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广C.杨坚D.李渊2.下列说法与隋文帝没有关系的一项是()A.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南北B.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C.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3.下列各项中,反映隋朝高超的建筑水平的是()A.紫禁城B.莫高窟C.赵州桥D.大明宫含元殿4.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③都兴建重大工程④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5.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1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苦……”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代高僧的电视剧片尾主题曲,请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A.鉴真东渡日本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游天竺D.甘英出使大秦16.他历时15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书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A.张骞B.甘英C.鉴真D.玄奘17.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纪》D、《资治通鉴》18.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B.泸定桥C.玉带桥D.卢沟桥19.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千金方》B.《道德经》C.《神农本草经》D.《金刚经》20.“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称赞的诗人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21.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玄秘塔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如果鉴定结果该作品为真迹,其作者是()A.王羲之B.柳公权C.颜真卿D.米芾22.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的人是()A.阎立本B.吴道子C.展子虔D.颜真卿23.今年的“五一”假期,开发区十中初一的小明同学跟随父母到甘肃旅游,他在甘肃可能看到的名胜古迹是()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莫高窟D.龙门石窟24.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主题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时代特点的是()A.繁荣与开放B.交往与冲突C.分裂与融合D.动荡与变革2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50分)26.材料一:如下表(8分)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3分)(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27.(9分)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A地(大运河的最南端,我们现在称之为杭州)。战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大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并点燃炭火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战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之后被分到B郡担任一个官职。张三为答谢老翁,送他一套景德镇瓷茶具;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1)A地指的是哪?(1分)(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座城市?C地是指哪里?(2分)(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1分),与其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谁?(1分)(4)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最重要的两个科目是什么吗?(2分)(5)上述材料中有多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至少找出2处,在文章中用______划出来。)(2分)28.读材料:(6分)“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1、该诗描绘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2、“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了什么(2分)并举例说明。(2分)29.(17分)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他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6分)(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6分)(3)材料一皇帝特别重用贤才和善于纳谏,请举出当时的三位名臣。(3分)(4)材料二皇帝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2分)30.阅读材料:(10分)“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1、材料中“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什么制度?他在哪个朝代产生的?(2分)2、概述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3、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的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因此选C。2.C【解析】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所为,因此选C。3.C【解析】略4.A【解析】根据所学秦朝与隋朝的知识可知,两者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兴建重大工程,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因此选A。5.B【解析】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因此选唐太宗,其余选项不符合要求。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故选C。7.D【解析】略8.D【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选D。9.A【解析】曲辕犁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那就是筒车,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用于灌溉。故选A。1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史实。姚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故选D。11.A【解析】根据所学,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选择A。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有着“圣人”之称的人物。有着“画圣”之称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书圣”指王羲之,“医圣”指张仲景,“诗圣”指杜甫,所以A项搭配错误。13.A【解析】根据所学,文成公主入藏,讲的是和吐蕃之间的关系。14.B【解析】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再外交方面是相当强的,而且唐朝是中国古代在世界史上最牛的国家,几乎周边的外国多要年年进贡的,历史造就国外称中国人多为唐人。15.A【解析】略1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史实。唐太宗时期,僧人玄奘历时15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书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故选D。17.B【解析】略18.A【解析】略1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刚经》的史实。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选D。20.C【解析】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其他两个没有这样的称呼。21.B【解析】略22.B【解析】根据所学,被称为“画圣”的人是吴道子。因此选B。23.C【解析】都江堰是四川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西安的,莫高窟是甘肃的,龙门石窟是河南的,故选C24.A【解析】略25.C【解析】略二、综合题(50分)26.(8分)(1)人口增加;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分)(2)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南宋(3分)(3)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气候优越等(3分)【解析】材料一表现的是人口的增加,材料二中“实仰东南财赋,”是说国家赋税仰仗南方;以上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南移是在唐朝时期,到南宋时期完成;第三问考查的是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涉及技术、经济基础、环境、北方战乱人民南迁等因素。27.(9分)(1)余杭(1分)(2)洛阳长安(2分)(3)颜真卿柳公权(2分)(4)进士明经(2分)(5)棉布新衣;占城米饭;景德镇瓷茶具;瓦子等(任意两个得2分)【解析】(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大运河的最南端即是余杭(2)B在运河中心即是洛阳,唐朝的京城是长安,所以C是长安(3)颜体是颜真卿,同时代的还有柳公权(4)唐朝时期最要的考试科目是进士和明经(5)其中“瓦子”是宋朝以后出现的,棉布新衣是在元朝以后普及。28.(6分)1、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分)2、说明了唐朝时,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分)举例: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回答出两项即对)(2分)【解析】1.材料中“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鉴真东渡这一事件。2.该材料表明了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所举事例符合要求即可。29.(17分)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贞观之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元之治。(6分)2、吸取隋亡的教训,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6分)3、房玄龄、杜如晦、魏征(3分)4、设殿试、创武举(2分)【解析】1.材料一是唐太宗材料二是武则天材料三是唐玄宗,分别是贞观之治、政启开元和开元盛世。2.材料一体现出统治者的轻徭薄赋和重民思想等3.列举合适即可如魏征等4.写出武则天的实际措施即可,如殿试和武举。30.(10分)1、科举制度;隋朝(2分)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分)3、(4分)(1)看法:(2分)一、作弊首先是一种对自我不信任的表现。因为感觉自己学习不扎实才会作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心理二、作弊是一种不良道德,没有做到忠诚应考,失去了诚信,也就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意义。三、作弊是对学习的一种本质性的否定,考试的原意就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的,作弊使考试失去了意义。四、作弊一旦被发现,还会受到一定得惩罚。(2)建议:(2分)一是加强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明确考试的真正意义。二是加强考试监管,从监考手段上进行创新,杜绝作弊。三是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杀一儆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史实。材料中“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科举制度,它是在隋朝隋炀帝时期产生的。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