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重点学校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哺育(pǔ)
狂澜(lán)
气魄(pò)
污秽(huì)
B.祈祷(qǐ)
炽痛(chì)
机杼(zhù)
亘古(gèn)
C.惩罚(chéng)
谰语(lán)
田垄(lǒng)
默契(qì)
D.金柝(tuò)
军帖(tiě)
蚱蜢(zà)
屏障(pí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摇蓝
喧闹
字帖
气势磅礴 B.臂膀
崎岖
斑澜
九曲连环
C.斑驳
高粱
澎湃
高山之颠 D.气概
嗥鸣
懊悔
绝壁断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D.中国父母是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4.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拟人)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夸张)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排比)5.下列表达方式依次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②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
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闵别22年的稼先。A.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B.议论
记叙
抒情
描写
C.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 D.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这次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大约在2%左右。
C.从武汉到北京,从重庆到新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地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7.下列对文化知识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对自己的自称。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1)《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9.名著阅读。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他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他细细端详自己的车。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怎样过这个“双寿”呢?他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1)选文节选自______(作者名)《______》(作品名)。(2)这是主人公第几次买车?文中的“双寿”是指什么?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0.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老山界
陆定一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⑬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⑭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⑮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⑯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⑰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⑱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⑲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⑳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㉑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㉒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1)结合选文内容,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②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2)选文第②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指什么?(3)选文第㉓段写“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为什么又写到比起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11.轻
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示例:我选
A
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①我选______
处;批注:______
②我选______
处;批注:______
(3)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⑪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②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80字以内。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2.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①但当涉猎但:______②见往事耳见:______③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④肃遂拜蒙母遂:______(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非宁静无以致远
C.以刀劈狼首
D.可以为师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3.古诗词阅读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14.根据要求作文。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某种物、某段情理……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
请以“_____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文体不限(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2)内容具体完整,表达真情实感;
(3)书写规范工整;
(4)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有误,“哺”读作“bǔ”;
B.有误,“祈”读作“qí”;
C.正确;
D.有误,“蚱”读作“zhà”。
故选:C。
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字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2.【答案】D【解析】A.有误,“摇蓝”的“蓝”应为“篮”。
B.有误,“斑澜”的“澜”应为“斓”。
C.有误,“高山之颠”的“颠”应为“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答案】B【解析】ACD.正确;
B.有误,苦心孤诣:指煞费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是褒义词,不能形容沉迷于游戏。
故选:B。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修辞方法应该是互文。
故选:C。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5.【答案】C【解析】①句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表明的是自己的观点看法,所以句中使用的是议论的语言表达方式;②句是对对闻先生状态的具体描述和他的语言描写,所以句中使用的是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③句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使用了抒情的语言表达方式;④句中陈述了我与稼先见面的事情,使用了记叙的语言表达方式。
故选:C。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方式。解答时根据所学和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明确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并能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灵活运用。
6.【答案】C【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可在“敢拼敢搏”后面添加“的精神”;
B.有误,表意重复,可将“大约”“左右”删去其一;
C.正确;
D.有误,用词不当,“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故选:C。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7.【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阿爷”是木兰对父亲的称呼。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8.【答案】【小题1】独坐幽篁里,故园东望路漫漫【小题2】双袖龙钟泪不干,此夜曲中闻折柳【小题3】何人不起故园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解析】(1)独坐幽篁里
(重点字:篁)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答案】【小题1】老舍【小题2】骆驼祥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者及作品的分析能力。从选文中攒钱买车以及过“双寿”等情节,可以知道这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情节,其作者是老舍(舒庆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第一次,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以拉散座的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选文就是祥子第一次买车前的情节。
