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四、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橡树”和文中生词的含义。2、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美好生活,源于绿色”,如何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走进第八课——【出示:路旁的橡树】2、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二)从课题切入,了解路旁的橡树。
【展示橡树】师:看,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棵橡树的呢?【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显然,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生:)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引导理解“哨兵”:哨兵是干什么的呀?为谁站岗呢?)师:哨兵为大自然站岗,还保卫我们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
过渡:这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不仅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家园,还默默地向路人述说着它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段经历,就要从它旁边的这条路说起了。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质疑导读:人们原本打算要修一条怎样的路呢?
是呀,原计划这条路将是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修成后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出示句子: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是为什么?)】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生:砍掉。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生:不能。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让我们去看看当时修路时的情境吧!2、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用“-----”画出描写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提示方法:先说:我找到的词语或语句是——,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读句子。)
引导交流: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指导读。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分角色朗读,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心情。)句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远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过渡: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师:高尚,什么意思?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师:高尚的人就是——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引读:于是,当过路的人欣赏着橡树的美,路过这条马蹄形的路时,不约而同地说:——(生读)
当橡树把它的一片苍翠、美丽的花朵和香甜的果实奉献出来时,过往的路人不约而同地说——(生读)
3、师小结:是啊,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庆幸,我们更为筑路的人喝彩!
路旁的橡树,是一棵外表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是一棵承载着人们的爱和希望的树!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他写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路旁的橡树》,用一个简单却令人深思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心,就是一颗——高尚的心!让我们再齐读课题(生齐读:路旁的橡树)
五、
总结延伸:
1、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视频展示】
看到这些令人痛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课件】孩子们,让我们齐读诗歌:(配乐朗读)
师:让我们像筑路的人学习,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3、作业: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面有三个人逃生到此,当他们看到这棵橡树会想什么,试着写下来。
学情分析本课生字不多,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给他们纠正一下读音便可。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文章中工程师为了是否砍树而犹豫,工人们不想砍树但只能听从命令的那种无奈,这两者的心理过程其实很复杂,老师要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变化。学生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在筑路时有哪些权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学生很天真,他们认为改设计方案很简单,这样就无法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沉默不语和那沉重的叹气声。所以我就为他们讲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工作及权利,以及违反规定之后可能会有的后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理解起课文内容更容易了。用老师的述说、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一步体会。并让学生将工程师和工人的想法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三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在文章的最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整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就比较容易,教学目标也能较好地完成。效果分析刚读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无法理解课文的。文章中工程师为了是否砍树而犹豫,工人们不想砍树但只能听从命令的那种无奈,这两者的心理过程其实很复杂,老师要帮助学生去体会。在教学时我利用了课文插画,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课文。一开始当学生读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描写橡树外形的句子时,并没有多少感情。“哨兵”他们没见过,“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比比皆是。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插画,画中橡树边有几辆汽车,画得很小,这就衬托出了橡树的高大。同学们一看到在橡树边显得那么小的汽车时,都发出了惊叹,这声惊叹其实就是工人们和工程师为砍树而犹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释的情况下,一幅画就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变化。学生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在筑路时有哪些权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学生很天真,他们认为改设计方案很简单,这样就无法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沉默不语和那沉重的叹气声。所以接下来我就为他们讲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工作及权利,以及违反规定之后可能会有的后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理解起课文内容更容易了,这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将整个故事重现,用老师的述说、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一步体会。并让学生将工程师和工人的想法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许学生说的和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我们经常说读中悟,但只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读,连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读再多也是徒劳。其实现在很多课文中都出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这时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读,而是了解时代背景、那时人们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感悟课文的细节。在课文的最后我自己又通过一个简短的小视频让学生来直观的感受人类的活动带给地球母亲的危害,学生自己看完之后就有了发自内心的感触,人与自然一定要和谐相处,盲目的追求自身的利益,最终会导致我们人类的灭亡。看过视频之后,学生的感触很深,都能自己谈一下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诗朗诵,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整节课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实现了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目标。《路旁的橡树》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长zhǎngcháng长大()长久()长跑()曲qūqǔ弯曲()歌曲()曲线()我会读宽阔挺拔延伸沉重高尚赞叹三、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宽阔——()责备——()粗壮——()赞叹——()修建——()未来——()四、选词填空。指示批示1、工程师()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2、按照领导的(),他们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宽阔辽阔3、几年过去了,一条()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4、在()的大草原上,一群羊儿欢快地奔跑着。五、照样子,改句子。1、排水管被工人们放到地上。改为“把”字句:2、工程师把楔子打进地里。改为“被”字句: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缩句: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花。夏天,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枣子。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成了大红枣,树上就好像挂满了小小的红灯笼。我和小伙伴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这些大红枣,心里想:要是吃在嘴里,一定又甜又脆。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用“~~”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中有几个很生僻的词:锲子、马蹄形等。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将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查阅资料、问家长等方式弄懂,课上给同学们讲解。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当学到这个词时,我随机出示实物图片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二、留足空间实现自读自悟《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我反复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内心是怎么想的,当时心情如何,想象他们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同时也加深了対结尾提到的“高尚的心”的理解。三、拓展语文外延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本关于环保的图书和几篇环保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汇编
- 营销总监绩效考核标准完整指南
- 中学生语文口语交际拓展题目集
- 高校经济学期末考核试题集
- 研发部门建设方案及流程
- 足部皮肤护理产品中的抗氧化成分效果评估-洞察及研究
- 牙颌模型数字化重建-洞察及研究
- 多重压力耦合-洞察及研究
- 中学几何中点专题复习讲义
- 一年级下册阅读活动教案示范
- 安平丝网知识培训课件
-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的天气》教案
-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 2025年中石油英语试题及答案
- 口腔门诊客户投诉处理与管理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1章 电路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四渡赤水军事教学课件
- 刚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
- 建伍对讲机TH-K2-K4AT中文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