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黄山奇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3.学习作者形神兼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流程】一、媒体导课,欣赏“奇”1.视频欣赏师:孩子们,在世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被誉为是上帝的盆景,被人们视为珍宝,他就是有着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黄山。播放视频2.板题读题师: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这堂课,我们只观黄山奇松,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齐读课题。二、自学互助,整体感悟,分享收获1.交流导学卡师:拿出课前导学卡,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订正。师:对导学卡上的学习内容有疑问吗?2.集体认知(1)认读字词师:课文中,这三个词语特别容易读错,我们再来读一读。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陡崖屹立枝干遒劲(2)指导写字师:屹立的屹是这节课的生字,笔画不多,要想写好这个字,你有什么建议?教师范写师:第一笔写中间的竖,第二笔竖折稍向右上斜,三竖左右间距相等。右边乞字的横折弯钩夹角要小,弯要大。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看清楚了吗?在学习纸上描一个写一个。3.整体感知师:写好生字,咱们回到课文当中。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三棵松树?(教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细品三大名松,学习表达方法(一)一读品形奇1.读文师:自己完整的读读课文,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多读几遍。2.全班交流(1)指名读句子+默读思考师:你们画了哪些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师:其他同学你们找全了吗?孩子们,这三段文字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静下心来,在课文纸上默读这三段话,思考:这三棵松树奇在哪里?圈画出最能体现他们奇特的词句,做上批注。(2)小组讨论师:把自己找到的词句和体会先和小组内的伙伴交流一下。(3)全班交流师:咱们一块来谈谈,你们发现在这三棵松树当中,作者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谁身上?聚焦这棵松树,你发现迎客松奇在哪里?【迎客松】预设一(斜伸出去):你仿佛听见迎客松在对你说?奇特的外形让我们产生了其妙的感受。预设二(枝干遒劲):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特?知道它有多高吗?迎客松树身高10.15米,枝干粗壮有力!彰显了阳刚之美!而它整体造型又不失柔和之美!真是刚中带柔,美中有奇!预设三(饱经风霜郁郁苍苍):你的发言很有逻辑,透过饱经风霜感受到郁郁苍苍的生命力,这是你发现的奇。指导读齐:带着我们感受到的奇特,一起读读迎客松的句子。过渡:咱们再来交流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说说他们又奇在哪里?【陪客松】预设点评:据我所知陪客松树身高约5米,有这样一位堪称高大上的黄山松陪同你观赏黄山风光,你的心情?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出陪客松的奇特。【送客松】预设点评1:这盆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浑然天成!真是大自然一奇特景观!预设点评2:离别之时,看到送客松挥手与你依依惜别,你想对它说?带着你的不舍读出他的奇特。小结:【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片】师: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三大名松外形的奇特!【板书“形”】你们看,这三棵松树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黄山,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中,不能像我们常见的松树那样垂直生长,他们的枝干只能弯弯曲曲,甚至朝悬崖下生长,这正是他们外形奇特的成因。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6)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再请三位同学读读这些句子。(指名三人)(二)二读悟神奇1.饱经风霜师:孩子们,要想把这三棵松树读出情、读出味,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生长过程。请大家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到一个最能概括黄山松生长过程的词语。师:知道迎客松多少岁了吗?老师找到了迎客松脚下的植物名片,上面有一首小诗,咱们一起读读。据资料记载迎客松至少有800年的树龄,经历的风霜和磨难也足足有800年的历史,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乃至所有的黄山松。2.拓展阅读师:小声读读学习纸上丰子恺笔下《黄山松》,相信你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师:此刻,你看到了怎样的黄山松?这就是黄山松的精神!【板书:神】3.指导朗读,升华情感、学习表达师:再次聚焦这三段文字,相信大家所惊叹的不仅仅是他们奇特的外形,还有他们顶风傲雪、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读这段经典的文字,可以吗?师生合作配乐读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认为在作者的眼中,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仅仅是一棵棵松树吗?是人!是黄山的主人!他们成百年、上千年的驻守在黄山,热情而不失稳重,高贵而不失平和的迎送着宾客,此情此景为黄山独有。这正是人们对他们情有独钟的原因。(板书:情)(三)读中学表达1.总结表达方法。师:你们看,作者把黄山松的外形特点和她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让我们读出了情、品出了味。这种形神兼备的写法是写景类文章最常用的表达方法之一。清代才子张潮有这样一句话,“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意思是说祖国的大好河山、哪怕是一花一木都会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佳作。2.背诵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浓墨重彩的黄山奇松图,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课后第一题要求我们背诵第二自然段。你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现在,请你们挑选一棵自己最喜欢的松树,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练习背诵,开始!指名背诵,由背到诵。(小结:你们看,只要活用背诵方法,我们也可以把背课文变成一项愉快的学习过程。回家请同学们把第二自然段完整的背诵下来。)四、总结1.师:孩子们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解说:黄山72峰,处处都有黄山松的点染,黄山松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赋予了黄山神奇的生命色彩。作者仅用一段话就将他们概括其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2.表达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师:对于这些松树,作者为什么没有像三大名松那样展开具体的描写?小结: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展开详细描写,对其他的景物进行概括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可以使我们整篇文章思路更清晰、特点更突出。《黄山奇松》学情分析小学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有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卡。但是受年龄限制,学生的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执教本课时,应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黄山奇松有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教学评价表上课时间:2016.3第

