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实录_第1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实录_第2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实录_第3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实录_第4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实录《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实录

一、一首诗词——个中思念有几多

师:作业纸带了吗?每个人都有吧?好的,一起来读课题——(出示课题)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一起读这句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读)

师:(出示李淑一,毛泽东照片)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位老人。她叫李淑一,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一名教师。他和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同龄,也是杨开慧生前最亲密的朋友。1930年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32年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苟也壮烈牺牲。1957年,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词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后,彻夜难眠,心绪不平,回赠了她一首《蝶恋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蝶恋花·答李淑一》。出示: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题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生读)

师:“我失骄杨君失柳”中“骄杨”指的是谁?

生:杨开慧。

师:对,杨,指的是杨开慧;柳,就是柳直苟。

二、一封电报——背后故事须琢磨

师;杨开慧牺牲以后,她的三个孩子流落街头,8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靠乞讨为生——(出示)

杨开慧牺牲之后,三个孩子流落街头,8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靠乞讨为生。

后来,地下党终于找到了他们,但是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已经下落不明……

再后来,毛岸英到苏联上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加入苏联红军,走上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回国后,毛主席又送毛岸英到农村,到工厂,到最艰苦的基层去锻炼……

师: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战赴朝参战。34天后.毛岸英不幸牺牲。

师:1951年元月2日,一封电报,放在了毛泽东的案头——(出示)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师:你来读

(生声音缓慢低沉地读)

师:你来夸夸他。

生:他首先声音很响亮····

师:哦?他的声音很响亮吗?(生摇头)

师:他的声音很轻、很低沉——对不对?

生:对。

师:这位同学的语感特别好,他知道,读这封电报时,我们的心情特别沉重,是吗

生:是的。

师:所以,他读得低沉缓慢。我想告诉你们这封电报背后的故事。这封电报短短几十个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写了整整两个小时,又修改了整整一天,才把电报寄到北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认为可能是因为这封电报里面的内容。因为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牺牲了,可能彭德怀同志不忍心直接告诉主席,所以就会修改很多次。

生:彭德怀司令员可能不知道怎么跟毛主席说这个消息。

生:修改一天,是不想让毛主席过于悲伤。

师:是啊,彭总内心特别挣扎,不忍心告诉毛主席,不知道怎么向毛主席交代,是这样吗?

生:是。

师,你们还不知识一这封电报送到北京之后,周恩来总理又在自己的手里压了整整一个多月,才交给毛主席。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认为周恩来总理也是对毛岸英的牺牲十分惋惜,也不忍心告诉毛主席。

师:对,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告诉毛主席,是吗?

生:是。

师:你们还不知道,这封电报,毛主席又在自己手里压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告诉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认为是因为毛主席觉得长子毛岸英牺牲了,他新婚的妻子刘思齐也会非常伤心,所以选择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告诉她。

师:是啊,每一个人都把悲伤藏在自己心里,怕伤害到对方。

三、一个噩耗——细读方知痛几重

师:我们还是把目光回到毛主席看到电报的那一刻。(出示)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文章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板书:细节)

师:细节,也就是对人物非常细微的描写。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默读,拿起笔,边读边想: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些细节甚至让你流泪?自己圈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师巡视学习情况。)

师:很多同学都圈画了细节。批注的时候,简短的几个字即可。

师: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来。

生:让我最感动的是“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情不自禁”写出了毛主席对毛岸英十分思念,忍不住将自己的思念说出来。

师:真好,大家懂了吗?

生:懂了。

师:毛主席根本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叫情不自禁。

生:我批注的是“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我觉得写出了毛主席·…···

师:你串场了,我们在批注前面这一段话。但是,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和“情不自禁”意思相近,你知道吗?

生:不由自主。

师:对啊,“情不自禁”“不由自主”都是毛主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你的其他见解,一会儿再汇报。好吗?

生:好的。

生:我批注的是“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从这句话中“最心爱”和“无限的父爱”,可以知道毛主席对毛岸英的期望,更能体现出毛主席面对资补毛岸英牺牲时的悲痛。

师:一瞬间,毛主席会想到很多很多。对吗?

生:对。会把毛岸英的过去想一遍。

师:不是一遍,是无数遍。谁再来继续汇报

生:“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句话让我知道这是毛主席的回忆,更能看出毛主席对岸英的怀念,希望他能回来。

师:毛主席相信岸英走了吗?

