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散文-9 议论散文两篇-“黄冈杯”一等奖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散文-9 议论散文两篇-“黄冈杯”一等奖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散文-9 议论散文两篇-“黄冈杯”一等奖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散文-9 议论散文两篇-“黄冈杯”一等奖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散文-9 议论散文两篇-“黄冈杯”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散文两篇》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1.作者说“到处是阳光”的春天“太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文,简要分析为什么“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用“画配了框子”来比喻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一句中的“追求”和“占领”的含义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墙早上,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瞅着那雪白的墙,忽然间觉得这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身上竟也有许多传奇与内涵。世上本没有墙,由于人类不安全感的增长,才有了墙。墙的出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否则有巢氏也就不会那样受人敬重。在墙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只能住那并不十分安全的山洞,要么就干脆露宿野外,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样的生活是何等艰难,文明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有了墙,尤其是墙立体起来构成房屋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人类可以放心休息,风、霜、雨、雪、虫豸、野兽……一概不管。有了好的休息,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精力,文明的进程也便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因为只有人的生命得到保证,他才有工夫做别的什么事情。在半坡,在河姆渡,都有了墙,而因为有了墙,分分割割,一个简单的社会便形成了。墙的初衷是简单的,就是保护,给人一种安全和温馨。实用是第一位的,不需太在乎形象。但是,许多东西都不是这么简单,人刚得到墙的庇护,就开始忙着为它打扮。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多久,这种装扮就不是给墙了,而是变相地装扮墙的主人。装饰并不是为了墙,人类从一开始就很以自我为中心,只可惜大多数个体没有成为中心的资本,于是就只能装饰给别人看。正如人的化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吗?好像大多不是。但大家很热衷。在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或为了谁,然而却又总表现得理所当然。于是,墙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有了种种形状,有了……似乎还不错,是一个很好的美术分支。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好的墙也终究要被碾碎,像阿房宫,像圆明园,像……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人类很奇怪,总是辛辛苦苦地追寻,得到后又不知珍惜。常常呕心沥血创造了美,却又简简单单地把它亲手打碎。或许会有不朽,颐和园、紫禁城不是还好好的吗?但是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能不朽。明天无法预知,而且当它们朽了的时候,我们自己恐怕也已经先朽了。而连我们自己都朽了,它们朽不朽还有什么意义呢?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是件美事,但个性的过分膨胀又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许多事都是毁在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上,墙同样有这样的悲剧。墙的最大作用是保护,但当它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后,便成了一种隔离与时淡时浓的恐怖。中世纪的古堡,封建岁月的城墙,几乎个个坚不可摧,但也正因为这坚固的保护,使许多事物不能及时地被时代更新。于是,一场,又一场,流血冲突,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直到火炮诞生,它才在毁灭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解脱。这是个悲剧。人之间的纷争总是牵连无辜,而且在通常的情况下,无辜的结局总比罪魁更惨。墙,建了毁,毁了建,似乎总有些进步,但人类在更多情况下总在机械地重复,做了许多无用功。许多新的创造只起一时之用,不多久就成了祸害,而且常常祸害得让人莫名其妙搞不懂。墙本来是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墙却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戳不破的隔膜,跨不过的鸿沟。一面面墙把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灵魂孤立起来,把一切精神联系都割裂了,而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于是,种种社会病、心理病都出现了,因为我们的种族内部失去了沟通。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物质是实在的,精神却不然。因此,许多精神范畴的东西常常要到物质中寻找载体。于是,有了象征,墙也是。我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有了象征的墙平添了许多色彩,而不带象征的墙更少了无数的忧患……走在大街上,花花绿绿到处是墙,可我总觉得冷冰冰的。内心里,我总是怀念昔日的土坯墙,很粗糙,但很实在,很有人情味,是可以亲眼看着它在人的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墙上或许有剪纸,而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明星。这才是我的墙,是一面真实的、生活中的墙。(选自《散文百家》)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说“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结合全文看,“墙的悲哀”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通过墙的变迁,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忠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贱”字是作者从美学角度对春光明媚的评判。答案:“物以稀为贵”,春光一多,人们就不珍惜了。“贱”字表意准确,新颖传神。表达了作者对有限制,有剪裁的春天的喜爱之情。2.解析:抓住前文“我们因此明白”的“此”指代的内容,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用“画配了框子”来比喻“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结合作者对“窗”的观点分析,可解决第二个问题。答案:(1)作者认为屋子外面的春天“太贱”,如果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子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喧闹。(2)因为春天是美丽如画的,作者欣赏时是通过窗子进行的,窗子就像画框,所以用画框来比喻。3.解析:解答时要结合“门”和“窗”的不同: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答案:“追求”表示“门”可以走出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领略春光;“占领”表示“窗”可以引诱一角进来,我们透过窗子可以剪裁它,欣赏它,享受它,我们对它有“占领”的意思。(意思符合即可)二、1.解析:这是文中两个独句段,语言精练而又意思丰富,它们在文中的作用都是总结上文,解答其含意要结合上文的内容。第(1)句重在理解“难题”是什么。第(2)句,重在理解“枷锁”指的是什么。答案:(1)我们在对待诸如墙能否不朽之类的问题时,总是目光短浅,无法拨开迷雾,正确地审视自己。(2)人类在进行着不同的创造,但却未能很好地利用,一旦超越了应有的界限,创造将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作者先谈了墙的保护作用,然后就转入了墙的“悲哀”和人类的“悲哀”。从文章第三自然段开始,逐段梳理概括即可。答案:①在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手中,墙庇护的作用被弱化,化成了人类装扮自我的工具。②墙再好,终究难逃被历史车轮碾碎的悲剧。③墙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阻碍了新生事物的产生。④墙本来是一种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