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道的含义_第1页
文档道的含义_第2页
文档道的含义_第3页
文档道的含义_第4页
文档道的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含义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无为不是消极守旧,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透视老子哲学,从修身养性养生的角度说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子哲学所蕴含的心灵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无为;身心修养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精华所在,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老子哲学对天地人生彻悟的智慧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物质丰裕的今日世界,危机频频。环境恶化,社会失衡,精神危机,道德失范……“人多伎巧,奇事滋起”“物壮而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繁华背后的危机促使人们反思自己,从老子清虚自然的无为品格中寻找新的思路。《道德经》中有许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如“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道德经》中,无为是个相对的概念,其与有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于“自然之道”。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为无为”是为了“无不治”,“不争”是为了“天下莫能与之争”,“外其身”是为了“身存",“无私”是为了“成其私”。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这里阐明的首先是自然和生活现象中对立转化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的精炼概括。正如老子所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道的实理,常常是如此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欲成就有为之业,须有无为的心态。在老子看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社会和人都受共同的自然规律的制约,老子哲学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他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心灵和自然,追求精神世界的提升。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心理脆弱成了都市现代病。《道德经》对大道的剖析指引人如何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这种认识方法对身心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然产生于思想之后,因而没有思想,就没有情感。”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受到不可抵挡的紧张刺激和缺乏认识能力。外部刺激是客观的,而引起主体多大的紧张与焦虑,却是因人而异的。认识能力较强,洞明事理的或有思想准备的人,遇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较能用适宜的方式去应付,这部分人是心理健康的。另有一些人由于缺乏认识能力,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付紧张刺激的有效方式,就会表现出一些过度焦虑、过度抑郁、悲愤沮丧或者采取一些无效的行为。老子哲学以一种超然淡泊的态度转向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以“无为”修身养性,固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恬淡无为、自然真朴的人生态度需以极大的智慧和长期的修养才能做到的。现代人为了生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种压力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不能心理失衡。领悟了老子的哲学,也就有了坚强的心理屏障,以平静稳定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追逐物欲身色货利,给自己的心灵增加负担,形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变迁,信息爆炸,职场压力大增,属于精英族群的自杀案例增加,要求高,欲望大,很多人过不了自己生命困境的那一关。”而老子提倡“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求学天天有进步,有收获,“为道日损”,要学道,天天从心理上甩掉一些东西。世人每天在索取和追求中给自己增加包袱,而老子要求人们每天从心理上看淡名利,以至于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求,放下包袱,反而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取得事业的成功。不追逐名利的人反而能收获名利,“无为”是一种心态,“无不为”乃指“无为”产生的效果。一个人的强大,需要内心的强大。烦恼、忧愁、急躁、愤怒等负面情绪来源于外在事物的刺激,但所有的外在刺激所引起的情绪都需要经过自我这个中间环节产生。老子提倡放下自身,心怀天下,“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一个人只有放下自我,才能超脱狭隘的眼界,获得宽广的胸怀。“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以一颗无私无我的心对待生死富贵,名利荣辱,身心就不会受到不良情绪的侵扰。老子哲学主张守静、致虚。“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在老子看来,万物蓬勃生成,纷纷纭纭,但终要返回各自“虚”、“静”的本根,人世的纷嚣,也以返回清静状态为宜。老子以为人要真正做到虚静无为,只有清心寡欲,不为物累,“不欲以静”。心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不起好恶之情,不被七情所染,在烦扰中求静逸,在浮躁中稳定自已,从而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现代社会充满诱惑,老子找到了这一贴能帮助人矫治浮躁心理的良药。老子《道德经》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辩证的思维,就不因光明、前进、顺利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黑暗、曲折、逆境而悲观失望,保持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老子看来,既然人道应当顺应自然,因而,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便自然成为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能适应各种环境,安然自得,不因外界环境或个人际遇扰乱内心的宁静;适可而止,不追求脱离现实的高享受,以便能保持乐观的情怀。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生活态度。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使人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从而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是相辅相承的,老子哲学也体现了一种道德修养的追求。他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面对世人纷纷扰扰,拥挤不堪地追名逐利,培养淡泊宁静、贵德守真的品格,保持纯真洁白的赤子情怀。《道德经》引导人们崇俭抑奢,培功建德,不为物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侵蚀。我们可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