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2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3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4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制作者:郭建设共8页第4页PAGEPAGE4第4页共8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点。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能力目标1.揣摩重要的语句,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2.体会演讲词语言感情强烈、高度概括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开启思想闸门。马克思不迷信权威、“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他伟大的创新精神,他重视实践并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必须根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求实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今天中学生的精神养料。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进行人格熏陶。马克思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其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也许我们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马克思的不朽学说,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也可以学习他伟大的人格!3.感受时代脉搏。联系当今中国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深深感到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教学重点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诠释文中一些名词术语。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指导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思维演练的场所。教学步骤:一、导入: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二、本文既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讲词,又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悼词。悼词一般怎么写?【明确】说明被悼念者逝世的情况——回顾评价其生前事迹——表示悼念。三、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讨论后形成)●结构提纲(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展示)——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①)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②-⑦)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②)2.革命理论(③-⑤)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④)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⑤)3.革命实践(⑥-⑦)注重实践(⑥)参加实践(⑦)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⑧)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的逝世:“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渡段)两个“对于”:实践和理论马克思的贡献:1.理论贡献(思想家)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的发现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广而深)2.实践贡献(革命家)注重实践(过渡段)科学的作用:“革命的力量”参加实践(“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宣传:编报著书组织:创立协会(顶峰)马克思的影响:敌人——“驱逐”、“诽谤”、“诅咒”战友——“尊敬”、“爱戴”、“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小结】第一、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第二、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四、揣摩语言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①段)A.作者为什么要详详细细地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明确】a因为这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b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突出了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c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包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B.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明确】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C.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离开我们了”“走了”“老了”“与世长辞了”(目的是教会学生用比较替换法揣摩语言。)【明确】a因为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b用“去世了”“走了”“老了”显得太一般化。c用“与世长辞”不合演说辞的语体色彩。恩格斯没有直接说出马克思的逝世,而是用这些词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这在修辞上叫“讳饰”,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痛惜和深切哀悼也就蕴含其中了。D.品味破折号的作用【明确】a停顿,表示不想说出又不得不说出的矛盾。b.转折作用,强调“永远地睡着了”。ab二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复杂的感情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②段用联系法揣摩语言)【明确】“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使用“不可估量”来作“损失”的定语,就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Δ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第⑦段)Δ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用调序法揣摩语言)(第⑧段)【明确】这些词语的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的,“满腔热情”表明马克思斗争的感情倾注,“坚忍不拔”表明马克思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则表明马克思斗争的成绩卓著。前二者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后者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尊敬、爱戴和悼念”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或者前后关系上均不可倒换。通过反复咀嚼,更品味出了作者真挚而又丰富的感情。⊙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⑧段)这句话?【明确】仅仅是表现马克思的蔑视和大无畏气概吗?→“你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自白》)→(“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比起马克思的宏伟目标,其他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⑨段)为何要加一个“将”字?【明确】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⑧段)?⊙注意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⑥段)这说明了什么?【明确】任何科学理论,贵在创新和发展。⊙作者在第②段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明确】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如果让马克思来评价自己,他会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主要的”(⑥段)“在马克思看来……”(⑥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⑦段)——根据关键词——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⑥段)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以上问题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独到见解。●总结语言风格(最好引导结合讨论和练习二、三学生得出结论)承递性语句:Δ文中的过渡性语句及指代性词语,散见于文中4、5、6、7、8段之首。【明确】这些词句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唤起了人们的无限景仰(用抓关键词语法揣摩语言)“这个人的逝世,对于……”(②段)“不仅如此。”(④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⑤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⑥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⑦段)“正因为这样……”(⑧段)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特别是第8段),准确严密而饱含感情。五、总结:(一)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适当抽学生当堂交流。)不作定论,允许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收获。(二)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明确】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整体把握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因此,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结高屋建瓴,充分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的伟大贡献。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作者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而且,马克思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充分表现了他的气度,而“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则充分展现了他的胸怀。因此,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最后一句总结全文,简洁而有力。二、问题研究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明确】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有感染力。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体现在语言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有关练习一、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你对他又有哪些了解?试结合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为马克思写篇小传。设题意图:从另一个角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平时的学习和阅读,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参考答案: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他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意义与达尔文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伟大。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革命家,他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为无产阶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学生可能在政治课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对马克思有所了解,尽量让他们畅所欲言。二、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语句,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2.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5.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参考答案:1.“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3.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4.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5.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三、下面的文章是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联系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想一想,马克思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职业理想?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与同学交流一下。(文章略)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树立高远的理想。参考答案:(略)。【原文】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原文】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原文】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原文】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原文】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