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_第1页
中考散文阅读_第2页
中考散文阅读_第3页
中考散文阅读_第4页
中考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

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

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

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懊(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

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

的芬芳,是这云霞

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

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

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

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

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

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

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

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

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

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

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

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

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

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

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

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第①段文字依次描写了、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等景物,表现了早晨

的、。

2.在作者看来,“晨”的可爱及可贵之处是什么?

3.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4.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5.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6.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江南的雪鲁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

便是奇迹了。

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

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

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

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

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

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

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

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

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

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

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

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

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

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

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

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

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

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

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

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

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

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

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

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

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

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

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

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

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

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

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

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

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

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

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

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7.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

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

答:

O

19.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

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答:

O

20.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加点词语:

炫耀、浇灭、纠缠、游离。(2分)

答:

O

21.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3分)

答: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

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

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

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

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

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

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

来。

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

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

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

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

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

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

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26.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2分)

27.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第一片:第一片:

28.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2分)

29.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

理解写在下面。(2分)

30.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凝望红海滩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

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

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湛

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

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

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

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

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

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他一些

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

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

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

柔的摩拳,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

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朝,这碱蓬草不知拯救

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

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

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

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

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

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

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

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

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

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

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

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

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

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

心境的。

28.第①段末尾,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评析】文章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有时恰恰是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也

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阅读教学中多进行这一方面的练习,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考试水

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29.作者在第①段中说,红海滩在“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

之后的西山红叶”,但第④段又说“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

为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

【评析】准确地把握作者或抒情主人公感情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尽快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获得真切的精神审美的愉悦。及时地发现有关的标志性语句,并敏感地悟透一些语言表象

内层的思想,这是读书明理的基本功夫,平时当有所重视。

30.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评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在不同文体的考查中均有较

高的出现频率,解答并进行文字表述时除了树立整体意识、上下文意识外,适度地注意一

下文体自身的特点很有必要。

31.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

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赏析:

【答案】

【评析】以选做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技能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情况,既可以有

效地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又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选做的题

目可以自主,具体的语言表达必须力求准确到位,这一点在回答开放性试题时尤其必须注

意。

32.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

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答案】

【评析】结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

础上进一步思考自己精神生活,既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又检测其自主解读与

理解生成的阅读所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和生命成长。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

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

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

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

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

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

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

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

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岗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

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

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

小枣树却干渴得慝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

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

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

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

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

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

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

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

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

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

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

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

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

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

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

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

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7.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柞舌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

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杨木桩生命行走的历程是让人感动、令人感叹的。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

样的感悟呢?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死胡杨

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

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

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

壁滩上。(<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

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

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

一一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

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

山石敢当”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

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

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

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

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2>

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

眼睛和心房。

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

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

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

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

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

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

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的威光。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

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一无声无息地成长,无

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

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

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助

劳(勋:qu,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

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

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

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

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

里?

苍凉:壮丽:

2.第⑨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助劳的张骞、艰辛的玄

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

因为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

用等角度入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1)、(2)两处加上批

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唯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

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

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

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

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

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

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己。

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

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

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

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

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

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

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

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

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

结论是一一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

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俳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

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

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

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

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

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

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作者:毕

淑敏本文有删节)

22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8

岁时4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3分)

23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

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4分)

24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25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

内容两方面回答。(4分)

26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

(6分)

《雨的四季》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

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

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

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

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

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

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

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

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而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

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裁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

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

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彼上美丽

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

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

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

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时侠,雨,似乎也像

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

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

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

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

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

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

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

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

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

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

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

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

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

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

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

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

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

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

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

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

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

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

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

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

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3.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

"喜欢雨''的原因。

4.文章的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

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月光下的探访李汉荣

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

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

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月色整理成一

派柔和,姻蛔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

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的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

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

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

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

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

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

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

然了。

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

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

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

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下去——

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

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那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

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

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

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

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月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

的天堂。

如果人真有来生,我希望我来生只是一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粒露水就是

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

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

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15.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表达了种什么

感情?(4分)

16.概括第1段段意,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7.品味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4分)

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看、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

种族的史记。

18.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4分)

19.本文堪称《山中访友》的姊妹篇。两文在内容、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

相似之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22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评分说明:大意正确1分,共2分;语

言通顺、简练1分。23答: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了安徒生是借鱼写人。

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

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

种精神的体现。评分说明:点明是一种精神,或能理解到以鱼写人2分;抓住具体的

词、句谈人鱼公主的追求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24答:示例①:结构完整。

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示例②: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示

例③: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评分说明:点出任何一种作用1分;围绕

作用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1分。只罗列作用不作分析扣1分。25答:结构上,

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

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

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评分说明:层次分明1分;感悟随着生活

阅历逐渐加深1分;内容与形式结合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26答:评分说明:

回答出原有的认识2分;说出一点新的休会,并言之有理2分;新体会比较深刻1分;语言

通顺、完整1分。

月光下的探访

15.答:蛔蛔、虫子、蝴蝶、夜鸟、鸟巢;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答对对象2分,说对

感情.2分〉

16.答:描写南山上白瀑流泻似的月色。为下文写“我”的探访提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概

括段意.2分;作用2分。本题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17.品味句子(4分)

答:在自然界,有着许多同人一样的生灵,它们同人类一样地劳作和生活,延续着自己的种

族。这种认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爱怜与赞叹.