不知道自己生日的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就定为自己的生日,也是车的生日,这是个“双寿”,他几乎是把自己的新车看作了自己的亲生兄弟,甚至是看作了另一个自己,抑或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才在心里说是“双寿”。
答案:
(1)老舍
骆驼祥子
(2)祥子第一次买车。文中的“双寿”是指祥子和他的车同一天过生日。
《骆驼祥子》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①语句“‘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叙写了战士们行军走路时红军战士们的对话语言,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运用“呀”“啦”等语气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面对困难相互鼓励的情形,表现了战士们团结友爱、意志坚强和乐观豪迈的品质。
②语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叙写了翻越大山时所看到的景致,是景物描写或者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浓密的树林”“银子似的泉水”写出了景色的美好,翻越老山界本来是非常困难的事,这里却描绘了清幽美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衬托翻山越岭后红军战士内心的轻松喜悦。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筛选概括作答。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指长征行军路途中夜间翻越大山时战士们手持火把的壮观景象,可直接提取原文第②段“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作为答案。
从深层次上分析,夜间行军,又是过老山界这样的高山,后边还有敌人的追兵,处境不可谓不艰难。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能够以苦为乐,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也堪称奇观。“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结尾段写到“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说明战士们翻越老山界的困难,又叙写比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说明长征途中遇到困难更多,更困难,运用对比的手法,这里说的“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这更能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进而表明长征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更能表明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
答案:
(1)①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团结友爱、英勇坚强的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环境(景物)描写,以清幽美好的环境烘托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首先“奇观”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接起来,景象壮观、浪漫。其次,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堪称“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3)作者将翻越老山界的困难与长征中遇到的其它困难相比,说明在长征中遇到过更多、更大的困难,突出红军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的精神,也说明了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小题2】【小题3】【解析】语段选自《老山界》,记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1.【答案】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A;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B;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开脱【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够找出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总结,文中主要写了父亲的三件事,第2段是一件事,写父亲给公共走廊换灯泡;第5段写父亲打扫公共楼梯,还主动与陌生人说话;第8--10段写父亲劝“我”不要催朋友要钱.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2)该题考查的是给文章做批注,先要选择一处,再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是对句子的体会感受,也可以是对句子意思的评价,能够句意清晰明了,表达明确即可.
(3)该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赏析,要结合第10段所表达的意思去分析.
①意思是“我”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是却自私冷漠,与父亲的助人为乐相比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②找出比喻或对比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意思去分析,告诉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是用真诚、宽容的方式,而不是冷漠.
(4)该题考查的是对父亲做法的分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认同或者不认同,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分析认同与不认同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
②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③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1分),意对即可)
(2)示例:
A处: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B处: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开脱.
C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态;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处:言语虽然朴素,却道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两个反问句表现父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每处(2分),批注合理即可,照抄示例不给分)
(3)①虽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的助人为乐、友善待人、重义轻财相比,人格上显得苍白无力.(2分)
②比喻或对比;(1分)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1分),意对即可)
(4)看法一: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
看法二: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损害社会的良序约俗.
这篇文章讲述了父亲来看“我”时,给公共走廊换灯泡,并且打扫公共楼梯,还劝“我”不要催朋友还钱的事,表达了对父亲美好品质的赞美.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答案】【小题1】只,只是,了解,到,等到,于是【小题2】C【小题3】略【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②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及,到,等到。
④句意: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遂,于是。
(2)本题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
A.动词,认为;
B.连词,来;
C.介词,用;
D.介词,凭借;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①重点字词: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成为;邪,吗。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重点字词:即,就;更,另,另外;刮,擦拭;见事,明白事理。句意: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4)本题考查文本理解。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运用侧面描写,通过鲁肃与吕蒙谈论时对吕蒙学识增长的惊叹,表现了吕蒙学识的增长。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的自信,也可以看出他学识的增长。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也可以看出吕蒙学识的增长,得到了鲁肃的认可,所以才会与他结友。
答案:
(1)①只,只是;②了解;③到,等到;④于是。
(2)C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4)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吕蒙和鲁肃论议以及鲁肃对吕蒙才学的惊讶,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自信,进而表现他学识的进步。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3.【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竟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