学科语文课题

黄山奇松

上课教师评价重点评

容评分100ABC教学目标与内容20分教学目标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定位准确、表述清晰完整。1086教学内容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1086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30分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微课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1086以学定教,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学法指导,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1086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1086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40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活动参与率高,教学目标达成率高。15129学生有基于深度准备的合作互动,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微课程、自主学习单等发挥作用良好。15129学生主动提问、思考、交流、课堂生成有价值。1086课堂文化建设10分学习习惯良好,师生互动民主、融洽。1086总分96听课人简要评析: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而学生对奇松的情,也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刘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教学评价表上课时间:2016.3第

学科语文课题

黄山奇松

上课教师评价重点评

容评分100ABC教学目标与内容20分教学目标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定位准确、表述清晰完整。1086教学内容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1086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30分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微课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1086以学定教,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学法指导,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1086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1086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40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活动参与率高,教学目标达成率高。15129学生有基于深度准备的合作互动,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微课程、自主学习单等发挥作用良好。15129学生主动提问、思考、交流、课堂生成有价值。1086课堂文化建设10分学习习惯良好,师生互动民主、融洽。1086总分98听课人简要评析:

课堂上,刘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整个课堂何老师紧抓文眼,例如:“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哪些奇松?”“迎客松的奇在哪里?”“黄山的松奇在何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评价表执教人:课题:黄山奇松被评价班级:5.4班主任:王文妮项目内容分数总分优良中差课前(5)1.将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等摆放整齐;保持安静,等候教师上课。5310

95

听讲(30)2.坐姿端正:身正、脚放平、眼睛看前方。不说话、不做小动作,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并能作出评价。3020105交流

(20)3.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有分工,有合作。乐于与人交流。把话说完整,意思表达完整,声音洪亮、清晰。2015105朗读(10)4.读书、审题时身子要正,眼睛离书约一尺远,做到眼到、口到、心到。10731书写(15)5.书写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握笔方法要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151051练习(15)6.练习要独立自主地完成,不抄袭;课堂练习当堂完成不拖欠。151051课后(5)7.整理书本文具用品,将下节课的课本文具和练习本在课桌上摆放整齐。待老师宣布下课后再站队出教室。5310《黄山奇松》教材分析小学语文青岛永宁小学《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篇课文,是以状写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单元的首篇,内容较为浅显,层次清楚。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作为说明性的课文,课文说明方法的掌握不容忽视。课文说明的方法,在此课有以下几点:一是围绕事物主要特点说明;二是层次清楚,由面到点再到面,丝毫不乱;三是用词准确、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其一面写起: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其二由面到点写了三种最能代表黄山奇松奇的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奇在何处?奇在它不同于其他松树的特殊姿态。姿态又奇在何处?奇在枝干。迎客松——枝干遒劲,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陪客松——如同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意喻枝干伸向两边,端端正正),送客松——枝干蟠曲,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意喻枝干伸向山下)。正因为黄山松枝干不同的姿态,人们才会为它们起出颇为形象的名字: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其三面通过“遒劲”“郁郁苍苍”和“饱经风霜”等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从而体会到黄山松的“奇”之所在。其四最后一节再由点回到面,一个千姿百态,道尽黄山松奇在何处。以一个省略号,让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在读者心中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再回黄山,再去观赏潇洒、挺秀的黄山松,尤显意味悠长。课文最后一句“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回应第一节我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首尾为之呼应,结构愈显完整。

教学此课,力求简单,明了。从奇字入手,以三大名松为例,读出黄山松奇在何处,继而掌握课文说明的方法。同时既引导学生读进文本,还要引导学生写进文本,读写结合,读写相互联结。《黄山奇松》评测练习小学语文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玉屏楼(pínɡ

bǐnɡ)宾客(bing

bin)热情好客(hǎohào)枝干(ɡànɡān)

2.熟读课文,按要求填空(1)黄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于世。(2)迎客松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得名。(3)把下面赞美黄山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在括号中写出这句话是谁说的。A、登黄山天下,()C、五岳归来不看山,()3.读了课文后,你最喜欢哪一种松?写写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词填空屹立

挺立

矗立

耸立(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世界的东方。(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

)起一座座高楼大厦。(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

)在街旁。(4)操场四周(

)着一棵棵白杨树。《黄山奇松》课后反思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描写景的佳作。课文中大量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奇特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黄山奇松奇”,体会“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学习文章“点面结合”的学习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能够通过查工具书、网上收集材料等方法进行初步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课前导学卡,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课伊始,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仅是对前一天布置的作业进行反馈,同时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即扫清了文字障碍,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重点抓住“文眼”为切入点,从“奇”入手。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黄山松的奇,切围绕“奇”这一线索贯穿始终。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无处不在。

(三)《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旨在让学生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延伸。为此,我不仅为学生总结了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同时介绍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诗词。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当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