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_第1页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_第2页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_第3页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_第4页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bìxiū)1-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页,共71页。

考点(kǎodiǎn)考向概览第二页,共71页。高考复习(fùxí)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立足消费这一核心,说明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收入和物价。主观因素是指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从单元角度看,必须明确货币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消费的关系、物价与消费的关系。重点在于明确价格与消费的相互影响。从整个教材看,立足社会再生产(shēngchǎn)的四个环节,分析消费与生产(shēngchǎn)、消费与分配、消费与居民生活、消费与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第三页,共71页。高考(ɡāokǎo)复习策略3.消费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如下时事热点:①结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我国城乡居民(jūmín)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原因和意义,并认识恩格尔系数的变化。②结合我国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稳定物价的具体措施,分析收入差距对于居民(jūmín)生活水平的影响。③结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分析消费观念在企业生产和经济开展中的引导作用。④结合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区分四种消费心理,说明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及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四页,共71页。〖名师点睛〗:一个结构消费结构。两个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影响消费行为的四种消费心理。三种分类消费按交易方式分类,消费按消费对象分类,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类。四个原那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防止盲从(mángcóng),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高考(ɡāokǎo)复习策略第五页,共71页。考点一、影响消费(xiāofèi)的因素〔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根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效劳的消费量就越大。----当前可支配收入【特别提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开展。所以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科学(kēxué)开展观,大力开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1、居民的收入对家庭消费有直接(zhíjiē)影响第六页,共71页。〔2〕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上下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提示2】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开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xìnxīn)。同时,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考点一、影响(yǐngxiǎng)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对家庭消费(xiāofèi)有直接影响第七页,共71页。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yǐngxiǎng)人们的购置力物价(wùjià)变动收入已定情况下,物价下跌;购置力普遍(pǔbiàn)提高;物价上涨,人们的购置力普遍(pǔbiàn)降低。消费量发生变化居民购置力:复习: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特别提示】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第八页,共71页。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置方式、商店位置、效劳态度(tàidu)、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特别提示】影响(yǐngxiǎng)消费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和物价外,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消费环境、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居民消费水平都有重要影响(yǐngxiǎng)。考点一、影响消费(xiāofèi)的因素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第九页,共71页。消费的前提和根底(gēnd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效劳的消费量就越大。一、影响(yǐngxiǎng)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变动(biàndòng)会引起消费量的变化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置方式、商店位置、效劳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因素第十页,共71页。合作探究(tànjiū)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十一页,共71页。(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开展促进生产的开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消费与经济开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开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chǎnyèjiéɡòu)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从而使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思维拓展】消费在国民经济(guómínjīngjì)开展中的作用考点一、影响消费(xiāofèi)的因素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第十二页,共71页。(3)消费观念与经济开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开展。(4)消费与全面(quánmiàn)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quánmiàn)小康社会建设。考点一、影响消费(xiāofèi)的因素【思维拓展】消费在国民经济(guómínjīngjì)开展中的作用【思维拓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第十三页,共71页。结合材料分析说明(shuōmíng)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的经济意义。①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提高(tígāo)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xūqiú),有助于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第十四页,共71页。〔2011北京卷〕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解析]此题是考查居民贷款消费的知识点。贷款消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而消费贷款能够弥补一次性付款这方面的缺陷,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刺激消费,C说法符合(fúhé)题意。A、B、D说法均与题意不符。应选C。C◆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十五页,共71页。〔2012锦州模拟〕近几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bùduàn)“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bùduàn)“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bùduàn)开展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社会商品、效劳的价格水平下降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解析]此题考查了影响消费的因素,解答此题关键把握“根本〞二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开展,因为只有社会经济开展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才会提高,物质产品才会丰富,生活水平才会提高,故答案为A。◆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A第十六页,共71页。〔2012鞍山质检(zhìjiǎn)〕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以下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④加快生活消费品的更新换代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会使居民将钱存入银行,不利于居民消费,故排除①,正确答案为D。