18.作者情感态度探究(4分)

答: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界弱小生灵的伟大.或者:作者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妙、神奇。(如

果学生答到作者想远离城市和名利寻找自由飞翔的空间,也给满分〉

19.比较阅读(4分)

答案举例:

内容:都是写一次对自然界朋友的探访.《山》文探访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

本文探访了月下的蝠蝠、虫子、蝴蝶等。

结构:都是按作者行踪安排写作对象,文末都写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山》文末尾作者想变

成一棵树,本文作者想变做鸟.

语言特色:都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出一幅幅如诗的画面.(任举一例即可)

表现手法: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于法,对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灵作者都赚予了强烈的感

情。(任举一例即可)

雨的四季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

原因。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

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4.文章的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

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

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

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

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

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晨刘白羽

答案:1,淡淡的朝阳轻轻嘶叫的小蝉清新宁静2.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

意督促人们起步3.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

向前进。4.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5.①

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

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6.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

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凝望红海滩

28.第①段末尾,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不矛盾,“很小”“很大”都是对红海滩美的心理感受。“很小”,是面对坦荡无垠

的红海滩作者觉得自己太渺小(或答“与红海滩融为一体”);“很大”表达了作者对红海滩

的喜爱之情。

【评析】文章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有时恰恰是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也是

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阅读教学中多进行这一方面的练习,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考试水平的

提高大有裨益。

29.作者在第①段中说,红海滩在“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

之后的西山红叶”,但第④段又说“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为

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因为作者起初对红海滩不屑一顾,见到并了解了红海滩后,真切地感受到了红海

滩的美,所以对红海滩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评析】准确地把握作者或抒情主人公感情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尽快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获得真切的精神审美的愉悦。及时地发现有关的标志性语句,并敏感地悟透一些语言表象内

层的思想,这是读书明理的基本功夫,平时当有所重视。

30.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摆脱了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拥有自然坦荡的心境,富有生气与活力,

这样的人才更像一个人。

【评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在不同文体的考查中均有较高

的出现频率,解答并进行文字表述时除了树立整体意识、上下文意识外,适度地注意一下文

体自身的特点很有必要。

31.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

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答案】A运用排比的手法,富有气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B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

敬意。C侧面烘托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

【评析】以选做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技能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情况,既可以有效

地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又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选做的题目可

以自主,具体的语言表达必须力求准确到位,这一点在回答开放性试题时尤其必须注意。

32.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

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答案】身处尘嚣,仍应追求臼然坦荡的心境。如:走进自然就是消解烦恼、调节情绪的

最好方式。

【评析】结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

上进一步思考自一精神生活,既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又检测其自主解读与理解

生成的阅读所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和生命成长。

两片秋叶

参考答案:

26.(2分,意思对即可)由悲秋到恋秋。

27.(4分,各2分,写出其形体特点即得满分)第一片: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

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第二片:火一般红,洋溢着炽

热生命力。腾地涌起一股热。

28.(3分,突出拼搏和奉献,语句通顺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

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29.(3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写出内涵的得1分)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领悟到了只

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0.(2分)通过对比衬托,进一步突出了第二片枫叶炽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生死胡杨

[经典考题解读]

[题型分析]

胡杨的坚忍、昂扬,壮丽、永恒,震撼了作者,滋润了作者,于是,有了这篇深深震撼

我们的美文。命题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题,各小题

的考查点分别是:1.词语理解:特定语境中词语的特殊含义;2.段意理解:文章的思路,特

定段落中语言的深层含义,联想与想象,理解叮积累;3.句意理解:语言的理解、分析、揣

摩、品味,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惯;4.文意理解: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提取、归纳、概括信

息;5.个性化阅读的情感体验。

[思路突破]

初步感知全文大意,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试题的基本考查点,是准确答题的第一

步。在作答过程中,审准题眼,明确试题的指向非常重要。

具体而言,第1题的题眼是:“苍凉”、“壮丽”的“具体表现”,试题指向是:“在此段中

抓住题眼,顺着指向,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第2题的指向是“第⑨段”,题眼是“勤劳”、“艰辛”、“骁勇”、“刚正”,而这些正是“胡杨

林”的特点,如果读懂了文章,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就能准确答题。要注意的是,这个题的

考点是段意理解,段意理解类试题,要顺着试题指向,理清上下自然段的关系。这个题指向

在“第⑨段”,答题点却在第⑧、第⑨两个自然段,要能够顺利解答,并保证得满分,就不能

顾此失彼。

第3题的题干,给了考生以下几个重要信息:(1)文章右边的两个“示例”,是入门的抓

手。解答时要认真对它进行分析。(2)批注可从三个角度任选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扬长避短。但要注意的是,语言、内容、表达作用,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孤

立地从一个角度去答题,是很困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