快,较早的出现了公共权力,对集权政治有了相应的要求。(2)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业经济有了稳定性和高回报率,使得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出现代表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就随之产生了人口压力和经济压力,于是有了农耕文明的扩张。(3)剩余产品的产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使氏族内部出现了财产分化,于是氏族社会中出现了穷富,自由人与奴隶的分别,阶级随之出现,奴隶制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组成部分。由于私有财产和奴隶劳动的存在,战争频繁发生,过去氏族和部落间仅为血亲复仇或疆域争执而战,这时则以掠夺他人财富、奴隶为战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史料解读。材料一得出结论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最终推动力是物质生产的进步,所以农耕文明相较于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并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材料二解读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形成两种并立的文明形态,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材料三解读结果:农耕文明的优势:1.发达的社会分工2.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3.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培养学科素养之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揭示历史现象后边的深层因果关系。灌输唯物史观“一切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第三环节】【第四环节】【第五环节】<二>文明的交流<材料四>“交往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日渐增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交往增多的决定性因素”
——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材料五>经常的交往一般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生产技术、各地特有的物产、艺术品以及文字、科学知识、思维、宗教信念等,都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而直接、间接的交流,并逐渐向中心凝聚。……分散在周边的许多孤立的点,也渐渐与文明中心发生微弱的、却又有发展前进的联系。--《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六>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势力强大之后,往往因开拓土地、移殖人口、掠夺资源、控制商路而与邻近国家、部族发生冲突,以为暴力的方式进行交往,这在大国并立的形势下尤其如此。
——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材料七>“游牧世界需要农耕世界的粮食、布帛和金属工具,农耕世界需要游牧世界的马匹和皮革。双方都要通过和平互市来满足各自的需要。”但也存在着矛盾:游牧世界的各族,其中包括趋向农耕的部族,有时要进入富庶的农耕世界;农耕世界的统治者有时也要开边拓土,略取游牧世界的土地。游牧世界各族在入侵时期的军事优势,一当他们进入农耕地带,就在各自农耕化或进一步农耕化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农耕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把入侵的游牧、半游牧、趋向农耕的各部族吸收到自己的经济文化体系中来。——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合作探究】请为下列历史事件找出合适的分组1.西亚农耕技术的传播22.亚历山大东侵23.冶铁技术的扩散24.西亚神话演变成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25.波斯通过征服战争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26.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变为内海27.字母文字的传播28.东汉甘英出使大秦29.丝绸之路30.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三.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师:从表面上看,波斯帝国似乎是纯军事征服的产物(的确,帝国的建立,从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到波斯帝国,都是通过野蛮的征服战争而实现的,没有征服就没有帝国),但是,波斯帝国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西亚和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是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流、联系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产物。<材料八>为着完成古代、中世纪世界史自身的体系,需重视西亚。西亚古代、中世纪的历史是有系统可寻的,首为波斯时代。——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师:波斯帝国第一次把亚非欧洲联系起来,并把四大文明发祥地连在一起,沟通了五大文明中心。<材料九>在波斯庇下,希腊人和腓尼基人的城市是实受其惠的。因为沟通西方与东方的中介商业皆落于他们手上。……领土的辽阔,原料的富裕与繁多,良好的道路,黄金本位币制,以及国家的比较安定——这些有助于希腊人城市的商业和工业发展——(苏)塞儿格叶夫《古希腊史》师:希波战争中波斯帝国变相的成为希腊的运输机。“它不仅把自己的创作向西方输送,而且把从巴比伦、埃及和爱琴海中克里特岛等地吸收来的远古文化也向西方输送。”“原产中亚的苜蓿,原产中国的桃子杏梅与其栽培技术一起传播到地中海地区,”是真正的东方文化西进使者。(1)[PPT]波斯城基座平台仿自西亚;以大石柱构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庙;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状,则受希腊影响;殿门两侧的石狮,殿墙,浮雕,屋顶琉璃瓦与相似。(2)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3)《梁书》《周书》《隋书》中有关波斯的记载,说明了当时波斯由于实力强大,有较为频繁的对外交往师: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继者罗马帝国,无疑从波斯帝国的传统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因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2.马其顿亚历山大师: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占领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PPT】亚历山大东侵亚历山大帝国示意图<探究>没有一定的军事交往,文明的形成和传播都是不可想象的——林晋《试论社会交往的历史作用》【PPT】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是18世纪史学出现的概念,与欧洲文明兴起后,欧洲人重建历史自豪感的现象有关。