◆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D第十七页,共71页。(2012山西省太原二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开展效劳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bǐzhòng)上来。为扩大内需,我们应该〔〕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们的消费预期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大幅增加居民收入③积极开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④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积极“走出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B◆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十八页,共71页。〔2012广州二测〕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C0B线〕。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根底(gēndǐ)②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③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④提高A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十九页,共71页。〔2012北京朝阳区文质检〕34.图7所示的是2011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wùjiàzhǐshù)〔CPI〕变化情况。以下选项中,影响下半年CPI数据走势的可能因素有 ①消费品市场需求增加 ②消费品市场供给增加③人民币基准利率降低 ④货币的流通速度降低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C◆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页,共71页。〔2010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表2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注:201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rénjūn)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rénjūn)纯收入5365元。〔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一页,共71页。【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答表格题要求对表格元素〔标题、表体、注等〕做充分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设问的要求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此题切入点小,设问指向明确,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考生能否从表格中分析出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答:①收入是消费的根底和前提(qiántí),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②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那么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二页,共71页。2019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金融市场(shìchǎng)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开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国内市场(shìchǎng)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shìchǎng)有很大潜力。同时,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的潜在需求。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效劳需要也比较旺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开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要求。◆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三页,共71页。2019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开展也受到了明显(míngxiǎn)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国内市场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同时,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的潜在需求。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效劳需要也比较旺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四页,共71页。①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fēnpèi)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fēnpèi)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fēnpèi)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根底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每一条2分,答出任意四条即可,共8分◆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二十五页,共71页。消费(xiāofèi)对象有形商品(shāngpǐn)消费劳务(láowù)消费消费的是有形商品消费的是效劳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即刻发生转移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所有权逐步转移,使用权即刻转移所有权不转移使用权即刻转移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开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最根本的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开展身心愉悦,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考点二、消费类型比较表一第二十六页,共71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大局部(júbù)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tóngshí)转移花明天(míngtiān)的钱圆今天的梦大宗商品或效劳,一次性支付超出能力使用权即刻转移所有权逐渐转移短期租用使用次数有限,暂时使用的商品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暂时转移买日常生活用品买房子、汽车租房子、汽车、书籍考点二、消费类型比较表二第二十七页,共71页。考点(kǎodiǎn)二、消费类型【特别提示】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区分〔1〕超前消费的含义和作用(zuòyòng):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开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它败坏社会风气,在经济上会造成虚假的社会需求,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开展。第二十八页,共71页。考点(kǎodiǎn)二、消费类型【特别提示】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区分〔2〕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和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3〕总之,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以自身当前收入和未来(wèilái)收入为根底,是提前预支未来(wèilái)收入的一种消费方式。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wèilái)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贷款消费的实施也有利于扩大内需。第二十九页,共71页。〔2011年高考重庆卷〕2019年,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汽车信贷政策,助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量,位居世界第一。由材料可知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汽车的生产与消费C.汽车信贷政策的变化影响(yǐngxiǎng)汽车的销售和生产D.贷款买车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解析】信贷政策属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B项隐含着“消费决定生产〞这一判断,是错误的。D项过于绝对,贷款买车是否属于超前消费,须具体分析。如果贷款数额过大,超过归还能力,那么属于超前消费;如果贷款数额没有超过归还能力,那么仍然属于适度消费。C项符合题意。C◆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三十页,共71页。材料: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开展速度放缓,人们不由得又想起了非常熟悉的外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天堂对话。外:“我终于把房子的贷款全部还清,房子今天属于我的了。〞中:“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可我今天已经来到了这里。