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论文_第1页
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论文_第2页
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论文_第3页
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论文_第4页
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以《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为例摘要:朗读是中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在中小学教堂上却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教学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本文结合当前朗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的教学现状,以《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如何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落地开花。关键词:朗读;《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引言:朗读作为一种语言创作形式,在中小学课堂中有着举足重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性,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的课堂中,琅琅的读书声却很难听到。笔者在本文中就《答谢中书书》的教学,来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的让朗读落实到位。一、朗读教学重要性《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领会作者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对于学生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朗读是学生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二、朗读教学现状近年来,语文教师对于朗读教学却多有忽视,学生朗读水平普遍较低,笔者认为原因有几下几点。首先,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这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方式主要是笔试,考察的知识以书面为主,口头表达就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忽视了朗读。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但具体落实到位并不容易,朗读教学不像其他教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在潜移默化中缓慢的发生作用,所以容易受到忽视。其次,教师自身朗读能力不足。未经专业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匮乏,朗读能力薄弱,不能给予学生具体的,专业的指导不能选择符合学情的,适宜的朗读文本。缺乏朗读教学评价机制,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最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敏感、内疚、不善于表达、在意外界的看法,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重要特点。这导致孩子不愿意开口朗读,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兴趣缺乏。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三、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基于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朗读形同虚设的现状,笔者就朗读在《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浅谈如何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途径。《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答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语言以四字短语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也浅显易懂。在上课中学生通过预习和重点字词点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重点句子翻译出来,并且朗读也能做到基本读准字音,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将重点放在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欣赏作者笔下的山水美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思。笔者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从读准字音,读通文意,欣赏美景,进而体悟美情。在这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中获得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整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朗读形式:(一)感知性朗读。 在《答谢中书书》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一个“你读,我来找找茬”的课堂活动,两人一组,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环节一:“我来纠纠错”。一个同学朗读,另一个同学纠错,互相找茬,直到全部读准字音为止。环节二:“你读我来译”。一个同学朗读原文,另一同学尝试参考课下注释进行翻译,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不会的可以提问,老师适当指导,直到能够疏通文意为止。笔者认为,学生刚刚拿到一篇课文,学生读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过字词关,对课文不熟悉。所以,刚开始要在将字音“读准确”上面多花功夫,然后再要求读通顺、读流畅。所以此设计主要是为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感知文意,如果靠老师单纯的讲解,学生会觉得很枯燥,索然无味。安排了两个人一组,一人读一人找茬。以活动的形式,在班级上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这种竞争当中,激起斗志和好胜心,老师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这样既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示范性朗读 一篇优美的文章,仅仅读准字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韵味,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这就要求老师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读好句子的节奏,读准语气和语调以及读好轻重音。而朗读技巧对于学生而言太过于抽象,在这里老师的示范就极为重要。所以在《答谢中书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这篇美文的魅力。此部分安排了三次示范性朗读:

读好四字短语的节奏。第二,读好领起字的拖音。第三,读好轻重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骈文,有大量的四字短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和两处领起字“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本文描写山水之美,既有壮美的山石峭壁,又有秀丽的清幽山林。老师通过示范四字短语的朗读,和领起字之后的适当拖音,让学生直观感受本文的朗读节奏。朗读时候通过词语轻重音的处理,比如重读“入云”“见底”“交辉”“俱备”表现山水壮美;轻读“晓雾”几句,表现景之柔和;“乱鸣”“竞跃”要欢快地重读,读出生机勃勃之感。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领会作者笔下不同风格的山水之美,进而进行模仿,培植语感。(三)体验式朗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山水美景,笔者首先安排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作者笔下的山水之景。仔细的感受之后,让学生用“我看到了……”的句式说话。这时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我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河流……”。然后让同学们调动感官,展开联想。用“我听到了……”“我闻到了……”“我触到了……”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会进一步调动自己的感官说出“我闻到了早晨山林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间清凉湿润的雾气,闻到了百花酝酿的芬芳;我听到了凄厉悲凉的猿啼,还有婉转动听的鸟鸣;……”。最后,让学生用比较诗意的句子,把你想象中的画面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进入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美景之中,想像入境,发展学生的语感。(四)感悟性朗读。“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语言都是为了表情达意服务的,语言只是外壳,是形式,思想情感才是核心。具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到底在《答谢中书书》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呢?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请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后面加标点符号,谈谈理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细细的品味一下。有的同学认为,用叹号。表达作者沉浸在山水中的愉悦之情,以及能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山水的自豪之感。能与知音一起欣赏这美景,实在是人间幸事啊!有的同学认为,用省略号。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对世人热衷于功名利禄,无暇欣赏美景的感叹惋惜之情。哎,这样的美景怎么会没有人懂得欣赏呢?通过加不同的标点符号,让学生细细的揣摩品味,去感受作者在这篇文章所抒发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