所谓的"希腊化"是马其顿王国的扩张造成的文化交流这种伴随国家扩张而带来的文化交流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一般指亚历山大征服后的、西亚和世界,包括他去世后建立的三个王朝,时间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世纪。师:亚不仅把绚丽夺目的希腊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东方的膏腴之地,而且还将沉积于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和印度河上的智慧载向欧洲。他的铁骑所过之处建立七十于座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其中第一座也是最为出色的一座城市就是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它既是亚历山大文化帝国的枢纽,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都会。城外法罗斯岛上的灯塔燃木为炬,塔顶伫立着的青铜铸造的海神波塞冬,与灯塔的光芒一起守护着亚历山大里亚,灯塔创造了古代世界的奇迹,时至今日,它依旧燃烧在人类的记忆中。城内则弥漫国际性大都会的韵味,东方人西方人云集于此,阿拉伯的香料,印度的胡椒,不列颠的锡,努比亚的象,小亚的地毯,甚至中国的丝绸,再也不是什么奇珍异宝,世界的美丽绽放在亚历山大里亚,幸运之神亦陶醉于此久久呵护这座繁华之城。3.罗马帝国——宏伟庄严之罗马老师设问:关于罗马大家知道哪些?罗马人是希腊的征服者,也是受惠者,一方面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并加以利用、改造和发展;另一方面,希腊化文化在地中海东部和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内部凝聚力,使罗马在那里的统治和罗马化进程相对顺利。从罗马人成就的实际效果及其在政治和生活上的使用价值来看,较之希腊人,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似乎更加深远。在文字、法律、政治、经济、军事、雄辩术、农业等许多领域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能无视罗马的先例,而且往往从参考罗马中得到有益的启迪。(1)长期征战造就了众多军事家,罗马为后世留下不少军事名著。弗龙蒂努斯(约公元35年—约103年)的《谋略》一书,通过古希腊和古罗马作战实例,归纳出大流士、居鲁士、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等著名统帅的军事谋略。此外,还有恺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约4世纪的军事著作家韦格蒂乌斯的《罗马军制》,论述了古罗马时代军团的编制、装备、训练和作战方法等。该书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欧洲军界奉为(2)罗马人除对法律的贡献最为著名外,在文字上的贡献更具世界性。拉丁语原是拉提姆地区的方言,后因罗马扩张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成为官方语言。2到6世纪,从民众使用的通俗拉丁语中衍生出“罗曼语族”,它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16世纪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势力扩张到中南美洲,因此那里又称“拉丁美洲”。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3)在建筑工程方面,罗马人更热衷建造广场、圆形剧场、斗兽场、浴场、水道、柱廊、凯旋门、纪功柱等比较实用的建筑。此外,罗马修建了约几万公里道路,供军队运输、行军和信息传递,也为后来的民族大迁徙和基督教传播提供了便利。罗马还在帝国境内建起无数气势恢宏的高架引水渠。负责这些工程的监理人骄傲地称它们为“罗马帝国之所以伟大的最明显的证据”;他还特别指出“它们与慵懒的金字塔和虽著名但毫无实际用处的希腊工程形成鲜明对照”(4)法律的影响(5)文艺复兴四.总结<材料>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
跟随教师解读材料,得出结论,古代文明交往的途径有两种,和平交往和暴力交往。学生对历史上早期的文明交往进行分类,结合教材第三部分文明的交流,对文明交流的典型事例有所了解和把握。运用SCT多媒体技术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从材料的解读和地图的解读中,认识大帝国崛起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推动。波斯帝国为希腊化时代的到来奠基希腊化时代的成就又为罗马帝国的辉煌成就奠基,罗马帝国的成就影响了近现代的西方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和传承铸就了今天的人类文明。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通过对地图和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认识到奴隶制时期,“没有一定的军事交往,文明的形成和传播都是不可想象的”林晋《试论社会交往的历史作用-世界历史》从最后的总结中得出结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应该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学业评价】注:随堂学业评价利用睿易云教学系统,直接发放作业到学生平板上,学生在平板系统自行完成随堂作业,而后当堂进行评价分析。1.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这说明()A.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B.东西方的科技特点趋于一致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近代化
2.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3.
《古巴比伦的兴衰》一书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4.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这是个数字,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A.中国人、阿拉伯人B.罗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D.印度人、阿拉伯人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任写两点)(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新课程试教要贯彻历史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要力图在学生学完课程以后,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念,并能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而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详略得当的选择内容,并且超越课本,创设真实的情景,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设计的初衷,下面就本人在这次新课程试教过程中的感触加以论述,并记录得失。首先设计之初要把奴隶制大帝国放在单元背景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去思考,任何历史现象和事件的产生都不是单一、孤立的,其存在是历史符合社会规律的发展的必然,所以本课的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