〞曾几何时,外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令国人开始反思不欠债的传统消费观念,一时之间,借贷买房、买车,或者买任何以前只敢看不敢买的东西都成为(chéngwéi)了时尚。然而金融风暴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它告诉我们透支未来是有风险的。运用所学消费的知识,立足今天的经济形势,谈谈外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对国家和个人的启示。〔12分〕◆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三十一页,共71页。①外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属于贷款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2分〕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要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为贷款消费创造条件,促进(cùjìn)经济平稳较快开展〔2分〕。但要引导消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2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根底,〔2分〕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乐观的人,可考虑贷款消费,〔2分〕但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防范风险。〔2分〕◆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三十二页,共71页。

1、含义:反响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影响的根本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开展、收入的变化(biànhuà)而不断变化(biànhuà)。考点(kǎodiǎn)三、消费结构第三十三页,共71页。

3、恩格尔系数——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置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dìnglǜ)〞。根据“恩格尔定律(dìnglǜ)〞得出的系数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用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标准

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考点(kǎodiǎn)三、消费结构第三十四页,共71页。4、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开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céngcì)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特别提示】恩格尔系数降低(jiàngdī)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量在降低(jiàngdī)。考点(kǎodiǎn)三、消费结构第三十五页,共71页。

考点(kǎodiǎn)三、消费结构小结:准确理解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很多,就经济因素来说,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以及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2〕消费结构的开展(kāizhǎn)趋势。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社会生产开展(kāizhǎn)密切相连。随着经济开展(kāizhǎn)和人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总的开展(kāizhǎn)趋势是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开展(kāizhǎn)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加。〔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是消费水平的标志,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第三十六页,共71页。〔2011上海卷〕下表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A.27%B.42%C.38%D.32%此题比较简单,首先(shǒuxiān)知道恩格尔系数=食品总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其次注意国债、股票、储蓄不是家庭消费总支出,因此恩格尔系数为4÷(4+1.6+2.3+1.7)≈42%。◆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B第三十七页,共71页。〔2012南京(nánjīnɡ)模拟〕时下,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一些经济兴旺地区,自驾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数字娱乐、艺术欣赏、茶艺、收藏、健身等各种各样的休闲方式层出不穷。这说明A.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开展、收入增长而变化B.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局部C.商品价格上下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D.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是兴旺地区居民的消费主流[解析]由于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的限制,居民的消费没有到达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的程度,排除B。此题没有涉及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排除C。绿色消费还没有成为主流消费观念,排除D。通过人们享受资料和开展资料消费的开展,可见消费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A。◆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A第三十八页,共71页。消费观念关系到消费者生活水平(shuǐpíng)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开展。合理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有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贯彻科学开展观,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考点(kǎodiǎn)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常见(chánɡjiàn)的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三十九页,共71页。〔1〕从众心理(xīnlǐ)引发的消费〔流行、时尚、潮流……〕特点:评价(píngjià)利:不利:态度:仿效(fǎngxiào)性、重复性、盲目性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开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开展,对个人生活不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页,共71页。〔2〕求异心理(xīnlǐ)引发的消费特点(tèdiǎn):评价利:不利:态度:标新立异(biāoxīnlìyì),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开展过分展示个性,但社会不认可,代价大。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一页,共71页。〔3〕攀比心理(xīnlǐ)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píngjià):态度:夸耀(kuāyào)性、盲目性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会造成家庭负担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二页,共71页。〔4〕求实心理(xīnlǐ)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píngjià):态度:符合实际、讲究(jiǎngjiu)实惠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健康的心理,值得提倡,是理智的消费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三页,共71页。标新立异(biāoxīnlìyì)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pānbǐ)心理求实(qiúshí)心理特点仿效、重复、盲目炫耀盲目符合实际、实惠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开展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