生:不相信。

师: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不忍相信。

生: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这一段的第一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这句话中的“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还有“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可以看出毛主席真的非常悲痛。

师:毛主席一天说话了吗?

生:没有。

师:吃饭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

生:吸烟。

师:你认为毛主席的内心也像表面这么平静吗?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岸英毕竟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突然的离世,我觉得毛主席一定是接受不了的,但是表而上看不出来,毛主席都在自己内心憋着,所以只能靠抽烟来掩饰内心的悲痛。

师:这个字说得多好。所有的悲痛都在心里"憋”着。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话,这段话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后来回忆的。(出示)

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下意识地想抽烟。当他拿起一支烟放进嘴里时,却又找不到火柴盒。而火柴盒原本就放在桌子上,毛主席却始终看不见,他还在上衣口袋里到处翻找,可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师: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下意识的?

生:想抽烟。

师:当他拿起一支烟放进嘴里时,却又找不到火柴。而那火柴盒明明就放在桌子上啊,毛主席却始终看不见!他还在上衣口袋里到处翻找。他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这段描写中,最让我们心碎的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

生:我认为是“限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这个“打转”。

师:还有一个动作,一个字,特别让我们心碎。是哪个动作?

生:他还在上衣口袋里到处翻找。

师:哪个动作?一起告诉我—

生:找。

师:是的,“找”。毛主席当时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是想干吗?

生:抽烟。

师:点不着火,他就到处找。可是火柴盒就在桌子上,却根本看不见。这就是那个同学说的——“情不自禁”“身不由己”,他已经难以控制自己。对不对?

师:来,回过头来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你们推荐一个读得特别好的同学,我们请他读一读。(出示)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接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读)

师:慢些,再慢一些——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停顿,几乎一字一顿)……读。

生:(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一字一顿)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停顿片刻)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语速稍加快,突出重音)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较长的停顿)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略带颤音)“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我是从这句话里的动词“仰起头”“望着”体会出他是一位父亲的角色。

师:这是父亲的悲伤。让孩子的遗骨回到祖国,自己再见一见。这是一位父亲的心愿。对不对?

生:对。

师:刚才那位同学也是批注了这一句,请他来讲一讲。

生,我也是批注了动作。”站起来”“仰起头”“望着”……我注意到这些动作都是毛主席下意识的动作,不由自主的,也就是说他的心很乱,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生:毛主席在尽最大努力掩饰自己的悲伤,但是他太伤心了。

师:真好!交流得真好!他们讲的是“父亲”的角色。你来讲

生:我认为从后面这一句-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从这句话中我看出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师:这是一个领袖的决定,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的领袖,和千千万万烈士的父母一样,做出了就地安葬的决定。好的,继续一

生:我从“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句话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位无比悲伤的父亲。

师:有一个词语特别能体现毛主席的复杂心情,是哪个词语?

生:踌躇。

师:“下意识地踌躇”中“下意识”,这又是“不由自主”。

生:我从“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体会出了他是一个父亲的身份,因为从“强忍”这个词可以体会出,他掩饰失去爱子后那种悲痛的心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师:是的。强忍——忍不住也要忍。

生:我找到的是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觉得在这里毛主席是一个父亲的身份,还沉浸在儿子牺牲的悲痛中。

师:让岸英安葬朝鲜的电报记录稿,毛主席签字了吗?

生:签了。

师:这是因为他是一位——

生:领袖。

师:电报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毛主席流泪了吗?

生:流泪了。

师:因为他是一位-

生:父亲。

师:我时常想,毛主席的内心定是无比悲伤的,因为从那么多的细节中,我们看出他是一位父亲,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对爱子寄子厚望的父亲;但是他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一个

生:领袖的决定。

师:我也在想有人的时候,毛席一定是强压自己的悲痛,保步平静的,因为他是一位——

生:领袖。

师:可是,没人的时候

生:没人的时候,他会思念,他会哭,他流泪了,说明他内心十分痛苦。

师:没人的时候一

生:没人的时候,毛主席是一位父亲,他可能会喊着儿子的名字,默默流泪。

师:是啊,大家体会得都非常好。

一箱衣物——年迈父亲爱无言

师:下面,我要告诉你们一件课文背后的故事。(出示毛岸英同志遗物图片与相应文字,并配乐。)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收拾毛主席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小箱子。在箱子的底部,是毛主席珍藏的毛岸英的遗物一件村衣、一双林子、一条毛巾和一顶军帽。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有26年的时间。这26年中,毛主席在北京的家至少搬过5次,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些衣物,碰过这些衣物。