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的良性开展过分标新立异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不健康的心态、不可取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比较是理智的消费观,应大力提倡践行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四页,共71页。1、常见的几种(jǐzhǒnɡ)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考点(kǎodiǎn)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别提示〗合理区分几种(jǐzhǒnɡ)消费心理:从众心理——人有我有。求异心理——人无我有。攀比心理——人有我优。求实心理——消费考虑自身实际,注重物美价廉。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认。第四十五页,共71页。(2011年厦门质检〕读图8导致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单一②物价上涨,货币贬值③商品使用价值高,质量好④受从众消费心理的影响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解析】从图表中可以判断出“吉芬商品〞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qíngkuàng)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单一,使某种商品成为投资者逐利的“热土〞,如房地产,①可选。受从从消费心理的影响,也可能使消费者热衷于对某种商品的消费,如抢购风,④可选。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会使需求量下降。质量好的商品,本钱高,其价格一般比同类商品价格高,但其需求量仍随价格上涨而下降。②③不选。A◆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四十六页,共71页。【思维拓展】正确认识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1)区别: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活动。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包括求实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等。(2)联系:消费心理影响(yǐngxiǎng)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xīnlǐ)的影响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表现消费者心理活动(huódòng)的行为。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十七页,共71页。〔2012杭州模拟〕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荣耀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解析]针对物价上涨的现实,消费者能够立足自身(zìshēn)收入实际进行消费,可见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故答案为D。◆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D第四十八页,共71页。〔2012西安质检〕眼下,在城市中的不少中小学校流行(liúxíng)着这样的说法:“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上述消费观念属于()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这一消费观念是否合理,题中的消费心理是错误的,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而四种消费心理中,只有攀比心理是完全不健康的,故答案为C。C◆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第四十九页,共71页。(1)要求(yāoqiú):(2)理解:①消费支出应与收入相适应〔“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②在经济承受能力内,应提倡(tíchàng)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那么,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的开展。〔不超前消费(chāoqiánxiāofèi)〕〔不滞后消费〕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信贷消费是不是就是超前消费?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那么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第五十页,共71页。适度消费:在自己(zìjǐ)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超前消费也叫过度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这种消费行为缺乏理智,具有盲目性,容易助长攀比之风和浪费现象,于己于国是不利的。滞后消费也叫抑制消费,是指远远低于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滞后消费会过于节俭,不利于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考点五、正确的消费(xiāofèi)原那么第五十一页,共71页。避免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三个防止(fángzhǐ)〞在消费(xiāofèi)过程中应注意2、防止(fángzhǐ)盲从,理性消费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那么第五十二页,共71页。绿色(lǜsè)消费〔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valuate);重复使用,屡次利用(Reuse);分类收回,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wànwù)共存(Rescuse).3、保护环境,绿色(lǜsè)消费〔1〕宗旨〔2〕核心〔3〕特点〔4〕意义: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要大力提倡。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那么第五十三页,共71页。4、勤俭节约(qínjiǎnjiéyuē),艰苦奋斗〔1〕历史: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yīnggāi)发扬光大。〔2〕现实(xiànshí)国情:我国是开展中的大国〔4〕民族振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3〕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达。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那么〔5〕个人成长: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第五十四页,共71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jiānkǔfèndòu)〞并不过时。勤俭节约≠抑制消费=不要浪费考点五、正确的消费(xiāofèi)原那么【特点提示】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的关系(guānxì):两者不是相对立的。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要求消费与自身收入、国家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第五十五页,共71页。小结(xiǎojié):正确理解消费原那么考点五、正确的消费(xiāofèi)原那么第五十六页,共71页。考点五、正确的消费(xiāofèi)原那么小结(xiǎojié):正确理解消费原那么第五十七页,共71页。〖特别提示〗认识各种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考虑自身(zìshēn)收入。防止盲从,理性消费——不能跟风,随大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能浪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增强经济开展的可持续性。考点五、正确(zhèngquè)的消费原那么小结:正确理解消费(xiāofèi)原那么第五十八页,共71页。【特别提示】关于消费认识的几个误区〔1〕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2〕倡导(chàngdǎo)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信贷消费是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归还能力根底上的适度超前消费;而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和,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3〕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考点五、正确(zhèngquè)的消费原那么第五十九页,共71页。〔2011高考广东文综25〕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解析】“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即未来物价会上涨,那就会“增加现期消费〞,即将未来要购置的商品提前购置,应选(yīnɡxuǎn)A;“增加储蓄〞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影响。只有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增加储蓄〞才是理性的应对措施,否那么,会使收益减少,故不能选D;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可能使未来物价上涨,在债息不变的情况下,债券收入会相对减少,但持有债券属于投资,C不选;物价波动与债务无关,B不符。◆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A第六十页,共71页。〔2011高考福建卷32〕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①促进就业②提高恩格尔系数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③D.②—④—③【解析】要想使居民有更多的钱花,就必须促进就业,使劳动者获得收入;要想居民有钱更敢花,就需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消除因增加消费带来的后续问题困扰;要想使居民有钱花得舒心,就必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dédào)有效维护。因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C。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②与题目无关。◆牛刀小试(niúdāoxiǎoshì)◆C第六十一页,共71页。〔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了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食用(shíyòng)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销。这一现象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②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