师:当我们发现这些衣物时,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了40年,毛主席逝世也已经14年。

师:我们无法想象,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是在怎样的悲伤和寂寞中,悄悄地藏着对儿子的思念。

师:让我们拿起笔来。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地打开了箱子——我们来想象一下,写下那些令人心碎的细节……(出示)

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打开箱子一

(缓慢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思绪飞到毛主席打开毛岸英遗物的时刻,轻轻书写。师巡视。约8分钟。)

师:好的,轻轻放下笔。你来读—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打开箱子,箱子里是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毛主席看着那些衣服,喃喃地说:“岸英,你在天上还好吗?我真的好想见见你啊!可是我不能,因为你的父亲是一个国家主席,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全场鼓掌)说着说着,毛主席流下了眼泪,泪水滑过主席的脸庞,滴在了毛岸英的衣服上……

(师轻轻地拍拍学生肩头,默默赞许。)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地打开箱子……面对儿子的遗物,毛主席藏在心中的悲痛瞬间迸发!与岸英在一起的一个个场景,点点滴滴,在主席的脑海中来了又去了,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都是与儿子在一起的珍贵回忆,都是宝贵的。毛主席不由得把一件件衣物捧在自己的手中,眼睛又模糊起来,泪水洒了一地……(全场默然,然后鼓掌。)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打开箱子,小心地拿出毛岸英的遗物。他仔细抚摸着这些衣物,仿佛岸英就在他面前,他正在为岸英整理衣服……他的嘴里还情不自禁地说出对毛岸英的思念……他闭上眼睛,抱着岸英的遗物,眼里是满满的回忆,这些回忆如电影般在他的脑中播放……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地打开箱子……他拿出了岸英的衣服,上面的共产党员标志还熠熠地闪着金光。毛主席看着这些衣物,想起他把岸英送到苏联的画面,脑海中浮现了岸英在轮船上向他招手的情景,主席不由得小声抽泣着,忽然,不知哪里传来了十分寂寞的第一声鸡叫,不知不觉,又是一夜……

(师动情地抱抱这个同学)

师:昨天,张老师在别的班第一次上了这节课。当时一位同学写道:“毛主席会把这些衣物整整齐卉地排好,岸英仿佛又在眼前!”有一位同学写道:“毛主席捧起衣服,他会闻一闻衣服上的气息,会用脸来贴一贴这些衣服。”你们觉得,毛主席会这样做吗?

生:会!

师:当时,我对这个孩子说,孩子,你一定要知道,一个孩子,不管他走多远,走多久,他都永远在父母的心里。我想,岸英的死,一定是毛主席心里一个永远无法打开的结。一位父亲,一个男人的伤口,是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的!所以,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悄悄地打开箱子,为自己舔伤……

师:你们一定想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本来可以不去的呀。是啊,有一位民主人士章士钊就曾经跟毛主席说,如果你不把岸英送上战场,他就不会牺牲了。毛主席说,你说的没错,可是,战争来了,我自己有儿子却不去打仗,我让谁的儿子去打仗呢?

师,你们还不知道的是在送岸英去战场前,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已经失去了5位亲人,而岸英,是第6位……

师: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用自己的笔,还原了一位父亲的寂寞和悲伤。这些细节,我们不忍回想,也不敢深究。

六、一沓遗信——亡妻思念何所寄

师:(出示杨开慧和孩子们的照片,杨开慧的信件。配乐。)但是,还有更加令人心碎的故事。

师:历史总是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主席悄悄地收藏起儿子的衣物时,他不曾知道,几十年前,他的夫人杨开慧也曾把对他的思念悄悄收藏。1927年,毛泽东离开家乡后,杨开慧一个人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音讯不通,杨开慧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写成书信,藏在老家房子的砖缝里。信件里有这样一首诗:(出示)

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备。

念我远行人,

何日复重逢。

师:毛泽东和杨开慧再也没有重逢。1982年,当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